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Redis
原文网址:Redis--慢查询的分析_IT利刃出鞘的博客-CSDN博客
简介
本文介绍Redis的慢查询日志,包括其设置方法、分析方法。
Redis的慢查询概述
许多存储系统(例如MySQL) 提供慢查询日志帮助开发和运维人员定 位系统存在的慢操作。 所谓慢查询日志就是系统在命令执行前后计算每条命 令的执行时间, 当超过预设阀值, 就将这条命令的相关信息(例如: 发生时 间, 耗时, 命令的详细信息) 记录下来, Redis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
Redis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分为如下4个部分:
1) 发送命令
2) 命令排队
3) 命令执行
4) 返回结果
慢查询只统计步骤3) 的时间, 所以没有慢查询并不代表客户端没有超时问题。
参数的配置
对于慢查询功能, 需要明确两件事:
- 预设阀值怎么设置?
- 慢查询记录存放在哪?
Redis提供了slowlog-log-slower-than和slowlog-max-len配置来解决这两个 问题。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 slowlog-log-slower-than就是那个预设阀值, 它的单位是微秒(1秒=1000毫秒=1000000微秒) , 默认值是10000, 假如执 行了一条“很慢”的命令(例如keys*) , 如果它的执行时间超过了10000微 秒, 那么它将被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
运维提示
- slowlog-log-slower-than=0会记录所有的命令
- slowlog-log-slowerthan<0对于任何命令都不会进行记录。
从字面意思看, slowlog-max-len只是说明了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多少 条, 并没有说明存放在哪里? 实际上Redis使用了一个列表来存储慢查询日志, slowlog-max-len就是列表的最大长度。 一个新的命令满足慢查询条件时被插入到这个列表中。当慢查询日志列表已处于其最大长度时, 最早插入的一个命令将从列表中移出, 例如slowlog-max-len设置为5, 当有第6条慢查询插入的话, 那么队头的第一条数据就出列, 第6条慢查询就会入列。
在Redis中有两种修改配置的方法, 一种是修改配置文件, 另一种是使用config set命令动态修改。 例如下面使用config set命令将slowlog-log-slowerthan设置为20000微秒, slowlog-max-len设置为1000: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20000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config rewrite
如果要Redis将配置持久化到本地配置文件, 需要执行命令:config rewrite。
查看慢查询日志
慢查询日志是存放在Redis内存列表中的, 但是Redis并没有暴露这个列表的键, 而是通过一组命令来实现对慢查询日志的访问和管理。
获取慢查询日志
slowlog get [n]
下面操作返回当前Redis的慢查询, 参数n可以指定条数:
127.0.0.1:6379> slowlog get
1) 1) (integer) 6662) (integer) 14567865003) (integer) 116154) 1) "BGREWRITEAOF"
2) 1) (integer) 6652) (integer) 14567184003) (integer) 120064) 1) "SETEX"2) "video_info_200"3) "300"4) "2"...
可以看到每个慢查询日志有4个属性组成, 分别是:
慢查询日志的标识id、 发生时间戳、 命令耗时、 执行命令和参数。
获取慢查询日志列表当前长度
slowlog len
例如, 当前Redis中有45条慢查询: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45
清理慢查询日志
slowlog reset
例如: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45
127.0.0.1:6379> slowlog reset
OK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0
最佳实践
慢查询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找到Redis可能存在的瓶颈,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slowlog-max-len配置建议
线上建议调大慢查询列表,记录慢查询时Redis会对长命令做截断操作,并不会占用大量内存。增大慢查询列表可以减小慢查询被剔除的可能,例如线上可设置为1000以上。
slowlog-log-slower-than配置建议
默认值超过10毫秒判定为慢查询,需要根据Redis并发量调整该值。由于Redis采用单线程响应命令,对于高流量的场景,如果命令执行时间在1毫秒以上,那么Redis最多可支撑OPS不到1000。因此对于高OPS场景的Redis建议设置为1毫秒。
慢查询只记录命令执行时间,并不包括命令排队和网络传输时间
此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时间会大于命令实际执行时间。因为命令执行排队机制,慢查询会导致其他命令级联阻塞,因此当客户端出现请求超时,需要检查该时间点是否有对应的慢查询,从而分析出是否为慢查询导致的命令级联阻塞。
慢查询日志可能会丢失
由于慢查询日志是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也就是说如果慢查询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丢失部分慢查询命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定期执行slowget命令将慢查询日志持久化到其他存储中(例如MySQL),然后可以制作可视化界面进行查询,第13章介绍的Redis私有云CacheCloud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好的工具可以让问题排查事半功倍。
其他网址
《Redis开发与运维》=> 3.1 慢查询分析
本文标签: redis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Redis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686562784a1067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