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微信二维码小程序怎么做)
菜鸟学LINUX笔记-samba的卸载安装及配置
Samba卸载/安装/配置完全手册------菜鸟学LINUX笔记
好,开始搞samba,听到这个词就想起个什么桑巴舞~~~嘿嘿。
因为是菜鸟笔记,所以很多地方都比较菜,大家见谅。
第一步:找到SAMBA的安装包,这里用RPM方式(至于源码安装还没学到)
LINUX的RPM包在系统的安装光盘里面都有,我这里是redhat 5.4环境,所先插入光盘,或者虚拟机的话,直接挂载ISO镜像文件。然后对光驱进行挂载:
inux将每一个物理设备都映射成了一个文件,这些文件都放在了/dev文件(linux中目录也是文件)下面,光驱映射成的文件就是一个名为cdrom的文件。mount命令是挂载光驱的基本命令,其后可以跟参数。
在挂载光驱之前首先要选好挂载点,强烈建议在不要将文件直接挂载/***的下面,这里我将文件挂载到了/mnt/cdrom下面cdrom是新建的文件。整个过程详细描述如下:
操作过程:
[Root@redhat~]$ mount -t auto /dev/cdrom /mnt/cdrom
//要在root下才有权限的。
[Root@redhat~]$ cd /mnt/cdrom 进入这个目录,通过LS就可以查看光盘里面的类容了。
我这里是5.4的ISO安装文件,他的RPM包放在Server这个目录。6.0的ISO的RPM包是放在packetages下面的。找找也就可以找出来。
[root@redhat Server]# ls | grep samba
[root@redhat Server]#
上面三个就是我们要找的SAMBA的安装包,好开始安装。
第二步:安装SAMBA
为了实现Windows主机与Linux服务器之间的资源共享,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Samba服务,Samba服务为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架起了一座桥梁,使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互相通信,为广泛的Linux爱好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本文简要介绍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上搭建Samba服务器和简单配置。
1、服务查询
默认情况下,Linux系统在默认安装中已经安装了Samba服务包的一部分,为了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此先将这部分卸载掉。使用命令
rpm -qa | grep samba ,默认情况下可以查询到两个已经存在的包:
5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是自己学习时搜索到的前辈的经验,然后根据经验自己实践过后整理的,这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同时大家可以搜索“菜鸟学LINUX笔记”可以搜索到我的一些学习笔记。
菜鸟学LINUX笔记-samba的卸载安装及配置
5
2、卸载Samba
用rpm -e 将两个包卸载掉。对于5,因为与其它rpm包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所以必须加参数-f和--nodeps,-f是指强制,--nodeps是指不检查依赖关系,具体完整命令为:
rpm -e 5 -f --nodeps
rpm -e 5 -f --nodeps
3、安装Samba
用以下命令安装:
rpm -ivh 5_ -f --nodeps
rpm -ivh 5_ -f --nodeps
rpm -ivh 5_ -f –nodeps
[root@redhat Server]# rpm -ivh -f --nodeps
warning: : Header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37017186
########################################### [100%]
1:samba ########################################### [100%]
[root@redhat Server]#
[root@redhat Server]# rpm -ivh -f --nodeps
warning: : Header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37017186
########################################### [100%]
1:samba-client ########################################### [100%]
[root@redhat Server]#
[root@redhat Server]# rpm -ivh -f --nodeps
warning: : Header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37017186
########################################### [100%]
1:samba-common ########################################### [100%]
[root@redhat Server]#
[root@redhat Server]#
安装完成后,使用命令rpm -qa | grep samba进行查询,发现搭建samba服务器所依赖的所有服务器都已经安装好了即可。
4、配置文件
Samba的配置文件一般就放在/etc/samba目录中,主配置文件名为,文件中记录着大量的规则和共享信息,所以是samba服务非常重要的核心配置文件,完成samba服务器搭建的大部分主要配置都在该文件中进行。
Samba服务器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向Samba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访问共享目录,Samba服务器接收请求,查询文件,查看共享目录是否存在,以及来访者的访问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是自己学习时搜索到的前辈的经验,然后根据经验自己实践过后整理的,这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同时大家可以搜索“菜鸟学LINUX笔记”可以搜索到我的一些学习笔记。
菜鸟学LINUX笔记-samba的卸载安装及配置
权限,如果来访者具有相应的权限,则允许客户端访问,最后将访问过程中系统的信息以及采集的用户访问行为信息存放在日志文件中。
第一步:修改配置文件
首先备份一下samba的配置文件
cd /etc/samba
mv k
然后重新创建一个文件
touch
然后我们把这段写入中
[global]
workgroup = LinuxSir
netbios name = LinuxSir05
server string = Linux Samba Server TestServer
security = share
[linuxsir]
path = /opt/linuxsir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注解:
[global]这段是全局配置,是必段写的。其中有如下的几行;
workgroup 就是Windows中显示的工作组;在这里我设置的是LINUXSIR (用大写);
netbios name 就是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的计算机名;
server string 就是Samba服务器说明,可以自己来定义;这个不是什么重要的;
security 这是验证和登录方式,这里我们用了share ;验证方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常用的是user的验证方式;如果用share呢,就是不用设置用户和密码了;
[linuxsir] 这个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是共享的目录;
path = 可以设置要共享的目录放在哪里;
writeable 是否可写,这里我设置为可写;
browseable 是否可以浏览,可以;可以浏览意味着,我们在工作组下能看到共享文件夹。如果您不想显示出来,那就设置为 browseable=no
guest ok 匿名用户以guest身份是登录;
第二步:建立相应目录并授权;
[root@localhost ~]# mkdir -p /opt/linuxsir
[root@localhost ~]# id nobody
uid=99(nobody) gid=99(nobody) groups=99(nobody)
[root@localhost ~]# chown -R nobody:nobody /opt/linuxsir
注释:
关于授权nobody,我们先用id命令查看了nobody用户的信息,发现他的用户组也是nobody,我们要以这个为准。有些系统nobody用户组并非是nobody ;
第三步:启动smbd和nmbd服务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是自己学习时搜索到的前辈的经验,然后根据经验自己实践过后整理的,这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同时大家可以搜索“菜鸟学LINUX笔记”可以搜索到我的一些学习笔记。
菜鸟学LINUX笔记-samba的卸载安装及配置
[root@localhost ~]# smbd
[root@localhost ~]# nmbd
结果演示:
就可以通过windows直接访问linux下的共享目录了。
更深刻,更牛逼的一些配置,需要慢慢研究。拜拜。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是自己学习时搜索到的前辈的经验,然后根据经验自己实践过后整理的,这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同时大家可以搜索“菜鸟学LINUX笔记”可以搜索到我的一些学习笔记。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5-菜鸟学LINUX笔记--samba安装卸载配置手册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05952714a49539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