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ellipsis)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咕咕(gū)    瘫痪(tān) 熬夜(áo)  沉寂(jì)B.粼粼(líng)   诀别(jué) 姊妹(zǐ)  荫蔽(yīn)C.一霎时(c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憔粹 仿膳 淡雅 信服 随意B.侍弄 傲然 恢复 委屈 笑嘻嘻C.狠命 高洁 花瓣 分岐 领袖D.拆散 莲蓬 坚难 阴影 烦闷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在网上看到本市部分药店可以购买退烧药的消息时,市民们喜出望外,纷纷前去排队购买。B.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范了手机商业信息,让商家和消费者各得其所。C.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喜欢在开会时偷偷地匿笑。D.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曾留下过句句滚烫的诀别信,更喊出过视死如归的誓言……4.【新独家原创】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底层技术的不断突破,还是各类应用的百花齐放,在过去的一年,人工智能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无限可能。

B.数据显示,在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双方不戴口罩的感染概率达到90%;双方均戴口罩,感染概率降至1.5%。C.秋季开学以来,该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劳动实践课。D.舞剧《咏春》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立意,打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5.(2021江西中考)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的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       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B.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C.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D.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6.(2023江苏盐城大丰月考改编)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B.《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泰国作家、诗人。他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C.《荷叶·母亲》写现实与联想,赞颂伟大的母爱。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7.(2023陕西宝鸡陈仓期中节选)请你参加以“交友要慎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1)【活动一:写名言】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2)【活动二:品称谓】古人对朋友的称谓有很多,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的朋友类型。请根据下列内容,写出与之对应的称谓。(2分)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   之交。

②不拘年岁辈分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   之交。

(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活动三:悟道理】下面这句话阐述了一种交友之道,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一个“朋”字,二月相照。朋友之交,互取光芒。答:                            二、阅读理解(35分)(一)(2022湖南湘西中考改编)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8—9题。(6分)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8. 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C.这首诗描写了早春时节山野的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9. 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答:                            (二)【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安徽滁州全椒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⑥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⑦。(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走:争着跑过去。⑦信然:的确如此。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2)太丘舍去    去:  

(3)尊君在不    不:  

(4)尝与诸小儿游    尝: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                             12.[乙]文中,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2分)答:                            1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它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                            (三)(2023浙江金华兰溪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7分)合欢,合欢李晓东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树。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时,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感觉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肩膀、手、脚下,然后那香气又蓬勃而起,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手、肩膀、发梢,直到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注],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树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树在哪里呢?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树,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树,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熙熙攘攘,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树,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树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树,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树,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树。(选自《读者》2017年第2期,有删改)[注] 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时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4.【新考法·思维导图】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3分)①     ②        ③    

15.【新考法·朗读设计】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4分)朗读卡1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慢,“丝丝缕缕”要重音轻读,突出合欢花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花的喜爱。朗读卡2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朗读设计:                                                          (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角度进行设计)

16.【新考法·情境式命题】小语和小文就本文的写法进行了讨论,请帮助他们完成对话。(4分)答:                            

17.【新考法·关联教材】小语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单元目录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 散步/莫怀戚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答:                             

                             

三、写作(40分)18.(2022北京中考节选)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全解全析1.A B.粼lín。C.霎shà,颊jiá。D.徊huái。2.B A.粹→悴。C.岐→歧。D.坚→艰。3.C “匿笑”的意思是“偷偷地笑”,部分词义与句中“偷偷地”重复。4.D 搭配不当,应将“打造”改为“塑造”。5.B “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是在回答问题,故横线上应该是一个疑问句,排除C、D两项。“大概……吧?”更侧重于推测,疑问语气不强烈,故又排除A项。选B。6.B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7.答案 (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2)①患难 ②忘年(3)朋友之间应互相吸取优点,同成长,共进步。解析 (1)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患难之交:在患难中共同扶助的朋友。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3)朋友之交,互取光芒:朋友间要互相吸取优点,共同成长进步。8.A B.这是一首七言绝句。C.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山野景象。D.诗人以桃李凋谢和小草常青作对比,显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9. 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暴雨过后桃花李花零落殆尽与青草长得齐整进行对比,突出了小草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解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雨后花草。在对比中,突出了小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10.答案 (1)约定 (2)离开 (3)同“否” (4)曾经

11.答案 (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小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解析 注意将关键词语落实到位,如“惭”“引”“顾”“诸”“竞走”等词。12.答案 李子树在马路边,过往的人这么多,李子如果不是苦的,那么早就被人摘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肯定是苦的。解析 “树在道边而多子”,因此王戎断定“此必苦李”。13.答案 [甲]文告诉我们“信”和“礼”的重要性;[乙]文告诉我们要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解析 由[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和[乙]文中“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分别概括即可。14.答案 ①欢喜 ②初读《合欢树》 ③悲伤解析 根据题中的提示,确定答题范围,提炼概括即可。第①空,抓住第③段中“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提炼概括;第②空,抓住第④段中“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让我失望的是,合欢树在哪里呢”提炼概括;第③空,抓住第⑦段中“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提炼概括。15.答案 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语速放缓,“静悄悄的”轻读,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内心的悲伤之情。解析 仿照题中给出的朗读设计的例子,先品析句子,然后分别从语速、语气、轻重音等角度进行设计。16.答案 ①第一次写母亲的头发和脸颊是实写,用合欢花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充满无限欢喜和美好。②

第二次是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不舍、眷恋与回忆。③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解析 结合语境,分析两次写母亲头发和脸颊的不同背景,把握“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不同感受。另外,在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也增添了抒情的氛围。17.答案 (示例)赞同。本文记叙了“我”多次探寻合欢树,从儿时在合欢树下感受合欢花的美丽诗意与母亲美丽温婉的容颜,到多年后母亲生病离世,“我”最终领悟到了史铁生“没有走近合欢”的原因——失去母亲的强烈的悲伤和遗憾。作者将花和人紧密联系,曲折地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不舍与母亲离世的悲伤和遗憾,告诫我们要关心理解身边的亲人,行孝在当下。第二单元的课文如《秋天的怀念》《金色花》等文章都抒写亲情、母爱,把本文作为本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解析 根据文章主题和单元主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即可。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以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导入,从“写实”与“想象”两个角度进行提示,既可以写实际中的星期天,又可以写想象中的星期天。“写实”侧重描述事件,抒写体验;“想象”侧重构思情节,创编故事。不论“写实”,还是“想象”,都要体现出“那个星期天”的独特性。  [例文] 那个星期天星期天,轻轻推开家门,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随之传来的是母亲的话语:“星期天,咱们吃酿豆腐喽!”听闻此话,我欢呼雀跃,连忙赶去厨房帮助母亲。

酿豆腐是故乡特有的美食,而远离故乡的我已经很久没吃到过了。金黄的豆腐在滚烫的热油中翻腾,泛起金色的油花;将它们雪白的内里挖去,填上满满的内馅,再将它们放进蒸笼中。不一会儿,我将缀满晶莹水珠的蒸笼锅盖取下,霎时,酿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啊,我沉醉在这温热的氤氲中!我们一家人欢聚桌前,热腾腾的蒸汽萦绕在我们之间。家人团坐,

美食当前,岂不快哉!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鲜美的汁水滋润着我的嘴巴。豆腐绵软柔和,金黄的炸皮下是雪白的内里;肉馅咸香,葱香四溢,辛辣与酱香在口中交织,回味无穷。而这酿豆腐最特别的部分就是肉馅中加入的水果马蹄。小粒小粒莹白的马蹄镶嵌在肉馅里,嚼起来咯吱咯吱响。哈,实在是太满足了!“这酿豆腐是我和宝贝一起做的,现在咱家宝贝可能干了!”母亲满眼笑意地看着我说。刚才在厨房中,我细心地帮母亲控制着油温,也帮助母亲将葱段切好,和母亲一起在说说笑笑中将肉馅填入豆腐腹中,还守在灶台边给母亲递上各种炊具。弥漫的白汽中,我仿佛从母亲的脸上看到了许久未见的外婆。多年前,在故乡的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聚集到外婆家,外婆会端出她的拿手好菜——酿豆腐。饭菜的热气升腾,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于桌前,父亲和外公、舅舅推杯换盏,侃天说地;母亲与外婆手拉着手,唠起家

常,给我讲以前的故事。现在想想,母亲大概就是在每一个团聚的、萦绕着酿豆腐香气的星期天中,学会的这道美食吧!她和我一样都留恋着这种家的味道。那种温情,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蓬山万里,故土难归。那个星期天,那盘酿豆腐,那股醇香味,那深扎的根……[点评] 对于初中生而言,“乡愁”并不是这个年纪所能深刻体悟到的情感,但小作者却因故乡的美味——酿豆腐,串联起了此时与彼时、他乡与故乡,以隽永之笔写出了自己在那个星期天里体悟到的亲情与乡恋。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道特别的、饱含家的味道的菜,看似寻常,却带给了小作者不同以往的体验,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本文标签: 母亲 合欢树 单元 豆腐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