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inherit global site packages)

【名著阅读】《西游记》每日一练05(真题演练+答案详解)

1.《西游记》中的妖怪都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也有例外的妖怪。请结合以下任一章节谈谈他的“例外”。

①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②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答案】

①唐僧一行到观音寺歇脚,孙悟空争强好胜拿出唐僧的锦衲袈裟,老方丈起贪念欲杀唐僧夺去袈裟;当晚方丈欣赏袈裟,不想袈裟神光照破夜空吸引来了黑风怪(黑熊精),盗走了袈裟。黑风怪只是一时起了贪念,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朋友有难及时相救(观音寺着火方丈被困),得到袈裟开佛衣会想到的是给他的生母做周年悼念。唐僧肉对于他来讲没有吸引力,他贪的也是袈裟的精美。

②孙悟空答应唐僧的要求到天宫太上老君那里讨来了一粒还魂丹,救活乌鸡国国王并将他送至乌鸡国。在乌鸡国,孙悟空和八戒、沙僧与狮子精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文殊菩萨赶到,告知狮子精是他的坐骑并将它领回五台山。狮子精是在文殊菩萨的授意下到乌鸡国报乌鸡国国王当年不识菩萨真身,将菩萨变化来度他的凡僧浸在水中三天三夜之恨。(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

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章节找到不以吃唐僧肉为目的的故事情节。

①《西游记》第十六回师徒二人行走到观音禅院在那休息,孙悟空斗强好胜非要把唐僧的锦斓袈裟拿出来显摆,老方丈心起贪念想夺袈裟,白天先说借去观赏,第二天奉还,实则

晚上派弟子去杀了唐僧,自己在房中把玩,却不想袈裟神光照破夜空,吸引来了黑风怪,结果袈裟被盗。黑熊怪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 给他的生母做周年悼念。黑风怪只是对唐僧的袈裟感兴趣,唐僧肉对于他来讲没有吸引力。

②第三十九回,自孙悟空捉弄了八戒,八戒就一直想报复孙悟空,于是来到师父面前,告诉师父说孙悟空能医治好乌鸡国国王,孙悟空只好决定到天宫太上老君那里取一粒还魂丹给那个乌鸡国国王。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假的乌鸡国国王是“狮猁怪”变的,它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原因是文殊菩萨变做一种凡僧,问国王化些斋供。不料乌鸡国国王被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将其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文殊菩萨于是怀恨在心,派狮猁怪报复,将国王推下井浸了三年,自己变成国王的样子。狮子精只是替主人报仇,对唐僧肉并不感兴趣。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以下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述人物受到点化后柳暗花明的情节。

①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西游记》)

②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水浒传》)

【答案】

示例:①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了悟空,在前行途中。因唐僧责怪悟空打死强盗,悟空负气离开。唐僧在路上遇到观音菩萨,变成了老母。观音菩萨给了唐僧衣帽,并且传授给他可制服悟空的紧箍咒。悟空回来后,穿上衣帽,金箍儿就戴到了悟空的头上。悟空,就顺服地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②时迁被祝家庄的人捉去,宋江率人下山解救。派石秀,杨林去探庄。石秀遇到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的走法,松江等人迷了盘陀路。石秀赶来说明遇见白杨树转弯的道理以及点明烛灯为号的秘密。花荣射灭烛灯,众人这才逃出去。

【详解】

考查名著内容。

①刘伯钦送唐僧到两届山,于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师徒相认,继续西行。途中寄宿遇见六个山贼(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代表人的六种感官享受),悟空杀死六贼,唐僧责怪悟空杀人,于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独自前行遇见菩萨,传授紧箍咒。孙悟空则来到东海,龙王讲述张良与黄石公圯桥进履的故事,悟空心意回转,返回找到唐僧。唐僧骗悟空带上花帽,用紧箍咒控制住悟空并告知其为菩萨教的咒语。孙悟空臣服,跟从唐僧继续上路。

②鼓上蚤时迁被祝家庄所擒,李家庄主扑天雕李应修书去祝家庄取时迁,被祝氏三杰臭骂一顿,扯了书札。李应与祝彪在独龙冈前交锋,被祝彪射中臂膀,杨雄,石秀回梁山泊搬兵。宋江带两路人马,到独龙山前安寨,派石秀,杨林去看路径。石秀在酒店遇到钟离老人,问了盘陀路,方知遇见白杨树便转弯才是活路,否则都是死路。杨林因不知盘陀路被捉。宋江不见石秀、杨林,急于救人,杀奔祝家庄来,中计被围。石秀赶来说明遇见白杨树转弯的道理以及点明烛灯为号的秘密。花荣射灭烛灯,众人这才逃出去。

3.中国人对“三”有着特殊的喜好,文学作品中的“三”更是层出不穷。下列故事情节均与“三”有关,请任选一个,简述其主要内容。

①孙悟空三探无底洞(《西游记》

②宋公明三败高太尉(《水浒传》)

【答案】

示例一:①孙悟空三探无底洞——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设计把唐僧摄去,欲与其成亲。孙悟空初次入洞,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的意图;再入洞,变成红杏让妖精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第三次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自己入洞,终于擒住了老鼠精,救出了唐僧。

示例二:②宋公明三败高太尉——梁山实力壮大,高俅向皇帝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前往征剿。第一次交战,梁山群雄打败刘梦龙、党世雄;第二次交战,刘唐放火烧战船,刘梦龙、牛邦喜被杀。战败后,高俅两次用招安的诡计加害宋江,结果被吴用识破。高俅于是从京城调来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以及善于制造海瞅大船的工匠叶春和梁山水军对敌。梁山水军在张顺的带领下奋力迎战,将海瞅大船凿穿,大破高俅水军,将高俅活捉上山。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结合积累作答即可。

①《三探无底洞》,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第一次,悟空他变成了苍蝇查探消息,但被发现;第二次,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桃子,女妖吃了桃子,让孙悟空进了肚子。这下孙悟空就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女妖只好答应放唐僧走。来到洞口,孙悟空出了女妖的口,举棒就打,女妖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又把唐僧抓回了洞。第三次,孙悟空在另一个洞里发现一个牌位,上写尊父李天王之位,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孙悟空拿着牌位去找托塔李天王,原来妖怪是李天王的义女。他们收服了妖怪,救出来了唐僧,继续西行。

② 宋江三败高太尉:(1)第78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宋江派戴宗,刘唐去东京打探消息。高俅向皇上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亲领十节度,水陆征剿。吴用使董平、张清在凤尾坡拦路打了王文得。第一次交战,林冲与王焕不分胜负,呼延灼打死节度使荆忠,项元镇箭射董平。水路刘梦龙逃走,党世雄被捉。(2)第79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高俅大军被梁山打败,不肯服输,再次杀奔梁山泊,节度使韩存保和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几次交锋,不分胜败,两人在水里激战的时候,没羽箭张清赶来活捉了韩存保。宋江将韩存保和党世雄放回,说明归顺朝廷的意思,韩存保逃过高俅的问罪,回京城利用叔父老太师的关系,想办法促成第二次招安。高俅为了攻打梁山,派水军大将训练水军,日夜操练。宋江得知,和吴用定下计策,派刘唐督率水军头领,偷袭官军战船,纵火焚烧,刘梦龙党世英牛邦喜等人都被梁山好汉杀死。高俅第二次被打败,又接到朝廷招安的命令,恼恨不已,奸猾的老吏王瑾献诡计,要利用招安除掉宋江。另一边宋江、吴用也做好了应对措施。(3)第80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高俅用二次招安的诡计欲害宋江,结果被吴用识破,花荣一箭射死天使,众好汉保护宋江回到梁山泊。高俅从京城调来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以及善于制造海鳅大船的工匠叶春,制造海鳅大船和梁山水军对敌。宋江派孙新张青夫妇前往烧了船厂,教头丘岳追赶,被接应的没羽箭张清打伤。高俅大怒,率领水陆大军乘坐海鳅船猛攻梁山水军。梁山水军头领在浪里白条张顺的带领下奋力迎战,将海鳅大船凿穿漏水,大破高俅水军,高俅被活捉上山,其余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捉。宋江以礼招待高俅,希望高俅能够促成招安,高俅满口答应。酒席间卖弄拳脚,高俅被燕青一招摔倒。宋江将高俅和众将全部放回。结果:高俅同意招安宋江,宋江把高俅放下山。可据此概括。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修行是一种成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山。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座山,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

②磨练——五行山

(2)《西游记》前十二回具体写了猴王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及唐僧出世等故事,作者想象丰富,妙笔生花。请概述其中某一故事,并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答案】

(1)示例:①花果山是悟空的诞生地,他通过勇闯水帘洞成为美猴王,生活舒适,自由自在。但是,有一天他心生无常之虑,于是出海拜师学艺,终于在菩提祖师的教导下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变。成长意义:下定决心离开舒适的圈子,才能摆脱束缚,实现人生的飞跃。

②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被压山下虽然剥夺了孙悟空的自由,但是也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在观世音菩萨提出让他入佛门修行的时候他欣然同意。成长意义:失去自由之时正是磨练心性反思自我之刻。

(2)故事示例1: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的官职,并偷取了“蟠桃会”上的蟠桃,遭到天兵天将的捉拿,在无路可走之时,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

启示:①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化解矛盾,避免造成惨烈的后果;②要敢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平等。

故事示例2:拜师学艺: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在一老猴指点下,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拜师于菩提祖师。刚开始学习法术,有些不耐烦,但后来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学到了腾云驾雾之功和七十二变之术等本领。

启示:要像孙悟空一样遇到困难不放弃;要学会坚持。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花果山”“五行山”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孙悟空出生于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美猴王在花果山享乐天真,过了三四百年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地煞变化术(即七十二般变化)的变化和筋斗云等,其用时二十年。成长意义可从“离开舒适圈,确定目标,自我成长”等方面谈。

②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于是被擒拿。孙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之躯,所以多种刑罚均无效,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适得其反让悟空练成一双火眼金睛。于是孙悟空蹬倒火炉,大闹天宫,使用金箍棒东打西敌,一时间无一神可挡。直至打到通明殿,与王灵官战到一处,佑圣真君派遣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反抗天庭,最后却没能逃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以他移山架海的本领,本可以把五行山掀翻,可小小的六字真言的帖子就使山生根合缝,悟空对此可说是一无所知。被唐僧救出的孙悟空不再狂妄自大,变得沉着冷静,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五行山成就了斗战胜佛。成长意义可围绕“自我反思、磨炼意志、沉着冷静”等方面谈。

(2)本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概括与感悟。示例:①猴王出世:孙悟空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九窍八孔)。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

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启示:只要有勇气,有聪明的头脑,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要做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②唐僧出世:唐僧原是如来的徒弟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赴西天取经。启示: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认准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能获得成功。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请根据下面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回目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并结合该情节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西游记》第25回)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中的两次,分析他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初心的。

【答案】

(1)示例: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悟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提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2)示例: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保尔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头部受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他,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修筑铁路时,患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保尔身受伤病的折磨也不放弃革命的信念,重新回到战斗行列,坚持革命工作。这就是他对初心的坚持。

【详解】

(1)考查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僧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受猪八戒的挑唆偷了观里的人参果吃,后来被观里的两个小道童发现,小道童于是百般辱骂师徒四人。孙悟空不堪受辱,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当天夜里四人悄悄逃出五庄观向西而去。天亮时镇元大仙回到观里,听了道童的哭诉,将唐僧师徒捉回观里,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悟空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寻遍三岛十洲求救树良方未果,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可以看出孙悟空勇于承担责任、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例如:保尔在科托夫斯基红军骑兵师中当士兵时,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了重伤,被送进医院,虽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保尔在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时,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病治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于是保尔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而回家养病。这两次逃生经历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保尔对初心的坚持。

6.阅读下面《西游记》节选,回答小题。

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行者笑道:

“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医活,况此推倒的,有何难哉!”菩萨吩咐大众:

“看守林中,我去去来。”

遂手托净瓶,白鹦哥前边巧啭,孙大圣随后相从。有诗为证,诗曰:

玉毫金象世难论,正是慈悲救苦尊。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

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

上文诗中所说的“宝树”结的是什么果?这一次孙大圣央求观音菩萨同往,是什么原因?

【答案】

人参果 因为人参果,唐僧师徒被镇元大仙的弟子误会,并被斥责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宝树,惹下大祸;镇元大仙扣留师徒,责成悟空救活宝树,解救众人。于是悟空求救于观音菩萨。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的掌握。

文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六回,讲的是偷吃人参果的故事。据此可知“宝树”结的是人参果。唐僧师徒西行至五庄观,镇元大仙不在家,两个仙童负责用人参果招待唐僧,猪八戒知道有人参果,怂恿孙悟空偷吃人参果,被仙童发现,大骂唐僧师徒,悟空一怒之下推翻果树;被赶回来的镇元大仙扣留,为了医好人参果,悟空走遍三山五岳,五湖四海、遍访仙家,最后求助于观世音菩萨。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急回头复从旧路跳入城里,闯在白玉阶前两班文武丛中,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这大圣赶上,就欲举棒来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个唐僧,却又道:“徒弟莫打,是

我!”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倘若一棒打杀妖怪变的唐僧,这个也成了功果;假若一棒打杀我的真实师父,却怎么好!”只得停手,叫八戒、沙僧问道:“果然那一个是怪,那一个是我的师父?你指与我,我好打他。”八戒道:“你在半空中相打相嚷,我瞥瞥眼就见两个师父,也不知谁真谁假。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乙)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众妖迎问出战之功。老魔道:“拿了一个孙行者。被我一口吞在腹中哩。”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老魔听说,心惊胆战,只得硬着胆叫:“兄弟们,莫怕,把我那药酒拿来,等我吃几盅下去,把猴儿药杀了吧!”那小妖真个将药酒满满斟了一盅,递与老魔。老魔接在手中,喝到肚里。那妖怪吃一盅,悟空就接一盅。一连咽了七八盅,都是他接吃了。老魔放下出道:“不吃了,这酒常时吃两盅,腹中如火,却才吃了七八盅,脸上红也不红!”可这大圣吃七八盅下肚,在肚里撒起酒风来,打秋千,竖蜻蜓,翻跟头。那怪物疼痛难忍,倒在地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1)文段(甲)中的“妖魔”和文段(乙)中的“老魔”是同一个妖怪,名字是_________,是_______(神仙)的坐骑。

(2)结合(甲)(乙)两个文段,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3)《西游记》多次写到孙悟空通过钻入腹内制服对手的情节。除文段(乙)中提到的这一次,请再举两例,简要概括情节。

【答案】

(1)青毛狮子怪(青狮精、青毛狮王、狮猁王)

文殊菩萨

(2)A、本领高强。从“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可以看出。

B、机智多谋。从他用计骗老魔将他吞进肚子里再将其制服可以看出。

C、幽默、喜欢搞恶作剧。把妖怪想药死他喝的酒都喝了,又在妖怪的肚子撒酒疯,打秋千,竖蜻蜓,翻跟头。

(3)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时,变作蟭燎虫,趁铁扇公主喝茶,钻到其腹内,头顶脚踢,铁扇公主疼痛难忍,答应借扇,但给他的是一把假扇。

B、孙悟空大战黄眉妖时,变作一个大西瓜,被其吃进肚内,孙悟空在肚内“大弄手脚、翻跟头,坚蜻蜓”,最终制服妖精。

C、在七绝山孙悟空大战红鳞莽时,见莽精张开巨口要吞八戒,迎上去钻进其肚内耍弄金箍棒,最终红鳞莽丧命。

D、在陷空山无底洞孙悟空为救唐僧大战白毛耗子精(白鼠精)时,变作红桃儿钻进妖精肚内,施展本领,最终救出唐僧。

E、黑风怪偷走唐僧的袈裟,在黑风山孙悟空与观音合谋,变成仙丹钻进黑风怪肚子里,逼其还回袈裟。

【分析】

(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选段甲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此妖是狮猁王,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成精下凡后将乌鸡国国王推到井里,自己变作国王模样,夺其江山,做了三年国王。选段乙出自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

真”,孙悟空变成苍蝇,被狮怪张嘴吞下,狮怪饮药酒欲毒死悟空。悟空饮酒后撒起酒疯,将狮怪折磨得死去活来。这个“老魔”与三十九回狮猁王是同一个妖怪。

(2)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特征。根据人物描写和相关事件分析。抓住关于孙悟空描写的语句分析。甲段,“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体现了孙悟空本领高;乙段“那妖怪吃一盅,悟空就接一盅。一连咽了七八盅,都是他接吃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打秋千,竖蜻蜓,翻跟头。那怪物疼痛难忍,倒在地下”,体现了孙悟空聪明智慧、足智多谋,搞笑、幽默性格特征。

(3)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解答此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熟记精彩的故事情节。根据题干要求列举孙悟空通过钻入腹内制服对手的情节。如,①观音禅院丢失袈裟后,请观音在黑风山收服黑熊怪,变金丹钻进黑熊怪肚子。②小雷音寺,变西瓜,钻进黄眉老祖的肚子等。

8.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和尚。

C.第二次去借芭蕉扇,孙悟空骑走了避水金睛兽,假冒牛魔王,骗得扇子,却不会变小。

D.唐僧西天取经往返艰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为大唐带回了真经,师徒四人最终也修成正果。

(2)结合文段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孙悟空)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孙悟空因此负气出走,你认为唐僧和孙悟空谁对谁错,为什么?

【答案】

(1)B

(2)第一问: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怪他滥杀好人。

第二问示例1:唐僧做得对。原因是唐僧认为悟空没有过多解释,就打死三人,滥杀好人,于佛法相背,所以要赶走他。

示例2:悟空做得对。师父不听解释,好坏不辨,只看表面,不管实际,不问功劳,只问罪过,难怪悟空负气出走。

【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B错误,选B。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分析。

结合“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可知,这里第二十七回的内容,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打死。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孙悟空识破,他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

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故唐僧写下“贬书”原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怪他滥杀好人。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液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乌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1)十万天兵天将对孙大圣兴师问罪,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在此种形势危急的情形下,孙大圣是怎样处理的?从中表现了孙大圣的什么性格特点?

(3)请以第二段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答案】

(1)“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2)孙大圣首先“大怒”,然后不惧分毫,与十万天兵天将斗个你死我活,天翻地覆。

性格分析:孙大圣不惧天兵天将,与之打斗,体现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以一敌众,毫不畏惧,体现了他英勇过人的性格;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体现了他武艺的高强。

(3)示例:作者的想象力强,多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等句子,描写了孙大圣与十万天兵天将混战的激烈场面,同时也突出了孙大圣的英雄形象。

【分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查找文中语句,可知九曜星对悟空的指摘之言:“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从而可知本题答案: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问:从文中“大圣大怒道……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可知,大圣先是“大怒”,然后“不惧分毫”“公然不惧”,毫不妥协,与天兵天将战在了一起。

第二问:从“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液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可看出悟空毫不畏惧,天兵天将打斗,桀骜不驯;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从 “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可以看出,悟空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从“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可看出他以一敌众,毫不畏惧,英勇过人。

(3)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点。

第二段的句子几乎全是对偶句,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可见作者丰富的语言积累;“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除对偶外,还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细致描写了双方战斗的激烈场面,可见作者想象力强,语言生动形象。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

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1)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孙悟空此刻是什么心情?

(2)“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说明唐僧取经途中多灾多难,请你另再写出两个唐僧遭难的例子。

(3)从选文看来,你觉得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说明孙悟空此刻虽然被逐,不能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但仍担心唐僧受苦受难的焦急心情。

(2)如:被困盘丝洞、受阻火焰山、被红孩儿所擒等。

(3)猪八戒是一个既憨厚又懂得用心计的人。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能力。

由“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选段主要内容是猪八戒智激美猴王。根据自身积累的相关名著知识,结合“你趁早儿告诵我”“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等内容可知,画线句体现了孙悟空此刻虽然因三打白骨精被逐,不能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但仍担心唐僧受苦受难的焦急心情。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任选两个唐僧遭难的例子即可。如:四探无底洞、真假美猴王、渡通天河。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选文中“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等内容可知,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孙悟空去救师傅,是一个既憨厚又懂得用心计的人。

11.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①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

②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

【答案】

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滥杀无辜。

②悟空心中挂念师傅,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变成老虎)。八戒求情(采用激将法)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西游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著,作答难度不大。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胡乱杀生而写下贬书,悟空在八戒的激将法的作用下来救已经变成老虎的师父,并重返取经路的。


本文标签: 悟空 名著 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