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根据运行结果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的区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 选择题
1. 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下列隋文帝的措施中,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A.建立隋朝 B.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统一南北
2.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
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
朝( )
A.统治十分残暴 B.洛阳盛产粮食 C.横征暴敛无度 D.社会经济发展
3. 《话说运河》解说词中说:“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
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如图,对于
隋朝运河工程描述正确的是( )
A.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扬州
B.图中D段是通济渠,沟通了黄河和淮河
C.图中E段是邗沟,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
D.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4.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
二……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隋炀帝继位……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战争,不惜民力,酷
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材料认为秦隋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连年征战 B.统治残暴,矛盾激化
C.农民起义频发 D.大兴土木,不惜民力
5.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6.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初定,
就修大殿,劳民伤财,唐太宗最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据此说明唐太宗( )
A.革新政治 B.轻徭薄赋 C.完善制度 D.虚心纳谏
7.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
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8.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
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几代人”指(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9. 评价武则天的对联是( )
A.平心纳谏 开明仁治魏征镜泣血喊天 遗憾弟兄玄武门
B.降临天意 自古历朝男作主扭转乾坤 当今天下女为尊
C.百姓安居 王者颗心昭日月功臣退隐 仁风杯酒化干戈
D.赋诗建业 岂知强弩已成末坐井观天 不料天朝渐到头
10. “唐朝盛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对外交往活跃、制度创新”,下列不符合题
意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残句》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1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
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
上有”的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2.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
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唐代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
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一生产工具是( )
A.筒车 B.水排 C.风车 D.曲辕犁
14. 诗歌可以反映历史。下面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15.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
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
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6.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不同特色的文学体裁,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
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贴在中国送往意大利米兰的抗疫物资上面的唐诗名句。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诗人分别是( )
A.李白、白居易 B.李白、杜甫 C.李白、欧阳询 D.杜甫、白居易
18.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后人对两位画家高超技艺的盛赞。其中“吴”的代表作是( )
A.《游春图》 B.《历代帝王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19.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如图目
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20. 比较唐与日本的铜钱,分析它们铸造
的时间,不能得出以下结论的一项是
( )
A.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
B.开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
C.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
D.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铜钱铸造的
21. 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的是( )
A.日本人崔致远入唐求学,考中唐朝进士做官B.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C.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就是历史见证
22. 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精神。以下
最能表明古代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日本遣唐使 D.文成公主入藏
23.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 无私奉献
B.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D.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24. 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年一公元770年)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人所经历的“世
乱”指的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5. 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表示出来。读下图,关于安史之乱符合史实的是(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使藩镇割据得到缓解
26. 唐朝末年,内有宦官、强臣把持朝政,握兵弄权;外有藩镇(节度使)割据自立,凌
侮皇威,随意兴兵逼宫。这段材料没有体现出的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统治腐朽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农民起义
27.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
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
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根源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唐朝被朱温所灭,五代开始
28.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李煜(937年~978年)在亡国后写了大量怀念故国的词句,他所说的“故国”应该属于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两宋时期
二、综合题
29.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问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盛世之治】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
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
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
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卷一
材料二:【技术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0107537a55803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