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executebatch方法报错)

维普资讯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J.0fXu ̄ou Eduea ̄on College 

Vo1.21。No.3 

S印.。2006 

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 

——

杜丽娘与林黛玉爱情之比较 

胡佩霞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 

望着“至真人性”,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显现了中国古代女 

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从女性本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意识的觉悟,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 

人格价值的体认。 

[关键词】杜丽娘;林黛玉;爱情;人性价值;人格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625(2006)03—0084—03 

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人物形象长廊中,有两个光彩照人 

的女性形象:<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守护爱情,她们对“至真之情”的追求,对“至真人性”的渴 

望,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呼唤,都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 

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她们用自己 

杜丽娘的情是“不知所起”之情,是人的本体意义上的自 

然情感欲求。在本我层面上,她有强烈的情欲本能:“吾今 

这种本我追求在现实世界中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只有在梦幻 

行为中,本我才突破超我的压制,摆脱了人间礼教的束缚,大 

胆接受柳梦梅的爱情.满足了自己的本能欲望。因此,杜丽 

无论是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还魂,还是林黛玉用眼泪生命 

年已--A,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她的 

的灵与肉体认了女性的生命价值。她们的爱情有相似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与相互承继关系。从杜丽娘的人性之情到林 

娘做了个少女的青春“白日梦”,在梦中遇到了风流倜傥却索 

昧平生的书生柳梦梅.便在牡丹亭畔“自荐枕席”成云雨之 

欢,并为之“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她不仅“自荐枕席”, 

黛玉的精神之爱,是女性从本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意识的觉 

悟,更是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可以 

而且这种“自荐枕席”的最直接目的仅仅就是性爱的满足和 

说,从杜丽娘到林黛玉,从“欲与理”的冲突到“情与理”的冲 

愉悦,是“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 

突,中国古代女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跨 

枕席,平生之愿足矣!”…与之相对的柳梦梅,“玩真”时充满 

越了两大步。 

色欲骚动,“幽媾”时带着侥幸心态。所有这些,都说明他们 

的“爱情”实质是情欲的彼此满足(起码在“复活”以前),与 

本我的觉醒到自我的觉悟 

其说是“情”,不如说是“欲”——人的本我的自然情欲。在 

封建男权世界里,女性的性欲冲动和情欲幻想是被封闭束缚 

在肉体的躯壳内的,杜丽娘本能欲望的释放,是汤显祖借此 

宣扬情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欲望的存在和存在的 

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理论。提及了人格的三个层面: 

本我、自我、超我。他认为:“本我”是原始冲动、欲望以及被压 

抑的愿望的综合。“自我”是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而来 

的,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成为二者的协调者。“超我”则是 

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等的汇集。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 

论,“本我”更多的受潜意识的支配,受人的原始欲望的牵引, 

合理性,尤其是对女性作为人的欲望存在的合理性的肯定与 

尊重。让我们从杜丽娘的身上看见了封建男权社会里女性 

本我意识的觉醒。 

倍受压抑,但它却极不安分,时时要求挣脱束缚;而“自我”更 

多的受意识的支配,受人的理性、情感的指引。仔细研读《牡 

丹亭》与《红楼梦》的文本,我们可以发现杜、林爱情的不同,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则不同。“木石同盟”和“绛珠还 

泪”的爱情神话寓意着宝黛爱情是“神瑛的甘露”、“绛珠的 

眼泪”,是澄净清澈、毫无尘杂的清流.是相互理解基础上的 

情投意合.是灵魂深处的默契和交流。黛玉把爱情当作生命 

唯一的支柱.为情而死,是因为她有一个自我的世界,那是一 

个“人鬼两域皆无”的充满着生命意蕴的佳境。她为此受命 

杜是本我层面的内心情欲萌动,挣脱自我和超我的束缚而导 

致的自然情感的释放,而林是自我层面的“显我真心”、渴求 

自我价值实现的爱情追求。这种不同显示了在封建男权世 

界里,女性在婚姻爱情生活中从本我的觉醒到自我的觉悟。 

不迁、绝世独立、泣血滴泪、宁死不屈。那里是黛玉心中理想 

[收稿日期 ̄2oo6—09—15 

[作者简介]胡佩霞(1966一),女,安徽淮南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84・ 

维普资讯

的“天尽头”——质本洁来还洁去、随花飞到天尽头;【2 那里 

自己本能欲望的权利。而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却丧失了这种 

权利。美国社会学家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困惑》一书中 

指出:“文化不允许女人承认和满足她们对成长和实现自己 

是来自黛玉内心的情感与心灵的呼唤——“我为的是我的 

心”;那里是宝玉给黛玉的一个真心、真情回应、回报的心灵 

情感世界——“征服一个心灵,就是找到自己固有的心 

作为人的潜能的基本需求。”女性的性欲冲动和情欲幻想被 

封闭在肉体的躯壳内。在我国古代大凡涉及性爱欲望的文 

学作品,往往扭曲和丑化女性正常的性爱欲望,将女性性欲 

灵”。 黛玉对宝玉的“情情”是以情寻情(情之外的任何事 

物未进入她的视野,如“通灵宝玉”),是自我之情的对象化。 

黛玉追求爱情的过程,完全是一个自我情感化的过程,只须 

凭借自我的真心、真情与眼泪,无须他求,在黛玉的爱情中我 

角色诠释为:或成为男性附属品“禁欲”、“自我牺牲”的贤妻 

良母;或是性欲旺盛、摇曳多姿的妖女、淫妇。这两种模式的 

们看见了她自我意识的觉悟。马斯洛认为:“爱情是对他人 

个性的接受,是对他人的尊重。”黛玉尊重宝玉的个性和本 

性,拒绝经济仕途,崇尚心灵自由,在爱情中不附加任何条 

件,不带有任何功利动机,不在乎所爱男人的升沉荣辱,不企 

期借助男人的价值博取世俗社会的钦敬。不苛求对方是否完 

美,只钟情于他的本色。这实际上是黛玉女性自我意识的清 

醒。她处处为自己的心,厌恶大观园内对自主人格阻挠的“污 

淖沟渠”,面对巨大的压力痛苦挣扎,以获得实现自我的可能 

性,用眼泪和生命显示着一个忠于自我的“真性我”。宝黛二 

人均视对方为自己的重要部分,故“忘形到尔汝”。只重“你 

我”,其余皆为“他者”。从互相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到宝 

玉想:“别人不知我的心,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 

你。”和黛玉想:“你的心里自然有我”;再到宝玉说:“你放 

心”,黛玉说“你的话我早就知道了”。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对宝玉一腔真情,并渴望得到心灵和情感的回报,黛玉对宝 

玉的爱情实质上是寻求自我的精神归宿。而宝玉对她身体 

的时时关怀、才华的处处称赞,以及基于此而表现出来的“亲 

昵”、“知心”、“敬爱”、“尊重”,使黛玉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 

实现了自我的理想和价值。宝玉与黛玉在相爱的历程中,走 

进了彼此的心灵,他们彼此“欣赏”、“知心”、“重人”、“忠于 

自我”,寻求到了一种相互敬爱、纯洁美丽的知己之爱,用相 

互理解的“真心”、“真情”世界构建了他们精神家园的真实 

“自我”。 

与杜丽娘本我意识领域的“天然之情”、“人性之欲”的 

觉醒相比,黛玉摆脱传统女性的奴性意识,认真听从来自自 

我内心深处的生命欲望和情感的呼唤,强烈地感受到了自我 

的存在,她吟诗作赋,鄙视功名富贵,真诚与宝玉相爱,不屈 

从于别人的意志,坚决维护自我的尊严,体现了她张扬的个 

性、清醒的头脑、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切 

正显现了黛玉深层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悟。 

二、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 

汤显祖在他的“至情论”中曾提到:用“世总为情”、“人 

生而有情”等知觉的人生体验规定了情感之于社会人生的本 

质性以及情感自身的先天性、本质性。在这里汤显祖是认为 

“情”是生命的欲望、生命的本质力量,是生命活力自然真实 

的状态,就好像弗洛伊德说的libid ̄一性本能。无论是汤 

显祖的“至情论”还是弗氏的“泛性论”,我们都可以看到:性 

欲是人的本能。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欲不 

是男性的专利,作为人,女性也有自己的欲望,也有要求实现 

流传和蔓延,日益强化着将女性沦为男性的性欲奴隶的男权 

意识,把女性逐渐变为了男性可随意享用、利用、鞭挞、惩罚 

的性欲的被动缄默的客体,从此“女性的爱欲犹如潜藏在海 

底的沉默的冰山,被压抑、被异化,始终无法以主体身份存在 

于主体内,”【_ 并名正言顺地表达出来。杜丽娘“游园惊 

梦”,在梦幻中与柳梦梅成云雨之欢,是孤独压抑状态下生命 

欲望释放、喷泄的一种自然形式,是被荒废了的一种生命力 

潜能、一种性欲本能的满足和实现,是女性爱欲自然地生发 

与绽放。杜丽娘“自荐枕席”,正如弗洛伊德的libido——性 

本能,是女性的本能情欲,是一种天然的原始的生命冲动。 

在这里杜丽娘真正成了爱欲的主人,向世人宣告:女人可以 

也应该得到自己的权利——女性性爱的权利,即对男性需要 

的权利。杜丽娘的行为解构和颠覆了传统爱欲中男性的霸 

权地位,显现了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发露了女性真切的生命 

体验,凸现了女性爱欲的蓬勃生命力,结束了女性欲望被选 

择被压抑的过往。”_4 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 

存。 ¨唤醒和讴歌了至情的人性的美好,传达出女性作为性 

欲主体对性爱的美好体验。因此我们可以说杜丽娘的爱情 

追寻是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发掘和肯定,是对活生生的自然人 

的价值的体认和尊重。 

与杜丽娘的人性欲望追求不同,林黛玉在爱情生活中是 

精神追求,追求女性独立的精神和人格价值。 

付丽在《红楼梦女儿人格崇尚的价值解读》一文中认为: 

<红楼梦>构建了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即女性理想人格的价值 

崇尚。她认为这种女性人格价值的意义在于:“自觉摆脱正 

统权利话语对人格的蒙昧与同化,体认自身与她人的人格价 

值;抵制封建专制、世俗功利对人性的污染,在真正人道的意 

义上,显示生命的高贵和尊严。” 在<红楼梦》中无数的女 

儿艰难地行走在实践女性理想人格价值的路上,尤其是林黛 

玉。黛玉的爱情历程是其实现女性理想人格价值的过程, 

其爱情悲剧是女性理想人格价值追求毁灭的最终结果。 

从心理学上看。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都存在着社会人 

格、自我人格两部分。社会人格在人格结构的表层,是外在 

的自我,它是人的“人格面具”——是因为人要在社会生活中 

扮演某些角色而发展起来的。自我人格是内在的自我,反映 

人的天性和自由的心灵,体现着人格的本质部分。两种人格 

具体呈现,在一个人性格、精神、情感、气质、意志方面的综合 

体现就是人格。从人格的深层结构上看,人格的本质价值, 

就是自我的价值,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就是对人格价值的追 

求。黛玉的爱情追求就体现着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对人格价 

85・ 

维普资讯

值的追求。在林黛玉的爱情追求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 

自身人格价值的肯定。黛玉的“女性生命意识、主体意识、价 

向——-i直求精神上的知己,即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精神 值意识已经复苏上升。她在反思两性关系中探索新的爱情 

气质。黛玉喜欢读《牡丹亭》、《西厢记》,却未必欣赏杜丽娘 

境界。”_6 她将自己的希冀凝聚于红拂的形象中,“通过红拂 

和崔莺莺,当宝玉用《西厢记》中的话语和她开玩笑(不无调 

与李靖的双雄契合,否定了男尊女卑、夫贵妻荣、才子佳人、 

情之意)的时候,黛玉表现出了“嗔怒”甚至“愤怒”,因为在 

英雄美女的爱情婚姻,提出了女性美的标准——‘才 

黛玉的爱情中排斥“美色”和“性欲”,与她强烈的人格独立 

色’ ”.6 因此在她的爱情生活里,绝对不允许宝玉小看她、 

意识相比,美貌对她并不重要了,她期待的是宝玉对她“人格 

取笑她 因为她要宝玉平等待她,她要宝玉爱她、敬重她。 

价值”的认同。她在大观园内结诗社咏诗、对诗联诗,才华横 

她“不再充当失意男性精神补偿的价值物”。 她要拥有自 

溢、锋芒毕露,是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大观园的 己独立的价值,她要宝玉欣赏其人格价值,尊重她的人格价 

众姐妹面前,尤其是在倾心钟爱的宝玉面前显示自己的人格 

值,成为她的人格知己。她要宝玉走进她的灵魂深处,成为 

魅力;她“苛刻”、“尖锐”,是因为她要在“污淖沟渠”的贾府 她的精神知己。她实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爱情观的一大飞 

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她对宝玉“小心眼”、“猜忌”甚 

跃——追求精神契合、追求人格价值的认同。 

至“无理取闹”是因为她要追求与宝玉的心心相应,灵魂相 

今天,当我们面对着杜丽娘和林黛玉的时候,我们不能 

融。另外从黛玉的《五美吟》中我们更可以解读出她独立的 不钦佩汤显祖和曹雪芹,是他们对人性价值和人格价值的追 

人格追求。挣脱束缚、超越自我、寻求自身解放的个性。透过 

求,在男性话语的社会里,为中国古代闺阁中的女儿指出了 

<五美吟>,我们看见了“和泪低吟”、“冷月葬诗”性格柔弱的 

寻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路。有了杜丽娘和林黛玉,中国女性 

黛玉另外的一面——柔中藏刚、内心有远大抱负的人格特 

才有了人性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性。对绿珠自贬自贱自己生命价值的否定,对红拂积极实现 

[参考 文献] 

[1]周传家.牡丹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文学研究,2001,(2). 

[2]曹雪芹,高鹗.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付丽.红楼梦女儿人格崇尚的价值解读[J].红楼梦学刊, 

[3]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6. 

2002,(1). 

[4]赵树勤.当代女性性爱书写的历史演变及其审美特征[J].中国 [6](五美吟)——林黛玉的历史指向[J].红楼梦学刊,1997,(3). 

Knowledge of the Value from Female Human Nature to Personality 

——

C0mpari80n between Du Liniang love and Lin Daiyu 

(XuZhou CoRege of Zndustrlla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0) 

HU Pbi—xia 

Abstract:There are two brilliant female images in the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Du liniang and Lin Daiyu.who have a lot in 

common in pursuing“sincere love”and“true human nature”,try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Chinese nacient chains nad eralizing the fe- 

male independence of the feudalism.In the process of lighting against the feudalism social morals and pursuing true love,the Chinese 

nacient females came to have progressive ideas from self—awakening to self—consciousness,from understnading the value of female 

human nature to realizing the worth of eprsonality. 

Key words:Du Liniang;Lin Daiyu;love;value of human nature;worth of personality 

86・ 


本文标签: 女性 人格 价值 爱情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