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mysql workbench如何查询)

第6期总第41期 

2016年l2月 

高校辅导员 

基于大学生低自尊的个案介入研究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 

◇赵婧婧许晓梅宋亚静包永兴木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 

人,需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谈心谈话是重要途径。通过三个提高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个 

案说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方法为辅导员提高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理论 

借鉴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辅导员;谈心谈话;大学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9618(2016)06—0074—05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由维吉尼亚・萨提亚创 

建,通过冰山理论、自我环、家庭重塑等技术,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概述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该模式从 

化家庭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从而帮助来 

个人、家庭系统方面着手,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 

访者应对个人问题,提升来访者的自我价值,挖掘 

‘背负的问题,提高个体自我价值感及责任感,改 

自身潜力,其主要目标是让来访者建立高自尊和表 善人际沟通,创造更良好的关系,帮助个体活得 

里如一的生存姿态。辅导员需要时刻把握大学生的 

思想动态,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一环,就是充分做 

好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谈心谈话在辅导员了解、 

帮助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宗旨,是引导和帮 

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接纳自我,这与萨提 

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目标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 

更人性化,而不只是消除症状,最终目标是希望 

个体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状态【2j。萨提亚秉 

持积极乐观、人性本善的人性观,认为人是大自然 

生命能量的独特显现,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正向发 

展的潜能和力量。她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 

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心理治疗的重 

点是帮助来访者看到健康、正向积极的部分,而非 

关系,而非独立的个体,关心的是“我们”,而不 

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方法应用于谈心谈 

病理、负面的部分。她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话,有利于提高辅导员思想引导和情绪疏导工作的 

作,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接纳度和自我价值感。 

}作者简介:赵婧婧,女,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合 

是“我”;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 

选择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相信大多数人在任何 

许晓梅,女,山东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讲师。 

宋亚静,女,山东大临床医学院学院辅导员,讲师。 

包永兴,男,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 

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ZJ17)的阶段性成果。 

74 

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四 

大助人目标,即提高自我价值、作更好的选择、更 

负责任、更和谐一致。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 

之一是自尊,也就是自我价值,是一种自我评价能 

下表现出的行为,分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 

岔、一致性五种。讨好的言语表现为“这全是我的 

错”“没有你我什么也不是”,内心体验是“我毫 

无价值”“我很无助”,行为表现为道歉、请求宽 

力,是以尊严、爱和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的能力。 

高自尊的人表现出正直、诚实、责任感、同情心、 

博爱和能力出众的品质,相信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 

而更加美好,对自我和他人都保持欣赏和乐观的态 

恕、哀诉、乞求,是依赖型的受难者;指责的言语 

表现为“这全是你的错”“你怎么回事”,内心体 

验为“我是孤独且失败的”,行为表现为攻击、批 

判、寻找错误,是吹毛求疵的命令者;超理智的言 

度。低自尊的人则总会感觉自己被欺骗,会被人羞 

辱鄙视,常常把自己推向受害者的深渊,他们将自 

我封闭起来,不愿相信别人,在心里设一道高墙, 

把自己隐藏起来。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独具特色的技术有:冰 

山理论、生存姿态、家庭重塑、家庭图、自我环、 

个性部分舞会、曼陀罗、冥想、温度读取等。其中 

冰山理论、生存应对姿态、家庭重塑是萨提亚模式 

中既重要又常用的技术,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广 

受欢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最著名的是冰山理 

论,认为个体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 

方式,就像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冰山,而隐 

藏在水底的巨大部分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 

内在 j。在萨提亚模式中,冰山被分成八个层面, 

从上至下分别是: (1)行为(包括行为表现、故 

事内容); (2)应对姿态(包括指责、讨好、超 

理智、打岔、一致性); (3)感受(包括喜悦、 

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 (4) 

对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 (5)观点 

(包括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想法、主意、价 

值观); (6)期待(包括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和 

来自他人的); (7)渴望(是人类共有的部分, 

包括爱、接纳、归属、创造、联接、自由等); 

(8)自我(包括精神、灵性、生命力、本质、核 

心、存在)。冰山的隐喻通过这八个层面逐步深入 

地揭开个体的内在系统,透过外在行为表现看到个 

体生命中的渴望、期待以及真正的自我,探索行为 

背后来自生命力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萨提亚的生存应对姿态也叫生存姿态、应对 

姿态、沟通模式、沟通姿态,是指个体在压力状态 

语全部是极度客观的,经常提到准则和“正确的” 

事务,内心体验是“我不能表现出任何感受”,行 

为表现是僵化的、强迫性的、理性化的行动,是独 

裁主义的操纵者;打岔的言语总是毫无意义,脱离 

重点,常常在对话当中离题千里,内心体验是“没 

有属于我的地方”“我并不真的在这里”,行为表 

现常常不合时宜,打断别人,是心烦意乱的多动 

者;一致性的言语与身体姿势、语调以及内心感受 

相匹配,内心体验是和谐、平衡、高自尊的,行为 

表现是有生命力的、负责任的、创造性的、有能力 

的,是和谐一致的现实者。 

家庭重塑技术是萨提亚出的一套干预方法, 

旨在帮助人们重新整合进入在原生家庭的历史和心 

理矩阵中属于自己的位置。它同样也提供了一种如 

何看待父母和我们自己的崭新视角,并以一种新的 

观念来看待现在和未来 。萨提亚认为,个体在原 

生家庭中经历的各种关系和习得的各种生存应付方 

式,形成了个体独特的生存模式,在个体一生中影 

响重大,这种关系模式在个体离开原生家庭后的工 

作、生活、婚姻中都会得到重演。由此,萨提亚提 

出系统概念,并把系统分为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 

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主张从家庭系统改变个 

人。家庭重塑的过程就是将个体内在心理外化的过 

程,个体通过家庭重塑重新看待童年经历,家庭规 

则,及其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影响,从而放下过去的 

负担,整合自身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 

二 萨提亚模式应用于辅导员谈心谈话,提高 

自尊的个案介入过程探析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方法为辅导员提 

高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方 

75 

法指导。 

了爷爷对他的期望。当小王看到这些时,他再次感 

持,也因此获得了自信。 

经过一个学期的五次谈心谈话,学生状态明 

(一)应用萨提亚模式帮助学生处理与重要他 

受到家庭对他的爱,感受到因为爱而一直存在的支 

人的关系,提升自信心 

大三学生小王,男,I993年5月出生,性格内 

向,经三甲医院鉴定为轻度抑郁症。父母均务农, 

家庭经济困难,有一个弟弟,现读大二。 

小王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情绪低沉,学习兴趣 

显好转。他积极主动上课,坚持锻炼身体,竞选并 

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作为队长申请了大学生科技 

创新国家级立项,并在班会和主题活动中担任组织 

降低,意志力下降,自我认知降低,经常在宿舍上 者,表现出朝气蓬勃的当代青年精神风貌。 

网,不愿意与宿舍同学出去。活动量减少,食欲下 

降,想休学在家。大二下学期的科目全部不及格, 

经过谈心,决定不休学,暑假期间调整状态。但是 

大三上学期,学生状态一直萎靡不振,没有学习兴 

趣,意志力下降,自我认知很低,经常在宿舍睡 

觉,尤其表现在考试前夕,非常焦虑。经三甲医院 

精神科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 

3周后,学生食欲和睡眠良好,但认知、情绪、意 

志力均处于较低状态,未见明显好转。 

谈话是从案主目前的行为开始的。小王个人 

陈述说,现在自己睡眠和食欲非常好,但是就是对 

学习提不起兴趣,头脑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是身 

体就是做不到,自己也不想这样,非常痛苦,觉 

得自己很失败。辅导员问他: “现在的困惑是什 

么?”他说: “很焦虑,尤其是考试快来的时候很 

焦虑。”辅导员问: “这样有多久了,从什么时候 

开始的?”他说: “大概是从高二的时候。”辅导 

员问: “是不是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非常 

焦虑?”他告诉辅导员: “是因为发生了一些特别 

的事情。”辅导员: “特别指的是什么?”他说: 

“爷爷离开我了,去世了。”说到这里,他声音很 

低,表情非常凝重,欲哭无泪。辅导员:“你现在 

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说: “非常难受。” 

接下来的几次谈话中,围绕学生的重要他人, 

即他的爷爷,辅导员帮助他分析爷爷在他心目中的 

位置,爷爷的离开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 

从小爷爷是最疼爱他的,随着爷爷的离世,他对自 

我的那份接纳也随之而去。通过画家庭结构图和家 

庭重塑,他看到了除了爷爷,还有爸爸、妈妈、弟 

弟对自己的那份接纳与爱,通过角色扮演,他看到 

76 

(二)应用萨提亚模式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焦 

虑,促进沟通,提升自我价值感 

大三学生小李,女,i993年l1月出生,父母 

均为农民,还有一个弟弟,性格敏感,顺从,听 

话,多疑,过分关注关系,总担心被抛弃。 

小李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出现焦虑、失眠、情 

绪低落等问题,无法专注于复习。她总感觉被宿舍 

同学的言行所干扰,认为宿舍同学因为她独自去自 

习而对她有看法,疏远她,与同学一起在宿舍自习 

她感到低效,自己去自习又觉得自私。她整日纠结 

于这强烈的矛盾中,很痛苦,觉得自己很没出息。 

小李找到辅导员时,情绪比较低落。她告诉 

辅导员,她很纠结于和同学的关系。她说其实就是 

些小事让她纠结得很痛苦。一是与宿舍同学的关 

系。她有时候想自己去上自习,但是又担心宿舍同 

学因此冷落她,她不知道怎么办。二是她与宿舍一 

个女同学关系非常好,但是因为她近期谈了男朋 

友,与这个女同学相处的时间少了很多,她感觉到 

这个女同学对她态度不好,甚至有些冷淡,这让她 

很苦恼。三是临近考试,压力很大,一想到这些事 

情,内心就充满了矛盾,不能安心复习。 

谈话中,辅导员应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帮助 

学生看到行为背后的内在冰山,从感受、观点、期 

待、渴望和生命力的层面去分析。个案中,小李的 

感受是纠结、沮丧、失落的。她有一些观点: “我 

必须和宿舍同学一起,她们才喜欢我”。 “有自己 

的生活,就意味着别人冷落我。”也就是“我不够 

好,我不值得”。期待层面,小李希望宿舍同学能 

关心她,照顾她,理解她。希望自己能受到他人的 

喜欢。渴望层面,小李非常渴望他人的爱和认可。 

她认为,一旦在他人那里得不到认可,自己也没有 

意义和价值了。 

而生气,同时也对老师给的这个分数而怨恨。 

在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应用萨提亚冰山理论 

 

交谈中辅导员了解到,这个学生沟通应对模 

进行分析。学生看到这个分数时,在行为层面,

式是讨好型,通过这样的模式,她可以获得大家的 

她是指责和不满的;在感受层面,她是悲伤、委 

认可和信任。宿舍同学都对她很好,都认为她很善 

屈、生气、难过、沮丧、伤心的;在观点层面, 

良,很真诚,她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人缘。通过谈 

她认为“老师不认可我,老师不喜欢我,老师没有 

也有很多痛苦,比如总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在 

心,她也认识到,这些人缘是她想要的,但同时她 

看见我,老师给我这个分数对我不公平”;在期待 

层面,她期待老师能给一个高分,期待老师能认可 

有压力的时候;比如考试来临的时候,她就尤其感 

受到痛苦,因为她内心有一个声音,就是她想考好 

成绩。这个时候,考个好成绩是她内心渴望层面最 

大的满足,但是好人缘已经不能满足此刻她的渴望 

了,于是,她产生了冲突和纠结。 

辅导员帮她梳理这些,她也看到了自己的渴 

望。辅导员给出的建议是先从不合理信念开始转 

变,另外需要照顾到自己的感受:第一,转变不合 

理信念;第二,找同学们核实自己的想法;第三, 

做自我关爱的练习,比如,尝试选择自己真正想做 

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再考虑别人是否同意和喜 

欢,自我暗示等。经过一周的调整,小李顺利完成 

各门考试,且在下一学年综合测评中获得奖学金。 

(三)应用萨提亚模式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 

我,提高自我接纳度 

大三学生小何,女,1994年3月出生,5岁时 

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有一个继父和一个同母异父 

的弟弟。性格多疑,敏感,过分关注他人的认可。 

小何因为考试没有得到想得到的分数情绪激 

动,说话时候有些发抖,眼圈红红的,对辅导员 

说: “老师,我这一年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还参 

加了科技创新,进了国家级立项,还拿了奖学金, 

我真的做得很好了,而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为 

啥给我这个分数?”说着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辅导员给她递了纸巾,期望她平静一下,但 

她还是声音发抖地说: “我就是觉得不能理解,我 

够努力了,够优秀了,但您还是看不见我。”看得 

出,她很委屈,还有些生气,甚至有些怨恨。因为 

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分数而难过,因为付出这么多但 

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委屈,因为老师没有看到她 

她,期待自己的行为能让老师给高分;在渴望层 

面,她深深地渴望被认可,渴望被接纳,渴望被欣 

赏;在能量层面,她是比较弱的,自我还是很小 

的,是个小孩子,等着别人认可和接纳。 

与她交流的时候,辅导员一直看着她,她非 

常专注,非常接纳。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内心 

非常渴望被别人认可,尤其是被她尊重的人,比如 

家长、老师认可和接纳。她希望辅导员能看见她, 

认可她,接受她,欣赏她。这跟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系,她渴望被父母认可,被父母看到。通过谈心谈 

话,她清楚了分数对她的意义,辅导员帮助她看到 

她内心的渴望是得到认可,这个认可可以来自外 

界,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和欣赏,当她 

看到这些时,问题就解决了。 

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应用于辅导员谈心谈 

话的启示 

(一)辅导员谈心谈话是互动过程中实现自我 

成长的重要途径,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萨提亚模式强调的人的正向发展力量,注重的 

是成长取向,而非关注病态。萨提亚认为人生来就 

具有一种崇高的生命力量,这种潜在的内部力量在 

人们与家庭和外界接触时被激发出来,这个过程中 

人们不断地转换旧的生活模式,尝试新的经验,提 

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确认, 

更健康和快乐地生活 J。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谈心谈 

话过程中,更充分尊重人性,以积极正向的角度看 

待学生的潜力和改变的可能性。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冰山理论,为 

辅导员谈心谈话中更好地与学生共情提供了支持 

谈心谈话时不能总是停留在行为层而去说教, 

77 

而是需要辅导员进入到学生的内在层面,如感受、 

表现出来的应对姿态,然后根据个体不同的应对姿 

想法、期待、渴望,甚至是生命力的状态,陪伴学 

态寻找切入点。如对待讨好型的学生,可以从感受 

生去探索,这一点萨提亚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 

层面进行共情;对待指责型的学生,可以从期待层 

式和思路,当辅导员帮助学生看到内心的渴望时, 

有效的。 

面进行沟通;对待超理智的学生,可以从认知层面 

再提供一些自我关爱的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是非常 

如不合理信念开始辩驳;对待打岔型的学生,可以 

先从感兴趣的事情和个人爱好谈起。 

参考文献: 

[1】王盎.高校辅导员软实力提升的方法与途径[J】.高校辅导 

员,2Ol 3,(4):68-7o. 

(三)辅导员自身的一致性程度和反省能力决 

定了谈话的质量和效率 

谈心谈话中,辅导员要身心合一,大多数时间 

保持一致性沟通,即使出现四种非一致性沟通中的 

任何一种,都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及时调整,真正做 

到无条件接纳学生,没有评判,没有说教,这样, 

[2][3】颜培红.萨提亚模式的传承与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2Ol4,(16):7-1 o. 

学生在“被允许、被接纳”的氛围中感受到安全, 

由此建立谈话双方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 

也是真实的,并且在感受、想法、期待等方面具有 

[4]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 

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191. 

[5]尹忠泽,高旨利.基于成长取向的萨提亚治疗模式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1 4, (5): 

25-28. 

致性。 

(四)萨提亚模式中四种生存应对姿态,为辅 

导员提高谈心谈话的针对性提供了切入点 

辅导员在前期的谈话中了解学生在压力状态下 

(责任编辑:神彦飞孙文远) 

(上接第23页) 

强学生攻克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需要导 

师和辅导员有较为优质的社会资源,而学生也必须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初步的实践能力,门槛 

相对前者要高,但锻炼和培养价值也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共存互补 

是为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而创设的新型管理 

模式,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协同创新教育理念而建立 

的新型工作机制。搭建导师科研培养专业人才和专 

职辅导员思想育人的联动平台,在厘清原有合力育 

人机制效果不佳的原因和当今导师、辅导员所在岗 

[2]陈赞,徐虎雄,黄芳,等.“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 

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Ol4,(2):57—60. 

[3]皮圣雷.综合鱼骨图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 

国软科学,2009,(4):92—97. 

[4]李伟群,朱白薇.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困境的审思[J]. 

继续教育研究,2016,(8):1 08—11 0. 

[5】王震,李胜刚,姜伟.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 

制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1 3, 

(4):1 9O-1 92. 

[6]李露,吕催芳,黄学.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管 

位胜任力要素的基础上,加强“四位一体”人才培 

养保障制度建设,激发高校教师队伍协同育人的热 

情,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 

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理模型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 0, (7):1 3—17. 

[7]刘红.基于洋葱模型的高职生就业能力体系研究[J].人力 

资源管理,201 6, (5):208-21 0. 

【8]朱宁,薛艳.导师组模式下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J].继 

续教育研究,2011,(6):24-27. 

(责任编辑:神彦飞孙文远)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1. 

78 


本文标签: 辅导员 模式 学生 谈话 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