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233乐园小游戏下载链接)
投稿热线:I 3 81 1 247 9 6l\1 3 05I 45I 988
QQ:5490 e484 5\EmaII:1wk一9 9I 3@8i na.corn
浅谈李叔同学堂乐歌的音乐艺术特征
■何霜华
[摘要】 学堂乐歌被视为中国音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开端之作,也是中国音乐家吸取现代西方音乐
技法进行乐曲创作的典范之作。李叔同是开创者之一。其乐歌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和意境都堪称典范,
值得我们今天音乐人继续学习和发扬。
[关键词】 学堂乐歌;李叔同;意境
在学堂乐歌的创作史上,李叔同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创
作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而被当代音乐学
界公认为学堂乐歌的首创者之一,并与沈心
工、曾志志并列为学堂乐歌的“三驾马车”。
李叔同学贯中西的文化艺术底蕴,使他的学
堂乐歌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直到今天
仍然具有非常大的音乐艺术价值,但学界对
此关注很少,本文对此做一简要探讨,以抛
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
.
以民族文化熔炼艺术内核
在李叔同创作音乐的时代,中国还没
有精通西方作曲技术的音乐人才。那时的卉
乐人主要从日本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他们一般采用日本的甚或西方的音乐曲调,
按照曲调形式来填词,这样创作出来的乐歌
占到学堂乐歌的大部分。后来,随着创作能
力的提升,也开始出现采用中国民间音乐或
传统音乐曲调进行创作的,甚至有的音乐人
可以自己作曲作词。在这个逐渐学习和转换
的过程中,学堂乐歌从创作的根本上就必须
融合西方音乐形式和中国文化内涵。因而,
学堂乐歌创作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创作者对
西方音乐技法的掌握,更取决于创作者的文
化涵养。因为文化是音乐作品的灵魂,而曲
调及技法只是形式。
李叔同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
书,且天赋文才,因而他在创作学堂乐歌
时,非常自然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气
质融入其中。李叔同广受赞誉的一点,是他
在创作学堂乐歌时对古体诗词的娴熟运用。
他的学堂乐歌有不少选题出自中国古代的
《诗经》《离骚》,以及唐宋诗词等。例如,标
志李叔同音乐起步之作的《国学唱歌集》(结集
于1905年6月),在当时维新派一味拒斥传统
音乐的喧嚣中,李叔同坚持倡导国学,并主
张用音乐来唤醒国民精神,这既体现了他对
本民族音乐的自信,也凸显出跨越时空、兼
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像《祖国歌》和《我的国》
这样作品,充满了豪迈的爱国热情。《春
游》、《西湖》等乐歌又洋溢着中国传统的人文
工心的《昨夜梦》也是选用奥德威的《梦见家和
气质,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 母亲》的原曲调,他保留了切分倚音,虽然
传统文人特有的内涵与志趣。李叔同的文采
词作也不俗,但在后来的传唱中就湮没无
风范不仅表现在这些传统的古雅诗词上,而
闻。由此可见,质朴简洁的音乐语言对于乐
且在民间曲调的采纳上也是信手拈来。譬如
歌的传唱有一定的功用。其实,不独《送别》
他的《祖国歌》和《夕歌》创作中,就都使用了
这样广为传颂的乐歌,就是李叔同创作的其
江南丝竹曲牌《老六板》 而且他非常注意保 它很多学堂乐歌也都语言简洁易懂,易于传
持曲调的节奏平稳对称,从中国音乐的审美 唱。比如旋律欢快而明朗的《春郊赛跑》,曲
习惯来进行构思创作。
调源自德国的《木马》。原曲是赫林(Kar l
因而,我们今天广为传颂的李叔同的
Gottl ieb Hering,1765—1853)为哈恩(Karl
乐歌,都有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和国学文化
Hahn)的《木马》歌专门做的曲。李叔同仿《木
意蕴,正是这样的音乐艺术内核使李叔同的 马》曲调时,就是看中了它简洁明快的特
音乐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 点,因而创作出的《春郊赛跑》也拥有相同的
= 音乐语言质朴简洁
艺术特性。《春郊赛跑》歌词:“跑!跑!跑!
真正的大师不会炫技,李叔同毫无疑 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
问是运用音乐语言的大师,他虽然拥有深厚 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
的国学底蕴,但却以质朴、简洁的音乐语言 夺得了。”不仅语言简练,而且意兴飞扬,
作为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尤其在解除
歌唱也给人畅快淋漓之感。
了大量日本和西方音乐之后,李叔同追求质 李叔同还有很多多声部合唱作品,尽
朴简洁音乐语言风格的意识就愈加明显。有 管曲调结构比《春郊赛跑》这样的乐歌要复
时,即使他的乐歌运用了文雅的词汇,但也
杂,但仍然不改其简洁洗练的音乐语言风
会保持非常通俗明了的旋律,甚至他会注意 格。他在创作中,切忌沉迷于音乐技巧,而
选用一些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西洋乐曲的曲 是在整体上把握音乐曲式结构,使之清晰方
调来创作,以便于人们更容易地记忆和接纳 正,在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上也力求干净利
乐歌。而且,他对于本来复杂的外国曲调中 落,因而形成了李叔同特性鲜明的音乐语言
的复杂部分,还会选择割爱,以保持器音乐
风格。
的简洁性。例如,《送别》的原曲是美国音乐 三,音乐审英意境丰t而深遮
作曲家约翰・奥德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 在近代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刚刚碰触
亲》,李叔同在选用这首曲调时并未全部照 时,当时的音乐家就发现了中国音乐与西方
搬,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更改。在《梦 音乐的一个根本差异:中国音乐重视神韵,
见家和母亲》一曲中,每句结尾处的旋律都
而西方音乐则以理性的技法见长。中国自唐
有一个好像长叹一样的强拍上的切分倚音。
宋以来,就已经形成了音乐“意境论”的审美
结尾上带一个切分倚音本是当时很多美国通 传统,这~传统到李叔同的时代仍然完好地
俗歌曲中常见的一个特点,但李叔同认为这
保留着。李叔同创作学堂乐歌时大量采用了
个特点在《送别》的乐歌中显得多余。为了让
西方和日本曲调,但是他同时也非常好地保
《送别》的曲调更加简洁精炼,李叔同大胆地
留了中国音乐特有的意境美学特征。
将每四小节就会出现一次的切分倚音删去,
在《送别》一曲中,几乎每一句歌词
从而形成了更加明了畅快的曲调旋律。《送 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能联想到一幅美丽
别》曲调的成功,对比另一位学堂乐歌代表 的诗歌画境。例如“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
人物沈工心的《昨夜梦》,就更容易明了。沈
山外山”一句,描摹出中国传统文人经常伤
黄河之声2012 ̄8M皿
◎音乐论坛
克服语言困难放飞美妙歌声
谈意大利语音大舌颤音“r’’的发音
■张月凤
【摘要】 意大利语大舌颤音。r”的发音。在意大利语中是一个显著的语言特点,也是一个多频率出
现的一个语音音素。掌握这--,'F确的语音发音对准确的表达词意、完整的表现声乐作品。益处是诸多方
面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美声唱法;意大利语;大舌颤音。r”;发音方法
意大利美声唱法是一种美好的经典性的传统歌唱学派,自它诞
音的读音对歌唱者(特别是美声唱法)的演唱是多么的有利和多么的重
生以来直至今日,一直都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发声最科学、声音最优
要。
美、传播最广、受众最多的声乐演唱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 在我国现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人们
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这种声乐演唱表现形式所使用的歌唱语言一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水准也在逐步的提升。特
一
意大利语,是这一演唱形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语言。之所以用意 别是对于美声唱法这一外来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种,在改革开放后,尤
大利语演唱,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其时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
其是近些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媒体广播、盛大庆典、声乐比赛、
意大利得到了典型地体现,意大利美声唱法是这一思潮美学特征的外 声乐演唱会、特别是众多大学音乐院校的声乐教育都无不涉及美声唱
化形式。其次,美声唱法所使用的意大利语发音纯正、清晰透明,是 法,包括发声训练所采用的练声母音也都采用的是意大利语元音发
最科学的最适合用于训练歌唱发声的语言形式之一。意大利喉科医生
音。
P・M・马腊费奥迪在他的著名声乐论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指 意大利语作为声乐演唱艺术特别是美声唱法的基本语言,就其
出:意大利{吾‘‘语序均匀而有节奏、每个音发出来都平正而浑厚 尤 发音来讲,语音发音的准确性是我们首先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
其对声乐学生,学得意大利文字母的正确发音的完整知识后,就已经
仅影响声音质量的好坏,而且,还直接影响词意的准确表达、风格的
会使嗓音自然地放在生理的中心点上了,因为意大利语是自然位置的
表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每位涉及意大利语的声乐演唱者和
语言”。应该说,这一论述比较准确、充分地表明了掌握好意大利语 声乐教师都应准确掌握好这一基本知识。
怀歌咏的山峦夕阳之景,无论是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 的喜爱,而且也得到很多文化大家的赞美。《春游》就因为歌曲所描绘
晴”,还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与《送别》中 的淳朴自然的音乐之美,加上工整的旋律、和声与无懈可击的曲式,
的意境相应,很容易让人产生意境联想,生发出丰富的文化想象和美 被丰子恺称颂‘李叔同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春游之景的妙处。”虽历经
学感受。又如李叔同另一首广受赞誉的乐歌《春游》,也是音乐曲
数十年,《春游》的魅力依然不减,时至今日仍是专业院校合唱的保留
式、语言与意境完美统一的代表作。春游歌词中有这样四句:“游春
曲目,并曾在1992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
综上,李叔同无疑是一位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汲取了深厚
香。’’李叔同巧妙地运用减5度和纯5度的对比音程,以鲜明的调性色 营养的文化大师,他不仅按照西方音乐作曲曲调和技法进行学堂乐歌
彩形成开放性的乐段,形成丰富的听觉效果,而这又与“梨花淡白菜 的创作,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巧妙地熔炼成乐歌内在的精
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所白描的自然景物相辅相成,有力地表现了
神灵魂,其中精粹又以简洁质朴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并传达出如诗
花香弥漫游人醉的春游意境。
如画的音乐意境,充分表现出国学文化精粹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双重魅
曾有人批评李叔同的音乐情感消极、曲调较为低沉等,实际上 力。也正因此,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开创了中国近代学堂乐歌的先河,
这些观点都没有注意到李叔同乐歌意境表达的美学需要。李叔同的乐 为中国现代音乐按照自己的文化品格创新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歌,尤其是后期创作的乐歌,大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思想,而这种思想
恰恰是中国传统乐理原则的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对“意境”的重
作者简介:
视,导致了对“气韵生动”美学价值的推崇。明朝徐上瀛在《溪山琴况》
何霜华(1984.6一),女,四川剑阁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音
中指出,情、理、形、神在“意”的贯通下达到一致,才能形成“无限
乐舞蹈系助教,音乐学硕士,声乐演唱与表演研究方向。
深微”盼‘弦外’,之韵。李叔同的很多乐歌恰恰体现了这种意境论音乐
美学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不仅受到学生们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衄黄河之声2o12 ̄8M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浅谈李叔同学堂乐歌的音乐艺术特征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0207986a56251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