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guidepost音标)
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一)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一)第一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
要想成为一名计算机硬件工程师,不了解计算机的历史显然不行。在本书的第一章中,
我们将带你走进计算机硬件世界,去回顾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瞬间。第一节 计算机的
发展历史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
热衷于此并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积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
从下面这个按时间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与科学
技术的巨大推动力。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促
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
想创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
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
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
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1614 年:格兰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
篇论文 ,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加减法运
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
宜计算钱币。
1 / 16
1671 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
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设计
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
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
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
0 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
能在几秒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
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
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
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
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
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
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
2 / 16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1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0800907a57380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