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可配置的规则引擎)
Unit 1
抓螃蟹
大学最后一年的秋季,咱们的心情变了。 方才过去的夏日学期的轻松气氛、即兴球赛、查尔斯河
上的泛舟和深夜晚会都不见了踪迹,咱们开始埋头学习,苦读到深夜,课堂出勤率再次急剧上升。 咱
们都感觉在校时间不多了,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学习机缘了,所以都下定决心再也不虚度光阴。 固
然,下一年四五月份的期末考试最为重要。 咱们谁都不想考全班倒数第一,那也太丢人了,因此同窗
们之间的竞争压力特别大。 以前天天下午五点以后,图书馆就空无一人了,此刻却要等到天快亮时才
会有空座,小伙子们熬夜熬出了眼袋,他们脸色惨白,睡眼惺忪,却很自豪,恍如这些都是表彰他们勤
奋勤学的奖章。
还有别的事情让大家心情焦虑。 每一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过几个月毕业离校以后该找份什么样的
工作。 并非老是那些心怀理想、成绩拔尖的高材生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常常是那些平日里默默
无闻的同窗早早为自己下几个阶段的人生做好了计划。 有位同窗在位于麦迪逊大道他哥哥的广告公司
取得了一份工作,另一名同窗写的电影脚本已经与好莱坞草签了合约。 咱们当中野心最大的一名同窗
准备到地方被骗一个政党活动家,咱们都预料他最终会当上参议员或国会议员。 但大多数同窗不是准
备继续深造,就是想在银行、地方政府或其他单位当个白领,希望在20出头的时候能挣到足够多的薪
水,过上舒适的生活,然后就娶妻生子,贷款买房,期望升职,过平稳日子。
感恩节的时候我回了一趟家,兄弟姐妹们免不了不断地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实际上,我知道该说什么,但我怕他们批评我,所以只对他们说了他人都准备干什么。
父亲看着我,什么也没说。 夜深时,他叫我去他的书房。 咱们坐了下来,他给咱们俩各倒了杯饮
料。
“怎么样?”他问。 “啊,什么怎么样?” “你毕业后到底想做什么?”他问道。父亲是一名
律师,我一直都以为他想让我去法学院深造,跟从他的人生足迹,所以我有点儿犹豫。 过了会儿我
回答说:“我想旅行,我想当个作家。” 我想这不是他所期待的答案。 旅行?去哪儿旅行?看成家?
写什么呀?我做好了受到他反对的心理准备。接着是一段长长的沉默。“这想法有点意思,”他最后说。
接着又是一段长长的沉默。“我真有点希望自己在你这个年纪时能做这些事儿。”我在等他把话说完。“你
还有很多时间,没必要急于进入一个暂时报酬高的行业。 你此刻要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若是你
弄不清楚,以后就不可能成功。”那我该怎么办?”他想了一会儿。 然后他说道:“瞧,此刻太晚了。 咱
们明天早晨搭船出海去,就咱们两个。 或许咱们能抓点螃蟹当晚餐,咱们还可以再谈谈。”那是一艘小
小的机动船,停泊在离咱们家约十分钟路程的地方,是好些年前父亲买的。 第二天早晨,咱们沿着港
湾动身,一路上没说多少话,只是默默地欣赏着海鸥的叫声,还有港湾沿岸和远处大海的景色。在这个
时候沿海水域没什么风浪,船平稳地航行了半个小时以后父亲把船停了下来。 他说:“咱们在这儿试试
运气吧,”然后抓起一个系上绳索的生了锈的网状篓子抛到海里。咱们等了一会儿,父亲站起来对我说,
“来帮我一把。” 于是咱们一路将蟹篓子拽上了甲板。螃蟹让我着迷,它们太容易抓了。 不单单是因
为它们顺着篓盖上的小孔爬进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陷阱,更因为即便盖子打开了,它们似乎也懒得从里面
爬出来,只会趴在那儿冲你挥动着蟹钳。篓子里挤满了几十只软壳螃蟹,一只压着一只,堆得老高。 “它
们为何不逃走啊?”我满腹困惑地问父亲。“你先观察一下,看那只螃蟹,那儿!它想爬出去,但每次
都被同伴拽了归去,”父亲说。咱们接着观察。 那只螃蟹顺着网眼向顶盖攀援,每当它爬到顶盖时,果
然就会有另一只螃蟹举起蟹钳夹住它的腿把它拽下来。 这只螃蟹尝试了好几回忆挣脱它的狱中同伴,
但都没能成功。“快看!”父亲说。 “它开始对这种游戏感到不耐烦了。”那只螃蟹不仅放弃了漫长的逃
亡之战,而且还帮着把其他想逃跑的螃蟹拽下来。 它最终选择了一种轻松的活法。我突然明白了父亲
为何提议早上来抓螃蟹。 他看着我说:“你可别被他人拽下来哦。 花点时间想一想你是哪一类人,你
这一生希望取得什么,回顾一下你在大学修的课程,想一想有哪些课对你个人来讲最有利。 然后再想
一想什么对你最重要,什么最使你感兴趣,你有什么技术。 琢磨一下你想在哪里生活,你想去哪里,
想挣多少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若是你此刻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得花点时间去找出答案。 你不
这样做的话,永远都不会幸福的。”
他停顿了一下。“你想去旅行?”他接着问我。“对,”我回答说。“那就去申请护照吧。你想看成家?”
“对。”“有趣的选择,咱们家还没出过作家呢,”他说。我父亲发动了马达,咱们返航回家。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3 Choose the best summary of what happened in the crab cage.
3 The cage was full of crabs. One of them was trying to escape, but each time it reached
the top the other
crabs pulled it back. In the end it gave up trying and started to prevent other crabs from
escaping.
4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happened to the students in the fall of the final year?
(b) They became more serious.
2 Why did some people have bags under their eyes in the morning?
(c) They’d spent all night in the library.
3 Which students had already planned their future?
(c) The quieter ones who didn’t have the best grades.
4 Why did the writer go home?
(d) It was a national holiday.
5 Why did his father take him out to catch crabs?
(c) He wanted to tell him something about life.
6 What advice did his father give him?
(a) Get to know yourself better.
Dealing with unfamiliar words
5 Match the words in the box with their definitions.
1 achieving good results (productive)
2 the fact of being present at an event, or of going regularly to school, church etc
(attendance)
3 the refusal to accept something new, such as a plan, idea, or change (resistance)
4 determined to be successful, rich, famous etc (ambitious)
5 agreement to a plan, offer, or suggestion (acceptance)
6 the written words of a play, film, television programme, speech etc (script)
7 very good, large, or showing great skill (impressive)
6 Complete the paragraph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Activity 5.
To be a successful film scriptwriter takes more than training although (1) attendance on a
screenwriting
course will definitely help you learn the skills. You also need to be very (2) ambitious – the
film business
is very competitive. You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ork hard and be very (3) productive
because it takes
more than just one good idea to make it big. No matter how (4) impressive your idea is,
there will
always be (5) resistance from producers because it’s too expensive. So make sure you
have plenty of
others to show them.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Get on with writing that brilliant (6) script
and plan your
(7) acceptance speech for when you win your first Oscar!
7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ox.
1 We’ve seen a place we like and we’re applying for a loan to buy a house. (mortgage)
2 We stood on the top floor of the boat and watched the coast disappear into the horizon.
(deck)
3 I love to walk along the beach and watch the waves breaking, and the white water hitting
the shore. (surf)
4 In seaside areas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country, life is hard and fishermen have to go
against the forces
of nature every time they go to work. (coastal; defy)
5 Agreement was finally reached after a long and heated discussion. (lengthy)
8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If you watch an
impromptu
performance of something, has it (a) been prepared, or (b)
not been
prepared?
2 When you
map out
your future, do you (a) plan it carefully, or (b) draw a sketch of it on
paper?
Discovering yourself Unit 1
3 If you
brace yourself for
something unpleasant, do you (a) try not to think about it, or (b)
prepare
yourself for it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4 Do you
moor
a boat by (a) turning the steering wheel, or (b) tying it to a post with a
rope?
5 Is a
rusty
piece of metal something that (a) is bright and shiny, or (b) might have been left
out in the rain
and is covered with brown substance?
6 If a bowl is
brimming with
soup, is it (a) very full, or (b) half empty?
7 If someone is being held
captive
, are they (a) free to do as they please, or (b) being kept
as a prisoner?
8 If you have
figured out
something, have you (a) added numbers together, or (b)
understood it?
Language in use
word formation: compound words
2 Rewrite the phrases using compound adjectives.
1 a party which is held late at night (a late-night party)
2 a library which is well stocked (a well-stocked library)
3 a professor who is world famous (a world-famous professor)
4 some advice which is well timed (some well-timed advice)
5 a population which is growing rapidly (a rapidly-growing population)
6 an economy which is based on free market (a free-market economy)
7 a boat trip which lasts for half an hour (a half-hour boat trip)
It’s what / how … that …
3 Rewrite the sentences using It’s what / how … that …
1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us is determined by how we behave.
It’s how we behave that determines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us.
Unit 1 Discovering yourself
20
2 What sort of job we are going to end up doing is usually determined by our character.
It’s what our character is that usually determines what sort of job we are going to end up
doing.
3 What we do as a career isn’t always determined by the marks we get at university.
It isn’t always what marks we get at university that determine what we do as a career.
4 How we react to life’s problems is often determined by our childhood experiences.
It is often what we experienced in our childhood that determines how we react to life’s
problems.
5 When we die is determined by our genetic clock, and the changes we make to it.
It’s what our genetic clock is and what changes we make to it that determine when we
die.
It is / was not just that … but …
4 Rewrite the sentences using It is / was not just that … but …
1 Not only were the shops all closed for Thanksgiving, there was also no one in the streets.
It wasn’t just that the shops were all closed for Thanksgiving, but there was no one in the
streets.
2 Not only did she spend all her time at college going to parties, she also took the time to
gain a first-class
degree.
It wasn’t just that she spent all her time at college going to parties, but she took the time
to gain a firstclass
degree.
3 Not only were they not listening to what he said, it also seemed as if they weren’t at all
interested.
It wasn’t just that they weren’t listening to what he said, but it seemed as if they
weren’t at all interested.
4 Not only was I upset, I also felt as if I was going to burst out crying.
It wasn’t just that I was upset, but I felt as if I was going to burst out crying.
5 Not only was the Grim Reaper intended to frighten people, it was also a figure of fun.
It wasn’t just that the Grim Reaper was intended to frighten people, but it was also a
figure of fun.
collocations
5 Read the explanations of the words. Answer the questions.
1 settle When you
settle
somewhere you go there to stay.
(a) Where is dust likely to
settle
in a room?
On the surfaces that aren’t used very often or aren’t cleaned.
(b) If you
settle an argument
, is the conclusion satisfactory?
Yes, it is, because the disagreement is solved and each party is satisfied with the outcome.
(c) If you
settle the bill
, what is there left to pay?
Nothing, because you have paid everything that is owed.
(d)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settle back
to watch a film?
We relax in a comfortable chair and enjoy it.
2 smooth This word can mean flat or soft, comfortable, easy or confident.
(a) If the sea is
smooth
, are you likely to feel seasick?
No, because the sea is calm. We will feel seasick if it is rough.
(b) If a changeover from one government to the next is
smooth
, are there lots of problems?
No, because the changeover has gone well, without difficulties.
(c) Is it a good idea to trust a
smooth talker
?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some people who talk confidently like that do so to trick you, like
a
confidence trickster or conman.
3 offer This word can refer to something you would like someone to take, something
someone gives, or
something that is for sale.
(a) If you
decline an offer
, do you say “yes” or “no”?
We say “no”, because we are refusing it.
(b) If you
offer an apology
to someone for something you have done, what do you say?
We should say, “I apologize” or “I’m sorry”.
(c) Where are you likely to see
special offer
?
In a shop, because the shop is offering a special price or reduction for something.
(d) If someone
has a lot to offer
, what kind of person are they?
They are intelligent, talented, gifted or creative and they will bring these kinds of qualities
to their work.
4 bear If you
bear
something you carry or bring it. If you cannot
bear
something, you
dislike it or cannot
accept it.
(a) If you
bear something in mind
, do you forget it?
No, we will remember it and consider it for a particular occasion in future.
(b) If you
bear a resemblance to
someone, in what way are you like them?
We look similar in certain physical features.
(c) Is there anything you
can’t bear to
think about?
I can’t bear to think too much about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famine, war,
poverty etc. In
the modern world, why don’t we just solve them?
5 resistance This word can refer to the refusal to accept something new, the ability not to
be harmed by
something, or opposition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a) If there is
resistance to an idea
, do people accept it?
No, not easily. They refuse to accept the idea maybe because it’s just a bad idea, or they
may change
their mind if they understand it better.
(b) If the soldiers
met with resistance
, what happened?
The soldiers met opposition from those they were fighting against.
(c) Is there a way to
build up your resistance to
cold?
Yes, we can keep ourselves as healthy as possible with a good diet and getting enough
exercise so
that we are less likely to catch a cold, or if we do get one, we won’t suffer so badly.
6 Translate the paragraphs into Chinese.
1 We all sensed we were coming to the end of our stay here, that we would never get a
chance like this again, and we became determined not to waste it. Most important of course
were the final exams in April and May in the following year. No one wanted the humiliation of
finishing last in class, so the peer group pressure to work hard was strong. Libraries which
were once empty after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were standing room only until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and guys wore the bags under their eyes and their pale, sleepy faces with
pride, like medals proving their diligence. (☞ and guys wore the bags under their eyes and
their pale, sleepy faces with pride … 这句的动词wear 后面带两个宾语,中
22
文找不到能带这两个宾语的动词,故处置成四个中文短句;翻译 like medals proving their
diligence
时,采用“增词法”增加“这些”来归纳前面所描述的“眼袋”,“脸色惨白”,“睡眼惺忪”
等,使译文含义加倍清楚流畅。)
咱们都感觉在校时间不多了,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学习机缘了,所以都下定决心再也不虚度光阴。
固然,下一年四五月份的期末考试最为重要。咱们谁都不想考全班倒数第一,那也太丢人了,因此同窗
们之间的竞争压力特别大。以前天天下午五点以后,图书馆就空无一人了,此刻却要等到天快亮时才会
有空座,小伙子们熬夜熬出了眼袋,他们脸色惨白,睡眼惺忪,却很自豪,恍如这些都是表彰他们勤奋
勤学的奖章。
2 Tomorrow? It’s all a lie; there isn’t a tomorrow. There’s only a promissory note that
we are often not ina position to cash. It doesn’t even exist. When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it’ll be today again and allthe same rules will apply. Tomorrow is just another version of now,
an empty field that will remain so unless we start planting some seeds. Your time, which is
ticking away as we speak (at about 60 seconds a minute chronologically; a bit faster if you
don’t invest your time wisely), will be gone and you’ll have nothing to show for it but regret
and a rear-view mirror full of “could haves”, “should haves” and “would haves”. (☞ 本段
的难点在于对一些词的理解与翻译,如 an empty field that will remain so, chronologically, invest
your time wisely, have nothing to show for it but 等等。“could haves”, “should
haves”,“would haves” 是表达与事实相反的条件句,指自己没有做,但有可能或应该做的事情。)
明天行吗?明天只是个谎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明天,只有一张咱们常常无法兑现的期票。明天乃至
压根儿就不存在。你早上醒来时又是另一个今天了,一样的规则又可以全数套用。明天只是此刻的另一
种说法,是一块空地,除非咱们开始在那里播种,不然它永远都是空地。你的时间会流逝(时间就在咱
们说话的当下嘀嗒嘀塔地走着,每分钟顺时针走60 秒,若是你不能很好地利用它,它会走得更快些),
而你没有取得任何成绩来证明它的存在,唯独留下遗憾,留下一面后视镜,上面写满了“本可以做”、“本
应该做”、“本来会做”的事情。
7 Translate the paragraphs into English.
1 对于是不是应该在大学期间详细计划自己的未来,学生们意见不一。有的人以为对未来应该有一
个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为往后可能碰到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人则以为不用过量考虑未来,
因为未来难以预料。(map out; brace oneself for; uncertainty)Students differ about whether they
should have their future mapped out when they are still at think they should have a definite
goal and detailed plan, so as to brace themselves for anychallenges, whereas some others
think they don’t have to think much about the future, because future isfull of uncertainties.
2 通过仔细检查,这位科学家得知自己得了绝症。虽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并无抱怨命运的
不公,而是准备好好利用剩下的日子,争取加速推动由他和同事们一路发起的那个研究项目,以提前结
项。(tick away; make the best of; have a shot at)After a very careful check-up, the scientist was
told he had got a fatal disease. Although he knew thathis life was ticking away,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bout the fate, the scientist decided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remaining days, and
speed up the research project he and his colleagues initiated, and have a shot at completing it
ahead of schedule.
Unit2
超 人
战争暴发的那一年,我在温斯罗普的安妮 • F. 沃伦文法学校读五年级,那年冬季我取得了民防图
标设计赛的冠军。 也就是在那个冬季,波拉 • 布朗买了新的防雪服,即即是13年后的今天,我仍然
能清楚地记起那些出色纷呈的日子,它们记忆犹新,犹如万花筒里看到的图案那样色彩斑斓。
我的家位于城里靠海湾的一侧,在洛根机场对面的约翰逊大道上。 天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跪在
卧室朝西的窗户旁,眺望黑幽幽的海水那里波士顿城敞亮闪烁的灯光。夕阳将粉色的余晖洒在机场上空,
浪涛的声音永远淹没在一架架飞机永无停止的嗡嗡声中。 我惊奇地望着跑道上的移动信标,看着那些
闪烁的红灯、绿灯像流星般升起、降落,直到机场变得一片漆黑为止。 机场就是我的麦加,我的耶路
撒冷。 我整夜都在做梦,梦见自己在空中飞行。
那正是我梦想斑斓的岁月。 妈妈以为我需要大量的睡眠,所以我天天上床睡觉时一点儿都不感觉
累。 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光阴,我可以躺下,在昏暗的暮色中慢慢进入梦境,头脑里制造出许多奇异
的梦来。 我的飞行梦像达利的风光画那么真实可信,以致于自己常常会在一阵惊吓中醒来,恍如伊卡
罗斯那样从天空中摔下来,虽然发现自己恰好掉到软软的床上,但也被吓得喘不过气来。 当超人开始
侵入我的梦境,并教给我飞行的技能以后,我每夜的太空冒险便开始了。 超人身着耀眼的蓝色衣服,
肩披随风飕飕作响的斗篷,常常从我身旁咆哮而过。他长得太像我的舅舅弗兰克了,舅舅那会儿正跟妈
妈和我住在一路。 当超人的斗篷神奇地旋转时,我恍如能听见上百只海鸥的振翅声,上千架飞机的马
达轰鸣声。
我不是这个街区里唯一的超人崇拜者,在街的另一头,那个脸色惨白、有点书呆子气的男孩儿戴维
• 斯特令和我一样,酷爱飞行的纯粹的诗意。 天天晚餐前,咱们一路收听电台的超人故事,白天在上学
的路上,咱们自己设计出各类各样的冒险活动。
安妮 • F. 沃伦文法学校是一座红砖楼,座落在远离骨干道的一条黑色柏油街道上,学校周围是光
秃秃的铺着碎石的操场。 戴维和我发现学校外面停车场周围有一个角落,那里是咱们玩超人游戏的绝
佳场所。 那条长长的过道通向学校又黑又脏的后门,超级适合玩意外抓捕和快速解救的游戏。
课间休息时,我和戴维可以大展身手了。 咱们对在碎石操场上打棒球的男孩儿们视而不见,也不
理会那些在小山谷里一边玩躲球游戏一边咯咯傻笑的女孩儿们。 超人游戏让咱们变得像两个逃犯似的,
但也给了咱们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咱们乃至找谢尔登 • 费恩来充当无赖。他是街区里一个脸色惨白、胆
小怕事的孩子,没有男孩儿愿意和他玩,因为一有人追他他就哭,而且老是自己摔倒在地,擦伤他那胖
胖的膝盖。
一开始咱们还得教谢尔登怎么扮演他的角色,可没过量久他就变成了一名发明虐刑的专家,乃至私
下里悄悄实施他的刑罚。 他常常扯下苍蝇的翅膀,揪掉蚱蜢的腿,并把这些残废了的昆虫囚禁在瓶子
里,藏到床底下,这样他就可以够偷偷把它们拿出来,看着它们痛苦挣扎的样子。 戴维和我只在课间
休息的时候和谢尔登玩,下学后咱们就让他回家跟他的妈妈、棒棒糖和那些无助的昆虫为伴。
那时候,弗兰克舅舅住在咱们家,等着参军。我肯定他和隐姓埋名的超人长得特别像。 戴维却看
不出我舅舅和超人有何等相像,但他承认弗兰克舅舅是他这辈子所见过的最强壮的人,而且他会变很多
戏法,比如用餐巾一盖上糖果,糖就没了,他还能倒立行走。
Unit3 咱们是如何听音乐的
咱们都依照各自不同的能力来听音乐。 但为了便于分析,若是把听的整个进程分成几个组成部份,
那么这个进程会更清楚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咱们听音乐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由于缺乏更好的术
语,咱们姑且把它们命名为:(1)感官层次;(2)表现层次;(3)纯音乐层次。 把听的进程机械地分
割为以上三个假想的层次,唯一的益处是让咱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如何听音乐的。
听音乐最简单的方式是为了去获取乐声带来的纯粹的愉悦感,这是音乐的感官层次。 在这个层次
上,咱们只是听音乐,不做任何思考。 咱们打开收音机,一边做着其他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沉浸
在音乐中。 乐声本身的魅力带咱们进入一种无需思考的美好心境。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自以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时过量地利用了这一层次。 他们去听音
乐会是为了忘却自我。 他们把音乐当做一种慰藉,一种逃避,由此他们进入了一个可以忘却日常生活
的理想世界。 固然,他们也没有在思考音乐。 音乐允许他们离开现实,到另一个地方去做梦,因为音
乐而做梦,做有关音乐的梦,却从没有真正欣赏过音乐。
的确,乐声的魅力是一种壮大而原始的力量,可是你不该让它占据你过量的兴趣空间。 感官层次
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层次,超级重要,但并非是音乐的全数。
音乐存在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我所说的表现层次。 一提到这个问题,咱们马上就进入到一个颇具争
议的领域。 作曲家老是设法避开有关音乐表现方面的讨论。 斯特拉温斯基不是曾经宣称他的音乐是一
个“物体”,是一件有自我生命的“东西”,除纯音乐性的存在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含义吗?斯特拉温斯基
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源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有那么多的人尝试着从众多的音乐作品中读出完全不同的
含义。 确实,要准确地说出一部音乐作品的含义已经很难了,要肯定并肯定地说出来,还要使每一个
人对你的解释都感到满意,是难上加难。 但咱们不该因此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能去剥夺音乐“表现”
的权利。
可能的话,你不妨听听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48个赋格主题。 依次地、一个个地听听其
中的每一个主题,你很快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了一个不同的情感世界,你很快也会意识到你越
感觉某个主题美好,就越难找到令你完全满意的字眼来描述它。 是的,你固然知道那个主题是欢快的
仍是悲伤的。 换句话说,你能够在脑海中勾画出那个主题的情感框架。 那么就更仔细地听一下这个悲
伤的主题吧,要明确悲伤的性质。 是悲观厌世的悲伤,仍是无可奈何的悲伤?是时运不济的悲伤,仍
是强颜欢笑的悲伤?
假设你很幸运,能用许多文句充分表达你对选中主题的确切理解。 但这仍然无法保证其他人对你
的理解都感到满意,他们也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满意。 重要的是,每一个人能亲自感受某个主题的表现
力,或以一样的方式去感受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独特的表现力。 若是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就别指
望每次去听它都能给你带来相同的感受。
音乐存在的第三个层次是纯音乐层次。 除令人愉悦的乐声及其所表现的情感之外,音乐也因其音
符本身和对音符的处置而存在。 多数听众都没有充分熟悉到音乐的这第三个层次。
对咱们所有人来讲,加倍充分地熟悉这个纯音乐层次超级重要。 毕竟乐曲利用的是实实在在的音
乐材料。 伶俐的听众必然要做好准备,随时提升自己对音乐材料和这些材料的利用的理解。 他必需要
加倍成心识地倾听音乐的旋律、节拍、和弦及音色。 但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跟上作曲家的思路,他
还必需了解一些音乐形式方面的知识。 去听所有这些成份就是在纯音乐层次上欣赏音乐。
让我重复一遍,我仅仅是为了讲解得更清楚才把听音乐的三个层次机械地分割开来的。 事实上,
咱们从来都不会只在其中的一个层次上听音乐。 咱们实际上是把它们联系起来,同时在三个层次上听
音乐。 这并非需要付出多少脑力,因为咱们是凭本能这么做的。
或许,用去剧院看戏来作类比,能使这种本能的联系加倍明白易懂。 在剧院里,你能注意到男女
演员、服装和布景、声音和动作。 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路,会让咱们感觉剧院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地方,
它们组成了咱们欣赏戏剧的感官层次。
戏剧的表现层次来自于你看舞台演出时取得的感受。 它激起你的同情、兴奋或是愉悦。 正是这种
笼统的感觉,除听台词所感受到的,主如果存在于舞台上的某种情感的东西,与音乐的表现性相类似。
剧情和剧情的发展相当于咱们所说的纯音乐层次。 剧作家塑造和发展戏剧人物的方式,和作曲家
创造和发展主题的方式是一样的。 你可否成为一个伶俐的听众,取决于你对剧作家或音乐家处置艺术
材料的手腕的了解有多深。
显然,看戏的人从来就不会单独注意到这其中的一个元素。 他是同时注意到了一切。 听音乐的道
理也是一样的,咱们同时地、不假思索地在三个层次上倾听音乐。
Unit 4
在美国大公司工作
此刻的孩子如果有人跟他们说长大后要“去工作来谋生”,往往会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和沮丧,这并非奇
怪。 问题在于,他们想象不出美国的大公司里都有哪些工作。
不久以前,当家长说他要去工作了,孩子很清楚他去做什么。 他不是去做东西就是去修理东西。 父
亲可能会带着孩子去他干活的地方,让他看着自己修马车,或是打桌子。
如果孩子问“爸爸,您是干什么的?”,爸爸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回答他,比如:“我是修蒸汽机
的”,或“我是做马项圈的”。
可是,此刻修蒸汽机或是打桌子的父亲很少了,绝大多数人都不干这个了。 此刻,大多数的父亲
坐在有玻璃外墙的大楼里,做着孩子们根本理解不了的工作。 当被问道“爸爸,您做什么工作?”时,
他们的回答往往让孩子大惑不解。
“我是楼盘顾问。” “我做市场研究的。” “我是数据处置员。” “我在公关部工作。” “我是系
统分析师。” 这些解释对小孩子来讲肯定是毫无心义的。 他怎么可能想象得出一个人是怎么去分析系
统和研究市场的呢?
即即是那些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的成年人也很难想象公关部的人天天都在做些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
分析师肯定不知道楼盘顾问在店里都干些什么,就恍如楼盘顾问对分析系统的工具也一窍不通一样。
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手工制作出来的了。 此刻什么东西都是机械生产的。 也极
少有东西需要修理。 机械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容易散架,而这样的东西要拿去修理的话费用超级高,不
值得。 于是消费者被怂勇着把那东西扔了,再买个新的。 事实上,机械是在生产垃圾。
少数跟这些机械能搭上点关系的人固然可以对好追根究底的孩子说:“爸爸是制造垃圾的”。 可是,
大多数劳动者离生产垃圾的现场很远,根本感受不到自己对垃圾制造业的贡献。 那这些人到底在做些
什么呢?
想一想美国城市里一栋典型的12层玻璃外墙的楼房吧。 在这栋楼里,没有什么被生产出来,也没
有什么在被修理着,连楼房本身也用不着修。 这栋楼本来就是被当做一件垃圾建造起来的,所以当大
楼变得破旧了,就会被看成垃圾扔掉,在原地盖一栋新的垃圾楼。
即便如此,大楼里仍然挤满了自以为是在工作的人。 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里,可能会有三分之一
的人在打。 里说的多数与文件有关,因为整栋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文件而忙前忙后。
大楼里的有些工作需要有人在文件上写字。 有些人要把字工整地打成文件,有些人要看文件,并
在空白处作批注。 有的人要复印文件,有的则在递送文件。 有的人把文件存档,有的则往外取文件。
有些人寄文件,有些则打让他人把文件送过来。 有的人刺探问文件在哪儿,有的则在商讨文件。 在
最奢华的办公室里,有的文件被审议通过了,有的则被驳回。
电梯里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把文件从一层楼送到另一层楼的年轻人,和拿着文件的重要人士,他们正
要和其他重要人士商讨文件。
一个孩子怎么能理解这一切呢? 或许他父切身居要职,午饭时都要和他人讨论文件。 试想他带着
儿子来上班,让孩子对他的工作有一些概念。 孩子能看到些什么呢?
他父亲打让他人送文件过来,他读文件。 可能他会冲着文件发火,或是在文件上用红笔愤怒地打
个记号。 他打告知另一个人,说中午要一路用饭讨论有关文件的问题。
午饭时,他们讨论文件。 回到办公室,父亲让人把文件一式五份从头打印好给另一个人,那个人
要把这份文件和去年一式三份的那份文件作比较。
可以想象,在这以后若是有小朋友问他“你爸爸是做什么的?”,这个可怜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都
会对这种神秘的工作百思不得其解。 他会怎么回答呢?若是他的观察力不够灵敏,他或许会说,“我说
不清。” 若是他超级擅长观察,他会回答说,“我想,是做跟制造垃圾相关的工作吧。 跟每一个人都一
样。”
Unit 5
乔安妮餐厅的晚餐
雪下得很大,虽然每一个真正的纽约人都盼着过一个白色的圣诞,可还在第五大道购物的人们却行
色匆匆,他们不但要在最后一刻前挑选到心仪的圣诞礼物,还要避开酷寒,回家和亲人们共度圣诞夜。
乔希 • 莱斯特拐进了第四十六街。 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圣诞的气氛,因为他仍在工作着,虽说是要
在乔安妮餐厅吃一顿工作餐。 乔希是黑人,三十出头,长得平易近人,穿着时兴得体,却不华贵。 他
来自弗吉尼亚州北部,父母都是辛勤工作的人,或许只有回到父母家里才最让他感到幸福。 单从他的
行为举止,他人看不出他拥有一个哈佛法学院的学位,一段在华盛顿特区跟从国会议员实习的经历,还
有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低级合股人的身份。他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伶俐过人。
这次会面意味着乔希要过了圣诞夜才能回家了。 他并无因此而不高兴,因为他要见的人是康涅狄
格州的资深参议员乔 • 罗杰斯,这人是全美曝光率最高的名人之一。 参议员罗杰斯是民主党人,此刻
是她的第三个任期,对于国会山的一切她了如指掌,虽然如此,她仍是尽力维持住了在她的支持者心中
作为一名华盛顿局外人的信用。 她支持堕胎,反对腐败,支持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反对死刑,可以说
是大西洋的这一边能找到的最完美的进步自由派人士。 脱口秀主持人们称号她“诚实的参议员乔”,几
年前《时期周刊》提名她参加年度女性的比赛。 明年就是选举年了,有消息称她将参加民主党内总统
提名的竞选。 罗杰斯在华盛顿见过乔希,她感觉乔希很有才华,于是就邀他共进晚餐。
乔希打了个冷战,他打开手里的纸条查对了一下地址。 之前他没来过乔安妮餐厅,但对于它的鼎
鼎大名却早有耳闻,倒不是因为这里的饭菜有多美味,其实这里的菜品屡遭恶评,也不是因为这里的爵
士管弦乐队有一名知名电影导演客串吹小号,而是因为这里聚集了有头有脸的宾客,可以说是星光璀璨,
他们中有政客、外交家、电影明星、载入名人堂的体育明星、记者、作家、摇滚明星、诺贝尔奖得主等
等——总之,这里的每一名客人都是这座权利之城里的一个人物。
餐厅里面人头攒动。 乔希走进来时前台的领班一直盯着他看。
“您需要帮忙吗?”
乔希回答说:“是的,我有一个……”
“对不起,先生……”看见有两位客人走了进来,领班打断了他的话。 “晚上好,巴考尔小姐,晚
上好,汉克斯先生。”接着他打了个响指招呼服务生带他们入座。
“好吧,先生,请问您预定座位了吗?”领班耸了耸肩,说道,“您也看见了,咱们没有空余的座
位。”
“我今天晚上要在这儿和一名名叫罗杰斯的女士会面。”
领班把乔希从头到脚端详了一番,然后说“请问您怎么称号?”
乔希向他报了姓名,虽然领班好不容易才忍住没撇嘴,但他仍是鼓了鼓鼻翼,显示出了他的不屑和
自但是然的优越感。
“让我想一想。”领班说道。 “哦,对了,咱们的确为一名罗杰斯女士预留了一张桌子,可是她马
上就到吗?”
乔希过去也有过被人怀疑的经历,但他没有被吓到。
“我肯定她很快就到。 能烦请你带我去她的座位吗?”乔希说。
“那这边走,先生。” 领班把乔希领到餐厅靠里处,指了指一张桌子。
“谢谢,请给我来一杯马丁尼,”乔希说。 可那位领班还没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要回到纽约上层
社会那令人陶醉的纷乱中去,至少在他眼里,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召唤着他,希望取得他的注意。
这张桌子离洗手间很近,还紧挨着一扇半开的窗户,恍如从五大湖刮来的刺骨寒风正好沿着哈得孙
峡谷吹进来,在这儿结束了它的旅程。
突然间,餐厅安静了片刻,紧接着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窃窃语声。
“罗杰斯参议员!”领班喊道,“能在乔安妮再次见到您真是太荣幸了!”
“晚上好,阿尔贝托。 我要和一名年青人用饭,他叫莱斯特。”
领班慌得直眨眼,还咽了咽口水。
“好的,参议员,您这边走。” 当罗杰斯参议员穿过拥堵的餐厅时,不断有人回过头来,他们认出
了她,并默默地跟她打招呼。 在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里,罗杰斯可以说是离美国的统治阶级最近的人
了。 阿尔贝托在周围转了一阵子,然后走过去和一名同事说了几句话。
“很高兴又见到你,乔希,”罗杰斯说。 “咱们先吃点东西,然后我要跟你谈谈一份商业提案的事。”
阿尔贝托回到餐桌旁,深深地弯下腰,那谦卑的样子简直有点好笑。
“参议员,这张桌子太冷了,坐着不愉快,不知道……”
罗杰斯参议员等着他把话说完,她轻声地说道,“请接着说。”
“不知道您愿不肯意换张好点儿的桌子,到餐厅中央去,这样您就可以看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了。”
这样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看见您啦,他本是想这么说的。 “那样您会感觉愉快得多,而且……”
阿尔贝托停了下来。 罗杰斯参议员看了看周围。
“我同意,这儿不是屋子里最好的座位,但既然你把我的朋友带到了这儿,我想咱们就呆在这里好
了,上我平时点的菜吧。”
两个小时后,罗杰斯和乔希起身准备离开,这又引发店员们的一阵骚动,个个都主动来献殷勤,其
中就包括阿尔贝托,他提出来要给他俩免单,但被罗杰斯拒绝了。 他俩披上外衣,罗杰斯说,“阿尔贝
托,谢谢你。 噢,我给你介绍我的同事乔希 • 莱斯特了吗?”
阿尔贝托的脸上先是一阵惊恐,然后又闪过失望中的一丝企盼。
“啊,尚未,不,……还没正式介绍过。”他低三下四地说。
“乔希 • 莱斯特。 他是我方才招收的竞选班子成员。 他马上就要成为我竞选团队的副领导了,将
负责召募捐钱。 若是明年咱们把那位共和党人赶出白宫的话,你此刻看到的就是我的白宫办公厅主任。”
“超级高兴见到您,莱斯特先生,超级荣幸,真的。 我衷心希望很快能在乔安妮餐厅再次见到二
位。”
参议员看了看阿尔贝托。
“不会了,我感觉没有这种可能了。”罗杰斯参议员回答道。
罗杰斯和乔希一路走进寒风凛冽的夜色中。 雪已经停了。
Unit 6最后撤出的人:救火员的故事
2021年9月11日上午9时59分
它似乎是从天而降。
活着贸中心北塔35层的一组电梯旁,那时大约有20多个人。 咱们中绝大多数是救火员,个个都
差不多筋疲力尽了。 有的人大汗淋漓,有的脱掉了他们的消防战斗服,或是把它们扎在腰间。 有好几
个人大口地喘着粗气。 其他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儿。 咱们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想喘口气,清醒
一下头脑,弄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 咱们已经在这儿拼命战斗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了,有些人时间略微
短一点儿,可咱们根本看不见哪里是止境。 固然,咱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儿什么,没有一点儿进
展。
接着传来一阵庞大的响声,整个大楼开始哆嗦起来,咱们都愣住了。 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无论本
来要做什么,此刻都只能等一下了。 可要等什么呢?咱们不知道,可是还得等。 或许咱们不用等,可
是问题不在这儿。 问题是大家都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所有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动,只是有人抬头看了
看天花板,想弄清楚这庞大的声响究竟是从哪儿传来的。 恍如咱们都能透过天花板,很容易就找到答
案似的。 没有人开口说话。 即即是有时间思考,咱们也没有时间把思维转变成语言。 无论怎么说,
我还有时间思考,有太多时间去想了,我思绪万千。 我想到了每一个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还有
一些别的事情。 大楼在猛烈摇晃着,像地震了似的,也像是游乐园里惊耸狂奔的过山车,可真正让我
胆颤心惊的是这庞大的轰隆声。 这声音实在是太大了。 恍如直接从我的身体中飞快地穿了过去。 我
真想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会发出如此大的响声。 恍如一千辆失控了的火车朝我疾速驶来。 恍如一群狂奔
着的野兽。 又恍如是山崩时发出的庞大轰鸣声。 太难用语言来形容了,但无论这该死的声音是什么,
此刻它传得愈来愈快,声音愈来愈大,离咱们愈来愈近,而我被困在其中,没有办法逃脱。
真是奇怪,这种时候你应该是没有时间思考的,可是你满头脑都在想着那些事。 我想到了妻子和
孩子,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并非是把自己的人生都回顾了一番那样。 我想到了工作,我离当上副
队长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想到了放在消防队厨柜上的面包圈。 我想起咱们救火员平常总彼此打趣说:
“在大火中见吧。” 或是“咱们肯定会在大火中碰面的。”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或我自己是
从何时开始提及这种话来的,但这就是咱们的隐语。 意思是无论这场火有多大,以后在别处还会有比
这更大的。 咱们能安然无事地度过这场火,也会安然无事地度过下一场火。 碰到一场大火时,我老是
这么说,也总听他人这么说,可此刻,我呆在这儿,想着自己再也不会说这样的话了,也不会再听到他
人这么说了,因为再也不会有比这更大的火了。 这会是咱们大家一生都在说的那场大火,若是以前—
—就在这一个个令人惶惶不安的刹时之前——我没有熟悉到这一点的话,此刻这浑厚的、不祥的响声印
证了这一点。
我琢磨着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咱们的处境。我想若是弄明白了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或许就可以应对了。
所有这些思绪在我头脑里一个连着一个地闪现,想完一个又是另一个,一时间都堆积在我的头脑里。 每
一个想法都是那么完整,恍如我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个地付诸行动似的,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时间。
后 评
2021年9月11日,活着贸中心受到恐怖分子解决而倒塌时,理查德 • 皮乔托(也被称作“皮奇”)
正活着贸中心的北塔里。 作为纽约消防局的一名中队长,他在解决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就赶到了现场,
率领七名消防队员进入北塔,解救受困人员,扑灭四处蔓延的大火。
北塔是世贸双塔中最先受到解决的。 17分钟后南塔也受到了解决。 而南塔第一个倒塌,时间是9
点59分。 那时皮乔托正在北塔里,沿着楼梯往上跑,因为电梯根本工作不了了。 这时他下达了撤退
的命令。 抵达12层时,他看到了50个人被压在废墟底下,他们有的受了重伤动弹不了,有的惶恐失
措。 皮乔托和他的手下扶着他们往下走。 到第七层时,北塔塌了,他被埋在几千吨的瓦砾之下。 过
了四个小时,他终于醒了过来,领着他的手下抵达安全的地方。
皮乔托是解决中幸存下来的最高级别的救火员。 纽约消防局局长、第一副局长和救援队队长全数
都以身殉职了。 整个事件中共有343名消防队员献出了生命,超过3,000名平民丧生。
皮乔托在他的《最后撤出的人》一书中讲述了他的经历。 他用一种扣人心弦的第一人称的方式向
读者描述了被以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也是世人皆知的9/11那天,人们所经历的噩梦般的恐
惧和混乱,固然这也是人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一天。 此书于2021年一出版
就当即成为一本畅销书,作者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了这本书,并欲以此书向那些道德高贵、值得信赖,
并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致敬。 固然,这本书也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 正如他所说的,“人们都称咱们
为英雄,其实咱们只是在干咱们的本职工作。”
Unit 7生活中的倒霉事能解释吗?
每次吐司掉到地上老是抹了黄油的那一面贴地。 每逢公假日一定下雨。 你买彩票从来没中过大奖,
可是你熟悉的人里似乎有人…… 你有无感觉自己生来就是个倒霉蛋? 即即是最理智的人有时候也会对
此坚信不疑,以为冥冥当中有一种力量让他们在最糟糕的时期里灾祸连连。 咱们都愿意相信墨菲定律
是对的(“该犯错的,终将犯错”)。
人之所以走背运,部份是概率的问题,部份是心理上的问题。 的确,人们对背运的感知和一些成
心思的巧合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就拿“坏事成三”这种想法来讲吧(就像等公交车一样,要么不来,要么一下来三辆!)。 这种流
传甚广的观念可能根本经不起科学的查验,可是它一定有一些现实的依据,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个说
法了。 那么,什么样的解释才是合理的呢?
咱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坏事?”
有些事情只是稍稍有点不好,比如火车要晚点五分钟。 有些事情则是糟糕透顶,比如考试不合格,
或是被炒鱿鱼了。 所以咱们更应该把事情的好坏看成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而不是非好即坏。
某件事情有可能因为相关的一些因素而变成了不幸的事。 火车要晚点五分钟,若是你边读着报纸
上一篇有趣的文章边等车,并非赶时间,那么这就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可是若是你要去参加一个重
要会议,而且马上要迟到了,那火车晚点就变成坏事了。
谈到坏事成三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第一件倒霉事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和给人的印象深不深。
比如说,你外出度假期间家里的水管爆裂了。 或许不到一个小时你的家就变成了一片汪洋,而在接下
来的几个月中你的头脑会不断地想起这桩倒霉事,因为你要把屋子清理干净,还要和保险公司就补偿问
题讨价还价,这些都会让你不断地想起这件事。
第一件倒霉事困扰你的时间越长,你再碰到两件倒霉事的机率就越大。 说不定一个月以后,有人
开车追尾撞了你的车。又过了一个礼拜,你的成婚戒指不见了。 出了第一件倒霉事,你的情绪本来就
很低落,这时你会很快地把后来发生的事情联系到一路,把它们看做是有关联的连续串事件。 即便这
几件事情的时间跨度可能长达两个月之久,那也不会改变你的观点。 等你从浸水事件中平复过来的时
候,你已经在踊跃地等待下一个灾难的发生了。 这个时间跨度已经被拉长了,直至能够证明你之前的
预言是对的。
人们碰上倒霉事的时候会像碰到巧合的时候一样,去寻觅一些事例来验证他们先入为主的想法,而
忽略掉与这种想法有出入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不是那么有趣)。 孤立的倒霉事不时刻刻都在发生。 光
凭这一点就可以够推翻“坏事成三”的理论了。 坏事也可以是成双的。 可是你的朋友极可能会对你说:
“我连续碰着了三件倒霉事,可真是应了那句俗话!”,而不是说:“我只碰上了两件倒霉事,这不正好
证明了‘坏事成三’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毕竟,说后一种话是要冒风险的!
可是,至少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可以说明为何坏事会扎堆。 这涉及到概率和独立性的问题。 并非是
所有的倒霉事都互无关联。 任何一个人在被辞退以后都会意情抑郁,这会降低他们身体的抵抗力,使
他们更易抱病,而身体反映也不像以前那么警觉敏感(所以他们就更有可能遇上打坏珍贵的花瓶这样的
事)。 因此,虽然人们在某一天被裁员和在某一天生病的概率都很小,可是这两件事同时发生的概率肯
定要高于它们别离发生的概率。
看地图时碰着的倒霉事
关于日常生活中突发的普通倒霉事咱们就说到这里。 下面让咱们来看一个每一个人都会碰着的事
情。
你要去造访一个朋友,他住在城市的另一头。 你在街道地图册上寻觅去他家的线路,结果发现这
条路恰恰就在这页地图的边上。 这意味着要找到一条精准的线路,你就必需从这一页翻到下一页,不
断地翻来翻去,很是麻烦。 这条线路不是一半在这一页一半在下一页,就是被地图中间的书脊夹着。 若
是你手里拿的是全国地形测量局的地图,那么你的目的地可能正好就在地图册的折合处。
这似乎很不公平。 毕竟一个地图的“边缘”只有那么一点儿,而“中间”的地方那么大,你要去
的地方完全可以在中间啊!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你随意挑一个地方,它出此刻靠近地图边缘的机
率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看一看下面的地图。 若是你的目的地在地图上标出的那个阴影区域里,你就碰到麻烦了。 这个阴
影区域离地图周围的边缘处只有一厘米的距离,这似乎微乎其微。 可是这些阴影区域的面积加起来有
56平方厘米。 差不多占了整页地图面积的28%,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你要找的地方都有28%(差不多
是三分之一)的机率出此刻离页边不到一厘米的为难的地方。 假设你设定离页边两厘米为阅读不便的
话,那你遇上坏运气的机率就爬升到了52%。 换句话说,差不多每隔一次你就会碰着这样的倒霉事。
在大多数有关倒霉事的故事中,你会忘掉线路好找的次数,只记得线路不好找的次数,在这种情况
下,你倒霉的机率肯定会很高,以致于过不了多久你就又会诅咒自己的运气,诅咒地图的出版商,或两
个一路诅咒。 顺便说一下,这正是此刻许多地图允许相邻的两页有很大重合部份的原因。 一份制作精
巧的地图册,每页至少有30%的部份会在其他页上重复出现。
我赶时间的时候老是碰上红灯 关于选择性记忆,即人们对好运气和坏运气所做的不公正的比较,
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路上红绿灯的相对频率的问题。 有那么一次,“我赶时间的时候,老是碰上红灯”
这种说法是真实靠得住的。 为了便于理解,咱们可以把红绿灯看做是抛掷一枚硬币,出现红灯和绿灯
的机率各为50%。 (事实上大多数红绿灯,红灯的时间更长一点。) 若是在路上碰上六个红绿灯,全
数是绿灯就和扔硬币持续六次都是人头朝上的概率是一样的,为六十四分之一。
司机不赶时间的时候碰着的红灯其实和赶时间的时候一样多;只是若是时间不紧急,红灯带来的不
便要小得多。 以为红灯出现的次数比绿灯多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司
机有更多的时间去想红灯,而绿灯的时候,车子几秒钟之内就奔驰而过了——这其实和在畅通的公路上
开车没有任何区别——而红灯却迫使司机改变行为,一小会儿的时间里要强迫自己尽力一下,经受点压
力,还要失去一两分钟的自由。 所以红灯会深深地印在司机的脑海里,而绿灯转眼间就被抛到脑后了。
Unit 8国际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那天,我在车站外面遇见了雅科夫和他的新女朋友,他们正在挑选放在玻璃箱里待售的
玫瑰花。 他的女朋友叫卡佳,沃罗涅什人,是个天真可爱的姑娘,她接受雅科夫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
花贩们的生意超级红火;一群男士站在那儿等着买花,点出手里的卢布。 三月八号这一天,你必然要
给你生命中的那个女人买束花。 不然的话她就会抱怨个不断。
这些都是99号房的那几个姑娘告知我的。 在国际妇女节那一天, 苏联的妇女们洗澡在男性所给予
的爱意和感激当中。 因为这一天是假日,早上她们不用去上班,可以懒洋洋地躺在床上。 而她们的丈
夫们则要为全家人做早饭,虽然嘴里骂骂咧咧的,还弄得锅碗瓢盆叮当乱响;到了十点,丈夫很是自豪
地把煎得焦糊糊、皱巴巴的鸡蛋端到妻子跟前。 盘子边上还放着一束鲜花,一份小礼物,可能是一瓶
香水或一双裤袜,妻子会高兴得大叫起来,激动好一会儿,直到孩子们怒气冲冲地跑过来,小脸涨得通
红,闹着要妈妈给他们做一顿像样的早饭。
然后,真正的庆贺开始了。 苏联妇女的一天一般是这么度过的:帮孩子们穿衣起床,送他们上学,
准时到办公室上班,午饭时间偷偷溜出去买晚餐要吃的东西,下午的时候再溜出去——若是能偷偷地,
不会受到上司责骂的话——设法给最小的那个孩子买一些咳嗽药。 她们会在六点整准时下班,这样她
们就可以够再去逛几家商店,看看有什么打折的东西,然后去市场,在那儿买到一些廉价的鸡蛋。 她
们还会顺便去邮局交电费,然后正好途经干洗店,取回洗好的衣服,回抵家里她们就把买回来的东西处
处一放,拿个篮子把从市场上买来的廉价鸡蛋装起来。 等她们的丈夫回来的时候,她们已经用吸尘器
把家里吸了一遍,擦了一遍尘埃,把两堆脏衣服用洗衣粉泡了起来(若是都是手洗的话,最好能先泡一
下)。 而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她们吃完早饭后会归去接着睡,睡得像松鼠那么沉。
在她们酣睡的同时,她们的丈夫们遇上了几个朋友,大家用最简单而又最真挚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
妻子的情感:在“为咱们亲爱的女士们干杯,没有她们咱们的日子就一团糟”的敬酒声中喝得酩酊酣醉。
深夜他们回抵家里,对自己的妻子说爱她。 总之,对前苏联的广大妇女们来讲,这一天过得不错。
雅科夫挑到了他要的花,“我要14枝红色康乃馨。”
“14枝!”卡佳叫了起来,“可莫非不该该13枝或15枝吗?”因为在俄罗斯,只有葬礼上才送偶
数数量的花。
“我得给99号房的姑娘们几枝,”他解释说。 “给,”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花束分开,递给卡佳五
枝,脸上挂着最热情、最甜蜜的笑容。 “节日快乐,亲爱的!”
卡佳的脸沉了下来,在咱们去青年旅社的路上,她一声都没吭。 到了99号房,咱们看到那几个姑
娘们正一边涂着指甲,涂成了深黄色,一边天南地北地闲聊着。
“节日快乐!”咱们彼此问候。 雅科夫把康乃馨递给她们,每人三枝。 “尼娜在做薄煎饼”,坦尼
娅说,她把给她俩的花都拿了过去,放在桌上,脸上没有露出多少感激之情。 “马上就做好了,你们
再多待会儿吧。”
“那是肯定的啦”,雅科夫说,他挤到丽莎 • 米内利和卡佳中间,把手臂别离搭在她们俩的肩上。 他
显得兴致很高。
这时,尼娜一脚踢开了门,手里端着一只装满煎饼的煎锅走了进来,回过头来对咱们说:“拿着!
尝尝这些薄煎饼,庆贺一下咱们女人的节日。”
“你也来吃,雅科夫,”丽莎加了一句,透太长长的睫毛看了他一眼,那眼神火热得都可以煎薄饼
了。 卡佳听了,很不自然地咯咯笑起来。
尤里和埃米莉到了,于是就像所有沃罗涅什的家庭那样,咱们给薄煎饼抹上厚厚的酸奶油和红色的
鱼子酱,就着香槟大快朵颐。
Unit 9名字说明了什么?
此刻,只有知名度极高的人材会仅仅凭一个名字就著名于世,但即即是斯汀、雪儿、麦当娜这样的
超级明星也是生来就有个姓氏的。 此刻仅在英国就有45,000个不同的姓氏。 而在公元1000年以前,
那里所有的人只出名,没有姓,或是只有个外号。
世界上不同的地域开始采用姓氏的时间各不相同。 中国人是最先采用姓氏的民族之一,大约在公
元前2800年,他们就开始用姓氏来表示对父母的尊重。 在欧洲,罗马人从公元前300年起就用拉丁
文的姓和名来称号他人,可是一直到公元10或11世纪,这种做法才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最先是在贵
族阶级中间,然后是城市的中产阶级,到最后所有人都开始利用姓氏。 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姓氏就
显得愈来愈有必要了。 突然间,在一个村子里出现了两个同名的人,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姓氏来区分他
们。 一般来讲,这些姓氏不会传给下一代,但在罗马帝国衰亡后,爱尔兰成了最先利用世袭姓氏的欧
洲国家之一,而且爱尔兰姓氏早在公元10世纪就出现了。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用一个加倍具体的姓氏来辨别居民的身份变得愈来愈有必要,这些名字通常
能表现一个人的主要特征,比如身体特征、职业或是祖籍。 于是就出现了像屠夫约翰、矮子威廉、来
自萨顿的亨利、树林里的玛丽、理查德的儿子罗杰这样的名字。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以后,新的统治阶级(来自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强制人们利
用固定的姓氏,以备人口普查和征税时记录之用。 渐渐地,大多数撒克逊和凯尔特姓氏消失了(奥斯
拉夫、奥斯瓦尔德、 奥斯温——奥斯是“神”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像卡朋特(木工)、撒切尔(盖
茅草屋顶的人)、库克(厨师)、贝克(面包师)、 希尔(山)、 福利斯特(丛林)这种姓氏。 对于离
乡背井,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的人,人们会以他的诞生地来称号他,比如约克郡的约翰,而其他从爱
尔兰、苏格兰高地和威尔士来的移民(1536年威尔士成为英国的一部份)也采用了英格兰的姓氏体系。
以地名做姓氏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事实上,现今英国超过半数的姓氏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描述:如
贝德福德、伯克利、汉普希尔这些姓氏可能是用来称号从这些地方到别处去生活和谋生的人的,也可能
是住在本地的地主的名字。
以man或er结尾的姓氏通常表现一个人从事的行业或职业,因为英语拼写到了19世纪才最终固
定下来,所以它们看起来和原词已经很不一样了,比如拉蒂默(Latimer)是翻译的意思,而詹纳(Jenner)
则表示工程师。 表示个人特点或道德品质的词也被用作姓氏:比如古德(好)、古德察尔德(好孩子)、
萨鲁古德(大好人)、布莱克(黑)等等。
许多姓氏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威廉姆森(即威廉的儿子)。 这种基于父亲和子嗣关系的
姓氏模式在瑞典尤其明显,每一代人都按这种模式依样画葫芦:所谓汉斯 • 彼得森应该是彼得的儿子,
而汉斯 • 彼得森的儿子会取名叫扬 • 汉森。 (而在女性那一支,汉斯的女儿会叫作汉斯多特。) 法国
的诺曼人则会在姓氏前加一个菲茨(Fitz)来表示是某人的子女,比如菲茨帕特里克就是帕特里克的孩
子。 而爱尔兰人用“奥”来表示这种关系,比如奥布莱恩,荷兰人用“凡”字(比如凡 • 布伦),法国
人用“德”字(比如戴[德]高乐),阿拉伯人用“伊本”(比如伊本 • 沙特),苏格兰人用“麦克”(比
如麦克唐纳德)来表示。 下次你想吃汉堡的时候,可以对服务员说请给我来个“大号的唐纳德的儿子”,
即巨无霸汉堡。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外国势力入侵,也通常会对姓氏产生必然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个方才沦为
殖民地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也被改换掉的时候。 这种情况在中欧和东欧地域尤其明显,位于这些区域的
国家其边界地域和本地所利用的语言在最近几年来都多次发生改变。 17世纪60年代,当英格兰人入
侵爱尔兰时,英语成了爱尔兰的官方语言,原来盖尔语的人名都被英语化了,或是被译成了英语。
对西方人来讲,通过名字识别国籍或是种族并非难事,但对于亚洲人来讲就要困宝贵多。 这其中
涉及到的规则和名字一样数量繁多,可是咱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名字的大体原则。 大体上,若是名
字是以e或a结尾,那极可能是个女性的名字。 若是是以辅音结尾,那极可能是男性的名字。 若是某
个名字是以e、tte或elle结尾,那她极可能是位法国女性(比如玛丽、伊薇特,或是伊莎贝拉)。 还
有一点要注意,很多法国女性的名字就是在男性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e。 若是一个名字是以a结尾,那
么这很有可能是个意大利人,固然也可能是西班牙人或俄罗斯人(比如玛利亚、亚历桑德拉;安娜、朱
丽安娜;奥尔加、娜塔莉亚)。 固然男性名字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像皮埃尔、克劳德这样的(法国)
名字也都是以e结尾的。
以os或is结尾的一般是希腊男性的名字,比如斯派洛斯、伊奥尼斯。 若是名字是以ch或fried
结尾,那他一般是一个德国男性,比如弗里德里希、格特弗里德。 以o 结尾的名字表明这可能是位意
大利或是西班牙的男性(亚历桑德罗、安东尼奥,卡洛和迭戈,弗朗西斯科和冈萨洛)。
是不是很复杂?可是,在英国和美国,人口中很大一部份几代都是移民,他们和其他族裔的人通婚,
于是不同的姓氏和名字结合在了一路。 因此移民和通婚使得情况更为复杂化,要百分之百地肯定某个
人的民族十分困难,只能是大致了解他们的家族是从哪里移民来的。
Unit 10都市神话仍是都市传奇?
伦敦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地下隧道网络。 可是对某些伦敦居民来讲,隧道不单单给他们的生活
提供了便利——他们还以此为家。 伦敦地下人是生活在街道下面的一族。 他们属于人类,却不会说英
语,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他们中的个他人偶尔也会到地面上来。 他们只有在晚上才会从一条黑魆
魆的偏僻街道的下水道里钻出来,到地面上活动,而且一听到脚步声,他们就会躲到黑暗的小小路里藏
身,直到没有了动静才出来。 日出之前,他们又会回到地下。 没有几个伦敦人真正见过他们,可是某
人的朋友的朋友曾经见过他们好几回。
这是真事吗?极可能不是。 这是在很多语言中被称为都市神话的一个典型例子。 都市神话是你通
过口口相传听来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些可能发生过的事情,一个杜撰的,从别处听来的故事,却被看成
真事来讲,听起来像真的似的。 不论是真是假,都市神话依赖的是讲故事的技能和来源的靠得住性,
比如“这件事发生在我弟弟的朋友的母亲的身上。”
可是,有一些学者以为都市神话并非真正的神话。 在他们眼里,神话故事对于讲故事和过去听故
事的人来讲都有某种宗教或精神层面的意义,而且神话帮忙人们表达一路的信仰和价值观。 无论一个
神话看上去是何等匪夷所思,对于那些从属于这些文化的人来讲,它们永远是真实可信的。
那么咱们该不该用“都市神话”这个术语呢?让咱们来看一下经久不衰的都市神话之一:“消失的
搭车客”。 故事的可能是:一个司机独自开车行驶在漆黑的乡村公路上,他看到一名年轻女子在路边要
搭车。 司机停下来,让她上了车。 很快司机就把她送到了目的地,他们彼此道别。 可直到后来停车
时司机才发现,这个年轻女子落了一件外衣在车上,兜里还装着一个钱包,有的故事是兜里装着个旧信
封。 于是他依照钱包里或信封上的地址把外衣送归去。 一名老太婆开了门,司机向她讲述了事情的通
过。 原来,这件外衣是老太婆女儿的,而她的女儿已经在几年前的车祸中归天了,车祸的地址正是司
机让她上车的那个地方。 那一天也正是车祸的周年纪念日。
事实上,和许多别的神话一样,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或是21世纪的汽车和公路出现之前的
其他国家和地域,比如瑞典和东非。 这个故事还具有传统神话所共有的其他一些特征。 正如咱们所看
到的,这个故事是讲给那些愿意相信它并持有相同的文化价值观的人听的。 连年以来,这个故事被人
们讲了又讲,在不同的地方还被添加了专属于各地文化的一些元素。 最后,这个故事变得好玩、刺激,
引人入胜。
另外一个很出名的都市神话是关于佛罗里达小短吻鳄鱼的故事,大人们去佛罗里达度假,回纽约的
时候会给孩子们带几条小鳄鱼。 后来短吻鳄越长越大,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了。大人们只好把它们扔
进抽水马桶里冲掉。 可是其中一些短吻鳄活了下来,所以此刻有一些成年短吻鳄在纽约曼哈顿街区下
面游荡。
这也是一个神话,因为它描画了一个城市或地域的地理状况,提示人们注意某些潜在的危险。 在
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在意大利大陆和西西里岛之间狭小而危险的海峡里航行,前有女海妖斯库拉,后
有海妖卡律布狄斯。 短吻鳄的故事也一样是要提示纽约人,坐地铁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都市神话也可以是道德故事或是“警示”故事。 这其中最出名的是,一个男子坐在旅馆的酒吧间
饮酒,有一个人请他喝了一杯。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房间的浴缸里,身子被埋在冰块下面。
墙上贴了一张纸条告知他不要乱动,立刻打911。 接线员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让他去摸一下后背
下部,动作必然要缓慢。 若是脊部插着一根管子,那就说明他的肾被人摘走了,卖掉供人移植了。 这
个故事的寓意是:若是有人请你饮酒,你必然要提高警戒。
一样,传统神话也告知人们在各自的社会中应该如何恰本地为人处事。 在神话中,神之所以如此
行事,是要为人类树立一个好表率。 神话中人的行为高贵且勇敢。 有时候神话中的人类英雄在历史上
可能确有其人,可能正因为他们的高贵行为而变成了神。
最近几年来, 愈来愈多的都市神话不是通过口口相传,而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广为流传的,这
些邮件一般是告知大家要小心某一种病毒,它会删除你硬盘里的文件。 通常只要看到那种“若是不把
这封信转发给他人,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的警告,而且用了很多大写字母和惊叹号,你就知道这是一
个都市神话。 还有很多网络传言,它们对一些微乎其微的小细节添油加醋,或是捕风捉影,在流传进
程中加入了愈来愈多的虚假证据,以证明它们的真实性。
但这是神话吗?不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话。 事实上,有一个更为准确的词“骗局”,就是一些
看上去是真的,而最终发现是假的,而且是用来故意误导人的东西。 真正的神话其动机老是善意的。
都市神话具有所有神话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它们通常记录了一些事件,人们相信它们的真实性,它
们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而且被逐渐夸大,它们通常包括一个道德寓意,或是警示某种特定情形或情况
下可能存在的危险,它们告知人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从形式上看,对于21世纪的听众来讲,它们
和希腊、罗马、凯尔特、维京、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神话一样真实可信。
但不同的是,真正的神话里老是有神或接近神的英雄人物,有的神话讲述了创造世界和世界上的一
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圣山之类的。
与之相反,都市神话更为世俗化。 伦敦的地下人和神灵没有半点关系,那个搭车客和司机也不是
什么英雄,纽约的短吻鳄不代表什么自然现象,那个倒霉的商人的故事虽然是警示性的,但也绝对说不
上是为英雄行为树立了表率。
总之,都市神话根本就不是神话,它是一种传奇,讲述一些新近发生的事情,故事是依据历史事件
和人类英雄,或仙女、女巫及其他的虚构人物来编排的。 都市神话中的神话这个词咱们只能从它的次
要意项去理解:一些并非真实的东西。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完整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0955453a58127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