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null是空的意思吗)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

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

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

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

7.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见闻者无不流涕

A. 命 B. 涕

奉命于危难之间 今当远离,临表

涕零

得志,与民由之 天祥将出狱

C. 志 D.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大之狱

8.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D.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9.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

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

B. 【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

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C.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

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

D. 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

【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10. 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宽

广的道路“义”上。)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贪淫,贫贱不能使他的理想转移。)

11. 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7. B (B .都解释为“眼泪” A. “训导”“任命” C .“志愿”“做标记” D.“监狱”

“案件”)

8.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1处1分)

9. A(有对比论证)

10. D(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志向改变。)

11.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文天祥)面向南方拜别(故土),然后受刑而

死。

(意思对即可,重点字“孰”“拜”)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

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

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

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

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


本文标签: 大丈夫 得志 精神 论证 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