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手机app首页界面设计)

No.3

圆园20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General杂藻则蚤葬造

No.106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计原则及模式

钟兰凤

1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且多是建设通用语言能力标准,缺乏对语言能力标准

摘要:国内外语言能力标准建设多注重需求分析和内容描述

设计原则与模式的探讨,也缺乏专门用途语言能力标准建设的讨论。本文在

讨论分析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的本质属性及其教

即问题意识、关系意识、层级意识和开放意识,并在

学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的设计原则

这四个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树形图设计模式,可视化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结构

。树形图能使科技英语教学更易于

操作,更好地为其服务

设计原则;设计模式

关键词:学术话语;科技英语;语言能力标准;

1.引言

“是对语言使用者

语言能力标准,又称语言能力量表,

(韩宝成

,2006:443)运用某种语言能力的一系列描述

。语

言能力标准服务的对象不同,其

编排和设计模式也有所不

同,如用来描述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的语言能力标准主

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这样的语言能力标准一般会规定具体

这样的

的语法项目、词汇量以及建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语言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很难区分开

;用来

衡量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能力标准主要为确定被测者

的语言能力等级服务,这样的语言能力标准一般会分等级

描述语言能力表现,而不会规定具体的语法项目等

归纳了三

张蔚磊(2016)考察了发达国家外语能力标准

种外语能力标准的编排和设计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能力

水平案例例证模式、以英国、欧盟为代表的跨年级连续性尺

度模式和以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代表的分年级成就图模式

虽然这三种能力标准设计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但由

于其在本质上属于通用英语语言能力标准

,对专门用途英

同时,这三

语语言能力标准设计模式的参考价值有待商榷

种设计模式所依据的设计原则也没有在文中展开讨论。语

言能力标准的设计原则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建立的,对其

本文主要就英文

排模式具有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计原则展开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

蔡基刚(2015)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四次争

这四次争论依次是

论,即大学生应该学什么样的英语之争

强调

普通英语与科技英语之争、文学英语与实用英语之争

阅读与听说领先之争、通识英语与学术英语之争

。蔡基刚

但背后反映

(2015)认为,尽管四次争论的内容不完全一样

的都是国家外语能力要求与外语教学规律要求的博弈

。这

四次博弈没有涉及讨论科技英语的本质属性

。而博弈中所

提及的外语教学规律显然指的是通用英语教学规律

。在没

有认识到科技英语的本质的情况下就贸然否定科技英语的

地位并用通用英语的教学规律来否定科技英语在大学中的

教学地位显然是没有依据的行为。

GeneralEnglish)

English语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

把英

Hutchinson和Waters(1987:17)依据英语的用途

2.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地位

有必要认识英文科

提出其设计模式。在讨论设计原则之前

技学术话语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地位

(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商贸英语(Englishfor

BusinessandEconomics)和社科英语(EnglishforSocial

AcademicPurposes)和职业用途(EnglishforOccupational

学术用途

(EnglishforSciences)。每个分类下又有两个用途

forSpecificEnglish)。专门用途英语又进一步分为科技英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话语分析

1钟兰凤,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9

·

科技职业英语、商

Purposes)。因而,就诞生了科技学术英语、

研究和发现为在学校开设科技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实践基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四次争论中,

科技英语

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外语

界缺乏对科技英语的本体研究,

且也不重视对国外学者的

大量的科技英语本体研究的引介

,也就是没有做到

Hutchinson和Waters(1987:55)所说的目标情景的必要分

析(学习者必须知道的知识),更不用说缺乏分析(学习者必

。倡导大学生

须知道的知识与已经知道的知识之间的差距

应该学习科技英语或者说学术英语的学者因没有拿出有说

服力的证据而败给倡导学通用英语的学者。

3.设计原则

以上对科技学术英语的认识及其教学地位的讨论有助

于我们设定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的基本原则

,指导

设计模式的构思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

避免盲目性或者任

意性。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设计原则

3.1问题意识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为何要

解决

构建能力标准,即能力标准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谁服务

一是为测评

通常来说,构建语言能力标准有两个目的:

服务,为测试构念、知识和技能的确定以及测试成绩的评价

二是为教学服

提供依据,同时满足对测试结果解释的需求

教学材料的选择、

务,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方式提供依据

。有的语言能力标

准只为其一服务,而有的则是两者兼顾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涉及的是特殊群体对一种英语语域

随着我国

变体的需求,即科学学术新手对科技英语的需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工科本科生也逐渐加盟科学研

更不用说

究的队伍,成为未来科学工作的强有力的后备军

获得了较高水

研究生。虽然这一群体本科之前也学习英语,

无法满足科

平的英语能力,但所获得的只是通识英语能力,

英文科

学研究国际化的需求,迫切需要获得科技英语能力。

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

,并尝试解

决这个问题,为科学学术新手服务

3.2关系意识

考察国内外英语语言能力标准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标准

说、读、写、译五项技

由各种能力和知识构成,主要包括听

能和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语用等

。这些项目都是以离散

贸学术英语、商贸职业英语、

社科学术英语和社科职业英

语。Hutchinson和Waters(1987:16-18)认为社科英语与基

在我国,商贸英语已经

于人文的通用英语区别不大。

目前,

作为一个专业荣登教育部本科专业招生目录

,大学英语教

学实践一直倡导英语的人文属性

,通用英语是主要的学习

是因为我们对科

对象,只有科技英语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

技英语的认识和研究不足造成的。

科技英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与专门用途英语被认

为是同义词

Hutchinson&Waters,1987:7)。对科学语言

(thelanguageofscience)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科技英

是可渗透

语。Reeves(2005:19)认为科学语言是人类产品

它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用

的,并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客观地、尽

的和听到的语言。科学语言的目标旨在指示地

可能真实地、不带任何偏见或情感地和文化意义地体现自

因为科学家和普通

然现象。但语言总是试图抵制这些目标

他们的语言泄露了这些影

人一样,受到文化和情感的影响

响,因而不可能完全是公正的和客观的。这一

点也被

Hunston(1989)对生物化学实验研究论文中的评价资源的

研究所证实。这暗示英文科技学术话语活动实质上是一种

社会实践活动

话语(discourse)在学术界的用法中是个颇为混乱的术

语,但多数研究是把话语作为语言学范畴的概念

Schiffrin

(1994:23-41)归纳了语言学范畴内话语的三个含义:(1)话

语是指句子以上的语言(languageabovethesentence);(2)话

语是指实际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inuse);(3)话语就是说

话(utterances)。本文所说的话语是第二个含义的话语。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是指在学术交流领域中使用的各种

样式的英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Halliday(2004)认为科技

英语并不是另外一种英语,而是现代英语的功能或语域变

有共现倾向的特征。就像方

体。这个变体是一簇相关联的、

delicacyoffocus)

言一样,这个变体在任何焦点精密阶

可以被识别

Halliday(2004)用历史的方法考察了过去4-6

个世纪的物理科学语言,发现科学话语为了满足科学方法

科学论证和科学理论的需求而不断演变

,形成了不同于日

但同

常话语的科技英语特征,这些特征满足了专家的需求

疏远了他们。他认为学

时给科学新手或学习者造成了困难

科学等同于学科学语言,学生在解决这些困难的同时也掌

科技英语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或

握了科学概念和原理。因而,

更不用说

者训练才可以获得,即便是英语母语者也是如此

是英语二语或者外语者。Halliday(2004)对科技英语的本体

·

10

·

TestingandEvaluation(CollegeEnglishTeaching&Research)

的语言项目和技能呈现给读者的,

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语言

能力就是这些项目的叠加,而不

明白这些项目之间是何种

关系

这种通用语言能力标准的设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科技英

语能力标准设计的需求。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是科学素

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Martin,1998:3),关注的是科学知识如何在持有对抗观

点的群体中共同生产和协商的手段-语言和修辞。科技英

语能力标准设计有必要揭示其构成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便

科学学术新手能分辨出能力发展的规律

3.3

已有

层级意识

的国内外英语语言能力标准/量表设计模式基本

上都是以等级的形式把英语能力发展分割成不同的阶段

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把英语能力发展分成9个等级

篇幅长达100多页。这样的设计虽然很精细

,但未免很繁

琐,给英语学习者、教学者和测评者带来诸多烦恼

我国第一个朝向学术英语能力标准的语言能力量表是

2013

2017

年颁

进行

实施

上海

。修

大学英语

的框架对学

教学

英语

框架

与定位、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体系与安排

、教学评价与测

试、教材设计与开发和教师能力与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与解释。教学内容与要求明确了学术英语能力包括通用学

术英语技能、专业领域语类知识

、跨学科科学素和

21世纪

人才能力,并据此建立了学术英语等级能力量表:

听、说、

读、写、词汇和学习六个能力维度和A、B两个等级

。这个框

架兼顾了为教学与测评服务的目的,是

专门用途英语语言

能力标准的先头兵,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出囿于一

隅———通用英语

——

—做出了榜样。但这个框架除了

“专业领

域语类知识”能够显出学术英语的专门性特征外,

能力量表

的等级设计及技能维度还是没有摆脱通用语言能力量表的

影响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规定的是科学学术新手对

英语在科学语域内的变体的使用能力,

即对变体意义的理

解与表达能力。科技英语作为一个独特的变体存在的理由

就是其具有

“专用特征

(specialfeatures)”(Halliday,1993:

137)

层?话

。这

用特征

文化语

Halliday(1993:

语言系统的哪个

137)

层级

认为

?词

科技

汇语

语言

涉及到这三个层面。科技英语能力标准设计需要对这三个

层级做出相应回应

按照层级原则设计的能力标准对语言使用的三个层面

做出回应的同时,也不需要按照等级来描述能力表现。

培养

学术英语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获得国

际学术研究的身份,因此,是否能得到话语社团的认可是检

验的唯一标准。鉴于此,建构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的

主要精力应放在界定其能力构成和达成能力的语言资源与

环境,而不是把心思和精力花费在细腻抽象的文字描述上

如“能理解、能准确透彻的理解

”等。

3.4

开放

开放意识

意识是指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计不能是

一个封闭的系统,应该留有豁口,

方便新浮现的学术活动、

话语模式和词汇加盟

科技英语从其诞生之日就在不断地演变

,尤其以语篇

类型的变化尤为显著,新的语类不断涌现。

根据

Swales

(2001:

英国皇

110)

家学

学学

,科学研究文

》刊登

萌芽

信息信

于1665

(informative

年创刊的

人称

letters)

述性

该刊被

叙事

认为是

的信函

世界

样式

第一

。经历

科学

300

,稿件采

的发展

用第一

,科研

论文的信函样式特征已基本消失殆尽

,而新的语篇类型、技

术词汇、语法结构随着科技发展与交流的需要不断出现。

们考察了20本高影响因子化学学科学术杂志上明确标明

的语篇类型,发现化学学术杂志用近40个标签来标识语篇

类型,并对每一类语篇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与解释

,以表

明各语篇类型之间的细微差别

,并要求投稿者按照要求撰

写相应的语篇。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科技英语语言能力标准

需要一个开放的设计模式,以便新的成员能随时加入到这

个标准体系中。

4.设计模式

依据对英文科技学术话语本质属性和其教学地位的讨

论,并遵循以上四个设计原则

,本文提出用树形图呈现英文

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

这个树形图不仅可视化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的构成

及其之间的关系,而且可视化了给其提供丰富给养的因素,

也可说是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土壤之下的“学术交流活动”

是学术话语能力发展的平台,也是

检验学术话语能力的手

段,因此,不需要特别设计测评试卷或活动来评估学术话语

能力。有学术话语能力发展需求的学术新手基本上都具备

了通用英语的能力,且学习风格已基本定型

。通用英语水平

和学习风格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

术话语能力的发展,因而,在发展学术话语能力时要充分考

虑这三个因素。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11

·

情态动词

情态副词

评价性词汇

引用与转述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

通用英语

学术交流活动

学习风格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树形结构图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是在科学文化的大环境中培养

语用身份建构能力、语篇构

发展起来的能力,由语类能力、

判定、鉴赏能

建能力、指引读者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和评价

力构成,这些能力在语言系统中属于话语语义层(discourse

能力的发展

(lexicogrammar)找到达成这个能力的语言资源

semantics)。每一个构成能力都可以在词汇语法层

力,主叉被比作构成能力,分叉被比作实现构成能力的词汇

树根被比作话语能力发展

语法资源,树叶被比作表达形式

的环境。这样的结构模式明确表明了各构成能力之间互相

独立又彼此照应的关系。这说明只要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

学术话语教学者可以从任何一个能力模块开始实施能力培

才能完成较完整的学术话

养,直到把所有能力模块都完成

语能力培养。这与通用英语的教学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

守二语习得顺序等有所不同,

给科技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

在于我国英语教师大多是人文社科背景

,对科学文化不熟

悉,也就对在此文化中运用的话语模式及话语语义产生了

路径逐步从抽象走向具体,为学术新手和专门用途英语教

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发展模块,

解决了他们关于学术话语能

力发展什么能力的问题和怎么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树形图中,树干被比作是英语科技学术话语能

·

12

·

TestingandEvaluation(CollegeEnglishTeaching&Research)

陌生感,但这不代表我国英语教师不能胜任科技英语教学,

表达层都是语言系统的不同

因为话语语义层、词汇语法层

掌握

层面,只要教师们加强对科技英语的本体学习和研究,

描述科技英语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

就一定

下理解、解释科技英语的语言使用特征和话语模式

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英语教师

5.结语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不同于通用语言能力标

其描述的对象、服

准,是专门用途领域内的英语能力标准

务的对象和解决的问题都不同于通用语言能力标准

,因而

其设计原则与模式必然不能照搬照套通用语言能力标准

而是依据科技英语的本质属性

、教学地位以及服务对象的

才能更

需求,规定自己的设计原则和构思自己的设计模式

好地达成目标。本文提出了英文科技学术话语能力标准设

开放意识,以

计四原则———问题意识、关系意识、层级意识

及树形设计模式,以期能更好地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

困境,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基于语类的英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编号:

科技学术话语能力研究及标准建设研究

14BYY074)

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anguageofphysicalscience

LondonandNewYork:Continuum,2004:140-158.

[A].InWebster,J.(Ed.).TheLanguageofScience[C].

[2]Halliday,lysisofscientifictextsin

J.R.(Eds.).WritingScience:LiteracyandDiscursive

EnglishandChinese[A].InHalliday,M.A.K.&Martin,

Power[C].London:TheFalmerPress,1993:137-146.

[3]Hunston,tioninExperimentalResearchArticles

[4]Hutchinson,T.&Waters,hforSpecific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D].Birmingham: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1989.

Purposes:ALearning-centredApproach[M].Cambridge:

[5]Martin,rseofscience:Recontextualisation,

genesis,intertextualityandhegemony[A].InMartin,J.R.&

Veel,R.(Eds.).ReadingScience:CriticalandFunctional

ledge,1998.

PerspectivesonDiscoursesofScience[C].London:Rout原

[6]Reeves,guageofScience[M].LondonandNew

[7]Schiffrin,chestoDiscourseAnalysis[M].Cam原

[8]Swales,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

ResearchSet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原

guageEducationPress,2001.

bridge,Massachusetts:BlackwellPublishers,1994.

York:Routledge,2005.

[9]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史上四次定位争论综述及其

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36-42.

2006,38(6):443-450.

[10]韩宝成.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11]张蔚磊.发达国家外语能力标准比较研究与我国外语

能力标准构建[J].外语界

2016(6):71-76.

TheDesignPrincipleandModeforBuildingScientificEnglishProficiencyStandard

standard,ttentionispaidtothediscussionofitsdesign

principleandmode,lefnthediscussionofthe

modeispresentedtovisualizethestremode

enablestheteachingofscientificEnglishmoreoperableandthusbetterservesit.

Keywords:academicdiscourse;scientificEnglish;languageproficiencystandard;designprinciple;designmode

natureanditsteachingstatusofthescientificEnglishdiscourseintheacademicfield,thispaperproposesfourdesignprinciples,

namelyproblemawareness,relationshipawareness,bythefourprinciples,atree

Abstract:Thebuildingoflanguageproficiencystandardathomeandabroad,largelybuildinggenerallanguageproficiency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13

·


本文标签: 能力 科技 学术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