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地的使用方法)
龙源期刊网
中国为何难出Facebook
作者:ano
来源:《电脑爱好者》2012年第05期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日前在美国递交IPO申请,50亿融资额创全球互联网公司
上市融资纪录。反观国内的SNS网站,却一直不温不火、不上不下。
近几年,Facebook等国外社交网站掀起的狂澜已经波及到国内社交网站,随之而来的是无
数SNS网站的出现:包括超过200家的交友网站,以校园生活为主的有校园网、占座网、同
学网,以娱乐为主的有人人网、开心网,还有向SNS领域扩张的腾讯、百度、雅虎等互联网
大户。
同样是SNS网站,Facebook在国外大红大紫,会员数量超过5亿,流量堪比Google,估
值超过500亿美元。而国内SNS网站虽拥有两亿多用户,又没有Facebook在本土的竞争,但
除了“偷菜”等游戏引起过一阵喧嚣外,在国内一直不上不下,至今没有一家能和Facebook相
匹敌!开心网CEO程炳皓也坦言,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社交网站在收入结构、业务模式和发
展定位等方面,与Facebook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站长》杂志副主编张小湖认为,中国出不了Facebook,是由国内互联网环境、中西文化
差异,以及国情、网民使用习惯等诸多复杂原因决定的。
机械地模仿
凡在国外被证明是成功的互联网模式,国内都有相对应的形式存在,从门户时代开始这个
规律就从未被打破,到社交网络还是如此。在看到Facebook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国内
的SNS网站也纷纷转向Facebook模式发展。特别在Facebook开放平台程序代码之后,很多
SNS网站更是照搬了Facebook的设计和架构,使得国内的SNS大都长着一副Facebook的面
孔。
对于Facebook成功的秘诀,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Facebook的成功
秘诀是发展大学生用户市场,有人认为是去中心化的社区形态,还有人认为是上面的Web小
游戏以及开放平台,于是国内各种形式的SNS纷纷涌现。
JavaEye创办者、CSDN产品总监Robbin认为,不是这些国内的SNS找错了秘诀,而是
Facebook的成功不止一个秘诀。Facebook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导致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
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面向校园市场和实名注册是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发展的第二个阶
段,采用去中心化的封闭式设计,能够很好地隔离不同类型的用户;在Facebook发展的第三
个阶段,开放平台推动了腾飞,Web小游戏使用户群迅速扩大。
龙源期刊网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的社交网站只是抓住了Facebook一些表面的、局部的东西,那些实
质的、核心的、平台级的东西并没有做出来。由于用户需求情况千差万别,这种“机械的模式
复制”很难成功,对于社交网站这类用户因素非常重要的网站类型来说尤其如此。
教育制度是根源
SNS的精髓应是社会关系网络。天极网CEO林廷翰指出,Facebook最大的优势是大家看
不到的东西,比如用户体验、技术等。Copy外在很简单,但很多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Facebook主要的努力和真正的价值是整个后端的平台建设和生态体系,而非我们看到的前台简
单的网站,所以Facebook的成长模式在中国要复制好并不容易。
天极网CEO林廷翰认为,说到模式复制,其实就是缺乏创新。如果国内的SNS能够像
Facebook一样不断创新,那么是大有可为的,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Facebook。
但中国很难出Facebook,这跟创新文化相关。缺乏创新,教育制度是根源。美国的教育制
度鼓励年轻人创新,对年轻人的创新非常认可。而中国的教育系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人。
在美国,除了教育制度以外,还有一种鼓励人们改变世界的大环境。特别是年轻人,只要
能够想像得到的就可以去尝试。所以在几千个人里就有一个马克·扎克伯格出来,他不但年
轻,而且有想法、有能力、有霸气,可以把心中所想的东西做出来!
扎克伯格不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他有过几次赚钱的机会,雅虎和微软都曾出高价购买
Facebook,都被拒绝了。扎克伯格有做好企业、做好服务的雄心壮志,否则早就把Facebook
卖了,拿钱去享受了。这次上市,扎克伯格仿照了谷歌当时上市的架构,让他可以在股权上面
享有控制权、话语权。因为他希望Facebook可以继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用户体
验,而不是为了短期内创造最多的收入和盈利。他知道如果太过注重于创造盈利的话,用户体
验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国要想出现一个Facebook,需要先从教育机制上改变。
中西方社交大不同
如果说缺乏创新是本土SNS无法成功的外因,那么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社交关系的不
同理解可以说是内因。
SNS作为一种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源于六度分隔理论。简单地
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
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国内很多社交网站最初都抱着六度理论来说明自己,诸如“最多通过6个
人,你就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任何陌生人”、“通过自己的朋友,认识更多的朋友”等口号充斥着
大家的社交神经。
龙源期刊网
有多年海外求学、生活经验的占座网CEO张帆认为,欧美人与中国人在人际关系组织
上、社交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SNS交友,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行得通。因为美国是发
达国家,有很大的活动需求,酒会、舞会是生活的必需,他们需要交互的SNS来提供平台。
而在中国,很多人还在为生存奔波忙碌,用于活动的时间有限。而且中国人比西方人性格内
向,并不是那么喜欢分享自己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在中国,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人脉价值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前
程。试问谁会轻易把生活中的好友介绍给一个在网络上建立关系的陌生人?出于对朋友的保
护,多半不会。谁希望看到一个朋友,通过自己的关系,跳过自己的关系,很容易地与另一个
圈子的朋友建立关系,完成利益互补?相信很少有人会这么大度。
中国人虽然需要社交网络来扩大人际交往圈子,加深与朋友的联系,但这仅限于熟人社
交,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总给人一种不安全感。由于SNS网站中好友间的链接是弱链接状态,
虽然互为好友,但相互间并不了解,这种链接在现实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可以说几
乎没有任何价值。
正如一位SNS用户所说,联系人名单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我不能拿来卖钱,你拿去
也没有用,有用的是我和联系人的关系,这个你拿不走。虽然你可以直接去联系,但是如果你
想通过我,最后还得来找我,那就看我和你的现实关系了。
盛拓传媒集团CEO秦致指出,中国企业要想创造Facebook式的神话,必须真正去了解中
国用户的需求,进行符合中国人文化的大幅产品改造,做出符合国情的本土SNS。在门户时
代、搜索时代,国人可以拿来主义,但对于社交网络,几乎行不通。中国的SNS网站无疑还
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摸索。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中国为何难出Facebook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1687675a60567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