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lee spring官网)
第
33
卷第
11
期
2004
年
11
月
辽 宁 化 工
LiaoningChemicalIndustry
Vol.33,No.11
November,2004
化学吸附仪在催化剂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杨春雁
,
张喜文
,
凌凤香
(
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辽宁抚顺
113001
)
摘 要
:
化学吸附仪具有多种表征功能
,
能够对新鲜催化剂进行
TPD
、
TPR
、
TPS
、
TPSR
、单点
BET
等
研究
,
也可对失活催化剂、干燥催化剂进行
TPO
研究。利用化学吸附仪中的脉冲吸附技术还可对催化
剂的酸性、表面金属分散度、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进行研究。这些分析方法的使用
,
在催化剂研制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
化学吸附仪
;TPD;TPR;TPO;TPS;TPRS;
脉冲吸附
中图分类号
:
TQ051.8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0935
(
2004
)
11064504
催化剂是炼油和化工技术的核心
,
研制高性
能的催化剂
,
对石化行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
量
,
以及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提高的
环保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阐明催化剂
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本质及反应分子与其作用的
机理
,
必须对催化剂的吸附性质
(
吸附中心的结
构、吸附分子在吸附中心上的吸附等
)
和催化性能
进行深入研究
,
这样才能捕捉到决定催化过程的
信息。动态分析技术
(
程序升温技术
)
作为一种原
位表征技术
,
可以在反应或接近反应的条件下有
效的研究催化过程
,
而化学吸附仪是一款用于动
态程序升温研究的重要仪器
,
它能够对新鲜催化
剂进行程序升温脱附
(
TPD
)
、程序升温还原
(
TPR
)
、程序升温硫化
(
TPS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
TPSR
)
和单点
BET
等研究
,
也可对失活催化剂、干
其它检测系统联用
[1]
。其流程示意图如图
1
所
示。常用的有质谱、红外光谱和色谱等。
图
1
化学吸附仪实验流程示意图
燥催化剂进行程序升温氧化
(
TPO
)
研究。利用化
学吸附仪的脉冲吸附技术还可对催化剂的酸度、
酸分布、活性金属分散度、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等进行研究
[1]
。化学吸附仪可以分为常压和高压
两种类型
,
其中高压化学吸附仪可以更加精确的
反映实际的反应条件
,
而常压化学吸附仪则具有
维护简单、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
为了对程序升温过程中生成的产物进行细致
的定性、定量
,
也就是说为了判别逸出气体的种
类
,
并且对其进行分别检测
,
化学吸附仪还常常与
1
程序升温脱附
(
TPD
)
在化学吸附仪上进行的大多数实验方法都是
以
TPD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
因此
TPD
在程序升温
技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研
究各种催化剂表面和不同吸附质作用的本质
,
也
可以用来研究催化剂的酸性质和碱性质。
1.1
催化剂吸附性质的测定
催化剂对某种物质的转化作用与它对该物质
收稿日期
:
2004
2
09
2
20
作者简介
:
杨春雁
(
1978-
)
,
女
,
助理工程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辽 宁 化 工
2004
年
11
月
646
的吸附性能息息相关。例如
,
甲醇合成催化剂常
常采用
H
2
-TPD
、
CO-TPD
[2]
和
CO
2
-TPD
[3]
技
术
;
甲烷化催化剂常常使用
CO-TPD
和
CO2-
TPD
[4]
技术
;
用于生产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常用
H
2
-TPD
[5]
技术
;
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
的
Pt
、
Pd
催化剂常用
NO-TPD
[6]
技术
;
在研究氨
合成催化剂时常常使用
H
2
-TPD
和
N
2
-TPD
[7]
技
术
;CO
2
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则使用
CO
2
-TPD
及丙烷
-TPD
[8]
技术。这一特性的研究
,
使得
TPD
技术的涵盖面更加广泛。
1.2
催化剂酸碱性质的测定
测定载体与催化剂酸性性质的方法很多
,
如
有机胺滴定法、电化学滴定法、电子磁共振光谱
(
ESR
)
法、量热法、碱性气体吸附
-
脱附法等。其
中
,
许多方法是以碱性气体吸附
-
脱附法为基础
发展起来的
,
如差热
-
热重分析法
[9]
、氨吸附
-
差
热法
[9]
、气相色谱法
[9]
、原位红外光谱法、程序升
温脱附法
(
TPD
)
等。目前
,
以
TPD
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方法使用得最为广泛。程序升温脱附法
(
TPD
)
是根据酸性催化剂表面对碱性吸附物的脱
附活化能不同
,
脱附温度也不同的基本原理
,
用程
序升温脱附法
,
在不同脱附温度区定量测定固体
催化剂表面酸度及酸强度分布。该法除了具有不
受样品颜色限制
,
能在接近实际使用条件下定量
测定载体与固体催化剂表面总酸强度和酸分布
外
,
还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9]
。碱
性吸附物常用氨气、吡啶、正丁胺等。由于氨气分
子小
(
动力直径为
0.165nm
)
,
足以进入到固体的
微孔中
,
能够较全面的对固体酸性质进行表征
,
而
且不会发生吡啶或正丁胺等物质在高温下存在的
分解效应
,
所以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
。日
本催化学会甚至认为
NH
3
-TPD
可作为表征分子
筛酸性的标准方法
,
并得到了世界催化科研人员
的普遍认可
[10]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分别在化
学吸附仪和热重分析仪上建立起了相应的测定载
体或催化剂酸性质的
NH
3
-TPD
法。
NH
3
-TPD
技术作为一种动态原位分析技
术
,
其谱图可以提供催化剂酸性活性中心的类型、
酸性中心的强弱、相应酸强度的酸性位数量以及
脱附级数等信息
[12]
。
NH
3
-TPD
方法中
,
不同的
脱附峰代表不同类型的酸性活性中心
;
脱附峰峰
顶温度表征了该酸中心的强度
,
峰温越高
,
酸强度
越大
;
脱附峰的面积代表该酸中心酸性位数量
,
峰
面积越大
,
相应的酸位的数量越多。通过考察催
化剂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
(
如载体与活性金属的
选择、制备方法、焙烧温度等
)
对表面酸性的影响
规律
,
可以为催化剂研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
,
还可以通过
NH
3
-TPD
法研究催化剂失活及再生
后酸性质的改变情况
,
讨论不同失活原因及再生
方法对催化剂酸性质的影响。
另外
,
据文献报道
[13]
,2,6-
二甲基吡啶可以
有选择地吸附在
B
酸中心上
,
故利用
2,6-
二甲
基吡啶作为探针分子
,
配合
NH
3
-TPD
方法可以
确定催化剂活性中心的酸属性
,
再配合活性实验
,
可以指导催化剂研制过程中对酸属性进行科学地
调整。
在催化剂碱性质研究方面
,
近年来人们注意
到碱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具有碱催化作用
,
因
而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选用
TPD
技术来研究碱
性分子筛的总碱量和碱强度分布。常用的酸性吸
附物为二氧化碳、甲酸、吡咯等
[14]
。
2
程序升温还原
(
TPR
)
负载型催化剂上的金属组分大多是以氧化态
的形式存在。每一种纯的金属氧化物都具有其特
定的还原温度。当金属与载体结合并焙烧后
,
由
于金属与载体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
其还原温度与
纯金属氧化物相比就可能发生变化。当多种金属
同时负载在载体表面时
,
由于金属间还会发生相
互作用或是金属氧化物在还原前就有可能发生固
相反应
,
形成金属簇
,
这时每种氧化物的特征还原
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10]
。通过
TPR
谱图
,
可以对这
些变化进行表征。
对于负载型多金属催化剂
,
尤其是含贵金属
的多金属催化剂
,
其表面金属负载量一般较低
,
而
且分散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
,
不仅
XRD
无法判
定金属间是否形成了金属簇
,
而且
XPS
因为灵敏
度的限制也难以给出肯定的结果。
TPR
灵敏度很
高
,
能检测出只消耗
8
~
10molH
2
的还原反应
,
因
而可以准确的做出判断
[11]
。
TPR
谱图的纵坐标代表氢消耗的速度
,
横坐
标代表金属化合物的还原温度
,
峰的个数代表还
原中心的数量
,
其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还原时氢气
的消耗量。通过对
TPR
谱图中上述因素的考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3
卷第
11
期 杨春雁
,
等
:
化学吸附仪在催化剂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647
和对比
,
不仅可以表征新鲜催化剂的还原性质
,
得
到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的强弱、金属在载体上的
存在状态
,
还可以判定多金属催化剂中助剂对金
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金属组分间的相互
作用
,
以及金属间是否发生了聚集反应。另外
,
通
过再生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还原性质的对比
,
还
可以推论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确定合理的再生温
度。
为了防止
NaOH
固体结块
,
又在净化装置的入口
处填加了一些研碎的分子筛
,
预先除去尾气中生
成的
H
2
O
。另外也可以使用碱石棉和高氯酸镁作
为气体的净化剂
[16]
。
在催化剂
TPO
峰的反应结束温度恒温焙烧
2
h
后
,
再将样品进行
C
、
S
元素分析
,
将其结果与
TPO
实验前的失活剂进行对比还用于区分烧碳峰
和烧硫峰。一般来说
,
加氢裂化催化剂在
150
~
200
℃开始烧硫
,200
~
250
℃烧硫最多
,
再提升温
3
程序升温氧化
(
TPO
)
催化剂在炼油工业中起核心作用
,
催化剂的
活性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装置的效益。但
是
,
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
,
其中最主要
的原因在于催化剂表面积炭
(
或结焦
)
。催化剂表
面的积炭是由原料或反应中间产物的某些不稳定
化合物聚合而成的。积炭属于暂时性中毒
(
或失
活
)
,
可以通过空气烧焦而恢复活性。
TPO
法不仅
可以用来确定催化剂的积炭量、积炭强度
,
还可以
用来研究积炭生成的机理、积炭类型、抗积炭途径
和考察烧炭再生的工艺
,
进而为催化剂的开发提
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活催化剂
,TPO
的使用存
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可能。如负载型加氢金属催化
剂大多属于硫化型催化剂
,
需要在反应前进行预
硫化
,
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相应的硫化物后才具
有催化活性。另外
,
原料油中的一些有机金属化
合物
(
诸如
Fe
、
V
、
Ca
等有机金属化合物
)
还会进
入催化剂床层
,
与硫化氢化合生成固体金属硫化
物
[15]
。也就是说
,
失活催化剂中不仅含有焦碳还
含有硫化物
,
因此在程序升温氧化过程中不仅会
有焦碳转化的
CO
2
、
CO
和
H
2
O,
还有
SO
2
和
SO
3
释
放出来。这样在采用热导池作为检测器时
,TPO
谱图峰不仅包含
O
2
的消耗峰
,
而且还有
C
、
S
氧化
物的生成峰。再者
,S
的氧化物和
H
2
O
还会腐蚀
热导池。因此
,
在这种情况下
,
最好选用质谱等其
它检测器
,
这样一则可以对反应产物进行细致的
定性、定量
,
二则还能有效地解决腐蚀问题。但是
往往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
,
必须使用热导池进
行检测。针对这种情况
,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
张喜文等在反应管出口和热导池检测臂入口之间
设计了一个气体净化装置。为了能够同时消除
C
、
S
氧化物和
H
2
O
的干扰
,
选用了
NaOH
固体。
度则烧硫缓慢。另外在
300
~
350
℃开始烧碳
,
450
℃基本烧尽
[17]
。
4
程序升温硫化
(
TPS
)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金属组分大多是以氧化物
形式制造的
,
通常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预硫化
才能获得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
因此研究催化剂
的硫化性质极其重要。程序升温硫化
(
TPS
)
法是
研究此过程的最有效的方法
,
程序升温技术可使
硫化过程更接近实际反应条件
,
因此它比等温硫
化更能代表工业硫化的过程
[18]
。
程序升温硫化
(
TPS
)
技术能够提供载体与活
性组分间相互作用影响活性组分硫化性能等信
息
[19]
,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研制过程。催
化剂活性的发挥取决于载体性质、制备方法、焙烧
温度、活性金属和助剂的种类、含量与配比以及硫
化工艺等因素。利用程序升温硫化
(
TPS
)
技术
,
通
过对以上各因素进行考察
,
可以实现对催化剂的
快速筛选
,
且为催化剂工业硫化条件的优化提供
快捷、有效的依据。
5
H
2
-O
2
滴定法测定活性金属分散
度
金属分散度系指催化剂表面活性金属原子数
与催化剂上总金属原子数之比。金属分散度是表
征活性金属在载体表面分散状况的量度
,
决定着
催化剂上活性金属效率的发挥、金属与载体间的
相互作用、甚至催化剂的活性等等。对于负载型
催化剂
,
其负载相的分散度对于研究负载型催化
剂的制备、老化、烧结、中毒
,
以及反应动力学都具
有重要意义
[20]
。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吸附
法、
X-
射线衍射
(
XRD
)
法、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XPS
)
法、
CO-
红外吸收光谱
(
CO-FTIR
)
法
[21]
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辽 宁 化 工
2004
年
11
月
648
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
)
法。其中化学吸附法是建
立在某些气体如
H
2
、
O
2
、
CO
等对
Pt
、
Pd
、
Rh
、
Ru
等
贵金属和
Ni
、
Co
等过渡金属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和
计量关系
,
因而可以通过吸附量计算出金属分散
度
;X-
射线衍射线宽分析只适用于
2
~
100nm
之
间晶粒的分析
[21]
;XPS
法虽可通用于各种催化
剂
,
但须考虑组分重迭分布的影响
,
而且技术上也
比较复杂
[20]
。
TEM
法通过测量金属粒子大小换
算成分散度
,
虽然方便、直观
,
但必须在高分辨电
子显微镜下才能测定小于
1nm
的粒子
[9]
,
另外以
负载型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为例
,TEM
法受条件的
限制
,
所看到的粒子大部分位于沸石外表面
,
对孔
道内的粒子则无能为力
;
基于化学吸附仪具有很
高的脉冲重复性
,
而且设备简单
,
操作简便
,
因而
已经成为测定金属分散度的最普及的方法。
然科学版
)
,1995,4
(
34
)
:566-571
[3]
李基涛
,
张伟德
,
陈明旦
,
等
.
铜基催化剂上
CO2
吸附的
TPD
和
TPSR
研究
[J].
天然气化工
(
C
1
化学与化工
)
,
1998,5
(
23
)
:14-17
[4]
陈绍谦
.Ni
催化剂上
CO
2
和
CO
的
TPD
及
TPSR
研究
[J].
四川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98,3
(
35
)
:441-445
[5]
侯永江
,
王亚权
,
韩森
,
等
.
非负载镍催化剂的
2-
乙基
蒽醌加氢活性及其氢吸脱附性质
[J],
催化学报
2004,2
(
25
)
:149-152
[6]
钟依均
,
罗孟飞
,
周碧
,
等
.
负载
Pt
、
Pd
催化剂上
NO-
TPD
和
NO
催化还原性能
[J].
分子催化
,1997,3
(
2
)
:226
-229
[7]
韩文锋
,
霍超
,
刘化章
.
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
TPD/R
研
究
[J].
高等化学工程学报
,2002,3
(
16
)
:365-369
[8]
邵怀启
,
钟顺和
,
郭俊宝
.CO
2
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用
Pd-Cu/V
2
O
5
-SiO
2
催化剂的研究
[J].
催化学报
,2004,
2
(
25
)
:143-148
[9]
廖克俭
,
姜恒
.
催化剂分析
[M].
沈阳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2000,96-97
[10]
杨锡尧
.
程序升温技术分析
(
上
)
.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
方法
[J].
石油化工
,2001,12
(
30
)
:952-959
[11]
杨锡尧
.
程序升温技术分析
(
下
)
.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
方法
[J].
石油化工
,2002,1
(
31
)
:63-73
[12]
吴伟
,
郑文涛
,
刘文勇
.NH
3
-TPD
表征结果影响因素
的分析
.
试验与研究
[J],2004,1:17-19
[13]
陈德
.
用
TPD
技术研究
HZSM-5
分子筛的表面酸性
和苯烃化活性
[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1995,2
(
8
)
:16-20
[14]
苏明
,
陶克毅
,
周灵萍
,
等
.
碱性分子筛上不同吸附物
的
TPD
研究
[J].
燃料化学学报
,1996,3
(
24
)
:206-208
[15]
梁相程
,
王继锋
,
喻正南
,
等
.
几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
失活与再生研究
[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2,4
(
15
)
:29-40
[16]
罗坚
,
张秋花
.
逐点程序升温氧化技术及其在积炭沸
石催化剂烧碳中的应用
[J].
石油化工
,1995,6
(
24
)
:
389-394
[17]
赵琰
,
张喜文
.
加氢裂化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J].
工业
催化
,1999,6:46-56
[18]
ArnoldP,,1985,92:
35
φ
[19]
TopseH,anceofCo-Mo-Stype
StructuresinHydrodesulfurization[J].CatalrevSciEng,
1984,26
(
384
)
:395
[20]
余建强
,
费超
,
曹俊清
.Pt-Pd/C
催化剂的金属分散度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8,
增刊
2
(
8
)
:383-386
[21]
任淑华
,
潘大海
,
马静红
.
负载型金属簇催化剂的结构
表征
[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3,5
(
34
)
:521-524
6
结 语
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含有
Pt
、
Pd
、
Rh
等贵金属
,
催化剂的成本较高
,
相比非贵金属催化剂而言竞
争能力不强。通过对金属分散度的研究
,
能够使
添加的金属含量更为合理
,
对降低催化剂成本具
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吸附仪上利用
H
2
-O
2
滴定
法可以准确测量贵金属催化剂上的
Pt
、
Pd
等分散
度。目前此方法对单组分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已
经较为有效
,
但运用于双或多组分催化剂则误差
较大
,
须考虑一些校正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喜文
,
凌凤香
,
孙万付
.
样品分析程序升温技术的应
用
[C].
环境友好的炼油化工技术
-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
院
50
年院庆论文集
,2003,619-623
[2]
车长针
,
杨意泉
,
许翩翩
,
等
.
改进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
XNC208
的
TPD
、
TPO
和
TPR
研究
[J].
厦门大学学报
(
自
ApplicationoftheChemisorptionInstrumentinProcessofNewCatalystDevelopment
YANGChun
2
yan,ZHANGXi
2
wen,LINGFeng
2
xiang
(
Fushu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andPetrochemicals,SINOPEC,Fushun,Liaoning,113001,China
)
Abstract:eusedtostudyfreshcatalystsfortemperature
-programmeddesorption
(
TPD
)
,reduction
(
TPR
)
,sulphurization
(
TPS
)
,surfacereaction
(
TPSR
)
,single-pointBETsurfacearea,
andalsotostudyspentcatalystsordrycatalystsforTemperature-programmedoxidation
(
TPO
)
.Inaddition,itspulsechemisorption
functioncanprovidevaluableinformationaboutsurfaceacidity,surfacemetaldispersionandtheinteractionbetweenmetalandsupport.
Theapplicationoftheseanalysismethodsisofgreatimportanceincatalystdevelopment.
Keywords:ChemisorptionInstrument;TPD;TPR;TPS;TPSR;Pulsechemisorption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化学吸附仪在催化剂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3195034a62337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