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数据库是什么层)

SBM模型在出口部门环境效率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一些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一些没

经过处理的废水也都被排放到水域中,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

SBM模型的我国出口部门环境效率评价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月刊)曾用名:

中国会计电算化(1998-2005);中国管理信息化(下半月),以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向审计信

息化、金融信息化、税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安全等领域扩展。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口部门隐含“三废”排放量,然后将隐含“三废”、能源

消费等要素纳入出口部门的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01―

2010年我国出口部门的环境效率做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承担了巨大的

环境成本,出口部门的环境效率呈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水平仍相对较低。提高

我国出口部门环境效率应从贸易结构调整和环境政策实施两个角度采取相应政策。

一、引言

我国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出口贸易额突破

了10万亿人民币,2001-2010年出口贸易额增长了近5倍。对外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快

速增长的同时,背后隐藏的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特

大城市承载力研究”显示,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

值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

2.8倍。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虽然为国民积累了巨额的外汇财富,但由于其较低的环境效率,

导致我国贸易环境逆差不断扩大。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贸易增长方式严重影响着我国

1

出口部门甚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如何在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情况下,减少

污染的排放,实现出口贸易的绿色转型,显得迫在眉睫。关于出口部门环境效率的研究,

有助于政府从宏观层面把握对外贸易的政策方向,为绿色出口贸易转型提供实证依据。

关于环境效率的评价,如何将环境污染纳入评价模型是关键。国外文献起初多把污染

排放作为投入要素或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处理,未考虑污染物产出的负外部性,如

Hailu&Veeman(2000)把污染变量作为投入要素,Scheel(2001)通过倒数处理将污染量作

为期望产出等;Chung(1997)提出了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环境分析模型,第一次把污染排

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生产函数中,较好地解决了非期望产出的效率评价问题;考虑到传统

方向性距离函数中松弛以及径向、产出角度的选择问题,Tone(2004)利用非径向、非角度

的SBM模型处理了非期望产出,使得环境效率更加符合经济现实。

国内研究大多围绕省级或工业的环境效率展开。杨俊(2010)运用包含污染物排放的环

境DEA 模型对我国1998―2007年省际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李胜文(2010)在随机前沿生

产函数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环境效率;张友国(2009)基于投入产出

模型,以单位污染物的产值为依据对出口部门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但未综合考虑投入、

产出因素。国内环境效率的测算,主要以DEA距离函数为主,胡鞍钢(2008)在考虑了环境

因素情况下,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省级“技术效率”进行了重新排名;涂正革(2008)

运用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根据我国30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

数据,计算了各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王兵(2010)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30

个省份1998―2007 年的环境效率,并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对国内行业或省际的环境效率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出口部门环境效率

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也不够全面。本文选取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我国

出口部门的环境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更加全面反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文章将能

2


本文标签: 环境 效率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