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9日发(作者:11个常量元素)
实验二 Simulink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基本模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的使用。
2、掌握Simulink仿真参数的设置。
3、熟悉构建Simulink子系统。
4、学习自建模快的封装,帮助文档的编写。
5、掌握MATLAB命令窗口中运行Simulink。
二、实验指导原理
1、使用Simulink进行建模和仿真的过程
启动MATLAB之后,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Simulink”或单击MATLAB工具栏上的Simulink图标, 打
开 Simulink 模块库窗口。在Simulink模块库窗口中单击菜单项“File | New | Model”,就可以新建一个
Simulink 模型文件。利用鼠标单击Simulink基础库中的子库,选取所需模块,将它拖动到新建模型窗口中的适
当位置,如果需要对模型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修改,只需选中模型文件中的相应模块, 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
捷菜单,从中选取相应参数进行修改。
2、MATLAB命令窗口中运行Simulink。
若参数设置为变量,变量可先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进行定义,并使用open,sim等命令直接运行信号。
然后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 a=1;b=1;open('');sim('');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3、子系统建立与封装
首先将Simulink模块库中Ports & Subsystems子模块库中的Subsystem模块拖动到新建的模型文件窗口
中, 双击该Subsystem模块就会打开该子系统, 其输入用In模块表示, 输出用Out模块表示, 一个子系
统可以有多个输入、 输出。
三、实验内容
1、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幅度为15mV 的正弦波和100KHz,幅度为5mV 的正弦波相乘的结果。写
出数学表达式。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100KHz 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注意设置仿真参
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下图2.11为实验乘法器电路原理图,图2.12为乘法器输出波形。
图2.11 乘法器原理电路 图2.12 乘法器输出波形
2、将50Hz,有效值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波形。
下图2.21为全波整流电路原理图,图2.22为全波整流输出波形。
图2.21 全波整流原理电路 图2.22全波整流输出波形
3、学习构建SIMULINK 子系统:构建一个子系统,使得它具有将输入信号m(t)(如一个100Hz 的
正弦波)和一个常数C 相加后再和一个1000Hz 的幅度为A 的正弦波相乘的功能。
y(t)=A(m(t)+C) sin (2*pi*f*t)
其中f=1000 Hz。保存为s23.用sim 指令在命令空间启动模型进行仿真:在Matlab 命令空间中用语
句对参数A, C, f进行设置,并对采用命令open 打开,采用sim 指令进行仿真。请给出指令语句。
下图2.31为构建的一个子系统。
图2.31
输入: >> A=2;C=2;f=1000;open('');sim('')
下图3.32为输出波形。
图3.32
4、对子系统进行封装:请对3中所建立子系统进行封装(Mask),编写参数输入对话框和帮助文档,
并将模块放入一个自己新建的库中,请记录整个的操作过程。
下图2.41为子系统电路原理图,图2.42为封装后仿真电路,图2.43为参数设置,图2.44为输出波形。
图2.41 子系统原理电路
图2.42 封装原件仿真原理电路 图2.43 封装原件参数设置
图2.44 输出波形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实验二 Simulink基本操作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3493854a63746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