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特效素材是怎么做出来的)

为何互联网平台开放不起来

——专访互联网评论家谢文

中国许多平台企业,目前的作为,与其称之为“开放”,毋宁叫做“吸星大法”,是

单向利用自己优势的一种“垄断”。

1、中国尚无真正的,开放平台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2010年9月,李彦宏宣告推出百度应用开放平台;

2010年11月,新浪在微博开发者大会发布开放平台;同时,继淘宝平台开放后,支付宝宣

布把平台向外部服务商开放。3Q大战后,腾讯宣布开放微博、QQ空间、财付通等API,

此后又宣布开放QQ团购平台。此外,人人、当当、360、盛大等也在各自领域推出开放

平台。如果我们现在乐观地宣称“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元年”,您能否同

意?

谢文:关键是如何定义这个“开放”。我在3年前就鼓吹开放了,当时大家不接受;今

年主流公司共同意识到开放是历史潮流,不得不跟随,因此大家在口头和意识上开放了。

然而在实践上只是局部的、低级的、初步的尝试,并没有完整的开放平台。从“说开放”

到“做到开放”有一个时间差,今年还做不到。

CBR:那么,中国互联网业真正拥有开放平台的标志是什么?

谢文:一定是用户真实感受到、产业链真实感受到、真正开始按照游戏规则做才是标

准。开放是以Facebook的开放平台为标志的—它把源代码都放在网上了。

在软件时代,微软的操作系统早就开放API了。如果把现在的互联网开放和那时候的

开放相提并论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现在所说的开放平台必须严格定义:达到Facebook

和苹果级别和标准的才叫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至少是三维的:1、应用开放。开放

自身平台的各种标准接口,欢迎第三方提供各类应用,共享用户,共同服务;例如Facebook

的Open Platform和苹果的APP Store;2、横向开放。开放平台本身欢迎第三方平台或

网站互联互通,让用户在不同平台和网站间畅通无阻,例如Facebook Connect;3、数

据开放。在保护用户隐私前提下,开放用户基本数据(profile)、关系数据和行为数据,同

第三方一起打造个性化、个人化、智能化、实时化的服务模式,最好的例子是Facebook

的Open Graph。按照以上的维度,现在中国任何一家公司都没做到真正的开放。

CBR: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开放是需要时间的。现在中国互联网的主流公司已经在应

用层面尝试开放了。

谢文:这不能叫开放,我个人的理解,这叫“吸星大 法”。这些网站是这样的:用户

有各种需求,本是通过访问其他网站获得满足,现在我“觉悟”提高了—在我这儿,我不

做的应用就让别人来做,然后我还能有收入,他也不能离开我的平台。这是单向地利用自

己的优势。说得极端一点可以理解为垄断。

这样的方式是走不通的,只是战术上的变化,打着开放之名而已。根本上没有解决

Facebook、iPhone已解决的平等博弈问题。Facebook自己一个应用都不做,就是一个

平台,就像地球提供了土地、空气、水,至于别人怎么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才叫真

正的开放平台。


本文标签: 开放 平台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