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58同城xml数据格式不合法)

循环结构求解问题教学设计

运用循环结构求解问题复习

1.掌握for循环结构。

2.掌握while循环结构。

3.掌握列表的几个表现形式。

4.掌握循环嵌套。

教师 课时安排 1

重点:掌握循环的嵌套。

学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实践探究法、演示法等

➢ 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通过模拟考试练习,我们发现循环结构是大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 探索

一、 For循环结构格式语句:

格式:

For 循环变量 in 列表:

语句A

注意循环语句缩进

注意:

For和in属于系统关键字,在python中以橙色显示。

每次循环,变量元素的值不断的变化。

可由表示序列的列表;列表函数;文本。序列里面的元素个数决定了循环的次数。

“冒号”是循环语句的开始

For循环原理

for循环可以用来遍历某一对象。

遍历:通俗地说,就是把这个循环中的元素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依次访问一次。将列

表中的元素依次的赋值给循环变量。

二、实践探究:

问题:

谁被重复执行?

执行的次数由列表元素的个数决定。

列表元素最后一个元素被迭代出来,并执行循环语句后循环终止。

三. For循环中的列表

几种列表的表示

1. 字符串:以单引号和双引号括起来的任意文本

字符串的索引从0开始

示例

a=‘中国人民’

a[0]返回值为‘中’

a[3]返回值为‘民’

2.列表:写在方括号[ ] 之间,用逗号隔开的元素列表

列表的索引从0开始

示例

a=[‘中’, ‘中’, ‘人’, ‘民’]

a[0]返回值为‘中’

a[3]返回值为‘民’

3. Range()函数

Range(参数1,参数2,参数3)

参数1:数列的第一个值。

参数2:数列的终值后面的一个数

参数3:步长,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

表示1~100以内偶数 Range(初值,终值+1,步长)

1~100以内,第一个偶数为2,因此range()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因为所需数列的第一

个数“2”。

1~100以内,最后一个偶数为100,因此range()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因为所需数列的

终值+1:“101”。

偶数列每相邻两个数相差2,因此range()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为步长“2”。

最后写成:Range(2,101,2)

Range()特殊形式

括号里只有两个参数。


本文标签: 循环 列表 元素 结构 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