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枇杷拼音)

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初探

本文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 CFS)模

型,结合新疆双语教师的现状明晰其文化角色定位,分析了多元文化经验对双语

教师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的新思路:加强语言训练;

强调多元文化经验的价值;增强双语教师多元文化学习意向。

标签: CFS模型;新疆双语教师;文化框架转换;多元文化经验;文化适

应力;提升思路

双语教育是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CFS模型的基础

上,结合新疆双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多元文化经验对其心理所带来的影响,

并对提高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提供新的思路。

一、文化框架转换模型

动态建构主义取向强调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个体会发生与该情境相适应的

认知行为(Wyer et al,2009)。在该取向的基础上,Hong等人提出了文化框架转

换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可以同时拥有两种或更多的文化构念网络(networks

of cultural constructs),接触第二种文化并不意味着母文化的丧失;文化构念网络

具有动态性,个体会做出与情境相适应的行为反应。同时,CFS指出,文化适应

是文化与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文化解释框架受到情境的影响。据此,研究者对

双文化者的文化框架转化的心理收益及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其中,关注较多的

两个领域分别是多元文化经验与双文化认同整合。

在文化框架的转换中,双文化个体积累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已有的研究

表明,个体对第二文化的接触能够提高其认知复杂性,那些对新异观念接受程度

较高的个体,在不同文化接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这些经验

都将成为他们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有效资源,能够促进双文化者创造性最大程度的

发展。

双文化认同整合(bicultural identity integration,BII)是指个体对两种文化认

同的组织,即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容或冲突的程度,这将会是双文化者文

化框架转换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BII包括两个维度: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

和文化分离(cultural distance)。前者表示双文化个体在两种文化之间主观的情绪

冲突,后者反映了双文化者认为两种文化相互分离的程度。良好的认同意味着低

水平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分离。现有的研究表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越好,其文化

适应能力越强,在第二文化中,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更高,适应压力

更小。

二、新疆双语教师承担的文化角色现状

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为教学工具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

“双语双文化者”。顾名思义,“双语者”是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流的个体

(Luna&Peracchio,2011)。“双文化者”是指个体接触并内化了两种文化,并且

这两种文化框架会在不同情境中指导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Hong el al,2000;

Benet-Martinez,Leu,Lee&Morris,2002)有些双语者只学习了第二语言,却没

有明显接触过该语言的文化环境,这只能被认为是“双语单文化者”。就“单文化

者”而言,他们的母体文化框架更加清晰,对第二文化不够了解,也没有形成稳

定的文化框架。显然,仅仅掌握双语的 “单文化者”并不能够完全胜任双语教育

的工作,也无法实现最初实行双语教育的初衷。

双语教师面对的是多元文化的课堂,他们是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主体生活

中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他人。他们自身的文化态度和观念,是影响学生文化观念

的关键因素。就新疆而言,一些双语教师认为自己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必然十

分了解民族文化,殊不知大多数的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生活层面,缺

乏对民族历史、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熟知,缺少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和技能。

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汉族双语教师中都十分普遍。

三、启示

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双文化人”,具有

多元文化的理念,在学好语言的同时熟悉文化背景,了解并内化第二文化。基于

动态建构主义的文化框架转换模型,研究者对双文化者的多元文化经验、双文化

认同整合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对提高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具有重要启示。

1、加强语言训练

结合目前新疆双语教师的情况来看,加强语言训练仍是重中之重。在调研中,

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表达能力较弱,发音不准确,对汉

文化的理解不透彻;绝大多数的汉族双语教师基本上只用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

言,在教学中很难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教

学效果欠佳。

语言是文化的代表和象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无法成为一个“双语者”,

很难成为“双文化者”。双语教师的“双语”能力不足不仅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还容易降低他们的职业认同水平,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

2、强调多元文化经验的价值

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多元文化经验在增强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个

体的创造性。学习第二语言并不会危及本民族文化认同,了解第二文化并不会以

丧失母文化。因此,帮助双语教师在入职前积累第二文化的知识经验,提高其多

元文化意识,是增强文化适应力的前提。

在入职培训中,增加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十分必要,讲座内容可涉及

到不同民族政治、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帮助双语教师积累多元文

化理论经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汉族毕业生去民族聚居区担任双语教师,在

不甚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文化休克”,严重的影

响其工作和生活。

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以多元文化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活

动设置,让双语教师去感受、体验和分享,让他们为将来的实践做准备。在职后

的培训中,培训者可以提供一些与多元文化相关的经典案例,让受训的双语教师

在讨论的过程中,内省自身的文化态度,增加多元文化的接触,提高观念的开放

性程度,并将讨论和总结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文化适应力。总之,

双语教师多元文化经验的积累,不但要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还要完成

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并将其付诸实践。


本文标签: 文化 教师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