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postgresql详细教程)
分子植物育种,
2007年,第5卷,第4期,第583-587页
MolecularPlantBreeding,2007,Vol.5,No.4,583-587
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NovelThinking&Technology
运用基因组和EST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策略
林元震
1,2
张志毅
1*
林善枝
1
张谦
1
刘纯鑫
2
郭海
3
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510642;3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中心,北京,
100038
*
通讯作者,zhangzy@bjfu.edu.cn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还是高大林木的模式树种。进行杨树功能
基因的挖掘、克隆和功能的研究,是当前杨树基因组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不仅可为杨树品种改良和基因资源
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而且对探讨林木的生理及遗传特性分子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电子克隆是近年
摘要
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和针对性强
来伴随着基因组计划和
EST计划发展起来的基因克隆新方法,
等优点。丰富的杨树EST数据和公布的杨树基因组序列框架图,使得利用电子克隆技术开展杨树功能基因
的分离和鉴定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基本方法、相关的生物信息资源,并
讨论了电子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
杨树,功能基因,基因组和EST数据库,电子克隆
Strategiesfor
insilico
Cloning
Populus
FunctionalGenesBasedon
Populus
GenomeSequenceandESTDatabase
LinYuanzhen
1,2
ZhangZhiyi
1*
LinShanzhi
1
ZhangQian
1
LiuChunxin
2
GuoHai
3
1KeyLaboratoryforGeneticsandBreedinginForestTreesandOrnamentalPlants,MOE,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2Collegeof
Forestry,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3PlantMaterials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inistryofWaterResources,
Beijing,100038
*Correspondingauthor,zhangzy@bjfu.edu.cn
Abstract
Poplarsaretheimportanttreespeciesforforestationandvirescence,aswellasforthepaper-making
andtimberproducts,itwouldbeacceptedasamodeltreeinthefieldoftreesciencewiththedevelopmentofplant
genomeresearchinrecentdecade.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functionalgenesfrompoplarsisbecoming
oneoftheprincipalobjectivesof
Populus
genomeprogram,whichcouldhelpustomakeclearthemolecularge-
neticbasisforthepoplargeneticimprovementandalsoprovidethefunctionalgeneresourcesfortransgenicre-
search.
insilico
cloningisakindnovelmethoddevelopedinrecentyearsforfunctionalgeneidentificationbyus-
inggenomeandESTdatabase,Therearelotsofadvantagesof
insilico
cloning,suchaslowcost,highefficiency,
andeasyoperationcomparedto
inlab
cloning.WiththeincreasementofESTdataandaccomplishmentof
Populus
genomesequencing,itwouldbecomepossibleandfeasibletoisolateandidentifythefunctionalgenesfrompoplar
by
insilico
cloning.Inthispaperwereviewedtheprinciplesof
insilico
cloningandrelatedbioinformaticre-
sources,andalsodicussedtheproblemsandtheprospectof
insilico
cloning.
KeywordsPopulus
,Functionalgene,GenomeandESTdatabase,
insilico
cloning
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
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北纬22
o
 ̄70
o
)。杨树
是许多国家的重要造林绿化树种,也是生态防护林
的主要树种,不仅是用材林中纸浆材的好原料,也适
合于作胶合板材和包装箱材,在工业上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杨树具有速生优质,轮伐期短,适应性强,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09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06BAD01A15-2)资助。
584
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PlantBreeding
繁殖容易,用途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另外,杨树生长周期短,离体操作容易,基因组相
对较小,被喻为林木的“拟南芥”(Taylor,2002)。因
此,挖掘和克隆杨树功能基因不仅是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进行杨树品种改良、有效利用基因资源的基础,
同时,也对研究林木的生理及遗传特性分子机制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因克隆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差
减杂交、原位杂交筛选
cDNA文库、mRNA差异显示
(DDRT)或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这些方法的
特点是费时费力、花费高、成功率低,所以未得到广
泛运用。电子克隆
(
insilico
cloning)是近年来伴随着
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发展起来的基因克隆新方
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日益发展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巨大运算能力,通过EST或基因
组的序列组装和拼接,再利用
RT-PCR快速获得功
能基因,该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和
针对性强等优点(黄骥等,2002b)。
随着人类、拟南芥、水稻等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已有研究人员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从人类、水稻等
中克隆了一些功能基因。目前在
GenBank中杨树
EST数据非常丰富,而且EST数目每天还在高速增
加。
2003年底,美国JGI公司公布了杨树基因组的序
列框架图,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全面开展杨树
功能基因的分离和鉴定已经成为可能,而且发现新
的基因及其功能也是当前杨树基因组学的首要任务
之一。本文阐述了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基
本方法和相关的生物信息资源,并讨论了电子克隆
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索水稻EST库,经过拼接获得了1个886bp的全长
cDNA序列,通过RT-PCR成功分离了该基因的完整
cDNA克隆,可能编码一个新的锌指蛋白基因。他们
还以玉米全长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cDNA为查询
探针,通过电子克隆获得了1.8kb左右的cDNA序
列,进一步用
RT-PCR克隆了水稻的6-磷酸葡萄糖
目前还未见有直接利酸脱氢酶基因(黄骥等,2002a)。
用杨树
EST序列拼接获得杨树完整cDNA的报道,
但有采用其他物种cDNA或者EST作为查询探针
获得杨树同源基因。张春玲等
(2006)以矮牵牛
Ph-
利用杨树EST数据库
EXP1
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
和毛果杨基因组测序结果,通过序列的拼接设计合
成了基因特异引物,从毛白杨中扩增出一个长为
1.0
kb的全长cDNA,可能与形成层细胞分化相关。我们
也利用拟南芥的相关
EST搜索杨树EST数据库(林
元震,2006),经拼接组装成全长cDNA序列,并运用
RT-PCR从甜杨中分离到一些与抗冻相关的功能基
因,比如
SOD(GenBank登记号:DQ481231)、ICE1
(GenBank登记号:DQ481236)、LEA5(GenBank登记
号:
DQ487101)、CBF1(GenBank登记号:DQ487103)
和ABF2(GenBank登记号:DQ487100)。
拼接分离目的基因
1.2
基因组预测
、
1
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方法
1.1EST
拼接分离目的基因
目前电子克隆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EST信息进
行功能基因的分离,大致流程如下:选择目的杨树
EST或者其他物种尤其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全长
cDNA或EST作为查询探针,通过在线Blast搜索杨
树dbEST数据库,找到部分重叠的EST并进行拼
接,再以拼接好的
EST重叠群(ESTcontig)作为新的
查询探针,继续搜索dbEST库,直到没有新的EST
可供拼接为止,最后根据拼接好的完整序列设计
PCR引物,通过RT-PCR获得目的cDNA片段并克
隆、测序验证
(黄骥等,2002b)。
利用EST进行电子克隆在植物功能基因克隆上
的运用也是刚刚起步。黄骥等(2002c)以水稻盐胁迫
cDNA文库1个500bp的ESTS121为信息探针搜
2002年2月,开始实施毛果杨基因组的测序计
划。至
2003年底,美国JGI公司宣布毛果杨基因组序
列草图已经完成,并将测序结果无偿地公布在Internet
上(http://genome.jgi-psf.org/Poptr1/Poptr1.home.html),
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可免费下载、公开使用,这必
将加速杨树功能基因的电子克隆。基因组信息不受
植物发育时期或特殊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这是利
用基因组信息进行电子克隆的最大优点。一般流程
如下:用来源于任何时期或组织的杨树和其他物种
的
EST、全长cDNA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作为信息探
针,搜索毛果杨基因组序列,通过人工拼接或相应
的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得到该基因完整的开放读
码框
(ORF),根据拼接的序列结果设计PCR引物,进
一步用RT-PCR获得目的基因的cDNA并克隆、测
序验证。
我们利用已分离到的甜杨葡萄糖-
6-磷酸脱氢
酶
cDNA片段为探针(林元震等,2006),搜索毛果杨
基因组数据库,结果找到2个与之高度同源的毛果
杨相应基因组序列,通过Softberry网站的FGE-
NESH
预测编码框,利用RT-PCR从甜杨中首次克隆
到了杨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全长cDNA,命名
为
PsG6PDH
(GenBank登记号:AY445917),经分析
略策的因基能功树杨离分隆克子电行进库据数EST和组因基用运
DatabaseESTandSequenceGenome
Populus
onBasedGenesFunctional
Populus
Cloning
silicoin
forStrategies
585
表明该基因编码胞质G6PDH,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
速酶。另外,我们还进一步预测和分析了毛果杨葡萄
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可能启动子区域,采用
PCR从甜杨中分离了一个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含
有TATAbox、CAATbox基本元件以及ABA应答
元件、抗寒元件等多个逆境胁迫诱导元件。
1.3
结合利用
EST
数据库和基因组信息
根据EST数据库或基因组信息进行电子克隆,
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性。从EST数据库
或cDNA编码的蛋白序列去搜索毛果杨基因组,进
行外显子预测,然后对引物设计区域搜索EST一致
性序列作为引物,最后利用RT-PCR扩增进行目的
基因克隆及序列鉴定。这样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
EST拼接的工作量或者不完整性以及引物设计的简
并性问题。
2
相关生物信息资源
进行电子克隆时,比较关键的因素有EST数据
库、基因组信息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这三者的
方面来看,EST数据虽然直接代表的是表达序列,在
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提高该技术的可行性、准确性和
电子克隆的拼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有时某
快速性。表1概括了目前NCBI和PopulusDB收录
些EST数据缺乏而无法拼接出完整的cDNA序列;
杨树EST情况,可见前者不但量大,而且更新快,后
对于基因组信息,因为外显子预测大多采用生物信
息学软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错误。因此,进行电子
克隆时应该结合EST数据库和基因组信息两个方面
综合考虑。另外,由于不同物种的功能基因存在同源
性,即基因序列不完全一致,这样进行EST拼接时或
基因组序列外显子拼接时,要注意简并性问题,尤其
是引物设计区域,要充分利用EST信息来寻找一致
序列作为特异引物设计的模板。一般策略是对于任
何一个目的序列先进行EST搜索和拼接,无法继续
拼接后再进行基因组比较和外显子预测,以判断
EST拼接的完整性。
另外,相对而言,蛋白质的序列要比核酸序列的
保守性更高,因此,当以其它物种EST或cDNA为
信息探针,我们采用的策略(图1)是利用该物种EST
表1杨树EST数据库
Table1
Populus
ESTdatabase
NCBI
Populustrichocarpa
Populustremula×P.tremuloides
Populustrichocarpa×P.deltoides
Populustremula
Populustrichocarpa×P.nigra
Populusnigra
Populusdeltoides
Populuseuphratica
Populustremuloides
Populus
×Panescens
Populuseuramericana
Populusalba×P.tremulavar.glandulosa
Populusfremontii×P.angustifolia
Populustomentiglandulosa
Populusalba
×P.tremula
PopulusDB
Populus
12481
数量
Amount
89943
76160
53173
37313
20130
15257
14661
13905
12813
10446
10157
7595
5410
1650
585
图1利用杨树EST和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的策略
Figure1Strategyof
insilico
cloningby
Populus
ESTandgenome
database
者则不仅量小,而且更新慢。但两者可结合使用,一
般策略是当信息探针为非杨树EST时,先到杨树专
门EST数据库PopulusDB搜索杨树EST,以得到的
杨树EST作为种子EST,再在NCBI上继续搜索其
他杨树EST,这样减少搜索工作量。表2列出了与电
子克隆相关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其
中,EST拼接和基因结构分析的软件,大大加快了电
子克隆的速度。比如Tigem的EST组装机器,用户输
入目的EST序列,计算机程序自动搜索EST数据库
并构建EST重叠群,循环搜索,整合成尽可能长的
EST序列。当电子克隆采用基因组序列信息时,基因
586
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PlantBreeding
表2常用的生物信息学网址
Table2Usefulbioinformaticswebsites
名称
Name
Populusgenome
PopulusDB
Arabidopsis
NCBI
Softberry
Tigem
Place
PlantCare
网址
URL
http://genome.jgi-psf.org/Poptr1/Poptr1.home.html
http://poppel.fysbot.umu.se/
http://www.arabidopsis.org/
http://www.ncbi.nlm.nih.gov
http://www.softberry.com/berry.phtml
http://www.tigem.it/ESTmachine.html
http://www.dna.affrc.go.jp/PLACE/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
说明
Note
杨树基因组数据库
Populus
genomedatabase
杨树EST数据库
Populus
ESTdatabase
拟南芥数据库
Arabidopsis
database
EST数据,Blast等分析
ESTdatabaseandBlastanalysis
各种生物信息预测
Bioinformaticsprediction
EST组装机器
ESTassemblingmachine
启动子预测
Promoterprediction
启动子预测
Promoterprediction
结构分析的软件就比较关键,一般包括外显子预测
和启动子预测。由于不同物种在外显子剪接、启动子
序列上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不同的程序预测效果也
不尽相同,因此应采用多个程序进行预测并结合实
际经验综合考虑,确定最有可能的基因结构。目前未
见有专门用于杨树基因组结构的分析软件,不过
Softberry网站的FGENESH,提供了多个物种(人类、
老鼠、果蝇、拟南芥、烟草、水稻、玉米等
)的预测功能,
其中双子叶拟南芥选项可用来预测杨树的基因组结
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而且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其他
程序。
的时空特异性,可根据其功能预测或其他物种同源
基因或测定各个时期和不同组织的表达谱而加以判
断;
(3)以同源关系较远的蛋白或核酸作为查询探针,
可借助基因结构预测软件,使得结构分析变得简单
而且准确。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预测杨树基因组结
构的软件,我们在利用基因组序列结构分析时,采用
Softbery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的预测系统进行,预测的
结果还是比较准确、可信的。美国学者陈宗明实验室
(Tuskanetal.,2006)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毛果
杨所有的预期基因,并与拟南芥相比,发现了一些杨
树所特有的新基因,这是个令人兴奋的事情,但目前
暂停留在预测层次上,还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3
电子克隆的问题和展望
电子克隆最初是随着人类基因组和EST计划而
近年来,已成
与传统基因克隆法相比,电子克隆有很多优点,
产生和发展的(GillandSanseau,2000),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功能基因的保守性比
功地应用于一些植物物种的功能基因的克隆
(林慧贤
较低,EST数据的不完善,从基因组结构预测获得的
等,2001;黄骥等,2002a;2002c;唐向荣等,2002)。
2003年底毛果杨基因组序列测序完成及其资料免费
公开发布,以及日益丰富的杨树EST数据(Sterkyet
al.,2004),使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基因成为可能,并能
极大加速杨树新基因的发现和功能鉴定研究。可以
预期,不久的将来,电子克隆必在杨树基因克隆及其
功能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
必要手段。与传统的基因克隆方法相比,电子克隆主
要有以下优点:速度快、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常规设
备即可、针对性强。采用
EST进行电子克隆的方法获
基因,有时难以获知其表达的时空效应等等。针对这
些问题,黄骥等(2002b)在进行水稻电子克隆策略时,
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1)根据5'端的起始密码
子AUG的周围序列(GCC)GCCA/GCCAUGG规则、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的同阅读框序列中是否存在终止
密码子和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5'端序列的一致性
比较以及
Northern杂交结果判断目的基因转录本的
(2)利用
大小,这几条原则来获得完整的
5'端序列;
基因组结构预测获得的基因,往往难以确定其表达
略策的因基能功树杨离分隆克子电行进库据数EST和组因基用运
DatabaseESTandSequenceGenomePopulusonBasedGenesFunctionalPopulusCloningsilicoinforStrategies
587
得全长cDNA的策略,可能会取代RACE或cDNA
文库筛选的方案,并成为克隆基因的不可缺的强大
的辅助方法之一。此外,电子克隆技术的产生很可能
使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直接投入到克隆基因和功能研
究上,各实验室将可以轻易地获得具有自主产权的
目的基因,并构建基因克隆-转基因功能研究的实
验体系,这必将加速杨树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研究,推动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和代谢组学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利用基因工程技
术进行杨树或者其它经济农林作物品种改良和新品
种的培育,以及加速其它木本植物的生理及遗传特
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Osrab5B
基因的克隆和鉴定,高技术通讯,11(3):9-14)
LinY.Z.,2006,Genecloning,structureanalysisandfunctioni-
dentificationof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from
Populussuaveolens,DissertationforPh.D.,BeijingForestry
University,Supervisor:ZhangZ.Y.,pp.44-57,125(林元震,
2006,甜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及结构分
析与功能鉴定,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导师:张志
毅,pp.44-57,125)
LinY.Z.,ZhangZ.Y.,LinS.Z.,ZhangQ.,andWangX.,2006,
In
silico
cloningandfunctionpredictionofaglucose-6-phos-
phatedehydrogenasegenefrom
Populussuaveolens
,Doc-
toralForumofChina,Beijing,China,pp.16(林元震,张志
毅,林善枝,张谦,王鑫,2006,甜杨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其功能预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中国,北京,pp.16)
SterkyF.,BhaleraoR.R.,UnnebergP.,SegermanB.,NilssonP.,
BrunnerA.M.,Charbonnel-CampaaL.,LindvallJ.J.,Tandre
K.,StraussS.H.,SundbergB.,GustafssonP.,UhlenM.,
BhaleraoR.P.,NilssonO.,SandbergG.,KarlssonJ.,Lunde-
bergJ.,andJassonS.,2004,A
Populus
ESTresourcefor
plantfunctionalgenomics,Proc.Natl.Acad.Sci.USA,101:
13951-13956
TangX.R.,WuH.,JiaM.,YuX.H.,andHeY.K.,2002,Isola-
tionandexpressionanalysisofcDNAencodingadsRNA
bindingproteinhomologueOsRBPofrice,ZhiwuShengli
YuFenziShengwuxueXuebao(Journalofplantphysiology
andMolecularBiology),28:41-45(唐向荣,吴昊,贾明,余
旭红,何玉科,2002,水稻双链RNA结合蛋白同源基因
OsRBP的克隆及其表达的分析,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学报,28:41-45)
TaylorG.,2002,Populus:
Arabidopsis
forforestry,doweneeda
modeltree?Ann.Bot.,90:681-689
TuskanG.,DifazioS.,KalluriU.,YinT.,RokhsarD.,Hellsten
U.,vadePeerY.,RombautsS.,HanX.,andChengM.,2006,
The
Populus
genome:anewreferencegenomeforthechar-
acterizationofplantgrowthand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poplarsymposiumIV,Nanjing,China,pp.51
ZhangC.L.,ZhangD.Q.,ZhaoS.T.,XuY.P.,andLuM.Z.,2006,
Cloningandanalysisofa
PtEXP1
genefrom
Populusto-
mentosa
Carr.,XibeiNonglinKejiDaxueXuebao(Journal
ofNorthwestScience-TechnologyUniversityofAgriculture
andForestry),34(6):52-56(
张春玲,张德强,赵树堂,胥耀
平,卢孟柱,2006,杨树形成层区域扩张蛋白
PtEXP1
基因
的克隆与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4(6):52-56)
参考文献
GillR.W.,andSanseauP.,2000,Rapid
insilico
cloningofgenes
usingexpressedsequencetags(ESTs),Biotech.Ann.Rev.,
5:25-44
HuangJ.,WangJ.F.,ZhangH.S.,CaoY.J.,LinC.F.,WangD.,
andYangJ.S.,2002a,
Insilico
cloningofglucose
-6-phos-
phatedehydrogenasecDNAfromrice(
Oryzasativa
L.),
YichuanXuebao(ActaGeneticaSinica),29(11):1012-1016
(黄骥,王建飞,张红生,曹雅君,林长发,王东,杨金水,
2002a,水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的电子克隆,
遗传学报,29(11):1012-1016)
HuangJ.,ZhangH.S.,CaoY.J.,QianX.Y.,andYangJ.S.,
2002b,Strategyof
insilico
cloningoffunctionalgenesin
rice(
Oryzasativa
),ZhongguoShuidaoKexue(Chinese
JournalofRiceScience),16(4):295-298(黄骥,张红生,曹
雅君,钱晓茵,杨金水,2002b,水稻功能基因的电子克隆
策略,中国水稻科学,16(4):295-298)
HuangJ.,ZhangH.S.,CaoY.J.,WangD.,WangJ.F.,andYang
J.S.,2002c,Cloningandsequenceanalysisofanewnovel
C
2
H
2
zincfingercDNAfromrice(
Oryzasativa
L.),Nanjing
NongyeDaxueXuebao(JournalofNanjingAgriculturalU-
niversity),25(2):110-112(黄骥,张红生,曹雅君,王东,王
建飞,杨金水,2002c,一个新的水稻C
2
H
2
型锌指蛋白cD-
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5(2):
110-112)
LinH.X.,LiuX.B.,andLiF.Q.,2001,Cloningandcharacteriza-
tionofaricesmallGTP-bindingproteingene
Osrab5B
,
GaojishuTongxun(HighTechnologyLetter),11(3):9-14
(
林慧贤,刘筱斌,李发强,2001,水稻小GTP蛋白基因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运用基因组和EST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策略_林元震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4512478a68325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