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python mvc框架)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实践探索
如何让太极拳引领中国文化
的全球传播
贾文山 马菲 王羿欢
“太极拳”项目的成功申遗,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国文化的全球
【
内容提要
】
2020年12月17日,
传播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太极拳的全球推广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最佳路径之一。
为了实现“全球太极”(Global Taiji)战略目标,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建议采取
以下太极拳推广措施: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制定“全球太极”(Global Taiji)战略;2. 深入挖掘
太极文化内涵,与时俱进;3.制定一套世界通行的普适化和国际化的太极拳规则体系;4. 统一太极拳
交流术语,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5. 借助新媒体技术,主动表达,深入传播;6.推动太极拳国际性产业
化发展,打造全球性太极产业文化。
【
关键词
】
太极拳 全球太极 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 产业化发展
“
太极拳
”
2020年12月17日
,
我国申报的项目
,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①
“
太极拳
”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我国项目的成功申遗将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太极拳上
。
太
极拳可以用于防身
、
健身
,
延年益寿
。
对于习练者的性别
、
年龄
、
体质
、
职业
、
民族没有设限
。
人
们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继承
、
传播中华文化基因的过程
。
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太极拳已经
受到世界多国人民的喜爱
。
过去近百年来
,
我国曾经通过中国功夫
、
少林寺以及功夫电影等符
号推动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
通过影视作品的艺术化渲染
,
很多外国人
,
尤其西方发达国家
的民众会有中国人都会功夫的印象
。
尽管这种印象有些刻板
,
但是
,
这也足见功夫电影的传播
效果甚佳
。
如今在万物皆媒的时代背景下
,
太极拳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如何开拓新的疆域
?
本文
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
一、太极拳对外传播的发展现状
太极拳在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
,
在代代相传与创新中
,
逐渐发展出了陈氏
、
杨氏
、
孙氏
、
吴
氏
、
武式
、
和氏等多个门派
。
太极拳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
凝聚着儒家
、
道家
、
兵家
、
中医等多种传统文化理念
。
太极拳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
,
是东方文化精髓
的重要蕴聚
。
太极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里及外的形体表达
,
是东方传统智慧的动态符
②
号
。
在2006年
,
太极拳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从2008年开始
,
太极拳申
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到2020年12月
,
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太
极拳的成功申遗是太极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
也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
要桥梁与纽带
。
过去在太极拳对外传播的过程中
,
国家政府机构
、
高校和民间组织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
在国家政府层面
,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文化部等政府机构
,
官方外派太极拳老
2021.04
对外传播
45
实践探索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师与国外机构合作进行培训
,
开展交流访问活动
,
从国家
层面增加了太极拳的对外宣传力度
,
扩大了太极拳的对外
传播范围
。
在高校科研层面
,
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开
办太极学院或开设太极拳课程
,
专门培养太极拳研究生
,
在太极拳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国内的宣传推广力度
。
同
时
,
许多高校在教学
、
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具备对外传播优
势
,
积极推动太极拳走向世界
。
例如
,
加大太极拳师资的
对外输出力度
,
加大对外传播交流与学术研究
,
组织并参
加国际太极拳演出
,
参加太极拳国际比赛等
,
积极推动太
极拳走向世界
。
在民间组织交流层面
,
主要是太极拳传承
人或拳师走出国门
,
建立民间组织
,
开设拳馆
,
进行海外
授拳
。
这些举措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做出了重
要贡献
。
在国家政府机构
、
高校和相关民间组织的积极对
外传播推动下
,
太极拳已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
。
据不完
全统计
,
太极拳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传播
,
练习太极拳
的人数已超过4亿
,
成为世界上练习人数最多的一项体育
运动
。
不过
,
另一方面
,
太极拳的全球传播仍然大有可为
。
截至2020年
,
全球人口总数78亿
,
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只
占全球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
在全球45个国家里太极拳仍然
没有得到传播
。
在搜集到的相关英文文献研究中
,
对太极拳的研究
更多的是聚焦于练习太极的医学功用
。
比如练习太极拳对
于抑郁症
、
乳腺癌
、
高血压与失眠等病症的治疗与缓解
。
也有一些研究将太极拳作为中国功夫的一部分
,
讲述中国
“
黄金名片
”,
武术如何成为对外交流的以及太极拳是如
何增进文化理解和如何进行东西方交流的
。
以武术为核
心的中国功夫电影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
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
是中华文化
融合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
对外进行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
播
,
不仅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
,
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
,
而且可以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
功夫巨星李
小龙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为中国功夫电影普及做出了巨大
贡献
。
很多人了解中国功夫是通过他的著名功夫电影
,
例如
《
唐山大兄
》(
The Big Boss
)、《
精武门
》、《
死亡游戏
》
等等
。
早在1985年
,
第一所中国武术学校在非洲喀麦隆建
立
,
成功地促进了中非交流
,
使非洲人通过武术熟悉和了
解中国
。
李小龙
、
成龙
、
李连杰和甄子丹等都是在非洲最
受欢迎的中国功夫明星
。
他们的电影被非洲观众视为中国
“
中功夫的代表
。
很多从未访问过中国的观众仍然相信
,
“
功夫
”
国人
”
是的代名词
,
很多人见到中国的年轻人常常
③
会问他们是不是会功夫
、
少林僧是不是会飞檐走壁
。
中国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精髓的一种体现
。
武术不仅
是一种战斗技能
,
而且还融合了中国哲学
、
宗教
、
军事科
学
、
医学和艺术等元素
,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厚的民
族文化底蕴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
太极拳蕴藏着
中国传统中道家文化精髓
,
体现了这一中国古典哲学的独
特精神和境界
。
由太极文化延伸出的体现平衡
、
以柔克刚
④
“
太极柔力球
”
哲学的运动
,
也赢得了很多爱好者
。
从上可知
,
以太极拳为抓手传播中国文化可以增强世
界对中国文化的感知
,
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
并能够塑
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太极拳能够反
映中华民族以柔克刚
、
坚韧不拔的性格
,
拥有广泛深厚的
群众基础
,
其独特的健身和养生模式为中华民族在世界健
康事业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其源
远流长的历史是太极拳传播的基础
。
随着太极拳的成功
申遗
,
我们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
化与创新性发展
,
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太极拳和太极文
化
,
让全世界人民通过练习中国太极拳体认中华文化
,
并
从中受益
。
二、太极拳对外传播策略
(
Global 1
.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
,
制定
“
全球太极
”
Taiji
)
战略
“
把跨越时空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
超越国度
、
富
有永恒魅力
、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把继承
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
、
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
⑤
。
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
太极拳作为蕴含着
丰富文化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
,
要将其进一步在全国和全
世界推广普及
,
就一定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
由政府进
行统筹
,
在政府部门的引领下
,
推动中国太极拳的对外传
播
。
这也是一种高效的对外传播手段
。
例如
,
当下新冠肺
炎疫情肆虐全球
,
强化传播练习太极的医学功效
,
满足新
冠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期间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
,
必将
。
有助于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协同高校
、
民间组织和企业尽快制
“
全球太极
”(
Global Taiji
)
定战略
。
具体讲
,
可以将太极
“
一带一路
”
拳的传授与太极文化的传播作为推动中国与
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或抓手
;
也可以将太极
46
对外传播
2021.04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实践探索
拳的传授与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国打造健康丝绸之
“
一带一路
”
路的重要内容
。
倡议乃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
“
全球太极
”(
Global Taiji
)
新型全球化方案
。
目标的实现
将标志着一个充满动态与活力的中国被全球民众所感知
和接纳
。
2
.
与时俱进
,
深入挖掘太极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发展不能仅仅只在技术上进行推广与创新
,
更需要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与塑造
。
在做好文化建
设的同时
,
运用文化理念和跨文化视角诠释技术方法
。
只
有这样
,
才能使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合理地发展
。
也可以让
每个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内涵的博大精深
。
太极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
其所蕴含
的太极文化是太极拳的灵魂
。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中
,
不能仅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传播拳术
,
更
应该深入挖掘深层的文化内涵
,
并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
只有这样才能让太极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
在创新中历久弥
新
。
正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
“
太极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
松涛所说
:
文化内涵
,
以及
练习过程中带来的独特文化体验
,
正是其最具魅力的价
”
值所在
。
3
.
建立民间太极拳组织
,
制定普适化和国际化的太
极拳规则体系
太极文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官方文化交流中心和基
地的发展
,
还取决于民间太极拳组织的建立和企业市场
化的推动
。
建议成立国际太极拳学校
、
文化中心和其他组
织
,
组织常年国际巡回演出
、
太极交流会
、
培训课程等各
种活动
。
制定普适化和国际化的太极拳规则体系
。
对于太极
拳
,
可以像跆拳道
、
泰拳等进行竞技对抗学习
,
制定完整
、
详细
、
科学的竞赛对抗规则
,
举办不同层级的太极拳比
赛
,
吸引众多运动员钻研太极拳技法
。
同时退役运动员在
武馆教学
、
当裁判
,
将太极拳向外普及传播
。
因此
,
在政府
相关部门的引领下
,
可以通过建立国内国际民间太极拳组
织
,
发挥民间力量和企业力量
,
制定普适化
、
国际化的太
极拳规则体系
,
让更加普适化的太极拳走进世界
,
最终实
现全球普及太极拳的目标
。
4
.
统一太极拳交流术语
,
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太极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
与中国
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
我们在向世界传授太极拳时
,
必须同
时传播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
如今
,
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
繁
,
我们应该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努力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
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
⑥
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因此
,
在中国太极拳对外
交流的过程中
,
应注意保持太极文化特征
,
规范太极拳的
交流术语
,
从而促进太极拳的跨文化精准传播
。
同时
,
还
要注重培养在不同的跨文化语境中需要的翻译人才
。
培养
既熟悉太极拳以及太极拳文化
,
又能够准确翻译的专业
人才是实现太极拳高质量传授和太极拳文化高质量传播
的重要保障
。
最后
,
还应大力培养专职或兼职国际化太极拳师资
。
国际化太极拳师资
,
首先必须精通太极拳技能
,
熟悉太极
拳文化和中国文化
,
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国际化太
极拳师资或培训师还必须精通至少一门外语以及目标受
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
并且能够用目标受众语言和跨
文化沟通技巧熟练地向国际受众边教边讲太极拳及其相
关知识
。
5. 借助新媒体技术
,
主动表达
,
深入传播
太极拳以及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个需要持续进
行的事业
。
借助新媒体技术
,
搭建全方位
、
多元化的传播
渠道
,
从而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是必由之路
。
目前太极拳
的对外传播更多的还是官方的推动
,
以及民间组织的海外
授拳
,
传播效果相对有限
。
在太极拳传授过程中重技巧轻
原理
,
重有形轻无形
,
在传播中浮于表面
,
缺乏深邃的解
读与传播
,
使人们难以领略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
。
因此
,
在借助太极拳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
,
应
当借助当下便捷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
主动表达
,
深入传
播
,
用现代化传播方式
,
讲好中国故事
,
传播中国声音
。
让
太极拳在全球各地生根
、
发芽
、
开花和结果
。
6
.
推动太极拳国际性产业化发展
,
打造全球性太极
文化产业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
、
道家
、
兵家
、
中
医等多元文化
,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
太极文化是太极
拳进行更好传播的知识根基
。
太极拳作为人类修身养性
的一种运动方式
,
是全人类宝贵财富的一部分
。
因此
,
相
关文化交流机构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规范化
、
标准化的
现代产业模式
,
与从事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研究的人员一
道
,
与相关国际机构进行密切交流与合作
,
利用太极文化
(下转76页)
2021.04
对外传播
47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
低政治领值得指出的是
,
菲律宾的个案研究证实
域
”
的经济贸易
,
容易成为打开不同国家和地区友好交往
“
一带一路
”
的第一步
,
也易被他国所理解与接受
。
随着
“
大写意
”“
工笔画
”
建设从谋篇布局的转入精耕细作的
⑥
“
一带一路
”
阶段
,
对外传播也应转向传播新阶段
。
未来
目编号
:
2018CDJSK07PT27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吴明华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
岳慧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随着我国的国际多边合作不断加深
,
中国作为世界秩序引
导者和管理者
,
要在多元差异的价值体系中求同存异
,
促
“
一带一路
”
进民心相通
,
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
推进倡
议具有重要意义
。
我们需要利用不同主体
、
不同话题的关
“
一带一注度
,
探寻对外传播新空间与新策略
,
真正实现
路
”
倡议对外传播的跨越式升级
。
“‘
建设性冲突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一般项目视
(
项目编号
:
域下东盟国家媒介话语中的中国文化想象研究
”
,
20BXW005
)
以及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新闻漫画对冲突事件的话语表征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
项
「注释」
①施旭:《文化话语研究简介》,《中国外语》2013年第3期。
②施旭、陈珏:《文化话语视域下的民族文学及其研究——发展道路上的新问
题、新策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③赵永华、王硕:《全球治理视域下“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理论、框架与路
径》,《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9期。
④聂文娟:《美国盟国管控机制与菲律宾对华政策调整》,《国际政治科学》
2018年第3期。
⑤张宇权、洪晓文:《杜特尔特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
2016年第12期。
⑥
王璇、刘琦、潘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初探》,《对外传
播》2020年第5期。
责编:谭震
(上接47页)
助推太极拳的国际性产业化发展
,
打造以太极文化为标
志的全球性文化产业
。
信
,
融入全球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
“
黄金名片
”。
贾文山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
(
威海
)
马菲系山东大学全球胜任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
威海
)
王羿欢系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三、结语
太极拳是具象的
、
立体感强的
、
充满活力的独特体育
运动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实践体系
。
它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
里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
它看得见
,
摸得着
,
易于上手
,
收效
明显
,
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最佳抓手之一
。
为了实现中国文化全球传播战略
,
本文建议尽快采取
“
全球太极
”
以下措施
: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
制定
(
Global Taiji
)
战略
;
2.与时俱进
,
深入挖掘太极文化内
涵
;
3.制定一套世界通行的普适化和国际化的太极拳规则
体系
;
4. 统一太极拳交流术语
,
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
5.借
助新媒体技术
,
主动表达
,
深入传播
;
6.推动太极拳国际
性产业化发展
,
打造以太极文化为标志的全球文化产业
。
作为新近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的42项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之一的太极拳
,
不
仅是中国哲学知行合一思想的结晶和生动写照
,
还是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耀眼的活化石
。
我们有理由相
「注释」
①曹岩、李晶晶:《申报成功!“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环球网,/article/418oECYMWve,2021年2月8日。
②李慎明:《让太极文化和太极拳在全国进一步普及并尽快走向世界》,《世界社
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8期。
③
Rodrigue T T, Jiaojiao Y. Kungfu Movies as Driver of China-Africa Cultural
Exchanges: Case Study of Camero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36), 2017, 45.
④
Yucheng Guo, Pixiang Qiu, Taoguang Liu,Tai Ji Quan: An overview of its
history, health benefits, and cultural value,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 Volume 3, Issue 1,2014,Pages 3-8.
⑤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年,第161页。
⑥
Wang, G. (2009). The ultimate goal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ommunication:
culture first.
Wushu Science
, (6), 34.
责编:谭震
76
对外传播
2021.04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如何让太极拳引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7266320a703902.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