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28日发(作者:字符串数组如何赋值)
语言应用研究
关汊 ‘‘ 爱情"概念隐喻的
知兽性鹳镍
口杨赛
摘要:爱情这一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这些概念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本文借助英汉语言中有关
“爱情”的隐喻语料,以人类的“爱情”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英汉民族认知的共性方面对“爱情”概念隐喻
进行解读
关键词:概念隐喻 爱情概念隐喻 认知共性
来隐喻感情。也可以用人体的特殊生理和行为变化来表达
一
、
引言
爱情作为人类最久远、最神秘的情感之一,有着相
“爱情”这种抽象的情感。
当丰富的概念内容。在各种语言中,其惯用表达法及象征 例如,用“心、体温、心跳、脸红”等生理行为的变
意义数不胜数,然而这一概念内容都是由隐喻以及转喻的 化来表达爱情。
方式所构建的。概念隐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
结,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和生成性。当两种语言使用相同
的概念隐喻利用了相同始源域,就具有共同或相似的隐喻
(1)I gave him my heart.
(2)ni S heart wa s broken.
(3)I fe1t hot a11 over when I Saw her.
表达。英汉惯用的爱情隐喻中存在很多相似点,这些隐喻
源于共同的始源域,从一个共同的概念出发,形成一系列
(4)Hi S heart was throbbing wi th love.
(5)There was a g1OW of 1ove in her face.
隐喻表达,而这个概念在中英文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本
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感隐喻机制的共性出发,借助英汉
(6)第一眼见到他就怦然心动了。
(7)我俩心相印,爱情常相守。
(8)一看到心中的他,她的心就开始时狂跳不已。 语言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语料,对英汉“爱情”概念隐
喻进行了认知共性分析,并对其产生认知共性的深层原因
(9)牵着情人的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1 0)见了心上人,她话儿未说先红腮。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除了用心这一生理器官来表
示“爱情”外,还可用一些生理现象的变化来表达爱情程
进行了解读。本文语料来源为Lob语料库、流行歌词、网络
等,文中不再作一一注释。
二、英汉“爱情”概念隐喻认知的共性
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因为人 度,如用“心碎”“精神失常”来表示爱情的程度。这些
类的许多行为和活动本身具有相似性,因此这种概念隐喻
都是由“爱情”这种抽象的心理情感而引起的人体直接的
思维模式也具有相似性。这一普遍性也体现在人们关于爱
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和现象。
情的表达上。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共性,即相似的认知视
(二)用人类自然体验来隐喻爱情
角,构成了情感隐喻机制上的共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爱情”概念隐喻也存在多方面的共性。本文主要从人体
所谓自然体验是指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利用
对大自然的认识来帮助理解抽象的事物。自然界是万物之
身体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和容器中的流体等四个方
源,我们的生活源于自然,对自然环境的不断认知,加深
面来分析英汉“爱情”概念隐喻。
(一)用人类身体体验来隐喻爱情
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人们常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借助于在自
所谓身体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身体部位以及其征兆来感
然环境中的体验来表达“爱情”这一抽象概念。
知和理解世界。Lakoff&Johnson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
英汉语言都用“植物”这一概念来隐喻爱情。在这个
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
隐喻概念里,始源域是“植物”,目标域是“爱情”。在
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
这个映射中,“植物的种子”对应“爱情双方”,植物生
而得到的。人们在构建情感概念时,往往借助身体征兆去
长需要的养分对应爱情双方的感情投入, “植物成长”对
描绘情感,用处于某种感情或情绪时人体的特殊生理变化
应“爱情发展”,“开花结果”对应“爱情的美满”。爱兰
至
毛
2O】0.】1星
应用研究
一
样,只有精心经营才能结出爱的果实
(27)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起走过了3眸的历程。
(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9)情路艰辛/分道扬镳
来。在这个概念隐喻之下,英汉语言中有很多常规隐喻表
达方式。例如:
(11)Our 1ove f1owered.
(12)My lover i S 1ike a red,red rose.
(13)Love iS a vine that grows into our heart s.
从以上中英文例句中可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使
用与旅程有关的词语来描述爱情。通过把“爱情”映射到
“旅途”这一具体始源域上,使爱情这一抽象情感能更好
地被理解。
英汉两种语言都把爱情比作“战争”。例如:
(30)She fought for him,but hiS miStress won out.
(1 4)爱一旦发了芽,即便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
它开花。
(1 5)初恋在现实中虽然没有结果,但在回忆中却是
一
朵永不凋零的花朵。
(16)和好后,他们的爱情犹如枯杨生枝。
此外,英汉语言都用“火”“龙卷风”“物理力”等
自然现象概念来隐喻“爱情”这一抽象情感。在这些隐喻
概念里,分别将始源域“火”“龙卷风”“物理力”映射
到目标域“爱情”。例如:
(17)Sparks flew the moment they first SaW one
a.nother.
(18)You are 1ike a hurticane and I anl getting
b1own away.
(19)HiS whole life revolves around her.
(20)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21)’他们之间迅速擦出了火花。
(22)你就像飓风一样,让人不能抗拒。
(23)她对他有磁石般的引力。
正如上述例子所述,爱情借助于自然现象来表达其
情感,爱情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恋爱中的人内心就像火
一
般炙热。有时爱情给人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如龙卷风
袭来般让人无法抗拒。恋爱中的双方就像是磁石一样的引
力,相互吸引着双方。正是通过自然环境的体验,借助于
自然现象来将“爱情”这一抽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用人类社会体验来隐喻爱情
所谓社会体验是指人们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的经
验和感受来帮助理解抽象事物。人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获得了直接经验,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抽象事物。人们常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即借助于社会体验来表达“爱情”这一抽象概念。
Lakoff和J0hns0n指出,“爱情是旅程”是英语中一个
重要的隐喻概念。这个隐喻概念是从一个始源域“旅程”
到目标域“爱情”的映射。在这个映射系统中,“爱人”
对应“旅行者”,爱人的共同目标则是旅行的目的地,
“爱情”对应“旅行工具”,将他们载向目的地,“爱情中
的挫折”则对应“旅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这个概念隐
喻之下,英语中有很多常规隐喻表达方式。例如:
(24)Our re1ationshiD i s off the track.
(25)We may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26)Thi s relationship i sn’t going anywhere.
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相似的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例如:
201O.,11
(31)He i S known for hi S many rapid con(1uest s.
(32)这个世界上没有他攻不下的堡垒。
(33)她最终成了他的“俘虏”。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语中都将“战争”这一
始源域映射到“爱情”这一目标域,情场变成战场,只有
不断进攻、包围,才能“俘虏”和得到对方。爱情就像战
争,充满了激烈的争夺。这形象生动地将追求爱情这一抽
象过程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用容器中的流体来隐喻爱情
Lakoff指出,在人类认知的意象图式中, “一个容
器图式,即一个具有界限的图式,是有‘内’和‘外’之
分的”。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
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当人们把容器概念
映射到情感这一抽象领域时,便有了“情感是容器中的液
体”的隐喻概念。即在爱情这一概念隐喻中,人体被比作
一
个容器,爱情被视为容器所盛的流体。如:
(34)She was overf1owing with 1ove.
(35)He poured out hi S affections on her.
(36)Love i S hard t0 get int0,but harder to
get out of.
(37)She was fu11 of 1ove.
在汉语中,也存在“爱情”情感是容器中的流体这样
的隐喻类比。如:
(38)爱情是一湖不皱的清水,照得见心头的太阳和
月亮。
(39)她心中充满爱意。
(40)时间不会冲淡他们的感情。
(41)她春心荡漾。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当用容器中的流体来隐喻
“爱情”情感时,所用的词语必须体现“容器中的流体”
的性质,只有是容器中的流体才能被“poured out”“荡
漾”,而像“full,overflow with”以及“充满、冲淡”
等这些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爱情”情感是人体这个容
器中的流体这一隐喻。
三、英汉“爱情”概念隐喻认知共性解读
我们试图寻找英汉两种语言关于“爱情”概念隐喻的
共同点,其目的是试图揭示语言的共性,探讨导致这种共
同点的根源。
语言应用研究
下面将从共同的客观物质世界、共有的身体功能和感
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智主义和建构论。语言的 于
觉系统和相近的认知体验的角度对造成“爱情”概念隐喻
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
认知共性的深层根源进行解读。我们认为,“爱情”概念 因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和所具有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选
隐喻认知共性产生的最可靠的土壤应该是客观物质世界;
择用具体的概念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尽管英汉民族存
其次,“爱情”概念隐喻认知共性也是人类认知共性的
在不同的思维认知模式,但对于客观世界中的诸多现象以
一
个反映。Lakoff&Johnson ̄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
及对人性的认识往往具有类似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英汉语
的,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
言中也能够找到相似或相同的表达。人类共同使用的水、
基本隐喻,它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只能通
火,种植的植物,所共同经历的旅程、战争,加深了人类
过体验获得意义,这样就把主观判断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
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通过认知突显,隐喻相似性的
起来。这里的“身体经验”是广义上的,它包括上文中提 建立,使得它们能成为爱情的始源域,因而有了英汉关于
到的狭义的身体体验、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人类在身体 爱情相似的这些隐喻概念。
功能及人生体验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似
性,从而最终解释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爱情”概念隐喻
的认知共性。
(一)共同的客观物质世界
以哲学的观点来看,物质世界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它是对世界万物共同特性
的抽象和概括,包括自在世界(人类之前就有的)和人类
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物
质统一性的。因此,人类生存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致的。
而人的意识是基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正因为共同的客
观物质世界,才使得人们对世界以及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
的共性。英汉民族生活在共同的物质世界里,尽管思维方
式不同,但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某些共性。由于语言是认
知的载体,认知的相似性也决定了语言,尤其是语言的
素材,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内容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性。事实上,由于英汉民族对爱情相似的理解和体验,使
得英汉在关于“爱情”隐喻的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共性。
(二)共有的身体功能和感觉系统
语言是认知的载体,语言中的相似性体现了认知的相
似性。认知活动根植于日常的身体体验,不同民族的身体
体验是相似的。恋爱时,人们都会经历大体相似的心理过
程。诸如人们都会产生心跳加速、脸红、体温上升、神采
奕奕等生理反应,以及依恋、相思、焦虑、妒忌等心理反
应。这些反应和表现体现了爱情状态的特点,都是人类所
共有的。因此,相似的恋爱体验和爱情心理过程使得在描
述“爱情”这个抽象情感概念时,映射中的目标域相似。
由于隐喻映射是建立在目标域与其他事物相似性基础上
的,目标域概念相似,人们选择的映射也相似。例如恋爱
时心跳加速、体温上升与火的特质相似,所以就有“爱情
像火”的隐喻产生。汉英语言中也就有诸如“他们之间迅
速擦出了火花。/Sparks flew the moment they first saw
one another.”等相似的表达。
(三)相近的认知体验: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心理学基础
正因为英汉民族生活在共同的客观物质世界里,使得
英汉民族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共性。人类所共有的身体
功能和感觉系统,使得人们在恋爱时具有相似的恋爱体验和
爱情心理过程。在这些基础上,通过人们的认知和理解,英
汉民族在关于爱情概念隐喻的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共性。
四、结语
情感是抽象的事物,人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互相联系又
相互独立。人们将情感隐喻化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概念。总
的看来,英汉关于“爱情”的概念隐喻在身体体验、自然
体验、社会体验以及容器中的流体四个方面存在共性。这
种共性的产生主要基于人类共有的客观物质世界、共有的
身体功能和感觉系统以及相近的认知体验。
参考文献:
[1]Lakoff.C.&Johnson.M.Metaphor 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 S S,1 980.
[2]Lakoff.C.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1 about the Mind S[M].Chi Cago:Uni ve r Sity Of
Chicago Pres S,1 987.
[3]Lakoff.C.&Ma rk Johnson.M.Phi 1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 S Cha11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BaSic BookS,1 999.
[4】陈莉.英汉情感隐喻机制比较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3).
[5]李国南.词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01.
【6]王群.概念隐喻在中英爱情表达中的异同[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学报,2004,(4).
【7]王文斌.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2001,(1).
【8]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 002,(2).
[9】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哲学动态,2003,(7).
【1 0]赵艳芳.认识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杨赛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 5211)兰
至
2O10.11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解读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9563529a73723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