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8月11日发(作者: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可以分为)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赞扬其聪慧过人。
课文趣味性强,既可以图文结合,识写生字,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
习生活中解决问题要学会思维转化、替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能把课文读正确、连贯。
3. 能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条理复述称象办法,能用“才、到底”练习说话。
4. 能借助图文阅读,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进而明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需要转
化思想。
【教学重点】
1.能把课文读正确、连贯。
2.能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条理复述称象办法,能用“才、到底”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文阅读,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进而明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需要转化思
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
板块一 认读字词,认识事物。
1. 认读“曹冲、称象、重量”。
(1)出示曹冲图片。猜一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要点:曹冲。相机板书。
(2)齐声读。
(3)你认识曹冲吗?请你来介绍一下。
要点:曹冲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伶俐,留下了曹冲称象和七步成诗的故事。
(4)谜语:每日一小曲。打一个字。
要点:曹。曹在这里作为姓氏使用。
(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件事情就是关于曹冲的,是什么事呢?
要点:称象。相机板书。
(6)指名读。齐读。
要点:称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要读准确。
(7)这就是今天的课题,谁能读准确?
要点:曹是平舌音,冲是翘鼻音,称又是翘舌音。注意平翘舌音的转变。
(8)齐读。
(9)曹冲称象就是要称出大象的重量。你还见过谁称什么?一称,就知道了重量,你的重
量是多少?
2. 认读“称、秤”
(1)出示:称 秤。指名读。
要点:称和秤都是翘舌音、后鼻音。
(2)出示秤的图片。你见过吗?知道这是什么吗?
要点:这是秤。
(3)秤是用来干嘛的?
要点:称物品的重量。
(4)从这两个字的字源我们也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出示字源图
要点:秤:左边是一棵禾苗,表示用程衡量禾稻的重量,右边表示要放平,这样才能准确。
秤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称:用手拿着一条鱼,正在估计鱼的重量。称是称重量的意思。
(5)区分“称、秤”。
出示:妈妈拿来一杆( )来( )苹果。
要点:妈妈拿来一杆( 秤 )来( 称 )苹果。
3.认读“柱、杆、秤”。
(1)出示:一堵墙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请你来读一读这一组词串。
要点:柱是翘舌音,杆是三声,艘平舌音。注意停顿。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
(2)你发现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都是量词短语。
(3)请你也举几个这样的量词短语?
要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块黑板……
(4)齐读。
4.认读“官员、议论”。
(1)请你读一读这两个词?
要点:论的声母是l。
(2)你知道官员是谁吗?
要点:古代做官的人。
(3)看到员你会想到哪一个字呢?
要点:加上国字框,变成圆,圆形的圆。
(4)观察“议论”,我们才能才能把这个词记牢呢?
提示:指名不同的同学回答。
要点:都是言字旁,和说话、语言有关。议是言字旁加义,这是一个形声字。论可以通过换
偏旁的方法来记住。言字旁换提手旁,变成抢,抢东西;换成木字旁,变成枪,手枪;换成
舟字旁,变成舱,船舱。
(5)你们已经学会了“议论”。不用奇怪,刚才你们的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议论。对某一
个人或某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叫“议论”。
(6)想一想,官员们在议论什么事呢?
要点: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该用什么办法称呢?
5.认读“砍、线、止”。
(1)说说你认识那几个字?请你读读这个字,也可领着大家读一读。
要点:止是翘舌音。
(2)出示砍的字形图:
观察图片说说意思。
要点:左边是一块大石头,右边是一个人正拿着斧子在砍。
(3)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想这个哪个字?
要点:止。
(4)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来,它长得像脚趾。止本来是脚趾的意思,到脚趾就结束了。
(5)你能给止组几个词语吗?
要点:止血、停止、截止、止步。
6.巩固识字。开火车读字词。小组赛读。齐读。
板块二 朗读课文,正确连贯。
1. 教读问句。
(1)出示问句: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自由练读。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做到不缺字,不多字。
(3)发现这三句句子的共同点。
要点:这三句句子都是问句。
(4)尝试练读。
要点:语气词“呢”要读得轻而短。
(5)示范朗读,请你找一找其中的重音和停顿?在书上做好记号。
提示:先请学生交流句子中的重音。
(6)要点: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
(7)小组赛读。齐读。
2. 教读长句,
(1)出示长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
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2)自由练读。引导发现语言特点。
提示:这两句话是曹冲讲述称象的办法,虽然是人物语言,但没有提示语。也是叙述性的语
气,语调也较平缓,为了让别人听得清楚,每句话中要注意重音的把握。
(3)范读指导。请学生发现重音和停顿,说一说,在书上做好记号。
要点: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
(4)学生练读。指名读。
(5)男女生比赛朗读。
要点:突出重音,注意句子停顿和节奏,把称象办法读的清楚明白。
(7)齐读。
板块三 观察字形,学习汉字。
1. 学写“称、秤”。
(1)观察字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点:都是禾木旁,都是左右结构。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呢?
要点: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还要关注起笔高低。称和秤都是左右等高的。“禾”字旁要写在田
字格左半格,捺要变成点,注意避让。“秤”是一种非常公平的测量工具,所以右半边是一
个“平”,起笔不要太高,要略低一点,两横要平,第二横要在横中线,穿插到左边。竖写
的时候要拉得长一点。 “称”左边同样要写得窄、长。左右等高,右边“尔”的撇要穿插
到横的下面,注意横钩不要太宽,钩要快,竖钩要直。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师巡查指导。
2. 学写“柱、杆”
(5)观察字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点:都是木字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呢?
要点:柱和杆都是左高右低的。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
(7)师范写,生书空。
(8)生练写,师巡查指导。
3.交流评价,修改再练写。
第二课时
(本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
板块一 复习词串,导入新课。
1. 复习词串
出示:曹冲 称象 重量
大象 一堵墙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
2. 指名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量词短语的节奏。
3. 齐读。
板块二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 学习1-2小节。
(1)指名朗读。
(2)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要点: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
话。
(3)这是一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提示:出示大象图片
要点: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
(4)观察图片,说说大象的身子为什么像一堵墙?
要点:大象的身子又厚又结实
(5)大象的腿像怎样的四根柱子?
要点:大象的腿又粗又壮。
(6)大象大得很,重得很。你能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
2.如何称大象?
(1)大家对这头又高又大又重的象非常感兴趣(引读)
要点: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读出好奇感。
(2)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课文中都写了谁的办法。
要点:官员们和曹冲。
(3)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找一找曹操的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要点: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相机板书: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5)这种称象的办法好不好?
要点: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大象
又重又大,没人能提得起它。
(6)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①指名读,边读边做动作。
要点:直读重音。
②是只摇了一下头,还是一直在摇头?
要点:曹操很不满意,一直在摇头。
③根据动作,我们还可以把“直”换成哪些词,但保证句子意思不变?
要点:不停地、不住地、一直
④齐读句子。
(7)曹操一边摇头一边心里会想什么呢?
要点:官员们想了这么久都没想出一个好主意,太让我失望了。还有谁能想出办法称出大象
的重量呢?
3.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
(1)曹冲也想出了一个称象的办法,他是怎样来称象的呢?
要点: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
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
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自己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我们可以把曹冲的方法分解成几步,标好序号。
要点:可以分成三步来称象。(ppt演示)第一步:出示演示用的“船”,先把“大象”赶
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再把“象”赶出,
往“船”上搬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然后称一称“船”上
的石头。船上的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大象不能切成一块一块地称,但是石头可以一
块一块地称,所以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有多重。
(3)课文中用了哪几个字或者词,一下子就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清楚了。
要点:再、然后。(板书:……再……然后……)
(4)谁能一边看着动画,一边也来讲讲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请你用上“先、再、然后”,
将下列内容排序。
出示:先 再 然后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要点:先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然后称石头的重量。
总结:我们在讲述时用上了“先……再……然后”这些承接词,就清楚、完整地表达了自己
的意思,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称象的办法。我们平时说话也是这样的。按照一定顺序说话,
可以用上一些承接词,能使话说得更有条理清楚,使别人更容易听明白。
4.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曹操对这个办法满意吗?
要点:满意。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要点:曹操微笑着点点头。非常赞同曹冲的方法。
(3)曹冲最后有没有成功称出大象的重量呢?
要点:成功了。
(4)为什么说“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要点:因为一开始就觉得能够成功,事实上也的确成功了。和预想的结果一样。
(5) 指名读。齐读。
5.比起官员们的称象方法,曹冲的方法显然更加聪明,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思考的
小朋友。
板块三 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 学用“才”字。
(1)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 曹操的儿子七岁。”
读一读,哪一句话读上去更能表现曹冲的聪慧,为什么?
要点:一个“才”字,更突显了曹冲年纪小,能想出这个好方法,更是难得。
(2)用“才”字进行阶梯的说话训练。
①出示例句,进行修改。
这支笔卖一块钱。要说这支笔特别便宜,可以怎么改?
要点:这支笔才买一块钱。
②出示句子:他做这点作业,花了十分钟。
修改:表扬---他做这点作业,才花了十分钟。
批评---他花了十分钟,才做了这点作业。
(3)用“才”夸一夸你的同学。
2. 学用“到底”。
(1)出示:“大象到底有多重?” “大象有多重?”
(2)比较两句话的不同。
(3)练习说话,一生说一句话,另一生加上“到底”一句话。如一生说明天有多热,另一
生说明天到底有多热。
提示:到底,表示疑问程度深,大象很重。
板块四 整体观察,学写汉字
1. 学写“做、站、船”。
(1)观察字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好呢?
要点:做左窄右宽,中间的古略小,偏左。站和船左右两部分大小相当,站,立字旁要变横
为提。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师巡查指导。
2. 范写“底”,学写“然、岁”。
(1)教师引导发现这几个字的结构。
要点: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2)突出“底”,观察字形。
要点:发现“底”的上下两点均在竖中线上,撇和斜勾要写得舒展。
(3)示范“然”。
要点:强调四点底的四点方向不同。
(4)范写“岁”字。
要点:注意结构比例和“夕”的点的位置在竖中线上。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查指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23精品】统编优课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组块教学设计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23348284a75842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