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能在手机上做编程的软件)
中国软件VS诚迈科技VS微软操作系统产业链深度梳理如果说在软件行业里,哪个赛道可以称之为“软件之王”,那么这个赛道一定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指管理硬件资源(包括CPU、存储和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软件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以及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它既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桥梁,又是各类软件的管家。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设备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包括:1)PC操作系统(Windows,Linux、OSX等);2)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Server,OSX;3)移动端操作系统:谷歌安卓、苹果ios等;4)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μC/OS-II、eCos、FreeRTOS等。
单看操作系统,其上游主要为技术开发人员和相关计算资源(服务器、PC等),下游主要包括PC厂商、手机和服务器厂商。操作系统领域的全球龙头有PC端的微软、移动端的谷歌和苹果。图:操作系统来源:塔坚研究当然,在纯商业视角之外,我们现在所提及的操作系统,还带着“信创”的标签,这是在经历了这两年之后,我们自身开始寻求安全的、自主创新的信息化产品的必然需求。
以中标麒麟(中国软件)、UOS统信软件(诚迈科技)为代表的、基于Linux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的国产PC操作系统,开始被市场广泛关注。图:信创产业链来源:塔坚研究
那么,对于操作系统这条产业链,有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1)国产操作系统行业,其未来的增长逻辑是什么?增长空间有多大?2)从行业长远逻辑出发,谁的业务布局更有前景?(壹)从2019年收入结构来看,中国软件VS诚迈科技,收入结构略有差异。其中:中国软件——收入为58.19亿元,主要来自行业解决方案(33.29亿元,占比57.21%),其次是服务化业务(占比30.73%),然后是自主软件产品(6.69亿元,占比11.4%)。其中: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信创工程(为行政机构,以及电力、水利、铁路、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数字城市建设;服务化业务,主要为特定行业(如税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运维和辅助监管;
而自主软件产品收入中,操作系统相关业务约为3.4亿元(占收入比例约为5.84%),分别来自于子公司中标软件(1.5亿)和天津麒麟(1.9亿)。诚迈科技——收入为6.6亿元,主要来自软件技术人员劳务输出业务(4.92亿元,占比74.55%),主要是向华为提供服务;其次软件定制服务(占比23.18%),再次,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收入为0.12亿元。诚迈科技的操作系统相关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参股公司统信软件(持股比例44.44%),操作系统以PC和服务器为主,具体收入金额未披露。图:收入结构(单位:%)来源:塔坚研究
从产品形态来看,二者均以技术外包和定制化服务为主,实际上,操作系统直接带来的收入较少。而作为全球操作系统垄断者——微软,收入结构如何?据2020年美股年报(2020年6月30日),微软的总收入为1430亿美元(约10124亿元人民币)。其收入种类繁多,分为个人电脑业务、生产力及业务流程、智能云业务三大业务线,收入分别为3416亿元(占比33.74%)、3285亿元(占比32.44%)、3424亿元(占比33.82%)。图:微软业务拆分(按业务线)来源:年报、塔坚研究
而Windows操作系统收入约为223亿美元(约1449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约为15.5%。从结构可见,目前微软并不对某块业务有过分依赖,实际上三大业务占比均衡,并且已经实现从软件到云端的升级,在全球范围内行业地位仍然牢不可破。图:微软业务拆分(按产品)来源:年报(贰)接下来,我们从2020年3季报报数据,分别对比一下二者的增长情况:图:2020年Q3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软件——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38亿元,同比下降28.87%,净利润-6.49亿元,同比下降132.61%。诚迈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同比增长28.65%,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降456%。微软——2020财年Q1(2020年9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25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2%,净利润946亿元,同比增长25.29%。目前微软已进入成熟期,这个阶段的财务标志是收入增长并不很高,但能够持续依靠规模效应降本增效,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进而保持稳定的ROE水平。在我们之前研究过的美股公司中,还有一家半导体龙头,德州仪器,也呈现出这样的财务特征,详见科技版报告库,此处不详述。从2020年9月30日数据来看,从营业收入规模的角度看,中国软件收入规模较大;而从2020年前三个季度增长数据来看,诚迈科技增速为正,受卫生事件影响较小。二者增速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二者客户不同,中国软件属于“国家队”,收入来源于行政机关和大型国企,其IT支出受卫生事件影响更
大。而诚迈科技的劳务输出业务主要为华为服务,华为合作相关收入占总收入超过30%。拉长时间周期看,由于行政机关及相关国企订单波动性较强,导致中国软件的季度增速波动较大,这是信创行业的特征。图:季度收入增速(单位:%)来源:塔坚研究(叁)好,增长看完后,我们再来看回报对比:
图:回报数据(单位:%)来源:塔坚研究从回报情况来看,中国软件的ROE在2%-5%之间,诚迈科技的ROE水平波动较大。微软的ROE水平均在20%以上。
图:杜邦因素拆分(单位:%、次)来源:塔坚研究拆开三要素看:净利率方面——微软的净利率保持在15%-30%之间波动,净利率水平远超中国软件、诚迈科技,2019年净利率增加到31%,一方面是因为受智能云、生产力及业务流程等等业务驱动,另一方面各项费用率均有下降所致。而中国软件的净利率水平在2%左右,主要原因是IT外包业务利润率较低,而软件领域投入较大。
2019年,诚迈科技净利率异常高,是由于出售子公司带来的1.59亿投资收益,导致净利润大幅增加,而诚迈科技在常态下的净利率略高于中国软件,是因为研发支出比例低(诚迈只有9%,而中国软件约20%)。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中国软件和诚迈科技均以IT服务外包为主业,所以轻资产运作,总资产周转率较高。而微软的周转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支撑其云计算业务的资产规模较大。注意,此处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为软件行业两大底层产业链,操作系统+云计算,都依赖于生态布局的逻辑,因而两个产业链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权益乘数方面——中国软件高于诚迈科技,主要原因是其应付账款占比较高,对上游话语权强。微软的权益乘数近三年均超过了3,主要原因是有息负债占比较高。综上分析,从微软现阶段的收入驱动力以及盈利能力,可见,其已经依靠Office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的基本盘,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生态产品,已经成为生态赋能型巨头,并且已经完成了“云转型”,长期竞争优势很难被打破。
而中国软件、诚迈软件尽管因操作系统而被人熟知,但其实目前业务结构和仍主要是IT外包公司,盈利能力仍然差异较大。那么,问题来了:1)微软是怎么实现操作系统的垄断?2)作为追随者,中国软件和诚迈软件,增长驱动力是什么?(肆)诞生之初,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很少,技术人员在笨重的大型机上工作,一次只能接受一个单一任务(主要是军方项目,如卫星、导弹轨迹测算,炸药爆炸半径计算等),不同的任务需要排队执行。随着硬件资源的不断丰富,计算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任务复杂度持续提升。因此,提高计算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64年,美国通用电气、贝尔实验室(当时属于AT&T公司)和MIT希望共同开发满足协调计算机进行多任务的同时运行的MULTICS操作系统。但是MULTICS项目目标过于庞大,开发周期过长,并且性能低下。
虽然MULTICS项目没有获得成功,但参与该项目的成员、贝尔实验室的KenThompson,开发了一套轻量化的、功能目的单一的系统软件Unics(UNIX),在小型机上运行。并且,在随后的1971年开发了C语言,让UNIX系统具备了移植性(之前需要涉及硬件的汇编语言),从此系统软件和硬件实现了解绑。现代操作系统由此诞生。此后,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逐渐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硬件之间协调和沟通的必需品。从UNIX开始,整个操作系统的演化可分成两大阶段:1)1984年开始,可视化操作系统(PC端)诞生。由于UNIX操作系统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人士,无可视化操作界面,依靠代码指令运行,这大幅度限制了其传播性。1984年,以苹果MacOS、微软Windows(1985年)为代表的可视化操作系统诞生,大幅度降低了使用者的技术门槛,由此开启了PC(个人电脑)时代。同时,微软的Windows和Intel的CPU之间形成了“Wintel”联盟——英特尔沿着摩尔定律不断发展以提升硬件水平,微软Windows系统随之升级,再将升级的硬件水平消耗掉。
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同进步关系,使得Wintel双方在各自领域都获得了竞争优势,微软在软件市场中形成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绝对优势,Intel则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实力顶尖的企业。虽然Wintel联盟为个人电脑(PC)的推广和使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该联盟存在着严重的排他性、大量的捆绑销售、以及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图:Wintel联盟来源:亿欧智库2)1990年代,Linux发展,直到2000年代,延伸出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端)。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尽管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但其要和硬件机器绑定,所以也封闭了内在复杂的软件设计。于是,一帮具有极客精神的教师、学生和工程师,无法接受这种“技术黑箱”,他们需要了解被隐藏的具
体技术设计。1991年,在赫尔辛基上大学的LinusTorvalds,写出了一套开源系统Linux。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2005年,谷歌收购了一家基于Linux系统内核的操作系统软件公司Android,开启了新的时代。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且宣布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联盟组织——该组织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这一联盟将支持谷歌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将共同开发Android系统的开放源代码。正是因为Android联盟秉承了“开源精神”,向手机制造商免费授权源代码,仅内置一些Google工具(GooglePlay、Maps、Youtube等)。由此,移动端的“Andriod+ARM”时代正式开启。图:“Android+ARM”联盟
来源:亿欧智库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也并非没有尝试。只是,相较于谷歌的免费开源政策,微软WindowsPhone的授权收费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很难有吸引力。其短板包括:1)WindowsPhone的固定授权收费,对于低价手机制造厂商不友好;2)延续PC端的OEM思维,手机开发厂商无法定义个性化UI(Windows系列PC,无论是什么品牌(联想、华硕、戴尔等),操作系统的使用体验都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自有品牌特色。在OEM模式下,电脑厂商就是“组装厂+品牌宣传机构”,而三星、小米、华为等手机操作系统界面,都各有自己的特色);3)牢牢掌握操作系统话语权,打击了下游对应用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导致了各类应用软件版本迭代速度很慢。综上,微软依靠“WinTel”+“软件付费”模式,而谷歌依靠“Android+ARM”+"免费流量+增值服务"模式,均形成了操作系统领域的巨头。
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终端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增长点大概率是落在物联网领域。根据IDC数据,物联网时代的终端数量约为120亿台,其是移动手机出货量峰值14.7亿台的8倍,是PC出货量峰值3.5亿台34倍。图:计算设备连接数量对比来源:IDC、亿欧智库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操作系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包括:跨平台使用、多终端适配、低功耗、低成本、云端稳定、数据安全等。而目前,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华为、小米等巨头对新一代OS均有布局。但各大巨头并没有出现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未来谁的OS会引领市场,我们还需要持续追踪。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考虑到云计算和OS的融合趋势,下一代引领市场的OS,大概率会在云计算龙头中产生。
图:科技巨头在云端+终端的布局情况来源:亿欧智库当然,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足够大,要形成垄断不太容易,如果垄断造成物联网终端的通用性变差,可能反过来会限制行业发展。比如,你用小米手机,家里同时又有美的智能家居(美的和华为云合作)、Amazon的音响(AWS)、Xbox(微软Azure),如果不能很好地兼容,那么你的体验会很差。所以,此外,除了阿里、华为、腾讯、小米等巨头外,可能也会有“第三方接口”属性的SaaS服务平台诞生,他们会从垂直领域切入,打破云计算巨头生态壁垒的属性,促进物联网全行业的发展。
类似情况,以美国为例,在云计算垄断下,仍然出现了SNOWFLAKE(数据仓库,美股SNOW.N)、MongoDB(关系型数据库,美股MDB.O)、Databricks(数据处理)等龙头公司的商业模式。梳理完了操作系统垄断形成的历史,我们再回到本案,两大国产操作系统——中国软件、诚迈科技,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在哪?(伍)纵观微软成功的关键,未来增长驱动力的三大要素在于:1)芯片能力支持:从微软的成功经验来说,操作系统和芯片是相互成就的。操作系统需要向下兼容芯片,但国产芯片行业仍处于追赶阶段。当前,微软的Windows对于各类主流CPU均兼容,国产操作系统方面,中标麒麟(中国软件)可以做到全面兼容国产CPU、统信软件UOS(诚迈科技)支持各类通用架构CPU(X86等)。
图:芯片支持的厂家名单来源:中信证券2)生态建设:倪光南院士认为,操作系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生态系统,需要能够搭建起完整的软件开发者、终端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
当前,微软的Win10可适配约3500万个应用。考虑到当前在PC领域,绝大多数应用软件均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国内厂商在应用适配方面,与微软差距很大。国产厂商中,适配较多的是中标麒麟(中国软件旗下),完成了12127个软件适配。而统信软件UOS(诚迈科技旗下)有2439个软件适配。比如,WPSOffice2019、福昕软件、以及一些特定行业软件已经与国产操作系统完成了适配工作。图:福昕软件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案例来源:粤开证券3)研发投入高:
操作系统领域研发投入极高,微软已在PC操作系统领域深耕30余年。2019年,微软研发投入超过1248亿元(未披露单列的操作系统领域研发投入)。同年,中国软件整体研发投入金额为9.72亿元,研发投入差距也很显著。长期来看,上述三个要素(芯片支持、生态建设、研发投入),是驱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内在驱动力。不过,国内厂家想在短期内补上短板,比较难,特别是生态建设>芯片能力>研发投入。因此,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在商业领域想要挑战微软,难度很大。那么,短期和中期的增长驱动力是什么呢?(陆)答案是:信创需求。其核心意义在于“应急预案”,“能用”的意义大于“好用”。以防特殊情况发生,我们整个IT系统也能正常运行。
操作系统市场规模有多大?我们以这个公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操作系统销售台数*替换渗透率*操作系统销售单价”,来测算一下:…………………………以上,仅为本报告部分内容,仅供试读。如需获取本报告全文及其他更多内容,请订阅产业链报告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厚积薄发的硬核分析,才能在关键时刻洞见未来。·订阅方法·长按下方二维码,一键订阅1)版权声明: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拷贝、复制、传播。2)尊重原创声明:如报
告内容有引用但未标注来源,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相关内容。3)内容声明:我们只负责财务分析、产业研究,内容不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也不支撑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本文是基于公众公司属性,根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的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为未来变化做背书,未来发生任何变化均与本文无关。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所有内容仅服务于行业研究、学术讨论需求,如为股市相关人士,请务必取消对本号的关注。4)阅读权限声明:我们仅在公众平台仅呈现部分报告内容,标题内容格式均自主决定,如有异议,请取消对本号的关注。5)主题声明:鉴于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重点行业及案例,不保证您需要的行业都能覆盖,也不接受私人咨询和问答,请谅解。6)平台声明:所有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内容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部分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国内市场: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理杏仁;海外市场:CapitalIQ、Bloomberg、路透,排名不分先后。想做海内外研究,以上几家必不可少。如大家对以上数据终端有意向,欢迎和我们联系,我们可代为联络相关负责人。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中国软件VS诚迈科技VS微软:操作系统产业链深度梳理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03213431a4425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