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打开xml软件)
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学案
一、目标导学 激发思维
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知识点拨 启迪心智
(一)基础知识,学习积累
1.字音字形
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朗读2遍,并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掣( ) 鹚( ) 翎( ) 嗛( )淬( ) 青鹞( ) 鹭鸶( )
........鹳( ) 鳜鱼( ) 鲂鱼( ) 撺( ) 花鸨( )木木樗樗( )
.......蓼汀( ) 躘踵( ) 窗棂( ) 愕然( ) 擎( )
.......哪吒( ) 幌( ) 提防( )
....参考答案:chè;cí;líng;xián;cuì;yào;lùsī;guàn;guì;fáng;cuān;bǎo;chū;liǎotīng;lǒngzhǒng;líng;è;qíng;nézhā;huǎng;dī。
2.词语积累
躘踵:踉跄欲跌的样子。
拢傍:接近。
木木樗樗: 形容呆呆的样子。
3.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
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4.了解小说: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
1.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课文所叙述的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做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4.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
大圣:法天象地→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
小圣: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
5.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①在两人最初赌变化时,孙悟空变做了一只麻雀,麻雀极为常见,说不定打斗时旁边就有麻雀,所以悟空便做麻雀算是聪明之举,可以让对手真假莫辨;可是这次他遇到了也通晓七十二般变化的势均力敌的二郎神,马上就被识破了。至于说孙悟空为什么不变做一个最厉害的,其实万物相生相克,什么是最厉害的呢?恐怕孙悟空再怎么变,二郎神也能马上变做一个能
对付他的克星。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6.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1: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示例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示例3: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你喜欢稳重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示例1: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示例2: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8.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细心品味并加以评析。
①“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②“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③“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
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9.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示例1: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示例2: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示例3: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三)质疑问难,找出疑惑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个人困惑):
2.互助合作,交流疑难(小组困惑):
三、巩固练习
1.本文作者是 ( ),字汝忠,号( )。汉族,山阳人。( )代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 )
A.掣棒( zhì) 吆喝(yāo) 金箍棒 (gū)
B.钉住(dìng) 寻觅(mì) 淬入水内 (cuì)
C.鲂鱼 (fáng) 花鸨 (bǎo) 幌一幌 (huàng)
D.高擎 (qíng) 青鹞 (yào) 大鹚老 (zī)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树梢 铁钳 窗棂 园睁凤目
B.磕头 云宵 饿鹰 趁着机会
C.踪迹 猢狲 低贱 众皆愕然
D.翎毛 鳜鱼 拽满 安下云头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应,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C.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四、拓展延伸 展现能力
学习了本节课后,班内决定举行一次“走进西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肯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说出两个。
( 三借芭蕉扇 )、 ( 三打白骨精 )。
(2)西游人物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忠于职守,也很机警,不占小便宜、不好色、不好吃懒做。
(3)写出两条你积累的西游歇后语。
(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
( 孙悟空变土地庙——露了尾巴 )。
(4)向你的同学推荐这部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曲折有趣,人物各有特点。
五、评价反思 合作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学案3: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07322318a5146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