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用php做一个博客网站)

辩论:爱情是现实的(质询问题)

论点:

1 选择爱情对象时,人都很现实

2表达爱意需要现实行动

3 现实是爱情升华的动力

明白了我方的论点后,才能设置问题。所以说,以下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因以上论点而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为了论证论点而设置的。

1 你邂逅了生命中的理想爱人,但是他不能为你洗衣做饭,不能为你辛勤工作,总之他什么都不能为你做,请问你还会爱他么?

对手回答:

A类:会,我爱他,我可以为他做这些。(反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这份爱情只有你在努力,只有你在付出,你以为你拥有了一份理想爱情,可别人都会为你惋惜:孩子,面对现实吧,你只是一厢情愿。甚至是对于你爱的人,你和钟点工、全职保姆有什么两样?并且,对方辩友为他做这些事情时,不也正是用现实行动来表示爱意么?)

B类:不会。(反击:为什么不?)他什么都不能为我做,我凭什么爱他。(反击:可见对方辩友在选择爱情对象的时候,已经是理智而现实的了。)

2 世界上不存在二郎神,请问对方辩友会幻想着寻找一位长着三只眼的爱人么?

对方回答:

A类:会。(反击:二郎神是不存在的,幻想着寻找这样的一位情人的对方辩友难道不是在理想爱情的牢笼里做着白日梦?这份爱情根本没有实现的对象。

B类:不会。(反击:世界上不存在二郎神,所以你也不会想着寻找一位长着三只眼的爱人。所以你的理想爱情或是爱情理想本身就是建立于现实基础之上的。你苦心寻觅自己的梦中情人时已经很现实地把不符合你条件的邋遢鬼排除在外了。)

3 假设对方辩友是拯救世界的勇者,将要毁灭世界的魔王各方面都符合你梦中情人的标准,请问你会爱上魔王么?

对方回答:

A类:不会(因为勇者和魔王的理想不同,等等各种理由)。(反击:对方辩友显然也明白这样的爱情不能够实现。口口声声爱情是理想的你却也处处在以现实情况来衡量自己的爱情嘛。)

B类:会。(反击:这份脱离了现实的爱情能否得到众人的祝福?对方辩友声称自己所捍卫的爱情理想论并非爱情空想论,而事实上,这份不考虑现实的爱情注定不能实现,对方辩友展示给我们看的终究只是一份空中阁楼的爱情,甚至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请问这份爱情如何来成就?)

4 众所周知,理想不等于空想,其本质区别在于理想的合理性和根据性。请对方辩友向我们解释下理想的合理性体现在哪里,其根据又是什么?

对方回答:

(当时我的对手是脱口而出:理想的根据是现实„„然后就立即被我打断了。无论对手多少强悍,多少能拐弯抹角,都不要忘记请他正面回答。如果他不回答,那我方只好代为回答了——理想的根据是现实。)(反击:理想的根据就是现实。无论对方辩友的理想如何改变,那都是根据现实条件的改变而做出的合理调整!这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你们的理想起源于现实,由此可推,你们的爱情理想论其本质是我方的观点:爱情是现实的。)(注意:对方可以从“理想升华于现实,现实达不到理想的高度”之类的角度反驳。一般来说,如果这个时候的气势压倒了对方,可能导致对方一时间晕了、反应不过来。只要对方没有立即反应过来,我方再趁胜追击,基本上就能保证胜算在我方。)

质询小结:(以上的问题数量太少,只够一个人用吧。因为这些题目是我当初一个人用的。因为题目长,所以我的语速也超级快,这样就有得有失。得的是气势如虹,对方就被我压制住了,一下子反应不及时;失的是,语速太快了,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当中能跟上我的速度的没有几个人,这就使效果扣了分了——别人听不懂,讲再好也没用。)

在座的诸位,大家好!经过上个环节的质询,我方在此指出对方辩友的一些认识性错误,并再次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如果对方辩友的男友在想你时,你却不想他,那么请问你的爱情是否要宣告破产?有几对恋人可以达到这样的感情高度契

合?是否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恋情都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真正的爱情可以被几对恋人所拥有?我方认为,这是少数人的爱情,不是大众的爱情。不具有普遍性的爱情需要个别讨论,不在我们此次辩论范围内。

第二,一个从来没见过树,也没听过“树”,甚至“树”字怎么写都不知道的人,可能梦想成为一名植树人吗?理想只是现实的投影,你的理想是什么形态,完全取决于现实给予你怎样的暗示。理想寄生于现实,现实消失了,理想也就不存在了,而理想消失了,现实仍然在运转。由此可推,若没有我方的“爱情现实论”,也就谈不上对方辩友的“爱情理想论”了。

第三,对方辩友声称共同的爱情理想使恋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现实困难,那么请问,一对贫贱夫妻,如果妻子不切实际地向丈夫索要宫殿、宝马、和钻石,那么他们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是现实条件驱使妻子明白这是过分要求。

对方辩友认为物质就是现实了吗?不是的,物质是现实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假设今天我爱上了对方的X辩同学,因为他犀利的语言征服了我,这是不是很现实?我很现实地选择了口齿清楚的对方X辩当恋爱对象,而不是随便一个口齿不清的人。

人们根据现实情况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还根据现实情况、现实行动去经营爱情,当爱情升华到可以谈婚论嫁时,还是很现实地计划着未来。爱情由始至终,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现实。现实现实再现实,理想也不过是现实的产物。这就是我方在质询环节中要传达给各位的

事实。我方坚信,爱情是现实的。

(可以再拓展、补充的。有些问题,也并不是每个论证“爱情理想论”的辩手都会犯的,所以质询小结要根据现场情况总结,很考验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还有定力——如果你太紧张了,肯定就发挥不好了,接到这份工作的辩手好好准备吧。)

以下的是自由辩论的备用资源:

现实不是扼杀爱情的刽子手,现实是引导一份爱慕仰慕等感情升华为爱情的动力。若是没有现实的一连串考验,梁祝的爱情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在校园里卿卿我我的通俗爱情小说罢了,怎能成为千古传奇?一见钟情的爱情是不是很浪漫?一拍即合的爱情是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的考量,哪份一见钟情的爱情能达到相濡以沫的真挚?哪份一拍即合的爱情能达到永结同心的刻骨?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到,如果没有现实的考验,任何人生的初见,再怎么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也只会让人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脱离了现实的爱情不过是一段段乌托邦式的理论,纵然美好圆满得如花如月,那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不堪一击。试问对方辩友,罗密欧那么爱朱丽叶,但是他为什么要选择半夜里跳对方家的阳台,而不是上床睡觉、在睡梦里向他的朱丽叶表达爱意,或者向神明祈祷,或者提了束花就上朱丽叶家提亲?我们的罗密欧先生到底是现实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

对方辩友只注意到罗朱的爱情受现实阻挠,却忽视了正是在这残

酷的现实里,他们感情才升华为至死不渝的爱情。残酷现实其实是促使他们为爱越挫越勇的契机!可见,现实是真挚感情的沃土。再试问,什么性质的爱情不会受现实阻挠?理想的还是现实的?在这一段段爱情故事里,所谓的爱情的理想论或者理想的爱情论又帮助主人公什么了?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现实扼杀真爱,那么是不是没被现实扼杀的感情都不叫真爱?如此看来,爱情如此脆弱,那么我们在座的女同胞又怎么有勇气在未来与自己的爱人谈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绅士们,你们又怎么好意思对自己的另一半说:亲爱的,你的衣服好几天没洗了?是不是我们只要在理想中,假设饭菜已经做好了,也假设那些妨碍我们感情的脏衣服不存在,还假设我们之间的感情好得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的爱情就能天长地久?我们拿什么捍卫自己不堪一击的爱情?拿什么做保证?

以上是自由辩论时可能用上的话。如果质询阶段做得好,那么在自由辩阶段,我方会很有利的。因为自由辩阶段就是质询阶段的延伸,并且对方在上一阶段被打击得没有斗志了,那么自由辩阶段自然会手忙脚乱。

特别提醒的是,无论是哪个阶段,特别依赖材料的那一方总是会比较难看的,除非你的材料完全原创,或者你对你的材料非常熟悉。依赖他人的劳动成果总是敌不过原创的,最多只是你找到的材料真的是那么棒、几乎无懈可击,然后仰仗这些他人的成果弄出胜仗。网络

上共享的文章可不是只共享给你一个人哟。所以说,参考就是参考。接到辩题后先自己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找参考资料。否则,参考用的资料很容易主导你之后所有思想,让你处于被动。

我的材料必然有许多漏洞,但仍然希望这些“砖”能引出你脑袋里的“玉”。

我一直为自己的这场“爱情”辩论感到遗憾和荣幸。荣幸的是,这场是我加入辩论队后表现最精彩的一场,遗憾的是,我很多地方做得让辩论队的学姐学长们不满意。遗憾点其实是建立在我的荣幸点上,正确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我觉得我表现得虽然有不足,但是优点多过缺点,而学姐学长们把我觉得是优点的地方都否定了——尽管所谓的优秀辩手还是评给了我。

气势强硬——我的特色,不能称之为优点。但是我就是这样的啊,场下规矩,一上场开口,大家就立即明白过来:是那个很凶的辩手。我并不是凶,而是我真的笑不出来,因为我要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面无表情是我控制情绪的表现。并且,我真的就是那个气势啊,如果要我改变,那就不是我了。

语速太快——我的“优点”(?),一直被前辈否定的。又是天生的。我平时语速也是超快的。我是不知道,为什么肺活量不怎么高的我,居然可以一段话飞快念下来不停顿。

借鉴太多。这个是前辈评价我们队伍,而非我一个人的。但是,

这点我绝对不能认同。我们只是模式借鉴,并没有“借鉴”他人的成品。打个比方,有人种苹果是这样种,我们种梨的步骤参考了对方的,但这种借鉴有错?我的资料完全是自己写的,如果有与别人雷同的地方,我无话可说。前辈给这个评价的时候,没有说出确切“借鉴”的地方,我一直想问清楚,但没有开口过。这个评价在我看来,不公平。甚至,我觉得,他们是不是意有所指?比如说,抄袭。也许是我想太多,我本来就是疑心特别重的人。

礼仪不周——前辈说我的“谢谢”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做到“谢谢”的意义。这点我无法反驳,因为我并非真心在说“谢谢”。“谢谢”只是我的习惯。我说了,我是疑心特别重的人,如果对方并没有为我做什么事情,那么我的“谢谢”只是与对方拉开距离的客套话,甚至是,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这句“谢谢”也不代表我与对方有多亲密。我对一个知己甚少说“谢谢”,但是,她其实是除了亲人外,我最想感谢的人。“谢谢”只是我的习惯,跟我的感情没什么关系。在比赛中,“谢谢”是我逼迫对方回答我的问题的武器、向对方表示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提示(或者说,以我的表情,该说是“警告”?)。

在辩论队培训过后,我再回头审视自己这场新生赛的首场表演,我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表现很出色,甚至本来是缺陷、硬伤的地方,也可以得到原谅。我始终觉得,与其做一个多面手,不如当个特色的人才。多面手通常意味着全面平庸,韩寒说过的,你懂得。当然,“通常”而已,不通常的例子也是有的,只要有那个可能性,你可以去尝试全面发展自己,也许你就是个不通常情况下的全才。不过,我很明

白我不是。培训后,我只深刻感受到,什么是得不偿失。也许是培训中个性受到压抑,也许是培训方式不适合我。我本来就是“野人”,让我安分按一个模式去成长,估计很难。

在比赛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最终认为,如果重新来一次,只要能达成目的,即使是暴露出自己的硬伤,那也无所谓。有得有失,有失有得,本来就是我的人生信条之一,完美是不存在的。

一个前辈说,辩论是笑里藏刀,脸上笑,背里捅刀,所以 “笑”很重要。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表情很和蔼可亲、笑容可掬,语气要适当温和适当压迫,但别凶狠。可惜我做不到。我不想被评价为“很凶”,我会克制,但是,如果克制的结果是我呆在那里,像个木头人,或者是安安分分,没有失误也没出彩,那么我宁可“很凶”。至少,我的舍友看到了会说:啊,你终于活过来啦!——明白我的人,会知道什么样子最适合我,我只为这些人活着。

恩,我的话就算快结束了。希望我的材料和心得能带给你帮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辩论,即使不是为了辩论赛,或者,即使只是为了辩论赛。

最后,结束语: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木伽蓝


本文标签: 现实 爱情 对方 理想 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