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怎么下载java最新版本)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科技智能与文化智慧
―从中国抗疫看世界巨灾应急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深圳 518057)
冯宇彦
方面的综合经验,希望提出体系化思路和方法,为尚在世界各国肆虐的新冠疫情防治提供参考,亦可适用于构建巨灾下的应急管理体系。
关键词:疫情防控;数字化;健康码;网格化管理;生存智慧;科技创新;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2)11-0138-04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反复肆虐的情况下,凸显出中国抗疫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本文从中国的抗疫实践出发,总结科技和文化两
1.我国抗疫管理思路
1.1扎根文化背景 传承生存智慧
代还出现了一些隔离机构,如“疠人坊”等。
1.2.2整治环境卫生
经了多次瘟疫。据不完全统计,从周代开始,中国历史上《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这类防疫方法。官员们也对百姓的用
有记载的大型瘟疫就近300次,其中以清朝最多,几乎占
据了1/5。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瘟疫发生在周代,鲁庄公
20年“齐大灾”,“大灾”就是指泛滥的瘟疫。公元1232
中国悠久的历史,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样也历古人特别重视对水源和居住环境的消毒防疫,孙思邈在
水卫生较为重视,“疫之所兴,或沟渠不泄,蓄其秽恶,熏
还“疏浚河道,勿使积污,广凿井泉,勿使饮浊”,后期甚
至意识到蚊虫是传染源,而采用了“驱蝇祛疫”的方法。
1.2.3中医药治疗
蒸而成者。”官府采取的办法,除了“差淘渠人通渠”外,
年,金国首都汴京也曾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惨烈
瘟疫,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诸门出死者90余万人,
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为了延续生命,中国的古人们不
断探索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经历了一个从懵懂无知到科
学防治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从国家到民众对疫情的
花清瘟,在《疫诊一得》中,还记载过一剂名叫“清瘟败
术、木香、降香等芳香药物,以达到避秽、健脾化湿的功
中医药致力于从共性原理上治疗瘟疫。除了著名的莲
毒散”的方药,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古人还用焚烧苍
看法和态度是高度统一的,就是要慎重对待、加强防控,效。《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剂名叫泽泻汤的药,也对
宁可牺牲部分自由和社会经济利益,也要限制疫情扩散。瘟疫有抑制的作用。
比如,疫情之初,武汉封闭,有的地区的农民为了防止外
来人员开车路过村子,自发地设置路障甚至把路挖断。又
比如,用中药预防和治疗,都是生存智慧的体现。
1.2古代瘟疫疾控手段
1.2.4官府施以救助
生。于是他在元始二年下诏,凡是在瘟疫里一家死掉6 人
2人以上的赐2千。这些钱名义上是丧葬钱,其实就是对
亲属们的一种经济救助。南宋嘉定元年,江淮一带瘟疫肆
掠,导致尸积如山。官府出面招募志愿者,凡安葬200具
1.3新冠疫情采取的疾控手段
汉平帝刘衎时期,瘟疫流行,导致国家动荡,民不聊
中国古人主要采取下面的4种方法控制和治疗瘟疫。
1.2.1主动隔离
的,赐给葬钱五千;一家死掉4人以上的,赐给葬钱3千;
的最好办法。最早记载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始二年,尸首者奖励度牒一道。
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意思是说,在
瘟疫流行的地区空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
中治疗,以防扩散,切断传染源。晋朝时规定:“朝臣家
收稿日期:2022-05-16
古人在和瘟疫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隔离是对付瘟疫
有时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汉
统文化的积淀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快速找到了一套方
中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尝试了很多方法,因为传
法,并且还在不断优化完善,力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作者简介:冯宇彦(1970―),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云计算、数字化治理。
138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学术研究
降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3.1首要隔离阻断传播链
个地方的相关小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一股风潮。
1.3.4紧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
的程度不同,隔离形式和范围也不同,分为居家隔离、集中
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隔离,目的是阻断传播链。根据疫情
隔离、小区封控、社区防控、全城封控等几种不同等级。对
下的物资供应。生活物资配送、求医问药和垃圾清运就是
群众批评。
封控隔离政策执行起来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紧急状态
于防控政策,过去2年来,从突发疫情的应急围堵阶段,到
实现了每个国家在2年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
能少的经济混乱。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累计报
告确诊病例15243例,累计死亡2人,病死率为0.013%。
1.3.2数字化个人身份健康码
两项最基本的需求,管理不好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
2022年春节后的奥密克戎BA2开始流行,各地纷纷常态化防控的探索阶段,再到目前的“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
封控,深圳市就探索出一套较好的方法。首先是物资供应
相关的物流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经批准后无需封控,保障
了生活物资的不间断供应。其次,为保障好封控管控区群
均对外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字化个人身份及健康状况关联的信息采集验证体系。将二维
码用于个人身份和核酸检查及疫苗接种标书,是国内疫情防
控的创新实践,这也得益于2012年后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创
业热潮。互联网公司如腾讯和阿里在2020年1月武汉封城
后不到一个星期,就纷纷推出健康码这一数字化人员管理工
“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的基础,是利用二维码构建的数
众的生活,罗湖区、龙岗区推出多项服务措施,各封控区
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布吉、
坂田街道通过微信群、小区公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及
保服务,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时掌握需求,给予重点关怀,专人专组提供“一对一”包
通过多管齐下,深圳市较好地解决了紧急状态下的物
1.3.5减免企业税收和社保金
具,并迅速扩展到全国,每个省和城市都有自己的健康码。
的发码及相互认证体系,并逐步与核酸监测、疫苗接种信
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
1.3.3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
后来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的协调下,建立了全国统一
资供应保障问题,也为其他城市梳理了榜样。
息关联,方便人员正常流动,复产复工。这一措施极大提避免地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何降低对企业和个人
的影响,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如广东省推出
了经济稳增长并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一系列举措。紧
领域30项政策,涉及减负金额750亿元。
虽然中国做到了“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但还是不可
利用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带动了全国基层治理能
我国政府利用近年建设的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接着,深圳一整套助企纾困政策就与公众见面,共有8个
一方面是针对不同行业具体施策,除了普惠性举措外,力的大幅提升。其中,第一个带火的就是武汉“微邻里”。
“提档升级”工作,2018年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普
及“武汉·微邻里”平台。“武汉·微邻里”的主要功能包括
处理社情民意、提供居民服务、引领社区治理,当地居民可
通过一个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己所在的网格群,网格员和职能部门
疫情发生后,“武汉·微邻里”便成了武汉官方提供
武汉市自2018年年初便开始筹划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还分别针对工业、批发零售、餐饮、文体旅游、交通、民办
幼儿园等领域和行业,出台具体管用的举措。另一方面,可
以“减税降费”的领域很多,有大头也有小头。深圳此次专
门对企业影响大、负担较重的领域出手,比如在企业负担中
占比较大的是社会保险费用,特别是涉及养老、医疗比重较
大的板块。尽管社会保险费用是国家事权,深圳还是争取到
了3个月缓缴期,免收滞纳金。同时,深圳还免征了企业地
方补充医疗保险费6个月。还有“12个月内缓缴或降低住
房公积金”,这个对小微企业意义很大,因为小微企业的人
2.科技创新助力抗疫
的疫情防控社区管理和疫情上报的重要入口。通过“武
汉·微邻里”小程序,使用者可以使用“我要报事”“肺
炎自查上报”“预约心理辅导”等功能。统计数据显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而公积金就占约5%。
自1月23日至2月5日,“我要上报”总共接收并处置事
大群众提供客服咨询20余万次,使用这款小程序的用户
件18267件,“肺炎自查上报”共计25509例,同时为广
达到了2761959,小时访问量最高达到260万。随后,各
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
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运用,甚至对精准防控起到了决定性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近年来,中国逐渐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疫情防控提
13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术研究
作用。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速度最快、能力最强的移
经历了2G/3G/4G/5G4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中国
2.1强大的通讯及物联网络
持,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并且在隐私和社会组
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2.3即时通讯工具和轻应用
上述2项技术虽然有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支
动通信网络,网络速率从2G时代的每秒10Kbit,发展到
5G时代的每秒20Gbit,足足增长了200万倍,3大运营
商在网用户数也达到2021年16.55亿的高峰。特别是已
烈个人标签的微信、支付宝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疫情
防控应用的绝对入口,而配套的小程序、公众号等轻应用
则成为日常生活必备工具。
通过2年多的抗疫实践,用户群巨大、使用便利、强
经产业化的5G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8K以上高清视频
用体验,真正实现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传输能力,千亿设备的物联网连接能力,“零”时延的使
利用如此强大的通信网络,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收到
可以进行核酸监测申请、疫苗接种申请、核酸结果查询、
通信行程卡查询、健康码查询、出入场所登记,覆盖所有
防疫场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特别是基于微信小程序打造的各类轻应用,2021年
使用手机终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与个人信息绑定,
政府发布的短信及微信公众号公告信息,可以对地方防疫
政策及政府防疫要求有清晰的认知,进行电话、邮件、微
信等各种渠道的问题反馈、投诉、咨询,使得在疫情防控
期间的民情民意有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免产生恐慌和盲
目无序的行动。
而基于NBIoT的居家隔离电子智能门禁,则可以在
日活用户数突破4.5亿,核酸检测和疫苗预约类小程序累
计服务7亿用户;文档填表等工具类小程序累计服务7.5
政务服务办理各种业务,在疫情封控状态下,极大的方便
了广大群众居家隔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成为超级入口。
2.4 AI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设备
亿用户;平均每天有超过1亿用户在小程序上使用政府的
房门被打开时自动感应并传递信息,管控系统就会在后台
在不封锁整个小区的情况下,实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隔
离措施管控,将对社会活动和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2.2运营商信令大数据和互联网位置大数据
预警,迅速通过电话、微信和短信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
用。如各类场所门口最常见的人体温度监测摄像头,集身
了成本,提高了监测效率。
在抗疫过程中,各种人工智能科技也发挥了重大作
和同行通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
移动运营商的信令大数据则可以用于更加精准的朔源
份识别、记录和温度监测于一身,一专多能,极大地节约
疫情防控还离不开很多可爱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具备
“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
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代替早期通过短信
查询行程的更加便捷的功能。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手机千变万化的功能,集测温、身份证核验、健康码核验、送
餐、快递、公告、咨询为一身,支持语音交互流调,无须
解决老人儿童不擅用智能手机问题等等,好处多多。
现场人员值守指导,降低人员接触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这些科技的创新运用也带动了国内移动互联网、
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
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 “手机信令数据”,通
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发展,为后疫情时
代经济复苏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对各国防疫工作的参考和建议
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
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
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
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一段时间都会与国际社会并存,选择视而不见的“躺平”
不是积极态度,适应环境才是生命进化的本能。中国的防
达的科技支撑,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也有共性规律可
以作为其他国家的参考,以下提出3点建议。
3.1因地制宜地提升公民防疫意识
新冠病毒还在不停地变异和传播,可以预计未来很长
的GPS定位大数据,也可以用于对重点区域范围群体性
时效性查、定位偏差较大的问题。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同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基于手机APP使用时产生
疫思路虽然有传统文化特点,有社会动员优势,有相对发
迁徙活动规律的分析和呈现,补充三大运营商数据单一、
140
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可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学术研究
带来危害的灾难消息面前,中国人先是这样的态度:先正
视它,再去查证他是否属实。相比西方,有些人到现在还
坚定地认为新冠病毒是谣言,这是文化和政府宣传导向决
当地的经济状况、民族文化、地域政治,做适当变通。但
是防疫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前提,如何让公民重视防疫,建
立新的生活习惯,是地区政府要着重考虑的。
3.2重视移动通信及卫星定位网络建设
资源直接下沉到社会末端,统一思想和行动。基层社区网
格化管理体系和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结合就是共性通用
的最佳实践。而仅仅依靠人力来建立这样的体系和机制成
本较高,不适合发达国家和人口稀疏的不发达地区。中定的,没办法照搬照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
国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和NBIoT物联网络、信令大数据、
互联网位置大数据、健康码、即时通讯工具、智能机器人
等新鲜的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实际应用,再次让人意识到
也是各国进行科技创新和交流的基石,相互学习,共同抵
御新冠病毒的侵袭,早日恢复常态化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4.结语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可能不具备中国这么高的覆盖度,对
移动通信网络和定位设施是防疫的基础,各国经济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名言。这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于经济不发达或人烟稀少地区,建设移动通信网络的成本
和短信功能,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度,具备北斗功能的专
比较高。可以与中国合作,探索用北斗手机的通信、定位
用报灾手机价格已经降到1000元以下,并且大部分中国
系化支撑和发达的科技助力。其中,网格化基层治理、中医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有着深厚的政治和文化基础、体
制造国内销售的手机都具备支持北斗定位的功能,成本也
可以控制在1000元上下。截至2020年底,具有北斗定
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普及
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数量,技术成熟、成本可控。
3.3利用信息科技建立快速响应的政府工作体系
药辅助防治、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科技手段,可以输出给
其他国家参考和借鉴,为世界抗疫工作提供帮助。世界是一
个整体,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与其互相埋怨,不如互相扶持。
参考文献
然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政府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
效、快速响应的可持续的工作体系,能够把政府的决策和
(上接第���页)
3.3 结果分析
在百年罕见的巨灾面前,纯靠政府引导、公众自治显
[1] 姜良铎,刘承.中医防治疫病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J].科学
中国人,2006(3):67-69.
[2] 吴慧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视角下社区韧性建设研究[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1.
桩身完整。
(1)发现桩P3-3桩基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2)单桩竖向承载力值,相较于静载试验法,高应变
通过对比分析静载试验法和高应变法的分析结果可知: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1] 陈瑾.论建筑基桩检测中桩基静载检测方法[J].工艺技术,2021
(17):41-42.
30.
[2] 李申龙.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2021(6):29-
[3] 陈志访.高层建筑桩基单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吉林水利,
2021(8):43-48+54.
[4] 池毓财.桩基静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J].四川
水泥,2021(7):141-142.
[5] 曾理彬,廖小根,章柱勇,等.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中
法所测结果较高,为使检测结果偏保守,可优先参考静载
试验法检测结果。
4.结论
(3)高应变法还能较好地分析桩身完整性。
较于高应变法,静载试验的载荷结果更直观,相较于静载
试验,高应变法还能进一步判别桩基的完整性。实际工程
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均能较好地测出桩身承载力。相
中,可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测试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的结合运用及实例分析[J].江西建材,2017(19):273-274.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14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科技智能与文化智慧——从中国抗疫看世界巨灾应急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0765377a57196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