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js iterator)
第33卷第4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年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Vo1.33 No.4
y&Social
(Philosoph
Science)
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基本特性
口李玉萍
(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网络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文本演绎形式。本文从
分析“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特性和网络媒体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学母题特性
和网络艺术特性,进而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时空特质,结论表明:网络穿越小说在文学意义上
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在美学意义上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虚拟性存
在。
[关键词]网络穿越小说;文学母题;网络;基本特性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皿
络穿越小说,从文学的溯源角度而言,实
质上是古老的“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
一
、
作为文学母题的“穿越’’
“穿越时空”是一个基本的文学母题,也是人
络媒体时代的文本演绎形式,植根于网络
类在文学想象中实现对自己既定时空规定性存在的
文化的土壤。时至今日,网络穿越小说已经成为迅
超越的途径。这一母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不
速发展的华语网络原创文学中最主要的新兴小说类
同的作品中被演绎成各种主题,从而表达不同的价
型。它诞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上承20世纪最
值观念和思想意义。这一母题在中外文学史的很多
为风行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玄幻、历史、言情小
作品之中都有涉及和表现。
说的土壤中产生并迅速成长,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
“穿越时空”这样的文学母题,使人类在文学
要的新兴通俗小说类型之一,对其基本特性的研究
想象中实现了对自身既定时空规定性局限的超越,
和界定当然具有学术意义和价值。
体味到最大的精神自由与快乐。穿越题材文本在对
人存在于具有规定性的时空之中,有着难以逾
穿越母题的演绎中体现了人类对“时间”这个有关
越的种种局限性,生命的自然规律,地域空间的限
人类生存和自我确认的本体论问题的思索;体现了
制,历史和社会所带来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等等
人类对充满神秘感与陌生化的未知空间的无限自由
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和禁锢……为了获取更大的自
想象;也是在这样的文本创作和阅读中,在一定意
由,超越这种时空的规定性,人类一方面寻求科技
义上实现了对现实时空的精神疏离,以及由此而带
文明的进步,期待通过物质层面的技术来突破地域
来的对自身既定时空规定性局限的想象性超越。
空间的限制和生命时间的长度,但更主要的途径是
“穿越时空”母题的演绎文本往往具有体验性
通过想象,在虚构的精神世界中获取代偿性的超越
的异时空存在的特质。生活在现实物质世界的人,
时空规定性的满足。而文学的想象无疑是很重要的
都有自己的既定时空规定性的局限,人在既定时空
组成部分。
之中的存在,体现在内化的意识层次之中,这种内
网络穿越小说是传统的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
化的意识层次中包含着人在既定时空之中的时间体
络空间的文本演绎形式,这就使它具有了穿越时空
验与空间体验。通过时空穿越这种文学想象,人们
文学母题和网络文化的双重背景和特性。
[收稿日期]2012—01-15
[基金项目]本文所依托科研项目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基于自己在既定时空的时间体验与空间体验,在虚
[作者简介]李玉萍(1975 ̄),女,河南浚县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l7 J蔫
2012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4期
拟的异时空中开始经历不同的时间体验与空间体 性的虚拟电子空间具有了人类的社会性。网络空间
验,并在这种体验的差异、碰撞与交错中获得对现
成为一种虚拟的社会空间,是人类现实社会空间的
实既定时空规定性即现实存在的超越,并体验到这 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而言,网络在技术层面上实现
种超越的游戏式的审美快感。 了人类对自身时空规定的超越。
(1)作为信息交流媒介的网络
互联网络首先是一个技术性的平台,它是在计
下,由数字信号的传输和数据信息流动而构筑起来
演绎“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文本重点表现的
就是不同时空的交错和跨越,并在这种交错与跨越
交错的审美趣味。
中表现文学叙事的灵活性和跨时空、跨文化碰撞与
算机、服务器、光纤电缆等物理设备的连接和支撑
“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作品演绎中,必然存 的虚拟的电子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电子空间中,海
在虚拟的时空,存在虚拟的时间与虚拟的空间。
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体裁,穿越题材往往会有两
条交叉的时间线,可能是现代一古代(或虚拟古
代),也可能是现代一未来(或是虚拟未来),
亦可能是古代(或虚拟古代)一未来(或虚拟未
来),但不管是那一种时间的交叉,其基本模式都
是以现代的时间线为坐标横轴,以虚拟的一条或古
代(或虚拟古代)或未来(或虚拟未来)的时间线
为坐标纵轴,展开两种时空的叙事。
穿越题材的空间也存在这样的现实空间与虚拟
空间的交叉性。穿越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存在两个大
的空间,一个是主人公穿越之前的空间(通常是具
有既定时空规定性的现实存在的空间),一个是穿
越之后的异度空间(通常是超越了既定时空规定性
的虚拟空间)。在穿越题材的作品中,作者通过这
样的空间安排,一方面创造出与现实空间相疏离的
富有魅力的陌生化的主要叙事空间;另一方面通过
夹杂讲述打通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往往会带给具
有现实时空规定性局限的读者视觉的盛宴,使其跟
随故事主人公在陌生化的虚拟空间的传奇经历中获
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这种超越既定时空规定性存在的虚拟性存在叙
事是最能体现穿越题材文本独特性的特质。
二、作为传播媒体与虚拟社会空间
的网络
网络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
心的国际互联网络。网络首先是一种新兴的电子传
播媒体,它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是相对于三大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新兴媒体,
也被称为“第四媒体”。其次,网络也是一种虚拟
的社会空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迅猛发
展,人类在现实世界的各类行为延展到网络依托现
代科技所构建的电子虚拟空间中,从而使纯粹技术
18
量的信息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中进行传递,网络成
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媒介,这个媒介具有多媒体
化、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而借由这种媒介进行
的人类信息的传播活动就是网络传播。由于网络的
技术性特性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传播特质。
根据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的观
点,网络传播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
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
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和阅读是在
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形
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具有三个基本特
点:全球性、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方式 。
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
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
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
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
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给传播理论带来的质的突破主要可以
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信息的传者和受众之问的
严格区分被打破。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可以相互渗
透;传者和受众之间存在互动;受众可以自由选择
传者作为信息来源。其二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从
技术层面上看,实现了多媒体化,文字、图形、音
频、视频均已得到大范围应用,网络媒体对传统媒
体的融合已经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从传播学理
论层面上而言,网络媒体不再是单一的大众传播工
具,而同时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
的功能,带有虚拟色彩。
基于网络的技术性特性的网络传播特性,必然
会对其所传播的网络文化信息的特性造成影响。
(2)作为虚拟社会空间的网络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与迅
猛发展,网络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是一种新型的
李玉萍 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基本特性
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作为人们展开其行为活动的
能的瞬时空间穿越,与现实中来自不同地理空问的
空间而存在,也就是说,互联网络所营造出来的虚
任何人展开对话与交流,现实中三维的、延时的空
拟电子空间,对于人们的行为活动来说,是一个新 间被数字化后成为无限延展的、共时性的空问,人
的行为场域。
们现实生活中的空间规定性在虚拟的网络空问中被
在网络空间之中,人们可以持续地展开一对 超越,从而在实际上具备了空间被瞬时穿越的效
一
、一
对N、N对N的社会互动,成为一个实时、多
果。
媒体、双向互动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生活场域,人们 在互联网络上,海量地携带着不同时问信息的
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社会互动,而不再仅 文本与海量地携带着不同时问空间信息的虚拟的人
仅局限于信息的交流。这就意味着,网络不再仅仅
们共存,并共同建构了无限延展的虚拟空间。以创
是外在于我们的媒介,而是把我们吸纳进去的空
造、阅读和传播文本的形式“生活”在网络空间的
间,是一个具有现实社会镜像的虚拟社会空间。这
是网络空间形成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作
为一个全新的社会行为场域,网络空间是由共识或
共同兴趣建构的想象的社会互动场域。
网络空间基于自身的媒体特性而呈现出去中
心、互动性(民主、草根与多元)、匿名(边缘与
多重认同)、快速复制与传递(虚拟与去空间)、
冷媒介、虚拟多重空间、有限感官体验、时一空伸
延与压缩等基本特征。
三、网络与“穿越时空"文学母题
的时空特质分析
网络为人类的信息交流与社会交往提供了虚拟
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在这个虚拟的赛博空
间中,时间与空间相互渗透,成为被空问化了的时
间和被时间化了的空间。网络的这种时间和空间
的特质使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具有了事实上
实现时空穿越的可能。基于网络技术创造出来的赛
博空间可以通过内生的时空实现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而在赛博空间的虚拟真实中,原有的物
理空间变成了符码拼合的虚拟镜像,时问被抹去历
史纵深感以后被挤压成记忆的碎片,转换成了空间
的背景。网络的技术特性使网络空间中的现实空间
距离感消失,时间被抹平;而在基于穿越时空母题
提供的文学想象中,空间被抹平,以人的内化的意
识呈现出的时问被凸显。
从网络的空间特质而言,它把所有历时性的东
西置换成共时性的存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距离感
消失了,时间被抹平。网络模糊了全球性与地方性
之问的界限,为社会沟通与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
从而导致空间与地理场所的分离。在虚拟的网络世
界之中,一个人在物理空问的任何一个网络终端进
入网络,就可以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实现以往不可
人,不喜欢追索历史或者憧憬未来,而是倾向于把
所有的过去和未来都凝固在当下的“超级现代时
间”之中,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时问概念趋于崩溃,
时间的连续性已经浓缩为现时,没有过去,没有未
来,只有当下的瞬间,这样的时问成为被空问化了
的时间。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覆盖面是其他任何媒
体无法比拟的。这些海量的信息依托各种各样的符
号存在,以海量的各类文本的形式呈现。这些海量
的各类文本,有记录人类过去的存在的时问信息的
文本,有记录人类当下存在的时间信息的文本,
也有记录包含对人类未来存在的时间想象信息的文
本。游历于网络空间的人,通过网络特有的超文本
链接方式可以自由游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问
信息碎片之中,与这些记录着人类存在的时间信息
交流对话,从这一意义上而言,网络空间实际上为
虚拟存在于其中的人提供了一条时间穿越的途径,
在实际上具备了时问穿越的效果。
“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叙事主要在穿越后的
空问中展开。在“穿越时空”的文学想象中,穿越
者在穿越之后的空间的传奇叙事,其实质是不同的
凝固着各自时间信息的内化的意识相遇、碰撞在相
同的穿越后的空间中,沟织出“穿越”母题独有的
巧妙的叙事空问。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在“穿越时
空”的叙事中,不同空间的差异被抹平,而被凝固
的时间信息的差异则被凸显出来。
当穿越时空的文学母题和网络相遇,诞生了网
络穿越小说。从其时空特性而言,人们可以在网
络穿越小说中找到超越自身时空规定的第三种可
能——事实上的穿越和想象中的穿越的结合。这就
使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人们在数字化语
境中实现网络化生存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是网络穿
越小说在网络时代引发“穿越热潮”的重要原因。
l9
2012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4期
网络穿越小说是传统的“穿越”文学母题在网
们在事实上的时空穿越成为可能。
“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则在人类的想象中实现
络时代的文本演绎形式。
四、作为网络时代“穿越时空’’母
题文本演绎形式的网络穿越小说
空间,从而使人们在空间的维度上,可以实现时间
穿越。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而形成的网络空间使人
网络穿越小说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诞生并发展
了时空的穿越,是内化的意识层次的穿越,其实质
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网络原创小说类型,它本身具
是人的时间体验与空间体验的文学性表达。
基于“穿越时空”文学母题与网络双重特性的
有“穿越时空”母题与网络艺术的双重特性。
网络穿越小说,在其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
网络穿越小说借由网络媒体的技术性特性和虚
拟性特性,充分发挥了“穿越”母题所特有的叙事
自身的“穿越”特质,也是第三种穿越形式:事实
灵活性和跨时空文化碰撞的叙事趣味,达到了创作
的穿越与想象的穿越的融合,将科技手段带来的物
的繁盛和演绎形式的多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作品
理时空的事实穿越与在人的想象中诞生的超越现实
时空规定性的穿越结合在了一起,并以虚拟真实的
特质、价值取向和文化功能 在时间向度、空间向
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当今数字化环境或者背景中
度和性别向度上也有不同的特质。
的人的虚拟性存在的特质。
网络穿越小说依托于网络媒体而存在,植根于
网络穿越小说是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实现
网络文化的土壤之中。它在语言、叙事与写作手法
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特点,在性别向
体验式的虚拟时空存在的文学表达方式,这就为人
度上凸显了女性书写的发展与变化,呈现出后现代
文化的特质。
们实现网络化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最好的文学途径。
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真实是对现实世界的仿真,在物
理学意义上它不是真实的,但是在其效应上,它给
基于穿越与网络双重特性的网络穿越小说,是
虚拟中的虚拟,却凸显了现实中的真实。时空交错
观众以真实而深刻的印象,甚至比真实还要真实。
的网络穿越小说中必然有虚拟的想象时空存在,而
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现代文化中人们用对现实的表现
这个虚拟的想象时空是创作者立足于现实时空的时
来萦绕着我们自己的趋势,并日益把这些表现作为
评判现实的标尺 。在这个虚拟的却无比真实的世
间体验和空问体验构建的,穿越者在异时空的想象
界中产生和发展的艺术品,不再仅仅是现实世界艺
性的时空体验也就必然会打上现实时空体验的印
记,是人在现实时空中的梦想、情感与欲望的表
术品的复制品或者摹本,而是由读者、观众或者
达。
听众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
网络媒体基于其技术性特性为人类搭建了一个
光韵,具有自己独一无二价值的“原作”@。网络
穿越小说是以文字语言类符号为信息的基础表达形
虚拟的电子空间,并基于其媒体的传播特性为人类
式,综合图像类符号、音频类符号和视频类符号等
打造了一个社会化的虚拟空间,在虚拟的网络社会
空间中,时间和空间无限延展又被无限压缩。基于
信息表达形式的多媒体化的网络小说文本,在文学
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即时交互性,使得人们在时间
意义上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在美学意义上
的维度上可以实现事实上的空间穿越;而基于网络
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虚拟性
一
传播的超文本链接形式特性,可以形成多重的虚拟
存在。
On the Features of“Travel through Space—time’’Network Fiction
LI Yu-p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 00083)
Abstract:“Travel through space—time network fiction’’is the text format for the motif of traditional“Travel
through space—time”in current internet era.By analyzing the“Travel through space—time”literary motif
featur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media,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Travel through space一
【下转第39页)
2O
农瑞群,何明智 壮族布傣求务仪式文化符号解读
侬崮求务等文化娱乐活动。
龙、舞狮、舞花风和斗鸡、斗鸟、赛山歌及拔河、
从开展侬尚活动的十个点来看,侬峒节不仅还
抛绣球、打篮球、文艺表演等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
保留着延续数千年历史的那复杂而蕴寓高远的“求
文化体育活动,使侬岗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多彩。一
务”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还融入了大量的诸如舞
Cultural Symbol of For Service Ritual of the Budai Ethnic Group
in Zhuang Nationality
NONG Rui-jun .HE Ming—zhi
(1.Longzhou County Culture&Sports Bureau,Longzhou,Guangxi 532400;2.Dept.of Chinese,Guangxi
Minorities Normal College,Chongzuo,Guangxi 532200)
Abstract:For service ritual is a kind of folk religious activity among the Budai Ethnic Group in Zhuang
Nationality.The host organiz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playing the harp,reading scriptures and praying,
conveying their wils and wishes and asking for blessing from the Heaven.For service ritual is complex,containing
far—reaching meanings and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for service;folk religion ceremony;harp;Sino——Vietnam border;Budai ethnic group
【参考文献】
[1]农瑞群,何芸.天琴:骆越文化一朵不朽的奇葩—— [4][美]包尔丹.宗教的七种理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古壮天琴文化初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
[2]周大鸣、秦红增.文化人类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
出版社,2009.
社,200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张太教.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 谢文海】
(上接第20页)
time’’network fiction’s motif and network art;then
analyzes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The
,
conclusion is,in the literary sense,“Travel through space—time”network fiction is a brand new novel form;in
the aesthetic sense.it realizes people’s virtual existence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tO a maximum extent
.
Key words:“Travel through space—time’’network fiction;motif;internet;features
【参考文献】
[1]田发伟.崛起中的中国网络媒体——现代传播评论圆桌
[7][荷兰]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
会发言摘要[J].国际新闻界,2000,(6):49.
[2]参见南宏师,张浩(主编).网络传播学[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7.
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7:97.
[6]参见[荷兰]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
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8.
[3]参见南宏师,张浩(主编).网络传播学[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26—127.
[4]参见柏定国.网络传播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
版社,2008:25—27.
【责任编辑 吴庆丰】
39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基本特性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1043892a585602.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