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编程分为哪几个级别)

师资队伍建设

ARCS动机设计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昕钰  刘 青  朱 毅

摘 要:

ARCS动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动机理论,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持续性动机。本文通过对该模式

    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回顾,并总结出在各种各样不同角度的实践研究中总结分析出其

    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ARCS 动机设计模式 综述

DOI:10.16534/13-9000/g.2016.0962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6-05-0119

ARCS动机设计模型,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如何激发、

促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为动机设计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科学化地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自提出后国内外的研究业诸多,笔者在本篇文章中进行

阐述。

一、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介

ARCS动机设计模式由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J.

M. Keller)提出,包含四个动机类别分别为注意(Attention)、相

关(Relevance)、信心 (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如下图。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与

目标产生兴趣,进行

学习内容与目标符合

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

学习者需求、认知习

惯、学习经验,对未

来发展有一定价值

(Attention)

注意

(Relevance)

相关

ARCS

(Satisfaction)

满意

(Confidence)

自信

学习者对学习目标、

学习结果符合学习者

情境有相应的知识经

的期望并产生积极的

验准备,具备达成预

作用

期学习目标的信念

ARCS动机设计模型

二、国外研究

1983年,凯勒教授在《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一文中综合了有关动机的多种相关

研究观点,提出了该模式的四个动机类别即注意(Attention)、相

关(Relevance)、信心 (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以及该模

式的开发的三阶段:定义、开发、和评估。四个动机类别的英

文单词首字母便组合成一个ARCS动机设计模式。同年,将该

模式应用于在职教师培训中。1988年,应用于课件之中。1990

年,将该理论应用于在非洲的教师培训,次年成功应用于多媒体。

1996年,凯勒教授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做了报告,报告中

提到结合多媒体的技术特征进行动机设计的相关策略。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改变与扩大,1999年,凯勒教授在

《Motivation in Cyber Learning Environments》一文中,开始将该

模式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等之中。并在此后与其

他国家的教授进行了许多该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动机设计策略的

研究,为该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证明。2010年将ARCS

动机设计模式应用于游戏设计之中,并提出了为了提高学生参

与性模式中四个动机类别的设计步骤。2012年,又将该模式应

用于护理学中。可以看出来凯勒教授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

理论研究集中在模式中的四个动机类别、该模式设计开发的阶

段以及动机设计策略的制定三个方面;在实践研究中,将该模

式应用于教师培训、课件设计、多媒体、学习环境、职业教育

等多个方面。凯勒教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总是相伴发生的

并没有其一分为二割裂开来,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验证该模式

在多个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在实践研究结果的反馈下又不断丰

富发展着该模式的理论研究。

在日本的教育技术专业铃木教授,1987年铃木教授首次

将ARCS动机设计模式引入日本研究界。1995年,铃木教授

对关于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分类方法,包括分析性、描述性、

规范性、评价性、学习策略研究五类,并进行阐述。提高了研

究的规范性,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分析性、描述性研

究不好区分,需要进一步细化等问题。在2004年与凯勒教授

发表《Learne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 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一文中,对该模式进行了回顾并测试了该模

式在多个国家应用的有效性,为该模式的跨文化应用提供了可

行性证明。

自20世纪ARCS动机设计模式被提出来在三十多年间,国

外学者一直都致力于对其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在理论方面,针对ARCS模式中的某个要素的改善和设计,

强化某要素并出现新的改善模式。例如,Walter Dick 和 Lou

Carey将ARCS动机设计模式与加涅的9项教学活动相结合,并

组织成5个教学环节,建立起了一个直接的纽带,将动机设计

渗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在实践方面,在日本,石川在此文中基于ARCS动机设计

模式创建的问卷测评学习者在听力学习中对听力学习任务的满

意程度,研究发现当相关性与满意度较其他两元素的得分越高,

那么相关性和满意度两元素表现出彼此高度相关。该研究利用

该模式分析教材、学习环境等其他教学元素对学习者产生的积

极影响,但在分析上多少存在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着结果。

在沙特,Hamzah,Ali等人在认为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应

用在学习环境之中,激发与维持学习者动机。为了解决游戏化

学习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个增强ARCS动机设计模式游戏化的

模式“ARCS+G模式”。该研究验证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

游戏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性。

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诸多研究,例如在韩国有学者将该模

式应用于网络课件的设计、英语教学之中;在泰国有学者将该

模式应用在药学之中等。国外关于ARCS动机模式的研究起步

比较早,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特性设

计多媒体课件的研究较早,但研究成果多为理论方面的分析,

早期研究将理论应用仅限于师范教育课程设计这一个领域,鲜

・119・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有对于具体的学科教学涉及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范围

不断的扩大。

三、国内研究

我国对于该模式的引入较晚。中国国内对ARCS动机设计

模式最早引入是在1997年,高利明发表了《调动学习动机的

ARCS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文,文章对ARCS动机设计

模式的四个动机类别进行罗列后,并以实际教学为例对其进行

了详细阐述,探讨了该模式下选择恰当教学方法需注意的因素。

作为最引入该模式的介绍,对初涉该模式的研究人员具有一定

的启蒙作用,但对于该模式的实践研究尚没形成系统。

1998年,盛群力和李志强,在由两人共同编制的《现代教

学设计论》一书中用一节的内容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产生、

四个动机类别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等进行详细介绍,除

此之外还加入了对比研究,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进行了评价,

对该模式的革命性进行了肯定。

1999年,郭德俊等人在《ARCS动机设计模式》中阐述了

ARCS动机设计模式。与以往研究不同是本文对ARCS动机设

计模式的介绍更加详细,包括基础理论、四个动机类别及其亚类、

设计过程、激发四个动机类别的动机策略与综合性的评估五个

方面。并在次年,编制了ARCS兴趣问卷,将问卷中的项目进

行修订,测试了问卷的信效度,并在编制过程中提出来在四个

动机类别中两两相关。注意与切身性相关,自信心与满意相关。

之后郭德俊又与罗峥等人一起,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用性和有效

性,并考察了该模式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效度。这是

首次将该模式与基础教育中一门特定的学科联系起来的研究,

为该模式在我国学科教学中应用提供了佐证。

2003年,张祖忻通过对凯勒教授的直接采访,在《如何将

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一谈约翰 M

凯勒教授的动机系

统学说》一文中,提出了该模式具体用的十个步骤。本文相比

郭德俊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的阐述,更加深入而

详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对教育技术对动机的研究趋势

进行了讨论,并肯定了凯勒教授在教育技术界对教学设计研究

的贡献。

以 “ARCS模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

文献众多。对此我们将仅限定于在教育技术界,对该模式的实

践研究进行简要分析。在此挑选了四本国内教育技术的期刊,

分别是《中国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

1.6以上。

在四本期刊中,以“ARCS”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14篇,从时

间段上来看,在2000年至2010年间共发表了6篇,在2011

年至2015年就发表了8篇。从发表的数量上就可以直观的看

近几年对该模式的研究并没有减弱,并在教育技术领域有所重

视。从文章内容上来看,大致出现了两种,一种是将ARCS动

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之中;一种是将

ARCS动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依据用于评估和反馈教学的教材、

学习环境、教学策略等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励和维持。从应

用范围来看,其中包括基础、高等教育、职业能力培训、系统

设计等方面。我国早期研究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随着研究的

深入,从教育技术领域以小观大,对该模式的实践研究也逐渐

增多,实践研究范围逐渐增广。

四、研究趋势

涉及的教育层次日趋广泛。包括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

及大学等各类中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方面面。证明ARCS

动机设计模式对于各个教育层次均可以有所应用,在诸多实践

案例中对其有效性也得以验证。

结合具体学科的实践研究较为广泛。早期在亚洲国家的研

・120・

究主要集中在第二外语、数学等,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程度较

高的科目上,近年来,频繁将该模式应用于文理艺术等各类学科。

虽然ARCS动机设计模式与具体学科教学研究正在逐渐增多,

但是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只是注重研究策略,对策

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研究日趋增多。由于国外研究有结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我国也在这方面有所研究且近年来研

究的数量显著增多。尤其是在该模式的理论视角下看信息技术

环境中的学习工具或学习策略等要素的可行性。说明ARCS动

机设计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性也极强。

从不同的角度,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

的趋势都在不断增强,对于提高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有着显著

效果,并对教学设计有着深远影响,值得继续深化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刘 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

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2]Keller 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983

[3]Keller tion in Cyber Learning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

[4]Suzuki 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 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2004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知网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在


本文标签: 研究 动机 模式 设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