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formate中文意思)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5 期:702−709,2021 年 5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Vol. 43, No. 5: 702−709, May 2021
/10.13374/2095-9389.2020.12.19.002;
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徐 阳
1)
,宁焕生
1,2)
,万月亮
2,3)
,周 芳
1)
苣
1)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市网络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3) 北京锐安
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苣
通信作者,E-mail:*****************.
摘 要
从广义视角系统地研究了赛博空间中的逻辑,并把赛博逻辑分为赛博化逻辑和赛博自生逻辑两大部分. 首先回顾了
传统逻辑,接着介绍了传统逻辑赛博化的概念,对比了传统逻辑和赛博化逻辑的异同,强调了赛博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并阐述
了赛博逻辑自生的过程,最后分析了赛博逻辑对传统逻辑的影响,归纳了赛博驱动逻辑的内涵,为系统研究赛博空间提供了
支持.
关键词
赛博;逻辑;赛博逻辑;赛博驱动逻辑;传统逻辑
分类号 TP302.2
Cyberlogic and cyber-driven logic
XU Yang
1)
,NING Huan-sheng
1,2)
,WAN Yue-liang
2,3)
,ZHOU Fang
1)
苣
1)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yberspace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Beijing 100083, China
3) Run Technologies Co., Ltd. Beijing, Beijing 100192, China
苣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
ABSTRACT
The logic in the traditional space (physics, society, and thinking space) is summarized as the traditional logic (physical
logic, social logic, and thinking logic,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 (network) space, people began to
summarize the basic rules in cyberspace and express them in a logical form. This approach became the concept of cyberlogic,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that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logic and paves the way from cyber philosophy to cyber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yberlogic has made progress, an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cyberlogic on other spaces has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yberlogic-related applications have grown rapidly in certain fields, such as computer logic,
expert system, public opinion, smart factories, and the cyber economy. In addition, research on the mapping of traditional logic to
cyberspace in specific fields has progre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logic and cyberlogic has been analyzed. However,
only a small amount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overall cyberlogic system, some of which lacks systematicity. This situ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ybermatics theory system.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logic in cyberspace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and divided cyberlogic into cyberized logic and cyberself logic. First, it reviewed the traditional logic. Then,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cyberization of traditional logic, analyz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logic and
cyberlogic, emphasized the adaptability in the cyberization process, and expounded on the generation of cyberself logic.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cyberlogic on traditional logic and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cyber-driven logic. This article
provided support for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yberspace.
KEY WORDS cyber;logic;cyberlogic;cyber-driven logic;traditional logic
收稿日期: 2020−12−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872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FRF-GF-19-020B)
徐 阳等: 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 703 ·
1984年,美国科幻作家William Ford Gibson在
长篇小说《Neuromancer》中最先提出赛博空间
(Cyberspace,也被称为网络空间)的概念
[1]
. 但“赛
博空间”一词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Kramer的
研究表明,目前“赛博空间”一词至少存在28种不
同的定义
[2]
. 通常认为赛博空间“描述了一种广泛
的,相互联系的数字技术”
[3]
,但此定义显然不能涵
盖赛博空间的深刻内涵,一些学者则把赛博空间
定义为“基于传统物理、社会、思维空间构建的数
字世界”
[4]
. 随着赛博空间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
凸显
[5]
,人们开始探索赛博空间内的基本规则并用
逻辑的形式加以表达,针对赛博空间相关逻辑的
研究逐渐丰富. 逻辑一词来源于“logic”,狭义上是
指思维的规律,广义上则包括了思维规律和客观
规律
[6]
. 逻辑被认为是实体的本质和规则,而赛博
实体和赛博实体的本质和规则,则被称为赛博逻
辑(Cyberlogic)
[7]
. 赛博逻辑是赛博哲学和赛博科
学间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针对特定领域内赛博逻辑的研究取
得了一些进展,赛博逻辑对其他空间的深刻影响
也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 这些工作针对计算科学
[8]
、
软件
[9]
、舆情
[10−11]
、硬件
[12]
、智慧工厂
[13]
等领域中的
逻辑,涉及赛博逻辑对物理
[14−15]
、社会
[16]
、思维
[17−18]
空间等传统空间的影响. 但目前针对赛博逻辑整
体体系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本文从广义视角系统地研究了赛博空间中的逻
辑,构建了赛博逻辑体系,划分赛博逻辑主要内容,
分析赛博逻辑和传统逻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系统
研究赛博空间奠定基础. 第1章节介绍传统空间中
的逻辑,包含了物理逻辑、社会逻辑以及思维逻辑.
第2章节阐述了传统逻辑赛博化,以及赛博逻辑自
生的过程,把赛博逻辑分为赛博化逻辑和赛博自生
逻辑两大部分. 第3章节分析了赛博逻辑对传统逻
辑(物理逻辑、社会逻辑、思维逻辑)的影响,归纳了
赛博驱动逻辑的内涵. 第4章节总结了赛博逻辑理
论体系,并展望了人工智能逻辑在未来的发展.
1 传统空间中的逻辑
传统空间中的逻辑,即传统逻辑(Tral),包括
物理逻辑(PL)、社会逻辑(SL)和思维逻辑(TL),
如公式(1)所示. 传统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思
维空间有各自的规则且独立存在,又因联系的普
遍性而相互交融、联系在一起,如表1所示.
Tral=TL⊕PL⊕SL(1)
表 1 物理、社会、思维空间中的传统逻辑
Table 1 Traditional logic in physical, social, and thinking spaces
Type
Thinking logic
Physical logic
Social logic
Main content
The laws involved in the thinking of intelligent creatures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objective laws
involved in its application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objective laws
involved in its application
Typical example
Propositional logic, mathematical logic, and language
Physics, chemistry, mechanical principles, basic biology,
and basic life science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esthetics, popularity,
and public opinion
思维逻辑就是思维空间中的逻辑,具体指的
是智慧生物思考分析时所体现的思维规律和客观
规律. ①思维规律即为狭义的逻辑,是思考分析客
观现象、总结理解客观规律的方法论. 例如人类
习惯于先把事物划分或抽象成为对象再加以观察
分析,又如人们把事物间的关联总结成为包含、顺
序、因果、条件等类型. 以这种朴素的思维方式为
基础,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系统研究思维规律的逻
辑学.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词项逻辑以来,后续又产
生了许多逻辑类型,例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形
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
[19]
.
②主观思考分析时所体现的客观规律主要指除逻
辑思维之外的意识、心理、情感等思维空间内的
客观规律. 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人类情感变化中的规
律,其构成心理学中的部分内容. 另一个典型例子为
语言文字、符号象征等经过一定时间传播,受到一
定群体认可,固化到群体思维空间中的客观规律.
物理逻辑就是物理空间中的逻辑,具体指的
是现实中自然科学原理及其运用中涉及的客观规
律. ①自然科学原理包括以非生物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原理,也包括以生物为研究
对象但不涉及精神智慧的部分,如基础生物学、基
础生命科学、医学中的内外科等. ②人类对这些
科学原理加以运用,在创造、生产、掌控、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涉及的客观规律,也属于物理逻辑,例
如机械原理、畜牧学.
社会逻辑就是社会空间中的逻辑,具体指的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客观规律. 社会逻辑和人类行
· 704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5 期
为密切相关,而人类行为和其思维逻辑相互影响,
所以社会逻辑和思维逻辑在某些方面有较多重
合,互为表里. 基础的、思维空间内的规律属于思
维逻辑,高级的、受思维规律影响的行为规律则属
于社会逻辑. 例如心理学就是典型的跨越思维逻
辑和社会逻辑的例子. 又如语言象征更多偏向于
思维逻辑,文化风俗更偏向于社会逻辑. 两者各有
侧重,但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社会逻辑的研究对象
以人类社会为主,主要包含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客
观规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审美、流
行、舆情等.
2 赛博逻辑
赛博逻辑即为赛博空间中的逻辑,如图1所
示,其从来源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赛博化的传统
逻辑和赛博空间内自行演化产生的赛博自生逻
辑,形式化描述为公式(2).
Cyberlogic:=Cyberlize(Tral)+Cyberselflogic(2)
Physical
logic
i
t
i
o
T
r
a
d
a
l
n
a
l
s
i
c
l
o
g
i
c
p
h
y
Cyber-driven
physical logic
Cyberized
physical
logic
i
t
i
o
T
r
a
d
l
o
n
a
l
a
l
g
i
c
s
o
c
i
Social
logic
Cyber-driven
social logic
Cyberized
social
logic
Cyberself
logic
Cyberlogic
Cyberized
thinking
logic
i
t
i
o
T
r
a
d
g
n
a
l
k
i
n
l
o
g
i
c
t
h
i
n
Thinking
logic
Cyber-driven
thinking logic
图 1 赛博化和赛博驱动
Fig.1 Cyberization and cyber-driven logic
2.1 传统逻辑赛博化
传统空间中的逻辑,映射到赛博空间,并融入
赛博空间,就成为赛博空间中的新逻辑,这个映射
融合过程称为“传统逻辑赛博化”,这些映射融合
到赛博空间中形成的新逻辑称为“赛博化的传统
逻辑”.
近年来,赛博空间不断发展,传统空间的逻辑
对赛博哲学、赛博科学、赛博技术的影响日益加
深,传统空间的逻辑不断地向赛博空间深入渗透,
传统逻辑赛博化的范围和规模与日俱增
[20−21]
CPL:=Cyberlize(PL)
CSL:=Cyberlize(SL)
(5)
(6)
2.1.1 思维逻辑赛博化
思维逻辑赛博化,指的是思维空间中的逻辑
映射融合到赛博空间,成为新的赛博逻辑,如公式
(4)所示. 传统思维逻辑的赛博化既包括思维规律
的赛博化,又涉及客观规律的赛博化. ①传统思维
逻辑中的思维规律,经过赛博化,依旧适用于赛博
空间. 抽象化思维映射到赛博空间形成类的概念;
对象化思维映射到赛博空间衍生成为面向对象编
程的概念;事物间的包含、顺序、因果、条件等关
系映射到赛博空间成为代码块、顺序执行、判断
语句等程序设计概念,着眼当下的思想映射到赛
博空间成为贪心算法
[22]
. 作为例证可以对常见简
单数据结构加以统计. 在《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中主要介绍的简单数据结构包括栈、队列、串、
. 传
统逻辑的赛博化,按照传统空间的不同,可以分成
三部分:物理逻辑的赛博化,社会逻辑的赛博化和
思维逻辑的赛博化,形式化描述为公式(3)~(6),
各典型实例及其关系如图2所示.
Cyberlize(Tral):=CTL⊕CPL⊕CSL
CTL:=Cyberlize(TL)
(3)
(4)
徐 阳等: 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 705 ·
Cyberlogic
Internet
public
Hardware
opinion
Software
Virtual
protocol
economy
Expert
engineering
Social
expert
system
system
logic
Artificial
UI
Drive
intelligence
design
software
Programing
language
Internet culture
Data structure
Brain-like
Computer
logic
The cyber logic within the
dotted line is the cyberized
traditional logic. The cyber
Thinking
logic outside the dotted line
logic
is the cyberself logic.
Software
protocol
Physical
logic
图 2 赛博逻辑典型实例
Fig.2 Typical examples of cyberlogic
树、森林、图这6种,而几乎全部这6中数据结构
都在现实生活中有所对应,是在传统空间中也经
常使用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人类日常事物中最为
常见的逻辑,而这些逻辑也通过赛博化的过程成
为赛博空间中数据结构的部分基石
[23]
. 思维逻辑
赛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逻辑. 逻辑学
这一学科系统地研究思维规律,随着近代符号逻
辑、自动机等理论的产生和完善,人类的思维方式
最终凝练得到适用于赛博空间的思维方式,产生
计算机逻辑这一分支学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发
展奠定基础. Computer Science Logic (CSL)年会就
是一个专注计算机逻辑的国际会议. 计算机逻辑,
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体现人类思维规律,所以属
于传统思维逻辑. 同时计算机逻辑又作用于赛博
空间,是传统思维逻辑赛博化的产物,所以也属于
赛博逻辑,是赛博化的思维逻辑. 一个更为特殊的
例子是类脑科学. 类脑科学把人类大脑及其作用
原理映射到赛博空间,进而把人类的思维能力映
射到赛博空间,并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人脑的理
解,创建人类认知思维模型
[24]
. ②传统思维逻辑主
要指除逻辑思维之外的意识、心理、情感等思维
空间内的客观规律. 这些逻辑大部分直接映射到
赛博空间而不发生明显的改变. 例如思维空间中
的语言文字和符号象征直接映射到赛博空间且基
本保持一致. 通过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新词的
变迁,可以对思维逻辑的赛博化做一定程度的例
证.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总词数约为6.9万,新增
网络用语约410条,可见语言文字在赛博化进程
中的变化切实存在但影响有限
[25]
. 且网络用语的
产生应归属为赛博驱动的思维逻辑,我们将在
3.1节再次讨论. 而包括网络用语在内的语言文
字,其在线上线下也是通用的,这种一致性为思维
空间和赛博空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基础.
2.1.2 物理逻辑赛博化
物理逻辑赛博化,指的是物理空间中的逻辑映射
融合到赛博空间,成为新的赛博逻辑,如公式(5)所
示. 物理逻辑赛博化的基础是真实物的赛博化,即物
理空间中的真实物映射为赛博空间中的虚拟物. 真
实物的赛博化常见于物联网领域. 一个扫地机器人
是一个真实物,其映射到赛博空间中对应的虚拟物就
是智能家居终端或者手机APP对这个扫地机器人的
建模描述. 通过传感器,虚拟物可以获取真实物目前
的数据,实现更加实时的映射. 同时,队列、堆栈等基
础数据结构也是物理空间中真实队列和堆叠物的赛
博化映射,当然同时也是思维空间中先进先出和先进
后出思维模式的赛博化映射. 在虚拟物的基础上可
以进一步映射物理逻辑. 典型的例证就是专家系统
和设备驱动等一些遵循物理逻辑的软件的功能逻辑,
它们都需要对物理空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建模,因为
其最终是面向物理空间,所以其功能逻辑必然符合物
理逻辑,这就是物理逻辑映射到赛博空间成为赛博逻
辑. 例如智能问诊专家系统,把物理逻辑中的医学专
业知识在赛博空间中复现,其软件逻辑必然符合医学
原理,此软件才具有应用价值. 又如智能驾驶,在把
真实汽车映射为虚拟汽车后,可以设计顺时针转动方
向盘则虚拟汽车倒退,但因为此逻辑和物理逻辑不
· 706 ·
符,赛博空间的操作指令通过执行器映射回物理空间
后必然产生与预期不符的效果. 所以此类软件的业
务逻辑往往是对物理逻辑的严格映射. 类似的还有
各类专业模拟软件. 在赛博化的物理逻辑中,有一部
分逻辑属于赛博逻辑的同时,也属于物理逻辑. 这一
部分逻辑处于物理空间和赛博空间的交界面上,其典
型例子就是计算机电子器件的规范逻辑.
2.1.3 社会逻辑赛博化
社会逻辑赛博化,指的是社会空间中的逻辑
映射融合到赛博空间,成为新的赛博逻辑,如公式
(6)所示. 社会逻辑赛博化的基础是真实人的赛博
化,即社会空间中的真实人映射为赛博空间中的
虚拟人. 真实人的基础信息、社会关系、作息规律、
行为方式等特征属性都可能被映射到赛博空间.
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交平台中的账号,一个账号就是
真实人在赛博空间中的一个映射. 显然一个真实
人可以赛博化为多个虚拟人账号. 在虚拟人的基
础上可以进一步映射社会逻辑. 一个典型的例子
就是各大社交平台. 这些平台努力引导用户在赛
博空间中重建社会空间中的关系网,这就是社会
逻辑的赛博化. 除了人际关系逻辑,通过发微博、
朋友圈等方式,赛博空间还映射真实人的喜好、行
为等. 这是有关个人的客观规律,但上升到逻辑层
面,更多是研究群体的客观规律. 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都涉及对社会空间中群体客观规律的研
究. 因为虚拟人的背后就是一个个真实人,所以大
部分社会学逻辑可以直接或间接映射到赛博空
间. 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策略、舆论传播规律
在赛博空间中都有足够的借鉴价值. 以品牌构建
原则作为例证,从Clauser的研究可以看出,诸如
品牌名称和品牌一致性等方面的线下品牌构筑原
则在很大程度上对线上品牌的构筑依旧有效
[26]
.
在赛博化的社会逻辑中,有一部分是既属于社会
逻辑,也属于赛博逻辑的. 这一部分逻辑处于社会
空间和赛博空间的交界面上. 其典型例子就是软
件工程这一学科. 软件工程把系统的、规范的、可
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
就是把工程化方法应用于软件,并研究完善总结
用过的方法
[27]
. 软件工程一方面反应了工程化开
发中的规律,属于社会逻辑,一方面也反映了软件
从无到有生长周期中的规律,属于赛博逻辑. 类似
的列子还有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中的规律.
2.1.4 适应性的赛博化
前文通过例证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在传统空间
和赛博空间中具有一致性的逻辑,借此阐述了三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5 期
种赛博化过程. 但是这种传统逻辑的赛博化不是
对逻辑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借鉴特定逻辑核心的
基础上对赛博空间生态环境加以适应. 通过对比
原始传统空间逻辑和赛博化逻辑可以发现这一
点. 例如上文提及了品牌名称作为品牌构筑的一
个要点,在线上和线下都很重要,体现了传统空间
逻辑的赛博化过程. 但线上品牌的名称经常作为
其域名使用,是用户接入的要点,这是赛博空间特
有的生态环境. 相对地,用户对实体店地址的记忆
则对店名的依赖较少
[26]
. 这就导致同样是品牌名
称,其对线上品牌的重要性就高于对线下品牌的
重要性,这就是一种适应性的赛博化.
2.2 赛博自生逻辑
赛博化的传统逻辑,为赛博空间中逻辑的演
化提供基础和素材. 在赛博化传统逻辑的基础上
产生的、更加抽象的、更加独立的、赛博空间特有
的新逻辑,称为赛博自生逻辑. 在赛博自生逻辑的
一些典型案例中,可以观察到赛博自生逻辑的发
展轨迹. McCulloch-Pitts (MCP)计算模型
[28]
作为对
神经元原理的简单映射,是一种赛博化的思维逻
辑. 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两个神经网络流派. 类脑科
学流派在神经网络的构建上更加侧重对脑科学原
理的复现,是一种赛博化的思维逻辑. McCulloch
本人就是一名神经学家,但是更多的神经网络在
构建上,脱离了脑科学原理的束缚,以更加适应数
据特性和网络空间特性的形式组织神经网络,并
成为深度学习的主流之一. 这种神经网络构建的
逻辑,就是一种以赛博化思维逻辑为基础,参考人
脑逻辑,又不拘泥于人脑逻辑,在网络空间中发展
产生的赛博自生逻辑. 神经网络在经过训练后学
习得到的逻辑,并非是对任何传统逻辑的映射,是
不能被人类直观理解的新逻辑,也是一种典型的
赛博自生逻辑. 另一个典型案例即为网络空间特
有的人文社科逻辑. 人文社科逻辑原为传统社会
逻辑,其映射到赛博空间成为赛博化的社会逻辑.
在赛博空间的土壤中,这些赛博化逻辑又逐渐适
应、发展,产生网络空间独有的网络文化、网络经
济等赛博自生逻辑. 更多的赛博自生逻辑,是由多
种赛博逻辑融合发展产生的. 例如IPV4等软件协
议,通常其既要考虑到和底层设备相关的逻辑,又
要考虑到和信息传输相关的逻辑.
3 赛博驱动逻辑
如图1所示,不仅是传统的物理、社会和思维
空间作用于赛博空间,同时赛博空间也深刻反作
徐 阳等: 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用于三个传统空间,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产生了新
的逻辑,这些新的逻辑就称为赛博驱动的逻辑,包
含赛博驱动的思维逻辑、赛博驱动的物理逻辑和
赛博驱动的社会逻辑,如公式(7)~(11)所示. 赛
博驱动逻辑同时属于赛博逻辑和传统逻辑,其驱
动本质属于赛博逻辑,其在物理、社会、思维空间
中表现出的新特征属于物理、社会、思维逻辑.
CDL:=Cyberdriven(Tral)(7)
Cyberdriven(Tral):=CDTL⊕CDPL⊕CDSL(8)
CDTL:=Cyberdriven(TL)(9)
CDPL:=Cyberdriven(PL)(10)
CDSL:=Cyberdriven(SL)(11)
3.1 赛博驱动的思维逻辑
赛博驱动的思维逻辑,指的是因赛博空间的
产生与发展而诞生的思维逻辑,如公式(9)所示.
赛博空间对思维逻辑的驱动主要源于赛博空间对
人类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
典型的有赛博空间强大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对人
类思维的影响和赛博空间新环境对人类思维的影
响. 赛博空间的强大计算能力打破传统计算方法
的壁垒. 例如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早已存在,
但如果失去赛博空间赋予的强大算力,数值解的
计算将耗费大量的人工而变得不再现实. 又如寻
找梅森素数. 马林·梅森(MarinMersenne)设计了一
套公式用以缩小梅森素数的搜索范围,但后续仍
然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枚举并验证范围内的每一个
可能的数,这使得人工计算进展缓慢. 随着赛博空
间的发展,互联网协作搜索梅森素数计划
(GIMPS)得以实现,人们借助赛博空间提供的强大
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极大的提高了梅森素数的
查找效率,并于2017年发现了第50个梅森素数
M77232917. 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体现出不
同的性格,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规律. 随着赛博
空间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和赛博空间
这种新环境的交互愈发频繁,这种性格两面性的
趋势也愈发明显,成为一种新的赛博驱动思维逻
辑.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习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
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沉浸在赛博空间中. 这就导
致其对现实生活中的合作或冲突经历较少,可能
导致自闭或社恐心理. 这种新趋势也是一种赛博
驱动的思维逻辑. 同时,赛博空间中的文化、心理
也逐渐渗透现实生活,各种网络用语、颜文字逐渐
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影响的一个有力实证就
是前文提到过的网络用语的产生.
· 707 ·
3.2 赛博驱动的物理逻辑
赛博驱动的物理逻辑,指的是因赛博空间的
产生与发展而诞生的物理逻辑,如公式(10)所示.
赛博空间对物理逻辑的驱动主要源于赛博空间对
真实物的赋能,使传统物获得新的能力,称为赛博
使能. 基于传感器和执行器,传统物被赛博空间授
予了新的功能,这些新的功能逻辑,就是一种典型
的赛博使能逻辑. 传统物是非智能设备,通过传感
器和执行器,赛博空间可以感知并操纵这些传统
物,这些物品因为赛博使能而具有了一定的智能,
成为了智能设备. 智能化设备分别由传感器和执
行器感知和控制. 各种传感器以数据的形式传输
物理属性,然后赛博空间将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数
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生成所需的信息并积累
规则,以实现赛博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无缝映射. 物
理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经信息化处理后,将不囿于
物理空间的时空限制,可以实现几乎零距离或几
乎零时耗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对人类行为的限制. 例如,耳熟能详的无人驾驶技
术就是赛博驱动下的物理空间内物体避让新逻辑
和时空选择新逻辑的产物. 简单来说,无人驾驶技
术根据车载传感器来实时捕捉全景交通状况,并
将感知到的实时路况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
中心具有丰富而完善的策略集,根据实时路况数
据给出合理的操作指令. 因为汽车行驶是动态的,
所以数据中心必须能实时处理汽车采集到的车辆
状况信息和环境信息,并根据策略集及时给予合
理的操作指令. 所以,无人驾驶汽车本质上是基于
实时路况和数据处理中心的遥控汽车. 搭载经验
决策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像人类一样基于经
验做出合理决策
[20]
.
3.3 赛博驱动的社会逻辑
赛博驱动的社会逻辑,指的是因赛博空间的
产生与发展而诞生的社会逻辑,如公式(11)所示.
赛博空间驱动社会逻辑最直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新型社交方式的建立. 赛博空间增加信息传递速
率,减少信息传递成本. 新型社交平台的建立使人
们之间的联系更密切,更广泛,方式更多样. 每一
种新型社交方式的广泛应用,都可能涉及赛博驱
动下新社会逻辑的诞生. 更进一步,社交方式的改
变也会影响传统社会逻辑,例如六度分隔理论
[29−30]
随着新型社交方式的建立已经逐渐过时,必将为
新的社会逻辑所取代. 又如上个世纪90年代,牛
津大学的人类学家Robin Dunbar提出了“150”定
律
[31]
. 该定律认为,人类智力程度允许每个人类平
· 708 ·
均拥有的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
入之后大约是150人. 然而,在赛博空间驱动下的
社会空间里,150定律早已失效. 除了对社交方式
的直接影响,赛博驱动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方面面. 政治方面,赛博驱动对社会逻辑的影响,
在第45任美国总统的大选中体现十分明显. 此次
大选中,特朗普基于twitter等社交平台频繁地和
公众互动,希拉里团队更是开发了第一款和美国
总统大选相关的app“希拉里2016”. 这是赛博驱
动影响政治逻辑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此之前,互联
网在大选中主要作为民间捐赠入口而存在. 经济
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 有赖
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各种共享经
济得以蓬勃发展. 这种新型经济形式也对传统的
产权理论、政府监管等逻辑产生影响. 而数字经
济、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对金融中介理论等传统经
济逻辑产生冲击. 文化方面的赛博驱动更为深刻.
网络文化除了影响思维逻辑外,也对社会逻辑产
生冲击. 例如宅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的产生,都和赛
博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赛博空间的内容服
务在便利大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人
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随着社交信息和娱乐信息的
极大丰富,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获取愉悦感最为便
捷的方式之一,人们可能过分沉迷于社交和娱乐,
导致过度娱乐和过度社交的发展趋势.
4 结论
如同赛博空间与物理、社会、思维空间相互影
响,赛博逻辑与物理、社会、思维逻辑也存在作用
与反作用. 传统物理、社会、思维逻辑经过赛博化
产生新的赛博逻辑. 赛博逻辑反过来影响物理、
社会、思维逻辑,产生赛博驱动逻辑. 赛博化逻辑
在赛博空间中适应、发展、相互作用,产生赛博自
生逻辑. 赛博化逻辑和赛博自生逻辑,是赛博逻辑
的主要组成部分.
赛博自生逻辑的出现,体现了随着赛博空间的
发展,赛博逻辑体系逐渐完善. 其中人工智能逻辑,
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源于赛博逻辑,高于赛博逻辑的
又一独立逻辑体系. 对于人工智能中逻辑算法的设
计、人工智能逻辑的原理与解释、人工智能的评估方
法和技术、人工智能逻辑的完备性与安全性评价必
将成为赛博逻辑领域未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Myers T. The postmodern imaginary in William Gibson’s Neuro-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5 期
mancer. MFS Modern Fiction Studies, 2001, 47(4): 887
[2]
Kramer F D, Starr S H, Wentz L K. Cyberpower and National
Security. 1st Ed. Sterling: Potomac Books, 2009
[3]
Wikipedia. Cyberspace [Z/OL]. Wikipedia (2020-12-02) [2020-12-
14]. /w/?title=Cyberspace&oldid=
980316545
[4]
Ning H S, Ye X Z, Bouras M A, et al. General cyberspace:
Cyberspace and cyber-enabled spaces. IEEE Internet Things J,
2018, 5(3): 1843
[5]
Ma J H, Ning H S, Huang R H, et al. Cybermatics: A holistic field
for systematic study of cyber-enabled new worlds. IEEE Access,
2015, 3: 2270
[6]
Zdic. Logic [Z/OL]. Zdic (2014-07-12) [2020-12-14]. www.
/hans/%E9%80%BB%E8%BE%91
( 汉典. 逻辑 [Z/OL]. 汉典 (2014-07-12) [2020-12-14]. www.
/hans/%E9%80%BB%E8%BE%91)
[7]
Ning H S, Li Q J, Wei D W, et al. Cyberlogic paves the way from
cyber philosophy to cyber science. IEEE Internet Things J, 2017,
4(3): 783
[8]
Huth M, Ryan M.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Modelling and
Reasoning about Systems. 1st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9]
Parnas D L. Predicate logic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IEEE Trans
Software Eng, 1993, 19(9): 856
[10]
Guan X X, Xu J J. Three elements and logic generation of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 in the network space. Humanities Social Sci J
Hainan Univ, 2018, 36(2): 85
(管秀雪, 徐建军. 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系统的发生三要素与逻辑
生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36(2):85)
[11]
Zhou Y Q, Moy P. Parsing framing process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media coverage. J Commun,
2007, 57(1): 79
[12]
Nelson V P, Nagle H T, Carroll B D, et al. Digital Log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 1st Ed. Pearson, 1995
[13]
Chinsuwan N, Radpukdee T.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a plant
factory system for optimal fuzzy logic control //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Shah Alam, 2020: 195
[14]
Platzer A. Logical Foundations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1st Ed.
Cham: Springer, 2018
[15]
Hoxha B, Dokhanchi A, Fainekos G. Mining parametric temporal
logic properties in model-based design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
Int J Softw Tools Technol Transfer, 2018, 20(1): 79
[16]
Kuhn A. The Logic of Social Systems: a Unified, Deductive,
System-based Approach to Social Science. 1st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4
[17]
Suissa A J. Cyber addictions: toward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Addict Behav, 2015, 43: 28
[18]
Shaw M, Black D W. Internet addiction. CNS drugs, 2008, 22(5):
353
[19]
Shoenfield J R. Mathematical Logic. 1st Ed. CRC Press, 1967
[
徐 阳等: 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20]
Ning H S, Liu H, Ma J H, et al. Cybermatics: Cyber–physical–
social–thinking hyperspace bas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ture
Gener Comput Syst, 2016, 56: 504
[21]
Ning H S, Liu H, Ma J H, et al. From internet to smart world.
IEEE Access, 2015, 3: 1994
[22]
Kurose J, Ross K.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5th Ed. New Jersey: Addison-Wesley, 2010
[23]
Yan W M, Wu W M. Data Structure. 2nd E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7
( 严蔚敏, 吴伟民. 数据结构.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4]
Li L Z, Ota K, Dong M X. Humanlike driving: Empirical decision-
mak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EEE Trans Veh Technol,
2018, 67(8): 6814
[25]
Zhao N. Research on the Periodization of Internet Term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Dissertation]. Yantai: Ludong University, 2019
( 赵娜. 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学位论文]. 烟台: 鲁东大
学, 2019)
· 709 ·
[26]
Clauser R C. Offline rules, online tools. J Brand Manage, 2001,
8(4): 270
[27]
Zhang H P, Mu Y M.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6th
E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3
( 张海藩, 牟永敏. 软件工程导论. 6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8]
Long J, Shelhamer E, Darrell T.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 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2015: 3431
[29]
Watts D J, 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 Nature, 1998, 393(6684): 440
[30]
Leskovec J, Horvitz E. Planetary-scale views on an instant-
messaging network //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Beijing, 2008: 1
[31]
Dunbar R I M. Neocortex size as a constraint on group size in
primates. J Human Evol, 1992, 22(6): 469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赛博逻辑与赛博驱动逻辑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2882071a61076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