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汇编指令编号)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篇一: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周刊2007年第33期 先,人们认为,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 最

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 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

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 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 赖于孤

立的词语。我们如果根据词语的运用范围,即根据词汇 单位所处语境的种类来研究词汇意义,

便能清楚看到上述原 则的重要意义。”(谭载喜,p148)我们如果脱离了词语的上下文 语

境,只根据只字片语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念得出 结论,恐怕往往会与原文作者本义相

悖。

参考文献: 〔1〕ApproachestoTranslation 〔M〕.Pete

rNewmark,2001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

tionPress. 〔2〕CambridgeInternationalDictio

naryofEnglishWithChi- neseTranslation〔M〕.英汉

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ShanghaiFor- eignLanguageEducat

ionPress. 〔3〕CollinsDictionaryofTheEnglish

Language〔M〕,Patrick HanksEditor,CollinsLond

on&Glasgow. 〔4〕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

raryEnglishNewEdition (English-Chinese)

〔M〕.TheCommercialPress&AddisonWesley Longma

nChinaLimited.1998. 〔5〕TheNewOxfordDiction

aryofEnglish〔M〕.EditedbyJudy Pearsall,Clare

ndonPressOxford,firstpublished1998. 〔6〕The

OxfordEnglishDictionary〔M〕.PreparedbyJ.A.S

IMP- SONandE.S.C.WEINER (SecondEdition.198

9),Clarendon Press,Oxford. 〔7〕Webster’sThir

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M〕.Editor inChi

ef:PhilipBabcockGove,Ph.D.Unabridged(Copy

right 1986)WorldPublishingCorporation,Beij

ing,China&Merriam- WebsterInc.Publisher

s. 〔8〕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9〕赵振

才.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M〕.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98.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

〔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 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

进行的条件。“语用失误”不是 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

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 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 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学 英语学习者 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之间交际的过 程。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和通讯手段的迅

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 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

《试论跨文化交际 研究》1992)。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 交往就

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 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

交际。跨文化交际 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又有话 语交际和书面

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 行的交际形式。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

方都有一种强 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 在跨文化的交际过

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 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

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 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

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 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

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 老,是因为它所涉

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 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

言学的一门 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我国是 在20世纪80年代

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 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

实际开展 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 年的发展。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字面意义是“关心实际 效果和价值的,实事求是的,实

用的”等,用于语言研究以后, 就出现了“实用语言学”(pragmaticlingui

stics),简称语用学。据 根它的字面意义就可以知道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 况

(张慧珍《语用学简介》1983),即它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 进行的条件。要学好一门语言,

除掌握语言知识及技巧外,还 要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功能。

“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s)这个概念,是英国语言学者 托马

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其内涵是“不能理解所 说词语的含义”。我国学者何自然指

出(1997),语用失误不是 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 的

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 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它与语言错误

不同。语言错误与语言本身 有关,它主要反映出对语言知识掌握不当;而语用失误与语言 的实

际运用相关,它反映的是对语言之外但又与语言运用密 不可分的各种因素把握不当。语用失误

的存在阻碍了人们之 间的正常交际,使交际中的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了交际效果, 甚至达不到

交际目的。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要强调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习, 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而且还要

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 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功能,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归根到 底,

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以达到交 际的效果。能否掌握某一言语行为的交

际意义与许多因素有 关,如语言和非语言的环境,谈话双方的关系,谈话正题,以及 双方共同

具有的背景知识等。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与英语国 家人士进行交际过程中往往由于对上述因素

之一缺乏一定的 了解而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本文列举了

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并且作了较为详细的 分析,以期对有一定基础的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

际方面有 所帮助。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而出现的 差错,称为语用失误(何自然,1

994)。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江苏淮海工学院 大学外

语教研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外语教学与研究52 2007年第33期 周刊 本身的

语法错误等方面,而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 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

根据托马斯(Thomas, 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 —语言方面的

失误和 社交—— —语用方面的失误两类。

1.语用—— —语言方面的失误 人们使用语言,总是结合语境,恰当地遣词造句,并力

求 准确地表达话语的用意。但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英语的本 族人的语言习惯了解不够,一

些人常常按照母语的语言习惯 套到英语中去,这就造成了一些表达方式的误用。下面就语 —语

言方面失误的5个例子分析如下:例1:在英语中,当人们对他人给予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常

用的英语套语是“Thankyou.”(谢谢你),Thankyou这一言语行 为用来表示

感谢;最常用的英语回答用语是 “Youarewel- come.”(不用谢)。可是对于

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当 听到别人向自己表示感谢时,则会马上答到:“Never

mind.”, 显然想表达“没关系”、“不用谢”的意思,但却使听者甚为吃 惊。因为“N

evermind.”常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不予介意 的场合,其“言外之意”是对对方

一个“安慰”。显然,这种对表 达方式的误用,导致了语用—— —语言方面的失误。

例2:再看一个同样也是对别人表示感谢所做的答语的对话: —Thankyou. —I

t’smydutytodoso. 这通常也是较典型的语用—— —语言方面的失误的例子。

对话中答谢一方很显然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因为答语“It’s mydutytod

oso.”(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用于汉语语言环境下 恰当的言语行为,有时还可以用复合式

的言语行为(composite speechact),即陈述+说明,如不用谢—— —这

是我应该做的。在 汉语中这决非有意的冷待,而是谦逊的答礼。但对于英语为母 语的人来说,

期望听到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类似“It’smyplea- sure”(不客气,不用谢。)的

恰当回答。“duty”一词有“本份”之 意,既然说这样做是你的“本份”,那你也可能并

不乐意。其含 义可能就是:不用谢,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因为这是我 的职责。

例3:对是非问句中“是”还是“否”的答语的思维方式差异。

是非问句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常用,看起来也很简单,但 对是非问句的应答却反映出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如 有位英语教师课堂上问:Isn’tthefilmyousaw

yesterdayinter- esting?(你们昨天看的电影不太有趣吗?)。一位同

学答道: Yes,itisn’t.(是的,不太有趣。)。学生的回答显然是不合英语习 惯的。

这不是语法形式或词语用法造成的偏误,而是其本族语 (汉语)和英语对是非问句的应答“是”

或“非”时的着眼点不 同。英语中回答是非问句时的“是”或“非”,是对提问者所说的 话做

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如对“Isn’tthefilmyousawyester- day

interesting?”(你看的电影不太有趣吗?)的肯定回答是 “No,itisn’

t.”(对/是的,不太有趣)。否定回答是“Yes,itis.” (不/谁说的,很有趣)。

汉语对是非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是 针对对方的,而且在回答是非问句时还要考虑是否与问话

者 的语气相承。因此,由于用自己民族的思维习惯套用英语,就 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

例4:“本周日”还是“下周日”。

在很多教材中,学生们学到“lastweek”就是“上星期”, “thisweek”

就是“这星期”,“nextweek”就是“下星期”,这当然 没有错,但在实际运用中,

如“上星期日”和“下星期日”与英语 的“lastSunday”“nextSunday”

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 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汉语中说“下星期日”,是

以 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例如,说话时是星期四,那么说 “下星期日”,就是指过了这

个星期以后下一个星期的星期日。

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 三,那么说“下星期日”是指

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 星期日。

与此类似的还有“去年月”和“明年月”的理解也不同。

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年度为参照点,如现在(1996年)说“去年3 月”,则是指199

5年3月。而英语则以说话时的月份为参照点, 如现在是l996年5月,那么英语中的“l

astMarch”月份,即1996 年3月。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造成语言运用中

的差异, 常常导致交际中的失误。

例5:是“那”不是“这”的表达。

在课堂讨论时,当中国学生发表见解或者在谈完自己的 观点后说:“Thisismyp

ointofview.”(这就是我的意见)。这里 “this”(这)的用法会使说英语的

人感到别扭。“this”(这)是近指,“that”(那)是远指。汉语中用于总结即回

指时,把刚刚过 去的当做“近”,因而习惯用“这”,如说了一段话后常说:“这就 是我的意

见。”英语则认为已经过去的就是“远”,所以应用 “that”,即“Thatismyp

ointofview.”学生说英语时也按照汉语 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说成“这就是我

的意见”。使以英语 为母语的人听起来很不地道。

从以上各具体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学习英语在 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不是因违反

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而引 起的,是使用英语语言形式或词语时因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 同或观察

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而造成语言表达和理解上 的失误。

2.社交—— —语用方面的失误 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也就是说,

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们 的语言交际能力—— —即如何说

话、何时说话以及为何说这些 话,由此就会导致交际中的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了交际效果, 甚

至达不到交际目的。现以5个例分析如下: 例1.我们可以看下面一个对话: —Oh,n

o.Justso-so.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对别人的称赞做出谦虚的回应,这种 反应模式

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由于受汉语语 用习惯的影响,受到称赞的一方不会用“T

hankyou”这种符合 英语表达习惯的应答方式。在英语国家里人们对称赞语倾向 于接受,

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

再看一个例子,当听到别人的称赞:Youarebeautiful.中国 人会套用汉

语模式“哪里,哪里,”随即说出“where,where.”这 往往令称赞者非常吃惊,

因此有时不得不说 “Yourfaceis beautiful,youreyesareb

eautiful.…”对于这种过于自谦的答语, 还会令说话人觉得自己缺乏审美观和鉴赏

力,或者是对他的 审美能力表示怀疑,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不同 语言的具体语

用规则,才能取得好的交际效果。

例2.当中方接待人员在机场迎接到中国访问的外宾,并 慰问说,“您一路上辛苦啦!”

把它译成英语 “I’mafraidyou musthaveatiredjourney.”

当然,语法上这是一句正确的英语。

可是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觉得不自然。可见,有时候把汉语直 译成英语并不恰当,虽然符

合英语语法、语义规则,却可能不 合英语的文化背景。在这种场合下,英语使用的寒暄语往往

是 Didyouhaveagoodtrip/flight?/Didyouenjoyy

ourtrip?/How wasthetrip?等。

例3.中国学生在交际性的谈话中容易犯语用上的错误。

常见的有:打招呼时,“Hello,haveyouhadyourmeal?”(吃

了 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但对说英语的 人来说,如果不理解其涵义就

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 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

意味 着邀请对方去吃饭。正确的用英语打招呼的用语应为:“Hello” 或“Hi”。

再看汉语中的打招呼用语“上哪去啊?”或“到哪儿去啊?” 直译成英语就是 “Wher

eareyougoing?”和 “Wherehave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

打招呼,这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 隐私的审问或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这两句话在语

法 上都没有问题,但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会认 为这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反应

当然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例

4.由于中国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 门语言,他们一般都是脱离了语境来学

习英语的。因此当他们 学到一些英语表达法后,就学着套用而不管是否恰当、得体。

例如:当学生学到这样一个句子“Excuseme,couldyoutellme h

owtogettotherailwaystation?”(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他

们 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这个句子是表示礼貌地请别人帮忙。

外语教学与研究53 周刊 2007年第33期 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请别人帮忙或向某人

询问情况时就可 以用这种模式,他们会对出租司机说出这样的话“(1)Ex- cuseme,

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railwaystation?”

(你 不介意送我去火车站吧?)或者对朋友说“(2)Excuseme, couldyou

tellmehowtomakeaninternationalcall?”(你能告 诉

我怎样打国际长途电话吗?)其实对出租车司机只要说 “Railwaystation,p

lease!”(请送我去火车站。)就很恰当,既 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而对朋友说那样正

式的言辞,听话 人会觉得你像陌生人,因此你只需说 “Tellmehowtomake a

ninternationalcall,please!”(请告诉我怎么打国际长途电 话。)

在英语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模仿所学的语 言模式进行交际,而且还要教会学生,

“上什么山,唱什么 歌”。让他们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谈话的环境, 避免导致社交

语用错误。

例5.在英语课上常常可以听到学生在提出问题前说,“I haveaquestio

n...?”(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这也许是 根据汉语的文化背景由汉语直译,也许

是由于熟练的句型操 练而形成的机械反应。但是附加这样的引语进行提问在英语 的实际使用中

并不多见。在类似的语境里,考虑到说话人之间 的关系,如一般的朋友、师生、甚至父母与子

女之间,使用英语 时宜避免直率的、简短的陈述方式,而多用委婉语。如:I’d liket

oaskif(when,why...)/CouldIask...?/Iwaswonder

ingif (when...)/IfImayask...?/Wouldyoumindmya

sking...?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的成功,为了达 到交际的目的,英

语学习者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即语音、 语法、语义规则以外,还需掌握对非语言环境和背

景知识,即 掌握语用—— —语言方面的知识和社交—— —语用方面的知识, 依靠了解和应用

一套训练有素的逻辑推理规则,即语用规则, 对言语行为进行必要的推理,避免语用失误。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 习,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而且还

要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 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功能,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归根 到底,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达到交际的 效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

的。

参考文献: 〔1〕张慧珍.语用学简介.1983. 〔2〕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

误.1984.外国语.上海外国语 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pp13-18. 〔3〕胡

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语言文字运用,1992年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

99.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杜学

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8〕Yule,George

Pragmatic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pp83-89. 〔9〕Scal

ly,Greg著.朱旭晨译.美国教师矫正你的英语口语 表达错误.经济日报出版社,20

02. 〔10〕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对外 大传播,2006年,第

12期. 要:拟声词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产物。拟声词以其独特的原音

重现魅力,使人类语言更加丰 富,更加栩栩如生,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它是人类语言的 宝

贵财富。

关键词:拟声词 自然 语言 一、拟声词(Onomatopoeia)的类别 把人、动物

或自然物所发出的声音如实地加以描摹,这种 修辞方法叫做拟声词。英语中有着丰富的拟声词。

如: 1.表示走兽吼叫声的拟声词: 狮(lion)—— —roar 羊(sheep/go

at)—— —baa,bleat 狼(wolf)—— —howl 驴(ass/donke

y)—— —bray,hee-haw 虎(tiger)—— —growl 猫(cat)—

— —mew,miaow,meow,purr 豹(panther)—— —howl 猪

(pig)—— —grunt,squeal,squeak 象(elephant)——

—trumpet 牛(bull/cow)—— —low,moo,bellow 兔(ra

bbit)—— —mumble (mouse)———squeak,cheep,pee

p 熊(bear)—— —growl 狗(dog)—— —bark,yap,yelp,b

ay,howl,growl 鹿(deer)—— —bell 猴(monkey)—— —s

creech,gibber,chatter,jabber,howl 骆驼(camel)

—— —grunt 马(horse)—— —neigh,whinny,nicker,w

hicker 2.表示飞鸟、家禽的叫鸣声的拟声词: 公鸡(cock)—— —crow 母

鸡(hen)—— —cacke,cluck,chuck 鸭(duck)—— —quac

k 鹅(goose)—— —cackke,hiss,gaggle 小鸡 (chicken)

—— —cheep 乌鸦(crow/raven)—— —caw,croak 火鸡(tur

key)—— —gobble 雁(wildgoose)—— —honk,cackle 天

鹅(swan)—— —chant 夜莺(nightingale)—— —warble,

pip,jug 云雀(lark)—— —sing 燕(swallow)—— —chip,

twitter 海鸥(gull)—— —mew 鹰(eagle)—— —scream,s

creech 喜鹊(magpie)—— —chatter 猫头鹰(owl)—— —hoo

t,tuwhit 鸽(dove/pigeon)—— —coo 鹦鹉(parrot)——

—squawk 布谷(cuckoo)—— —cuckoo 斑鸠(turtle-dove)

—— —wail 白鹤(crane)—— —whoop 英语拟声词的原音再现语用功能

(河北科技大学 唐山分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外语教学与研究54

【篇二: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原因定制服务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

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

发表论文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

付余款。

加入会员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

作老师。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用正确与否所传递的信息是你个人的交际能力和你对其他民族

文化的理解程度。现如今,各国之间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事实表明,无

论哪种类型的交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谈判、讨论。然而,在跨文

化交流中,人们总是习惯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去理解别人的语言或者是非语言行为。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现如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哪些呢?这些语用失

误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了浅谈。

一、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语用是对语言的理

解和使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时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的

手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想象,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由

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是一个人的语言表现形式总是受各种各样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

的语言是随着本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各民族的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都可以在语言上表现

出来,因此,本民族的语言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活动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语言去表达

到一定社会目的的活动,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忽视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语言的误用,

文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许多困难。所以,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者就要掌握足够的外语知识,

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特点、说话习惯、生活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社会的发展历史,密切联

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去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使

得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

2.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

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任何一个民族或文化群体,都有一个固定的文化

判定模式,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交流中总会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是正确的,同一

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范围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学者指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

要根源,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弱。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能够容忍语言或语音的缺陷,

但对语用的失误,人们常常把他归结于不礼貌或不友好,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的自然流露,认

为说话人的人格有毛病,这往往带来一定的冲突,产生尴尬的局面,影响交际。下面,将举一

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学生最先学会

的句子往往是“某某时候好,老师”,而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直接做称呼,这就是中西方

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西方,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直接叫对方名字,不论是年龄悬殊还是地位悬

殊的人之间都这样称呼,并没有丝毫不尊重的意思。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与该民族的心理和习

惯也有关系。在国人重逢熟悉的人或一位年纪较长身体尚健壮的老年人时,总爱说“你一点儿

也没变,还是老样子。”这是句恭维的话,意思是对方青春永驻或指老年人身体健康。然而,

当用英语说时,这句话丝毫没有恭维的意思,“没有变,还是老样子。”只会被理解为对方没

有长进,是对自己的贬损。再如,在平常的交往中,中国人往往会表现的很谦虚,在受到表扬

时总会说“不足挂口”,在请外国友人吃饭时面对满桌丰盛的菜肴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来的

及好好准备,菜不多请见谅”或者是“今天没什么吃的”,这对外国朋友来说就会很困惑,明

明有满桌的好吃点为什么还会说没有什么吃的呢?由此,我们看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

在说话方式或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差异,意识不到文化因素对

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本民族语言使用习惯影响和干扰,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

犯“文化错误”使对方感到迷茫、困惑、云里雾里,甚至引起相互之间的误解,如果只是单纯

地会说话,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仅仅是完成了文化交际的一半。所以,当进

行跨文化交际时,要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习惯,从而避免在交际时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1.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差异。文化价值观念是弥漫于文化中的一些普遍的

规范性的价值观,它是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们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行为的一种持久的观念或信念,

由于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取向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使得语言的使用规则存在十分巨大的

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十分稳固地表现在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方面。一旦交际者不了解

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自然就不会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在交际过程中所表现的

行为模式,从而使得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人们在交往时产生的心理距离是很自然的,因而往往会导致文化碰撞、语用失误,这样产生的

后果也十分严重。其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特定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民族之间的差别

很大,每个民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的引以为傲,不但自己恪守,也不

容许别人侵犯,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语言举止行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各自社会的

生活习俗规范,例如有一位美女学者在国外参加一个宴会,一位老外称赞她的衣服,说:

“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e。”这位学者听了之后马上用中国文化回答道:“no,

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这太谦虚的答谢语在外国人听起来来往往是有些虚伪

的,或者会认为中国人对别人的赞美不领情。又比如中国人吃完饭抢着付钱、在车上抢着买票

等,而西方人则奉行aa制等,这些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2.交际者个人因素导致语用失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着无视差异,盲目类推,即

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母语文化的交

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去衡量它国的文化,做褒贬评论,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障

碍。有些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强烈的民族中心主义,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和维护文化优越感或

政治偏见,自高自大,以已律人,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一切,总认为其他文化群体是低下的。或者有意对不同于本国的文化进行歪曲解读,总想分

高下,而且总想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了解世界各国的礼仪文化。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

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学习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习俗、风俗习惯成为跨文化交际中

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着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并且要做到

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注意语言的理

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交际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还可以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

能力,避免语言的误用和行为习惯的不得体,从而促进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2.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交际双方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

的,事实表明,交际者在对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的越多,认识的越深,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获

得成功。跨文化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一个国家来

说,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所以,重视、开展相关的

交际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英语教育课堂上,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进

行文化导人,结合外语课文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词汇教学时,对于有明显文化特

征的词汇,也要介绍其文化背景。教条件允许的学习可以请本校的留校生来给讲一些他们自己

国家的风俗习惯。作为高校学生则更应该多和本校的各国留学生交流,相互之间传递知识文化,

互相学习。

四、结语

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现如今,越来越

多的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大公司顾问、语言教师等对直接各国各地区的语言问

题越来越感兴趣,对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认识与研究对促进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指出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指出了其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对策,希望以此来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于硕 单位:全球国际货运(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本文标签: 交际 语言 语用 文化 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