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transformers汽车)
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董丽娟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2020年第06期
摘 ;要:在5G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更加广阔的业务发展
和创新空间。为了迎合广大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的业务需求,广电工作人员要明确5G时代带来
的机遇和挑战,预测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不断提升自身
综合竞争力。笔者作为无线发射广播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对5G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5G
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策略,希
望对促进广播电视媒体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5G 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全媒体;广电终端;5G 技术;智慧广电 ; 中图分类号:
TN949.6;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6-126-03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11-
4653/n.2020.06.034
本文著錄格式:董丽娟.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传媒科技,2020
(6):126-128.
导语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通信及生活方式。从功能特点来
看,5G传输速率更快、减少延迟、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可以更好地与其他设备互联。对于
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每次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都与之密切相关。比如,循环播放、自由点播、
高清视频等都是基于网络发展而来,改变了广电业务的发展和用户消费习惯。在5G技术背景
下,媒体融合的维度更广,广播电视行业拥有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传输和呈现。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人员要紧抓5G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技术、新机
制和新模式,推动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实现业务创新转型升级。
1. 5G概述与发展
1.1 5G基本特点
从特点来看,5G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输速率快。5G基站峰值传输速率超
过20Gb/s,是4G网络传输速率的百倍。5G能够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在广播电视行业
中,5G可以用于人工智能、VR视频等。随着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5G应用范围还有很大提
升空间。二是超低能耗。联网物品耗电速度快成为困扰用户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
体验。利用5G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明显降低物联网产品的耗能,提升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低延时。利用5G网络,用户能够通过任意终端设备收看高保真节目,这是传统广播电视
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传输延时减少和终端设备性能的改善,媒体制作内容发生更大变化,小
范围互动更加便捷,用户可以利用视频评论、视频参与议题等方式参与到互动中。可以说,
5G打破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的界限,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信息流通的渠道制约将
不复存在,用户利用5G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呈现方式。
1.2 5G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规划来看,2019年小范围商用,在2020年商用范围会规模化。5G可以用于远程医
疗诊断、公共安全监控、工厂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控制、远程检查及维护等多个领域。2020
年5月20日,中国移动发声明称,将与中国广电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开展5G共建共
享以及内容和平台合作,共同打造“网络+内容”生态,实现互利共赢。双方在开展5G合作时,
会保持各自的品牌和运营独立,探索和创新产品运营新模式,加大内容、渠道、平台、客户等
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网络+内容”生态,开拓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可以预见,未来5G会渗
透到更多行业中,需要不断挖掘其应用广度和深度。
2. 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机遇
2.1优化广电内容传输路径
基于5G网络快速传播的优势,高清的电影、电视剧、广播节目等可以在短时间内下载完
毕。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更加顺畅和快捷,用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广电
节目服务。制作人员利用5G技术可以快速播出未经压缩的广播电视节目,推动实时制作实时
播出,能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效率。5G会改变新闻生产空间,由传统的编辑部、演
播室等“媒体空间”向新闻现场转变。比如,在过去观众收看新闻节目时,通常由主持人进行开
场白,然后切转画面。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5G的普及,观众能够见到来自现场的即时新闻。
5G的到来也为移动直播提供了便利,2018年,中国电信和成都电视台共同打造了“5G+卫星交
互式电视直播”,由不同的演唱者共同合唱《成都》,整个直播阶段电视画面流畅、稳定性良
好。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利用5G网络4K传输,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此
外,一些广播电台开始打造逼真观看体验,让用户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临场感”和互动
性。
2.2拓宽广电业务体验
在移动通信不断升级和优化中,延时越来越短,3G网络延时为100毫秒,4G网络延时缩
减为20毫秒,而5G网络将延时缩短至1毫秒以内。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下,万物互联势不可
挡,这对于通信技术的连接能力要求更高,这样才能连接更多的设备节点。传统的WiFi模式
设备承载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大批量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利于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利用
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高速率和大容量的能力,同时城市基站密度会提高,5G信号频率
高、穿透性强,可以满足更多的用户使用。基于5G网络低延时的特点,能够支持多个媒体的
应用,比如现场实时体验、协作式媒体内容生产、机器自动生成内容上传、超高保真媒体等。
2.3延伸广电终端平台
与人类相比,物联网传感器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等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接受并
响应信号。在5G技术推动下,物联网利用传感器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理,在云计算、
大数据的帮助下形成“传感器新闻”。5G网络还具有高密度连接功能,提供的连接数量可以达
到千亿。人们通过5G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有效连接。在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媒体局限于传输媒介层面,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5G技术的应用大幅
提升了信息的收集和输出端。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利用5G技术收集新闻素材并传递信息,智能
终端的应用体现多元化特点,节目效果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数据传输和分享将变得廉价与高
效,媒体新闻解读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从多个维度分析新闻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信息。
利用5G技术还可以操控无人机,发挥无人机在实况报道中的作用,特别是面临一些危险镜头
时,比如火灾、爆炸、洪水等,在大型直播节目中切入5G无人机近距离拍摄画面,播出效果
直观性更强,观众对节目的认可度更高。
2.4多項技术的联合应用
互联网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在技术联系方面更加紧密。各项技术之间不是孤立的,
利用5G将各项技术连接在一起,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5G技术具有超大带宽,可以将云计
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多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广播电视行业
依托5G技术的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护媒体版权和用户隐私。在一些信息传递过程中,广
播模式传递效果更好,比如在遇到突发性信息以及行车广播信息时,传统的广播电台结合所处
城市情况设置相应的广播通信基站,通过这种方式发布广播信息,这种广播方式对于地域要求
较高,民众接收的信息局限性大,除了车辆的形成信息,受众对其它方面的信息了解程度不
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受众更愿意从智能移动设备了解互联网信息资源。5G技术的应用,
能够帮助城市构建独有的广播体系,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处理,从而形成综合性的网络
系统。对于广播业务而言,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广播内容的信息量,还可以实现多个区域性
广播基站的信息共享,对于广播内容进行划分,听众根据喜好自由选择节目内容,有利于提供
广播用户的数量和忠诚度。
2.5个性化广播电视新闻
在互联网的影响,媒介用户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新闻的个性化发展十分必要。
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广播电视在新闻供给时以大量信息为前提,结合用户兴趣爱好进行
匹配,这种模式已满足不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5G技术可以实时了解用户情境和需求,通过
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比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个人习惯、行为偏好等,为用户提供有针对
性的新闻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直播,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第一现场,多角度感受新闻内容。
广播媒体行业可以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媒体内容消费的订购、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注入创
新元素,比如开展电视营业厅,利用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法,为用户提供电子服务渠
道,进行直播购物、智能搜索、多屏互动、语音交互等,迎合用户个性化的追求。
3. 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
3.1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5G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未来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
人才缺乏严重,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VR等,这样才能发挥5G在
广播电视行业中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5G专业人才主要由大型运营商掌控,广播电视行
业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会面临人才缺口现象。如果广播电视行业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
5G 技术方面就会依赖于外部人才,未来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3.2移动媒体竞争
当前阶段,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逐年缩小,新媒体受到更多年轻群体的追捧,
在5G技术推动下,为移动媒体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人们更倾向于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获取
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给予小、微平台更多的创作权,5G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媒体行业的准入门槛,UGC、视频自媒体、行业大数据等称为媒体传播的新型工具,广播电视
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比如,人们利用手机APP可以实现收听广播、观看视频,还能够
实现交友、工作、学习等,导航软件也在占领着汽车广播市场份额。新闻APP可以比电视新
闻观看更加快捷。音乐类APP的出现使广播听众数量下降。很多基础电信运营商,利用 5G 技
术介入移动传播中。5G技术搭载其它智能工具,为受众提供专业、实时、高清、便捷的媒体
服务。比如,2018年,浙江移动通过“5G+无人机”技术,对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赛进行全程移
动高清直播,让观众更好地收看参与者比赛情况,分流了大量广播电视受众。因此,广播电视
行业应主动寻求转型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3监管难度增加
在过去几年,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私设电台,
实施非法营销、诈骗等活动,扰乱了广播电视正常秩序,对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形成负
面影响。比如,一些综艺节目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违背道德伦理、恶意放大事实等,还有些节
目对网络信息不加甄别,炒作明星花边新闻,节目点评和总结苍白无力,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
的正常开展。在5G技术推动下,各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一些广播电台节目片面追求关注
度,在真人秀节目中不遵守宣传纪律,采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比如,某歌唱类选秀节目评委评
价五音不全的歌手“有颜值就行”,对青少年观众形成不良影响。还有些电视节目随意改变古代
典故、宫廷戏充斥,演员忸怩作态,言语粗俗。节目主持人还对艺人情感加以调侃,要求绯闻
嘉宾当众秀恩爱,讲述情感经历,充当八卦新闻的加工者和传播者。一些野外生存的真人秀节
目,内容设置违背常理,生存能力测试超出正常人水平,容易误导观众,引发不良后果。
4. 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策略
4.1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智慧广电媒体
发挥5G“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技术优势,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升级,提升节目技
术质量和形态,促进媒体融合创新。一方面,利用5G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将交互
性和用户体验作为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核心,加大4K、AI等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
深度。另一方面,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加快用户数据库建设,开发场景智能
化识别与产品智能推荐系统。比如,结合用户特点实现广告精准推送,促进服务创新和业态升
级。此外,以推动制播平台云化、IP化、IT化为核心,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体系向融合
化、智慧化制播体系转变,构建“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平台发布”的一体化媒体智能化
信息资源平台。
4.2创新服务体系,涵育智慧广电生态
一是推动广播电视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比如教育、政务、旅游、农业、医疗、商务等,以
合作对象需求为导向,全面拓展和深化各类功能应用,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广泛合
作,推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建设。二是从长远战略出发,加大广播电视在智慧城市、智慧
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乡村等建设中的布局。比如,陕西广电网络积极布局智慧社区业务,涵
盖广电服务、健康服务、理财服务、养老服务、商家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旅游服务等
服务功能。
结语
总而言之,在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5G优化了广播电视传输
路径、拓宽业务体验、延伸服务终端、促进多项技术联合、推动节目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
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移动媒体竞争加剧、监管难度加大等挑战。5G技术
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开放性和智能化的平台,单一的技术升级已经满足不了时代需求,广
播电视行业需要突破发展界限,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功能完备的新格局。广
播电视媒体要明确发展现状,充分利用自身长期积累的优势资源,重新定位行业发展模式,发
挥5G技术潜能,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1]付光涛,张宇,房磊.5G移动通信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8,45(12):33-35.
[2]李苇杭.5G时代来临,助力广电深度融合发展[J].有线电视技术,2019(4):17-18.
[3]马玉忠.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46(4):
126-129.
[4]潘维涵.5G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升级转型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3):112-114.
[5]周兴华,阳福云,陈兴.5G时代广电的发展机遇与价值创新[J].科技传播,2019,11
(10):36-37.
[6]潘晓愚.5G移动通信给广播电视带来的影响及发展机遇[J].西部广播电视,2019
(12):250+254.
[7]田美.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机遇与价值创新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
(23):196-197.
[8]杨武.5G时代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升级[J].电视技术,2019,43(19):60-61.
作者简介:董丽娟(1983-),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发射台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2909721a61199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