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hypermesh查找单元)

PLC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PLC是基于电

子计算机,且适用于工业现场工作的电控制器。它源于继电控制装置,但它不像继电装置

那样,通过电路的物理过程实现控制,而主要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进行入

出信息变换实现控制。

PLC基于电子计算机,但并不等同于普通计算机。普遍计算机进行入出信息变换,多

只考虑信息本身,信息的入出,只要人机界面好就可以了。而PLC则还要考虑信息入出

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信息的使用等问题。特别要考虑怎么适应于工业环境,如便于安

装,抗干扰等问题。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

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

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

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

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

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

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

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

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

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

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

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

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

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

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

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

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另外,采用扫描用户程

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当然,如果扫描周期

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

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本文标签: 扫描 执行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