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求数组长度的函数)

N

际护理学杂忐2021年3月第40往第6期

Int

J

Miins

March

202丨,

Vol

. 40.

Ma

6

• 1067 •

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O

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

护理体会及特点

徐庆梅

1

张磊

2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77100;2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77100

通信作者:张磊,Email: 139****************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

0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回顾

性分析2〇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

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

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_ 7%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 0%

研究组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

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 3%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 7%

研究组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

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〇.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LVESD

LVEF

E

/

A

LVEDD

6-

M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SD

LVED

LVEF

、6-

MWT

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

LVESD

LVEDD

水平下降水平及

E

/

A

LV

WTD

E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E

/

A

F

、6-

MWT

上升水平均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〇. 05);治疗前两组患者

H-FABP

PrX

-3、

NT

-

Pr

BNP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5)

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05)

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〇. 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

PF

)

总体健康感(

GH

)、心理健康(

MH

)、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

RP

)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 05 ),经护

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PF

GH

MH

RP

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〇. 05)。结论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

式效果显著。

【关键词】血浆置换疗法;

ECM

CM

0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

0;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D0I

10. 3760/cma. j. cn221370-20190904-fl03U

爆发性心肌炎(

FM

)病情发病急、进展快,在

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

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纳人标准:①均在

该院接受治疗,且病例资料完整;②患者意识清楚,

能与医护人员良好地配合。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

者,②糖尿病患者,③精神病患者。研究组患者男

10例,女5例;年龄6~56岁,平均(34.6±5.3)

岁。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5 ~ 53岁,平

均(36. 6±5. 6)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

II

III

aVF

导联

ST

段出现0.5 ~ 1.0

mV

抬高,窦性心动过

速,

ST

-

T

段出现改变,右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心

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重症心肌炎。本研究所有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

>〇. 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重

点是日常的基础护理,包括将病房的湿度、温度控制

较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血流动力严重障碍,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体外膜

肺氧合(

ECM

0)指的是通过将静脉血以特殊方式引

流到患者体外,通过膜式氧合器完成氧合过程,最后

利用驱动栗于患者体内泵入动脉血的一种心肺辅助技

术[2]。该方式主要是为了心肺休息、提升心排血量,

最终促进心功能有效恢复血浆置换(

PE

)是通

过膜式血浆分离的途经将引出患者体外的血液进行分

离血浆的过程,通过新鲜的人血蛋白或冷冻血浆等置

换液的重新输入来实现清除致病因子和代谢毒素的目

的^。本文拟探讨研究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

0治

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0

5

月至

2017

5

月滕州市中

• 1068 •

Wh;护 ffl,;-':杂 U02 丨ji 第 4()役第 6 期 l"U V 丨 r、,Ma 丨 vhm 丨.V.I40+、》. 6

在适宜的状态下,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常规

指导,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的恢复锻炼,对患者

的血压及体温进行实时监测[5]。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考虑到患者

病情较重,且缺乏对于

ECMO

PE

的深人了解,加

上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的沉重负担,易导致患者出现

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分析患者病情,并通过

深人的交流,监测患者细微的情绪变化,便于更好地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以温和的态度回答患者

的疑问,给予患者、耐心地指导。医护人员应详细掌

握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类型、病情状况的差

异,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

心理辅导,将有关疾病的护理及治疗原则讲述给患

者,尽可能削减患者内心的焦虑〜。②病情监护与

观察。护理期间除准确监测瞳孔变化、意识及生命体

征等指标外,还应密切关注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

)

及动脉血压(

ABP

)的变化,

MAP

应保持在6〇~

80 mmHg

以实现患者脑部或是其他部位器官的血液

灌注

m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

对患者容量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输液量、置换

液量及血流速度,将血容量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注意监

测患者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生化、每小时尿液出入

量等指标。在进行

ECOM

治疗时,需合理使用镇痛

和镇静药物,减轻插管等带给患者的疼痛。③并发症

护理。

ECOM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出血,在进行

治疗时需要全身使用肝素以实现阻止血液凝固的目

的,降低血栓发生率W。长期使用肝素极易导致患

者出现出血,因此医护人员需检查患者针眼、置管处

等部位是否出现渗液、渗血,呼吸道、鼻腔、口腔等

黏膜处是否出现出血,大便颜色是否出现异常等。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提供的疗效判

断标准,经治疗后患者体征及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完全

缓解,且患者心功能分级提升&2级,可判定为显

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部分缓解,1级矣

心功能分级提升<2级,可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

各种临床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甚至是出现了加重,心功

能分级未见明显提升可判定为无效w。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

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肠胃道反应、头疼、心

悸、皮疹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

性做出评价。

1.3.3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相关心

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

LVEF、

左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充盈的充盈峰

(E/

A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在平直走廊

进行6

min

步行测试实验,对比记录在6

min

内两组

患者步行距离(6-

MWT

),该实验在治疗前后需分别

进行两次,控制每次间隔為1

h

,对比研究4次步行

距离的差异,若步行差异<1〇%,则不需要再次进行

步行实验,若>10%,则需要再次进行步行实验;同

时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长正五聚蛋

(PTX-3)、N

-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aBNP)

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值越低代表患者心功能

越强

1.3.4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使用

36

条目健康量表

(SF-36)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

包括生理功能

(PF)、

总体健康感

(GH)、

心理健康

(MH)、

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

RP

)

4

个维度,

每个方面的满分1〇〇为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生活质

量越差[in。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

料用〔《 (%)〕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用

(i±s)

表示,采用 <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都有了 一定程度的改

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 7%,研究组治疗总

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〇. 05),见

表1 〇

表1

组别

对照组

研究组

<值

户值

例数

15

1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显效

8(53.3)

9(60.0)

4. 589

<0. 05

有效

2(13.3)

3(20.0)

4.392

<0. 05

无效

5(33.3)

3(20.0)

6.339

<0.05

有效率(%)

66.7

80.0

7.229

<0. 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在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

反应,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0%,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 7%,研究组治疗方

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〇.〇5),见表 2。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丨年3月第40卷第6期 Int J Nurs, MaK.h 2021 , Vo丨.40. No. 6■ 1069 •

表2两组患者肠胃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组别

例数

出血

头疼

心悸

皮疹

瘙痒

不良反应

发生率(%)

对照组

15

1(6.7)

2(13.3)1(6.7)1(6.7)2(13.3)

46.7

研究组

15

0(0.0)

1(6.7)0(0.0)1(6.7)0(0.0)

13.3

y值

4.581

4.9624. 8723. 9615.2186. 543

P值

<0.05

<0.05<0.05<0.05

<0. 05

<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LVESD

LVEF

E

/

A

、 计学意义(均

P

<〇. 05),见表3。

LVEDD

、6-

MWT

指标比较

2.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H

-

FABP

PTX

-3、

NT

-

pr

B

-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LVESD

LVEF

E

/

A

NP

指标比较

LVEDD

、6-

MWT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尸>

护理前两组患者

H

-

FABP

PTX

-3、

NT-pr〇BNP

〇. 〇5),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SD

LVEDD

水平较治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〇. 05),护理后各

疗前下降,

E

/

A

LVEF

、6-

MWT

水平较治疗前上升;

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水

研究组

LVESD

LVEDD

水平下降水平及

E

/

A

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〇. 〇5),见

LVEF

、6-

MWT

上升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表4。

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SD

LVEF

E/A

LVEDD

6-MWT水平比较

(王

±4

组别例数

LVESD(mm)LVEF

(%

)E/A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

1567. 45±7. 12

61.98±3. 56®

36. 79±3. 98

42. 98±5. 32®

0. 81±0. 12

1.4±0. 21®

研究组

15

66. 56±5. 39

54. 87 ±4. 32®®

36. 89±4. 21

48. 46±4. 32_

0. 82±0. 11

1.01±0.21 —

组別

1

列奴

LVEDD (mm)6-MWT(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

15

47. 90±5. 11

43. 44±3. 450

177.45±20. 23 254. 33±21.99®

研究组

1548. 56±3. 89

35. 89±4. 22°®178. 34±23. 33 318. 56±23. 88_

注:①组内比较,/»<〇. 05;②组间比较,P<0. 05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FABP、PTX-3、NT-proBNP指标的比较(5±s)

组別

1

uls

y

H-FABP(/L)PTX-3(ing/ ml)NT-proBNP(ng/L)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15

12. 54±2.08

11.75±1.77 ①

4. 21 ±0.57

3.51±0. 550

3. 78±0. 43

3.48±0. 330

研究组

1512. 66±2.01

8.39±1.87_

4. 22±0. 66

3. 14±0. 45®®

3. 76±0. 66

3. 18±0. 46®®

注:①组内比较,P<〇. 05;②组间比较,P<0. 05

2.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患者

PF

GH

MH

RP

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

护理前两组患者

PF

GH

MH

RP

得分差异均

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无统计学意义(均

P

>〇. 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

(

P

<0.05),见表 5。

表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i±S)

组别

PF

RP

GH

VT

干预前干预后

干预前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66. 3±5. 1

74. 2±4. 80

63. 2±3. 5

71.2±3.30

64. 1±4. 2

71.6±3. 8®

64. 3±3. 1

74. 3±3. 5®

研究组

67. 1±4. 6

80. 5±4. 8®®

62. 2±4. 3

80. 3±3. 8®®

63. 9±4. 8

81.5±5. 1®®

62. 9±4. 2

80. 6±4. 8®®

注:①组内比较,P<〇. 05;②组间比较,P<0. 05

• 1070 .

W阽护理学杂志2021年3月第40卷第6期 IntJ _Nurs, March 202丨,Vul. 40. 6

3讨论

重症心肌炎一般会出现大面积的坏死及变性,在

[3]

赵志勇,钱海燕,谭慧琼

.ECMO

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

较短时间内就可造成心肌酶大幅度升高,对患者心肌

传导系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衰

弱,严重的发生心泵衰竭[~。患者静脉血进人肺循

环过程受阻,易出现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全身紫

绀,较少的肝肾血流量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肝衰竭

和肾衰竭[~〇而

ECMO

可实现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到

及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成功治疗爆发性心肌炎一例

J

〕.中国循环杂志,2017, 32 (

zl

): 79-80.

[4] 夏源园,龚方戚.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进展〔

J

〕.临床儿科杂志,2016, 34 (11): 866-870.

[5] 叶莉芬,范勇,张晨美,等.体外膜肺氧合抢救儿童急

性暴发性心肌炎12例〔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 54

(11): 843-846.

[6 ] Mann L, Kochupurakkal N, Martin C% et al. CDllc. DTR

患者体外,完成膜肺氧合后可完成较长时间的心肺支

持。通过动脉血的合成,低氧血症可得到有效改善,

经由静脉回流过程,减轻心脏负荷。相关研究指出,

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O

能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

恢复,提升治疗有效率[14]。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O

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

可有效降低心脏负荷。

E/A

LVEF

是临床上常用的反应心功能的指

标,当爆发性心肌炎发生时,患者心肌收缩力下降。

E/A

LVEF

水平也随之下降,

LVESD

LVEDD

评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指标,常用来检测左心室

功能。

PTX

-3可直接诱导患者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

还可以使心室重塑得到延缓;相关研究在指出,

NT

-

proBNP

水平与

CHF

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H

-

FABP

常见于心肌内,

CHF

发生时持续的低氧和低能

量导致血液中

H-FABP

水平迅速增加[|5)。本研究研

究结果提示,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O

可通过全身

辅助缩短纠正心衰的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提升,同

时关于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提示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

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护理安全性。本研究结

果还显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帮助孩子减轻肢体疼

痛,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血浆置换疗法联合

ECMO

治疗的

重症心肌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

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提升整

体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郑慧萍,徐敏,张喆,等.体外膜肺氧合在重症爆发性

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

17 (2): 141-146, 162.

[2 ] Liao X, Li B, Cheng Z.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

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 : Clin­

ical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 J ]. Herz, 2017

(7): 1-5.

mice develop a fatal fulminant myocarditis after local or sys­

temic treatment with diphtheria toxin〔 J〕. Eur J Immunol,

2016, 46 (8): 2028-2042.

[7]廖小卒,李斌飞,程周,等.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

用体外膜肺氧合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实用医

学杂志

2016, 32 (2): 257-260.

[8 ] Sawamura A,Okumura T, Hirakawa A, et al. Early predic­

tion model for successful bridge to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myocarditis supported with percutaneous venoarteri­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insights from the

CHANGE PUMP study [J]. CircJ, 2017, 23 (10): 14-

16.

[9] 付海霞,马继芳,胡鸣凤,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

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 (10): 867-873.

[10] Yang G, Ding J, Guan M, et al. GW28-ell50 The experi­

ence of successful therapy with ECMO on the patient diag­

nosed as fulminant myocarditis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

[J]. J Am Coll Cardiol, 2017, 70 (16): 120-122.

[

11

] 程晔,陆铸今,闫宪刚,等.非心脏手术后危重症患儿

接受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j

〕.

中华儿科杂志,2016, 54 (8): 601七04.

[12] 朱瑞秋,刘长智,卢剑海,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

性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16, 44 (9): 777-781.

[13] Pavon AG, Pappalardo F,Regazzoli D, et al.

5903 Fulminant Myocarditis treated with combined implanta­

tion of left and right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J]. Eur Heart J, 2017, 38 ( 11 ): 97-101

[14] 陈少敏,郭丽君.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在重症心血管

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

28 (12): 1161-1164.

[15] 王崇伟,周晓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新生儿危重症救

治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 31 (2):

104-106.

(本文编辑:张威)


本文标签: 患者 治疗 护理 出现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