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谷歌浏览器小恐龙彩蛋)
062
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
乔诗琪叶黎明
摘要: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
在发展思维
、
培育素养上具有独
特功用
,
受到国内各学科的普遍关注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
项目化学习重视以
驱动性问题为表征的情境创设
,
强调为学生创造富有意义的教学体验
。
目前
国内的项目化教学案例中
,
出现了情境创设偏离课程标准
、
忽视实效性
、
为情
境而情境等误区
。
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创设应遵循真实性
、
复杂性和适生性
原则
。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
情境创设;真实性;复杂性
;
适生性
一
、
情境创设: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
生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
近年来
,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学科素养研究和
持续的探究,调动所有知识
、
能力
、
品质等创造性
实践的深入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
在发
地解决新问题
,
形成公开成果
,
对核心知识和学习
展思维
、
培育素养方面具有独到功用
,
受到国内各
历程产生深刻理解
,
并能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
”
②
学科的普遍关注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
如我国高中
综合多方定义
,
项目化学习强调对真实问题
新修订的语文
、
数学
、
地理等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
的解决
,
追求知识与能力在新情境下的迁移运用
,
里
,
都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和建议
。
项目化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依托真实情境的创设
。
学习可追溯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而后
,
杜
新世纪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传统教学注重
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并以
“
设计教学法
”
实践
学科知识技能的分项训练,难以培养学生在特定
了相关理念
。
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定义
,
美国巴克
的境况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项目化学习强
教育研究所认为:
“
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
法
,
它是对复杂
、
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
,
也是精心
①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
21
世纪的中
设计项目作品
、
规划和实施项目的过程
。
”
①
国内学
学教学法
(第
2
版
)
[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
”
②
夏雪梅
.
从设计教学法到项目化学习:
百年变迁重蹈
者夏雪梅提出
:
“
项目化学习是在一段时间内
,
学
覆辙还是涅槃重生
?
56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
4
1
57
-
62
”
2021
年
2
月
教育研究与评论
论
衡
调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
,
采取
“
以终为始
”
的方
的经验
、
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法
、
提升阅读鉴赏能
法,确定项目的评价标准
,
创设理想的学习氛围
,
力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涵养文化并形塑三观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一般而言
,
项目化学习的情
而上述的项目化学习是否与
《西游记
》
这类名著导
境创设具有以下功能
:
(
1
)
联结真实世界
,
使学习
读的课程目标相符
?
对于经典文本的学习
、
传统
更具现实意义
;
(
2
)
复杂的情境有利于知识建构
,
文化的传承
、
古典长篇小说阅读经验的建构以及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
(
3)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发
阅读策略的学习
,
究竟有怎样的帮助?也许设计
展自律行动能力
。
而合理情境的创设是落实项
者自己都没法回答
。
而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究竟能
目学习理念的关键
,
离开真实的情境
,
探究
、
互
学到什么
,
是每一位教师在设计项目时首先应该
动
、
迁移和反思都失去了行动的土壤
。
考量的问题
。
二
、
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的三大误区
在西方
,项目化学习一直强调以课程标准为
作为一种外来的学习模式和课程形式
,
项目
核心
,
情境的设计并非只为标新立异
,只为激发兴
化学习进入国内
,
也一定会经历接受与转变的一
趣
,
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
些困难
,
诸如概念理解的偏差
、
实践的水土不服
容的需要。
项目化学习从来没有改变其服务课程
等
。
有的教师在尚未透彻理解项目化学习依托的
学习的宗旨
,
它转变的是课程学习的方式。
我们
教育背景与理念
、
内涵特征与操作方法的情况下
,
需要警惕的是
,
把手段当作目标
,把仅仅改变学习
便跟风尝试
,
收效甚微
。
从目前国内的语文教学
的方式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全部
,
拿有趣当有效
。
来看,项目化学习在情境创设上存在以下一些误
(二
)
过分追逐热点而忽视实效性
区
,
值得重视
。
出于贴近生活的考虑
,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会
(
一
)
偏离课程标准
去关注社会热点
,
于是就出现一种情境创设的潮
项目化学习中的情境创设常以驱动性问题来
流
—
—
什么东西热
,
情境就结合什么
。
疫情热
,
就
推动项目进展
,
具体情境的意义在于连接学科内
出现
“
疫情
+
情境
”
;
扶贫热
,
就出现
“
扶贫
+
情
容与学生生活
,
促进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
境
”
;
二胎热
,
就出现
“
二胎
+
情境
”
;诸如此类
,
不
关联
,
最终促使知识的现实化
。
然而
,
目前部分项
胜枚举
。
目化学习的情境虚假化
,
脱离学生现实生活与学
例如
,
在
《
红楼梦
》
整本书阅读中
,
有教师设计
科内容的学习
,
导致语文味的丧失
。
有些教师肆
了贾宝玉因家宴上食用野味而患上新冠肺炎的情
意发挥想象
,
创造出不存在的场景
,
或是生搬硬套
境,要求学生按传染的先后顺序
,
列出贾宝玉可能
地拼凑
,
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
对学科知识与技能
传染的五个人名单并说明理由
;创设了贾府成立
的学习来说意义寥寥
。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五人领导小组的情境
,
要求
例如
,
有教师在设计
《西游记
》
项目化学习时
,
学生确定组长人选
、
组员名单
,
并解释理由
、
猜测
创设了一个创业情境
,
以
“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选择
应对措施。
可能该教师的初衷
,
是通过创新设计
,
一人做你的创业伙伴
,
你会选择谁
?
”
作为探究任
引导学生去了解
《
红楼梦
》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
务
。
且不论这种
“
穿越式
”
的问题能否唤起学生探
从热点捕捉
、
任务设计的新颖性和设计意图来说
,
究的欲望
,
光是
“
探究
《
西游记
》
里哪一个人物的性
这个课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
但是
,
如果我们认
格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创业者性格特质的要求
”这
真去揣度这样的项目的学习结果,也许就会有另
一着力点
,
其学习意义就令人怀疑
。
一番判断
。
如
,
从传染病的传染路径入手
,
能否推
无论课标还是教材
,
都强调整本书阅读的课
进学生对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人物关系的梳理
?
换
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
建构阅读整本书
言之,传染病的传染关系能否增进学生对书中人
论
衡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
年
2
月
物之间的伦理
、
阶层
、
情感
、
交际等诸多关系的梳
的挑战
。
理与探究
?
我们以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
因此
,
项目化学习中
,
情境
、
任务
、
目标
、
学习
此外,猜测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名单
,
从领导力
成果应该是整体中紧密相关的部分
,
应该一体化
和执行力的视角考察书中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
其
设计
。
但从实际教学来看
,
许多情境常被处理成
真正值得探究的空间也很有限
,
而这种现代化的
教学辅助手段
,其作用接近于多媒体工具
。
考察视角
,
与
《
红楼梦
》本身的经典价值是格格不
例如
,
在《
西游记
》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学习中
,
入的
。
至于学生能想到的应对疫情的措施诸如勤
有教师带领学生对电视剧
、
电影
、连环画
、
游戏及
洗手
、常通风
、
多运动之类的答案,
更是与整本书
电子书刊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阅读风马牛不相及
。
而该项目化学习一开始在网
本意在于比较文本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在人物、
情
上热传的时候
,
一片叫好之声
,
这是当下项目化学
节呈现上的差异
。
但是
,
教师既未告知学生项目
习努力迎合社会生活
、
时事热点的一个缩影
。
目标
,
也没有围绕目标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与具体
我们从不反对语文和生活的结合
,
但我们需
任务
,
导致情境学习最后沦为追求感官刺激的影
要警惕过度的迎合和生硬的结合而忘了项目化学
视欣赏
。
习的
“
初心
”
:指向真实
、
重要
、
有意义的学习
,
指向
有的项目化学习中
,
情境创设相当于教学导
对学科关键能力
、
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
入
,常常是
“
导了个热闹
”
,
但热闹过后
,
什么都
一味地追逐热点
,凌空蹈虚,忽视对学习实效性的
没有
。
检测与反思
,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就难免有媚俗的
有教师教学《
水浒传
》
,
先播放电视剧
《
水浒
嫌疑
。
传
》
的主题曲
《
好汉歌
》
,
引导学生体会歌中所表达
(
三
)
为情境而情境
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
接着请同学们写出梁山
在项目化学习中
,
作为贯穿始终的学习场景
,
好汉的绰号和对应的人物姓名
,
并出示多媒体画
情境指向真实问题解决和成果创造。
但是
,
部分
面
—
—
水浒人物的江湖别称
,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
教师出现了概念的混淆和误解
,
将情境教学与项
引导小组讨论:
“
在众多的水浒人物中
,
你认为能
目化学习中的情境混为一谈
,甚至落入了
“为情境
称得上是'英雄'的人物有谁
?
”显然
,
该教师把播
而情境
”
的形式主义陷阱
。
放歌曲和多媒体画面视同为情境创设
,
但此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为教学而设
,
本质上它
对于后续围绕
“
英雄
”
展开的探究项目几乎没有任
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
而项目化学习中的情境是
何帮助
,
是不折不扣的
“
伪情境
”
$
为学习而设
,
是通过现实世界的学科化促成学科
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应该是以高度凝炼的驱动
知识的现实化
。
问题为表征
,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
引导学生对真实
所谓现实世界的学科化
,就是创设包含相关
且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
所以
,
项目化学习
学科内容
、
应用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情境与典型任
的情境应该具有贯穿性
、
统领性
,
而非情境教学中
务
。
如给学生提供五篇新闻稿
,
任务为:假如你是
的辅助性
、
阶段性
。
过分依赖多媒体运用
,
追求外
本届新闻奖评委会主席
,要从五篇新闻稿中选出
界物理空间环境的营造
、
手段的多样
,
而非情境与
一篇作为特等奖获奖作品
,
你会选择哪一篇
?
请
学科知识的高度关联
,
必然落入
“
为情境而情境
”
说明理由
。
这样的情境任务设计
,
我们称其为现
的窠臼
。
实世界的学科化
。
三、
情境创设应遵循真实性
、
复杂性
、
适生性
而学科知识的现实化
#
是指运用学科知识和
原则
技能去解决问题
,
应对工作
、
学习和生活等诸方面
项目化学习可以借鉴
STEM
课程设计
“
五步
2021
年
2
月
教育研究与评论
论
衡
法
”
进行情境创设:发现
,
指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相
一个
“
谣言辨识器
”
(
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用
关问题
,
结合学科知识考量
,
使情境具有实际意
以有效辨识网络社交媒介中的谣言
②
。
真实的情
义;选择,指将情境问题与核心知识结合起来
,
考
境使整个学习过程有料
、
有趣和有效
,帮助学生从
虑是否符合学生经验
,
确定该问题指向的目标知
学科学习和群体活动两个层面与现实世界建立联
识与能力;分析
,
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既要分
系
,
真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析与目标
、
学情的适切性
,
也要分析其可操作性
;
(二
)
复杂性
调整
,
指选择情境后要对其加以调整
,
保证其与后
埃里克森认为
,
会学的关键在于形成概念性
续学习阶段的相关性
,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
的思维
$
项目化学习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的提
趣
,
维持学习动机;确定
,指最终确立情境
,
增强项
出
,
改变了原来学科学习从低阶开始并且主要在
目化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据此
,
我们可以得
低阶学习附近徘徊的特点。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挑
到情境创设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
战性
,
符合学生
“
最近发展区
”,
从开始贯穿到最
(
一
)
真实性
终
,
往往要求学生有全局性的
、复杂的
、
策略性的
杜威认为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
、
经验的情
思考
,
进而帮助学生开展知识和思维的双重建构
。
境
,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
作为
情境的复杂性有这样三个标准
:
(
)
具有开放
思维的刺激物
①
。
思维的发展始终要在新的情境
性
,
能够吸引各种类型的学生参与
,
引起好奇心
;
中得到迁移与强化
,
因此
,
基于知识统整
、
致力于
(
2
)
具有挑战性
,
需要完成多项任务
,
综合不同类
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创设要具有真
型的信息资料
,
运用多种能力解决问题
;
(
3
)
能够
实性
。
直指学科或主题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
聚焦争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真实的情境具有
议
。
在解决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时
,
运用单一知
这样三个标准
:(
1
)
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现实世
识与能力去解决是难以实现的
,
需要糅合
、
运用多
界成年人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
2
)
项目提出的
个维度的知识与能力
。
这就要求情境创设不仅要
问题对学生是有意义的
;
(
3
)
能够将其运用至实
涵盖学科核心概念
,
体现知识的复杂性
,
也要凸显
际生活
。
这三个标准可以分别概括为
:
真实问
实践活动的复杂性
。
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
题
,
学生视角
,
学以致用
。
当情境与学生的实际
考虑何种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多种学习实
生活或认知经验建立起了联系
,
就更能激发学生
践
,
培育学生素养
。
的探究兴趣,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
,
探索更多的
例如
,
创设
“
学校要建设苏东坡文化纪念馆
”
问题答案和学习方式
,发展创造性思维
,
提升自
的项目情境
,
请在校学生来设计纪念馆的展厅
,
并
我效能感
。
让学生担任纪念馆的讲解员
。这个问题情境的设
例如
,
同样是以
“
新冠肺炎
”
作为项目情境
,
计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
,
同时指向了课程内容的
有教师在设计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学习任务群
学习和最终语文化产品的展示
。
学生在这一问题
时
,
以媒介生活为抓手
,
通过具体项目
,
让学生在
情境中
,
需要运用查找关键信息
、
把握重点章节
、
真实的跨媒介情境中历练
。
教师列举以下信息
:
理解思想内涵
、
辩证选择与判断
、
展厅设计与布
长辈们转发
《预防“
新冠
”
小贴士
》
,
其中有关诊
断、
传播
、
治疗的信息真假难辨;美国一名医生声
①
参见
:
约翰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
王承绪
,
称
“
5G
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
”
,
致使英国
、
荷兰等
译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1
$
国多座通信基站遭到
5G
反对者纵火
。
基于复杂
②
孙悦
.
媒介即生活
评价即学习
反思即起点
“
网络社交媒介'谣言辨识器'的设计
”
语文项目学习
56
语文
的信息情境
,
教师设计了如下驱动性任务:设计
学习
,2020
(
9
)
:30-
36
.
论
衡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
年
2
月
065
066
置
、
讲解的写作与练习等综合实践能力,符合项目
与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
在学习
化学习对于高阶思维与能力的追求
$
和实践的过程中
,
教师不仅要知其然
,
更要知其所
又如
,
王岱老师
《
铭记历史
,
珍爱和平
—
—
“
实
以然;要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发展历史和现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
”
任务群之新闻专题教学设计
》
一
意义,
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现状与特点
,
找到最佳
课
,
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
,
设计“
编辑反法西
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
在项目化学习的关键
一
一
情
斯战争胜利
72
周年纪念特刊
”
的情境任务
,
涉及
境创设上
,
要遵循真实性
、
复杂性和适生性原则
,
草拟特刊策划方案、编辑版面、撰写小传及专访
、
凸显情境的功能性目的,
促使学生把学科知识和
写新闻评论等综合任务
①
。
王岱老师试图创设
技能运用到真实世界中
,
而不是仅仅在书本上掌
“
大情境
”
“
大任务
”
,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作品
,
使
握它们
。
学生在初中语文新闻学习的基础上,
提高新闻阅
读
、
写作能力及跨媒介阅读
、
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
(乔诗琪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
进而逐步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
。
在具有复杂性
院
。
教育硕士
。
叶黎明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
的情境任务中
,
学生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
发展高
师教育学院
。
副教授
,
博士
。
)
阶思维
,
走向深度学习
。
(
三
)
适生性
恰当的情境既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
更与学生
认知能力
、
情意态度
、
兴趣爱好相契合
,
并具有一
定引领作用
。因此,情境应以生情为出发点进行
设计
。
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能否在某段时间内完
成,也要考虑可用的资源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
美
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到
,
情境设计应该符合学生
能力
,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
获得成就感
。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时候也应基于学生实际生活与
认知水平
,
全方位地考察和设计
,
在学生兴趣和可
研究性中找到契合点
。
李平老师和倪岗老师在
《
基于情境任务的台
阶式写作教学设计
》
一文中提出
,
找到合宜的情境
有两条渠道
:
一是把握学情
,
围绕学生的写作水
平
、
心理特点和关注领域
,
挖掘兴趣爱好
、
学习经
历
、
人际交往
、
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话题
,
如课例
《给
妈妈写回信
》
,
即是通过观察和调研学情
,
选定
“
青
春期亲子沟通
”
话题
;
二是呼应热点
,
从校园事件
、
社会聚焦
、
媒体热搜等方面寻找灵感
,
如课例
《
你
好
,
旧时光!》
就是从微博热搜事件
“
时光博物馆
”
中获取的灵感
。
②
①
王岱.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项目化学习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学模
任务群之新闻专题教学设计
56
语文建设
,2019(15
):
9-15
.
②
李平
,
倪岗
.
基于情境任务的台阶式写作教学设计
式
,
其中许多理念对素养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设计
56
语文建设
,2020(17):9
-
14
.
2021
年
2
月
教育研究与评论
论
衡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3210774a62409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