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oracle切换用户命令)
龙源期刊网
数学中的特殊数字
作者:李国庆 王凤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数学中一些常见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介绍它们的历史起
源,并总结对这些特殊数字的研究历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它们的特殊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特殊数字;零;圆周率;自然常数;无穷大;虚数;质数;完全数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25-
02
一、零0
数字“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中起占位作用,更可以用来表示界
限。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历史上,使用符号表示
“虚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700年开始,巴比伦人在他们的数字系中使用零
作为占位符。玛雅文明(如今的墨西哥)已经以各种形式使用“O”。墨西哥中南部奥尔
梅克文明晚期的人民已在新大陆上开始使用真正的零,其时间可能是在公元前4世纪,但
较肯定的是在公元前40年,它变成了玛雅数字和玛雅历法的一部分。公元130年时,被
喜帕恰斯和巴比伦人在六十进位制里使用了零的符号所影响。公元525年,零被使用在
龙源期刊网
以罗马数字编制的表格上。在7世纪,公元628年,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将“0”作为
一个“数字”对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占位符,并且制定了与其他数字的运算法则,建立了
一套使用规则,并讨论包含零的运算,包括除法。包含了“O”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最早是由比萨的斐波那契于1202年在他的Liber Abaci(《计算之书》)中发表的,他
在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1-9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符号“0”,随后在西方推广开来,并在
印度—阿拉伯用于四则运算的教学中。
二、圆周率π
圆周率π或者pi,是圆周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它的值,不取决于圆周的大
小,无论圆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恒定不变的。π产生于圆周,但是在数学中它却无处
不在,比如概率论、流体力学、光学、甚至量子理论中。人们在古时候就对圆周周长和直
径的比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发现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
3倍。公元250年阿基米德给出此比值的近似值为22/7。公元1706年,威尔士数学家
威廉·琼斯引入了符号π。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欧拉在圆周率的使用中将π推广
开来。我们无法知道π的精确数值,因为它是一个无理数,这一点被约翰·兰伯特于1761
年证明。德国数学家林德曼在1882年证明了π是“超越”的,即π不可能是代数方程
(一个仅含有x的指数项的方程)的解。通过解决这个“千古之谜”,林德曼给出了“变
圆为方”这一问题的结论,此问题为:给定一个圆,如何利用一对圆规和直尺构造一个和
它面积一样的正方形。林德曼最后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自然常数e
龙源期刊网
e是一个近似值为2.71828的数,是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和π一样,e也是一
个无理数,因此,我们也无法知道它的精确数值。e主要出现在涉及增长的地方。公元
1618年约翰·皮内尔找到了涉及对数的常数e。1727年欧拉在对数理论中使用了符号e,
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欧拉数。欧拉在1737年证明了e是无理数(而不是分数)。1748
年欧拉将e计算到了小数点后23位;大概在同一时候,他发现了著名的欧拉公式
eiπ+1=0。1840年,法国数学家刘维尔证明了e不是任何2次方程的解,而在1873
年,他的同胞埃尔米特,开创性地证明了e是超越的(不是任何代数方程的解)。
四、无穷大∞
无穷大是多大?简单地说,∞(表示无穷大的符号)非常大。想象一条由数字排成
的直线,随着数字不断增大,直线一直延伸下去,直至“消失在无穷”。事实上,无穷大
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数。1639年德扎格在几何学中引入了无穷的概念。1655年约
翰·沃利斯是第一个使用“同心结”符号∞表示无穷的人。1874年康托尔非常严谨地对待
无穷,他具体说明了不同阶的无穷,说明无穷大也分大小。
五、虚数
虚数理论开始于-1的平方根。那么,什么数平方后可以得到-1呢?如果仅限于实
数轴,我们将永远找不到-1的平方根,因为任何实数的平方都是非负的。大胆接受“-1
的平方根”作为一个新的实体(表示为i),这是数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大约发生在
19世纪初。实数和虚数统称为复数。从此以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二维数平面。公元1572
年拉斐罗·帮别利在计算中使用了虚数。1777年欧拉第一次使用符号i来表示-1的平方
龙源期刊网
根。1806年阿冈对复数的图表表示法被称为阿冈图。1811年高斯对复数变量的函数进
行了研究。1837年哈密顿将复数看作是有序的实数对。
六、质数
质数,也称为素数,是只可被1和它自身所整除的自然数。欧几里得在他的《几
何原本》(第9卷,命题20)中陈述到:“素数的个数要超过任何一个我们可以指定的
数。”但是,在整数序列中质数的出现并没有规律可循。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在《几
何原本》中给出了有无穷多个质数的证明。公元前230年埃拉托色尼描述了一种从所有
整数中筛出质数的方法。1742年哥德巴赫猜测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述为两个质数的
和。1896年关于质数分布的质数定理被证明。1966年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几乎证实
了哥德巴赫猜想。
七、完全数
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
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恰好等于它本身。比如6,其因子之和1+2+3=6。公元前525
年毕达哥斯拉学派的研究涉及了完全数和过剩数。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在《几何原
本》第9卷中讨论了完全数,给出了完全数的数学性质。而400年后,公元100年尼克
马修斯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完全数将数进行了分类。一个数的因子之和大于
它本身就称为盈数,一个数称为亏数则是它的因子之和小于它本身,一个既不是盈数也不
是亏数的数便是完全数。第一个完全数是6,其因子之和1+2+3=6。第二个是28,它的
真因子1,2,4,7以及14加起来得28。前两个完全数,6和28,在完全数中有着至
龙源期刊网
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可以证明所有的偶数完全数都以6或28结尾。第三个是496,第四
个是8128。第五个完全数就要大得多,是33550336,这个完全数直到十五世纪才由一
位无名氏给出。1603年,皮特罗·卡塔尔迪找到了位数高达十位的第6个完全数和位数高
达十二位的第7个完全数。一直到现在,即便有了计算机辅助,但人们仍不知道是否有一
个最大的,或者说是否会有无穷多个完全数。寻找更大完全数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浩渺的数字家族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并不只有以上七种。还有更多具有特殊
意义和特殊性质的数字,期待着数学爱好者们去探究和追寻。
参考文献:
[1][英]克里利,著.你不可不知的50个数学知识[M].王悦,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年9月第1版.
[2]陈仁政.不可思议的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陈仁政.说不尽的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阿西莫夫,著.数的趣谈[M].洪丕柱,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0.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
作者简介:李国庆(1990-),男,辽宁大连?摇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龙源期刊网
通讯作者:王凤霞(1980-),女,辽宁大连?摇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数学中的特殊数字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3804689a65225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