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tostring java)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9月,第41卷第5期,Sep.,2011,Vo1.41,No.5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学术新视野】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价值 

王葆华,杨豪中,张 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元素,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能展现城市文化、内 

涵及形象又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参与及体验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公众审美兴趣。目前,城市中许多公共艺术的作用 

微乎其微,失去其作为艺术表现的美学价值和感染力。文章从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形式及其发挥的作用来探析如 

何构建具备美学价值的城市公共艺术。 

关键词:公共艺术;构成因素;美学价值;发展超越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审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 

人们传达着佛法的神奇与生命的奥秘。 

表达形式和艺术处理手法是公共艺术从无形到有形有 

意的重要环节。“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 

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这里的新的节奏就是需要 

公共艺术设计者要通过“景”“情”“形”的艺术结构来把精神 

与内涵予以物化。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 

有开放性、公众性以及文化性,不仅仅是城市形象对外展示 

的名片,更是为公众的活动和审美营造精神场所。“尽管公 

共艺术被看做是城市的一个组成元素,同时我们也应把它看 

做艺术品,正如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一样。在一个开放 

的空间中,艺术品不仅可观,而且可触、可感。公共艺术可以 

说是艺术从博物馆的传统风格中解放出来,变得更加自由化 

的结果,它可为公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接近艺术。”…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 

生活得境界和情趣。”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体现为通过对公 

共艺术的欣赏,使公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培养公众的 

审美能力,塑造公众的审美境界,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二战纪念碑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公共艺 

城市公共艺术的构成因素与审美价值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立是整体美学的考验 

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立,首先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客观存 

在,也就是场域和公众的密切关系,人在场域中既是主体又 

是客体。通俗地讲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人在场域的重要 

性,要求公共艺术的设立要立足以人为本,考虑人与公共艺 

术的相互影响。例如,街头广场大众进行的文艺活动,像扭 

秧歌、练剑、合唱等等,是一个场域为公众的参与所提供的发 

生机会,公众的表演为场域也反馈和提升了美学价值。 

其次,本土文化是公共艺术的灵魂。本土文化是本区域 

术,纪念碑由碑门、无名烈士墓、纪念碑、三军战士雕像组成。 

碑由两根高大的门柱为主雕塑,门柱顶端为一平台,纪念碑就 

是抽象的双臂双手,象征着人的两手伸向天空祈祷和平。人 

们可以从纪念碑前方的大台阶及平台底部进入纪念碑的中 

间,消除人们的心理距离,唤起人们对死去的军人的怀念,整 

体纪念碑给人带来的是心中的缅怀和精神上的唤醒。 

公共艺术存在于公众的生活中,无论我们身边的街头表 

独具特色文化,是扎根本土、世代相传的文化,现代城市建设 

中城市历史和文化是宣传重心,这就促使城市公共艺术在选 

择题材的过程中注重城市历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 

演还是城市雕塑或者城市家具,它对大众的影响是最密切、 

最直接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便于公众把其作为情感对象 

进行感知和审美,像一本美学教科书潜移默化地提升大众审 

美水平和感知能力。使公众在心灵的震荡与洗礼中培养起 

审美的人生态度,并最终使心灵不断得到陶冶和人性不断得 

到构建。[ ] 

以体现城市的记忆。《玄奘雕塑》伫立在西安大雁塔南广场, 

雄伟高大的玄奘雕塑似乎正在以“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和 

入世的积极姿态,面对广大信徒大众讲经开示、宣扬教义,向 

收稿日期:2011一D4-23;修回日期:2011_o6-24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GXS5D128) 

作者简介:王葆华,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从事建筑环境及景观设计研究。 

170 

对不同的城市空间属性来创作作品,以达成作品和空间高度 

二、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常见的美学缺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事业随之旺盛。公共艺术 

是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水平。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一味追求从无到有的发 

展,而忽视了公共艺术作为美的根源散发的艺术魅力。 

(一)城市公共艺术题材选择的单一性 

的对话与互动;(2)表现公共艺术品所在区域的城市特质,深 

入市民共同情感的核心;(3)强调城市民众的参与及认同。 

因此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不但在于作品内在观念的呈显, 

艺术家对地区历史、地理、风俗、意识形态等文化脉络的援 

引、消化能力,以及作品与空间、环境、观众的互动关系,都是 

城市公共艺术在创作领域中可以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也会 

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感”。巴西里约热内卢马纳卡纳 

足球场地面浮雕球星足印,凝聚巴西人民的共同的情感,市 

民可参与其中和球星“对话”。 

“美是基于数与量的比例”雕刻大师克莱东(Kleiton)说, 

表现历史题材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以纪念性和纪实 

性为主,在一定的场域内,这种类型不宜过多。这类城市公 

共艺术品在人们心目中是对光辉历史的解读或者怀念,而公 

众的地位是处于审美客体。由于这类城市公共艺术品题材 

的严肃性,表现手法一般都是写实的具象的,限制了人们的 

生活性参与,不能触摸和攀爬,只能报以仰望和崇敬的态度, 

导致人们审美情绪的单一。 

(二)尺度感——公众与公共艺术的心理距离 

由于的公共艺术品的设立大多都是考虑到其历史的纪念 

性,所以在公共艺术品形式选择上一般是以高大的形象设计 

手法来展现曾经辉煌的历史,使人们与公共艺术品之间产生 

了难以逾越的心理距离。位于西安雁塔西苑中的陕西民俗雕 

塑,以朴拙的艺术手法和近人的尺度展示了有关于陕西关中 

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风土人情。其中不但记述了陕西八大怪 

等民风民俗,更多的是表现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 

情景。人们在品味和游戏与这组作品之间时,都能深刻地体 

验到那来自黄土高原质朴的风土人情。 

三、美学思想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启示 

(一)城市公共艺术是公众审美的媒介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艺术很普遍、很重要的文化形式,“艺术 

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 

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 3 成功的公共艺术是 

引导公众美学思想的方向标。公众通过公共艺术发现了美,有 

超越了美。诗人华兹华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 

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 

主体是城市中千千万万的各种层次的各种年龄的市民及游客, 

因而在设立时务必重视它所散发的美。 

(二)城市公共艺术是凝聚市民情感的纽带 

些在尺度和题材选择上更加贴合于人们生活的城市 

公共艺术雕塑作品,它们本身没有宏大的气势和重大的历史 

记忆,它们有的只是与人们的生活相重叠。位于西安大唐芙 

蓉园内的地景浮雕《大唐疆域图》就是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 

的城市公共艺术品。这件城市公共艺术品是由铜板阴刻的 

雕刻手法将盛唐的疆域展现在人们面前。当人们步人其中 

时,不由自主地就将现有的我国国土疆域与盛唐时期相比 

较。在其中寻找着自己家乡在盛唐时期的位置,畅想着自己 

的家乡在当年盛唐时期的历史景象。 

(三)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感” 

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感”有三个主要方向:(1)针 

(四)城市公共艺术应体现大众参与性 

些城市的艺术家们开始把公众对艺术作品的参与作 

为公共艺术的内在因素来对待,即把公众参与作品的行为和 

身体作为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使作品超越了视觉审 

美的范围。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参与性取决于城市公 

共艺术品融入生活的程度。城市公共艺术品融人生活程度 

越高,人们越容易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从而调动起 

主动参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积极性。而在人们参与的同时,城 

市公共艺术所载负城市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 

着。巴西里约热内卢海岸边的《坐着的老人》生活雕塑,反映 

了里约人的悠闲的生活状态。不仅如此,城市公共艺术的设 

立或开展与公众的行为是分不开的,如大连星海广场的雕塑 

《路》,足迹浮雕上面的脚印是由1000个真人踩出的,每一双 

足迹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主人。这些脚印自北向南通向大海, 

是按着年龄排序的,排在第一行是1899年大连建市那年出 

生的,最后一行是1999年出生的。这1000双脚印表明了大 

连的百年历史是由勤劳奋进的大连人民创造的。只有符合 

公众审美心理和反映公众生活主题的公共艺术才是公众真 

正所需要的。也只有这样,城市公共艺术才能永远保持旺盛 

的艺术生命力,从而让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 

四、结论 

城市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及公众生活形态 

所融合的产物,是城市形象、性格和内涵的显现,反映了一个城 

市公众的社会需求、文化水平和审美标准。任何一个民族、一座 

城市甚至—个场域都具有其独特的本质文化,公共艺术作为公 

众与文化之间的纽带,促成审美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我们在城 

市公共艺术的设立时,立足于大众、尊重文化,相信我们会建设 

出具备公众性、文化陛、艺术性的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仲间裕子.城市公共艺术,2l世纪的艺术景观[N].中国 

艺术报,2011. 

[2]杨文会.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J].雕塑, 

2006,5(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赵琴] 

171 


本文标签: 艺术 城市 公众 审美 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