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linux删除一整个文件夹)

龙源期刊网

“X(就)X(吧)”格式的主观性用法

作者:顾海丽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

摘要:“X(就)X(吧)”是汉语中一种口语化较强的结构,以往关于这一格式的研究,多是从句法

方面考察哪些成分能够进入这一格式。本文从具体例句出发,来探讨“X(就)X(吧)”的主观性和相

应的主观化,以及“X就X吧”、 “X就X” 、“XX吧”三种不同表述方式在具体语境中所表现出来

的交互主观性。

关键词:“X(就)X(吧)”; 语用;主观性;交互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41-02

一、 引言

“X(就)X(吧)”格式是汉语口语中一种凝固的结构,是一种紧缩复句形式,“就”是格式标志,具

有多义性,在句中主要起关联作用,有着多种语义制约,这一格式使用频率极高,分布范围广泛,比

如“去就去吧/离就离吧” 历来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自八十年代以来,不乏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

讨。关于这种格式,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早就进行了一些探讨:“X就X(吧)表示容

忍或无所谓。丢就丢了,着急也没用/大就大点儿,凑合穿吧 !/去就去,怕什么?/ 比赛就比赛吧,输了

也没关系。”此后的相关研究也多沿用了这一说法,但通过对实际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这样的概

括还不够全面,现实话语中,有很多不表示容忍或无所谓的用例。

例如:(1)“畅想就畅想吧,有畅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激励人奋发图强的勇气。”(1994年

报刊精选)

(2)战士肯定说“吃完了”,主席接着说“完了就完了吧”。(一依《毛泽东和他最亲近的警卫战

士》)

(3)“小甫!快想法子吧!你去叫他们不要打!和平就和平吧!”(吴强 《红日》)

很显然,从这些例句中可以看出,并不表示容忍或无所谓,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赵静贞从基本语法意义、构成、类型以及句法功能等方面,对格式“X就X”做了比较

详细的探讨;项菊的《复说式X就X初探》一文中,从语义关系、语义制约以及双重焦点效应作

了相关研究;寿永明就“就”在“X就X”式中的词性、语法作用以及“X就X吧”这个格式的结构特

征作了讨论;吴永长依据语言趋简的倾向认为“V(+O)就V吧”是由条件复句“如果+能源动词+

V(+O),就V吧”紧缩而成的,主要表现主体容忍或无所谓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

但上述研究中还有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他们虽然对能够进入这个格式的成分作了分析,

但对该格式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关于“X(就)X(吧)”的变式的考察,赵静贞一文中也只是提到了

“就”的省略,而没有将“X(就)X(吧)” “X就X” “XX吧”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本文运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系统,检索了王朔等作家的口语作品,搜集了大量翔实的

语料。结合具体语料,对 “X(就)X(吧)” 这一格式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描写,不仅考察了其句法功

能和语用价值,对这一格式的主观性也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论述,并从表义共性上对“X(就)X(吧)”

“X就X” “XX吧”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作了相关探讨。

二、“X(就)X(吧)”格式的主观性

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

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相应地,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

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从语义学的角度,语言的主观性特征与语言意义具有非描述性特征直接相关,语言的非描述

性意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性意义,也就是说话人借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一类的意义。

此外,主观化的句式或成分大多用于口语化的句子里,特别是对话中,因为这时候最需要体现

也最容易体现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情绪。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反映的是人的主体性特征,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意思,某种

程度上,传达出人们独特的生存体验。所谓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作为主体说话时留下的自

我印记。这些印记无所不在 ,但从已有的研究表明,归纳起来大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说话

人的视角;2、说话人的情感; 3、说话人的认识。“X(就)X(吧)”的主观性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体

现。我们依据主观性原则,来探讨“X就X吧”、“X就X”、“XX吧”在语言运用中对不同语境的

选择性,表现出相应的主观意义,使其在叙述事实的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对叙述对象的某种情绪

或态度,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衍生出相应的语用含义。

(一)“X(就)X(吧)”如何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者客观叙述的出发点,常以隐晦的方式在句子中体

现出来,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体验。“X(就)X(吧)”常表现人的主观情绪。表

示只好、如此,达不到说话人的要求,但因为客观限制只能这样,含有不情愿、无可奈何的牵强意

味。如:

(4)老常说:“谁也别想。该着怎样就怎样吧,别看叫我跟着,用不着了,也就叫我回来了。(孙犁

《风云初记》)

(5)我只稍稍地犹疑了一下,接着,便答应了他们。“去就去吧!妈的,反正这一点鸡巴钱也作不

了什么用场。” (叶紫 《行军散记》)

龙源期刊网

(6)眨了眨两只花了的老眼,喘了一口粗气,无可奈何地答了声:“该怎办就怎办吧!”(曲波 《林

海雪原》)

(7)对百林虽说还是很爱的,可到底也还不是个痴情种子,走到哪就算哪吧。他林边卫再怎么

睡百林,也是他叶民主早已睡过了的。(方方《埋伏》)

(4)、(5)、(6)、(7)表示说话人对当下的情况并不是很满意,但是因为客观限制,多是对已然

事件,做出的一种让步。在这一语境下,只能选择“X就X吧”、 “XX吧”两种表述方式,并且“XX

吧”通常强调说话人无可奈何的情绪,不得已才作出某种让步,同时又有一种祈使的语气。

(二)“X(就)X(吧)”如何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一词应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这一点可以从语言的表情功能

可以看出来。作出某种决断或强硬的答复

(8)说就说吧,既然已经离婚,谁怕谁呢?(1994年报刊精选)

(9)该批判就批判吧,它总是我自己的思想感情,又是自觉自愿的自我表现。(戴厚英 《人啊

人》)

(10)下来盖了顶棚,别人替她心痛,芒种挖沟回来告诉她,春儿说:“挖就挖了吧,只要打败了日

本,叫我拿出什么去也行。”(孙犁 《风云初记》)

(11)要杀就杀我吧!要烧就烧我吧,放了老太太。(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

(8)、(9)、(10)、(11)都表示说话人态度坚决,并且是作为一个完整表达的后续成分。“X就

X吧”、“X就X”、“XX吧”都出现在这种语境,但三者表达的主观性不同,“X就X吧”、“X就X”

反映的既可以是说话人态度的积极方面,也可以是消极的方面。但“XX吧”多是消极的方面,往往

是说话人不情愿的接受某种情况或做出的牵强回答。

(三)“X(就)X(吧)”如何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对于“X(就)X(吧)”这一格式,大多认为含有无所谓的含义,通过我们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

有时候并不表示无所谓,而是表达出说话人的主观期待,大多表示期待负值。

(12)紧张局促全消失,声音也变得自然:“主席真幽默。你说是气就是气吧。”(权延赤 《红墙

内外》)

(13)高凡连忙拉拉我的袖子:你是啥,你是新娘子!要闹就闹吧,乡邻乡亲的,不怕。(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

龙源期刊网

表示认同或接受,通常情况下,既可以是已然的事实也可以是未然的事实,主要用来表达说话

人对某种情况的认可。

表示赌气,情绪极度激动时说的极端话。

(14)“去就去,到时候你们就后悔了,还不是得乖乖地把我送回来。”(皮皮)

(15)开除就开除,反正我也不想上学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有着条件的限制,这种语境中,“X就X”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与“X就

X”格式所表达强烈的主观性有着很强的一致性。“X就X吧”、 “XX吧”表情的委婉就很难表达

出说话人极度的情绪性。这种差别是由使用语言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不同引起的。

三、“X就X吧”“X就X”“XX吧”三种不同表述方式及交互主观性

(一)“X就X吧”“X就X”“XX吧”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关于“AA”这一格式的讨论,赵静贞认为,“A就A”中的A 为代词或代词以外的其他词语时,可

以省略“就”,比如:

(16)甲:我马上去。

乙:去去吧。

(17)甲:你要的书我没买着,给你买了本杂志。

乙:杂志杂志吧。

但是赵晶贞并没有指出这一省略式内在的含义,笔者认为,“X就X吧”“X就X”“XX吧”这三

种表述方式之间有着深层的关系,三者在语法、语用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一点已经在前面

的句法论述中已经得到验证。变化格式中基本语义仍保持不变,尤其是“X就X吧”和“X就X”之

间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结合具体语料,我们发现,“X就X吧”多用于表达交际双方中,说话人对对方的一种认可,但这

种认可含有主观上的不情愿,没有达到说话人的标准,因为客观原因只能这样。而“X就X”则是

强调某种态度或作出决断,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X就X吧”、“X就X”、“XX吧”是一个逆向过程,遵循着交际中的经济原则。省略了某些

成分,留下凸显的焦点或者话题,三者在表达重心上还是有着很强的一致性。结合例句我们可以

明显的看到:

龙源期刊网

叫我地主分子——地主就地主吧(宾语)

每人十斤——十斤就十斤吧(宾语中心的定语)

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谓语中心)

我看慢就慢点儿吧——慢就慢点儿吧(位于中心)

这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分别为:

“地主就地主吧”“地主就地主”“地主地主吧”

“老了就老了吧”“老了就老了”“老老吧”

“慢就慢点儿吧”“慢就慢”“慢慢点儿吧”

很显然,“XX吧”式明显不同于“X就X吧”、“X就X”,这里“XX”不是单纯的重叠,当X为谓

词性成分时, X和X之间必须有停顿,尽管书面形式上没有用逗号表示,如“老.老吧”, “慢.慢吧”。

但当X为体词性成分时,X和X之间可以没有停顿,“地主地主吧”,没有停顿也很自然。

“X就X吧”格式中,“就” 前后的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前后一致,但是也可以有所变动,句法

上通过扩展或附加其他成分来实现。通常是在格式中间用一些表达语气和情态的词语来增强说

话人的表达效果; 或者附加一些表示趋向、结果、状态等成分会出现在格式后从而一起表达相

关语义功能。如:

(18)程副指挥长杨栋梁对运输公司经理曹兴和说:‘大家太累了,我看慢就慢点吧。’(1994年

报刊精选)

(19)中队婉转地说:“我们听到你们的口令声,倒感到很安全,你们该咋喊就咋喊吧!” (1996年

人民日报)

(18)在谓词性成分后面附加了表程度的“点儿”,(19)在谓词性成分前面加了表情态的词语

“该”来增强说话人的表达效果。

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认为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每个句法

构式本身都表示自己的独立意义,不同的句法构式有不同的句式意义。因此这三种不同的表述

方式有着各自的独立意义。“X就X吧”表示主观上的不情愿,没有达到说话人的标准,因为客观

原因只能这样,只能容忍或者不得不接受某种情况;“X就X”表达不在乎、无所谓,主观性较

强;“XX吧”表达一种勉强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三种不同的表述形成了语用意义的种种分化。

(二)交互主观性

龙源期刊网

语言不光能表现人的主观性,还经常用来表示言语者之间的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是指

说话人或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现对听话者或读者“自我”的关注,实际就是说话人要考虑到说

者或读者在听你话时的感受。

在语言交际中,有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听者的感受。比如就“X(就)X(吧)”这一格式中,“X就X

吧”、与其变式“XX吧”“X就X”主观性的体现就不同。“X就X吧”、“XX吧”体现出交互主观

性,而"X就X"仅仅表述的是说话人的情感或态度。

(20)程副指挥长杨栋梁对运输公司经理曹兴和说:'大家太累了,我看慢就慢点吧。(报刊精

选,1994)

(21)徐总经理以充满了喜爱的口吻说,接着他对客厅门口叫道,“要进来就进来吧。”(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22)衣服料子、美国的……要啥洋货有啥洋货,他当然满心欢喜,说,“去就去,明天走。”(周而

复 上海的早晨)

带“吧”的句子比不带“吧”的语气缓和,带有商量的味道。可以说,汉语的语气词“吧”是表达

交互主观性的成分。

五、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和论述,“X(就)X(吧)”格式在语言运用中对不同语境的选择性,表现出相应

的主观意义,使其在叙述事实的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对叙述对象的某种情绪或态度,从而在具体

的语境中衍生出相应的语用含义。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3]张旺熹.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赵静贞.“A就A”格式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

[6]杨德峰.也说“A就A”格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龙源期刊网

[7]吴永长.浅析“V(+O)就V吧”[J].新学术,2009(1).

[8]杨万兵.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 [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本文标签: 说话 语言 主观性 表达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