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基于web前端的毕业设计题目)

基于Web2.0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数字化 

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 

朱世美 ,李双志 

(烟台南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烟台南山学院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山东龙口265713) 

摘 要:通过介绍Web2.0的涵义与特点,分析了基于Web2.0的数字化资源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 

构建出一个基于Web2.0的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并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该资 

● 

源平台进行了应用举例。 

关键词:Web2.0;数字化资源;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0)03—0076—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 互联网应用模式的统称。由Web1.0的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 

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 

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教 

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应用13益引起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关 

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更紧密、工具更强大的 

Web2.0模式发展,而且这一变化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 

势。这是一次从“人一机”模式到“人一人”模式的转变。不同视 

角对于Web2.0概念的阐述有很多。现在被业界认可的概念是: 

注。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明确提出:教 

师应该能够设计或者改编可以将相关数字化工具及资源整合 

进来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可见充分利用数 

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广大教师必 

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开发、设计、管理、应用多种数 

Web2.0是以Flickr,De1.ici.OUS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 

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长尾 

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如 

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那么Web2.0就是以人为核心 

的,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Web2.0不仅仅是指如Blog, 

TAG,SNS,RSS,Wiki等技术与服务,它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理 

字化教学资源,才能进一步推进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最 

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Web2.0的兴起,为数字化资源建设 

带来了新的活力。基于Web2.0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开发被列 

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指南。本文 

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基于Web2.0的教育技术培训数字化资源 

平台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应用探索.以更好地促进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念,一种由用户提供内容,开放、协作、参与、分享的方法和理念 

表1简要展示了Web1.0与Web2.0的区别 ]。 

表1 Web1.0与Web2.0的区别’ 

Web1.0(1993-2003) 

信息模式 

Web2.0(2003-) 

通过浏览器点击页面之间倍增的内容与交流信息融合, 

独立的超级钮拨浏览网页有应用功能而不仅仅是网页 

1 Web2.0概述 

1.1 Web2.0的涵义 

模式 

主要内容单元

形态 

浏览方式 

读 

网页 

静态 

互联网浏览器 

写与贡献 

发表,记录的信息 

动态 

目前关于Web2.0还没有准确清晰的定义。2004年国际 

Web2.0大会提出,“Web成为一个平台”。Wiki百科全书认为: 

“Web2.0是对于感知到的Wor1d Wide Web正在进行的变化: 

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其它 

Web ̄1wice 

体系结构 

内容建立者 

Client server 

网站编辑 

WWW从网站的集合转变为向终端用户提供Web应用的计算 

平台的统称。”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Web2.0是相对Web 1.0的新一代 

众人 

1.2 Web 2.O的特点 

(1)社会参与性。在Web2.0环境下,用户能够自由地借助 

收稿日期:2010—02—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编号:07SA029) 

作者简介:朱世美(1984一),女,山东日照人,烟台南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李双志(1982一),男,山东济宁人,烟台南 

山学院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 

|Te 2010年第3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内容媒介,创建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网络行为。Web2.0的这 

种社会性,为网络共同体的创建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2)开放性。Web2.0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方面,网上 

的内容大多是由用户创造的.用户可以方便地共享自己的智 

慧,这是智慧的开放;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RSS聚合的方式, 

用户可以方便自由地订阅自己所喜欢的内容。Web2.0脱离了 

网站本身的束缚,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网上的资源.使 

广泛传播、利用的过程,知识和智慧的持续创造传递贯穿于整 

个教育领域。黎加厚教授认为,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 

度来看,教育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 

造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本资源平台Web2.0中的Tag 

技术实现了对知识的分类.从而使ETA培训资源平台中的资 

源实现相关性,有利于知识的显性化。 

3.1.2协作学习理论 

得网络资源更加开放。 

(3)创造力。在Web2.0环境下,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创作 

者。用户的创造力基于Web2.0所提供的Blog,TAG,SNS, 

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 

织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 

RSS。Wiki等软件的支持。 

(4)个性化。在Web2.0时代,用户可在Web2.0上经营自己 

的个性.通过自己的文字(如写作博客)、自己的声音f如录制播 

客),上传自己的图片,共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经验,从而在网 

络上打造了个性化的、真实的自我。 

2数字化资源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概述 

2.1数字化资源相关概念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 

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对教育技术 

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4年将教育技术的定义 

表述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 

源以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 

在本文中,数字化资源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处理的、可 

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资源。比如多媒体 

教学课件与素材、网络课程及课件、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等 ]。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具备以下特征:①处理信 

息的数字化;②呈现方式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③交互的链接 

性和自主性。可以实现超文本链接等功能;④工具性。可以作为 

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 

2.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概念 

教育技术能力(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简称ETA) 

可视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 

技术能力包括意识与态度(主要解决认识问题)、知识与技能 

(是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整合的要求)、应用与创新和 

社会责任(强调教育技术技能要落实于行动)四大内容Es]。 

3基于Web2.O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数字化资源 

平台的构建 

3.1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 

3.1.1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O世纪9O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 

理学领域。Jeremy Gatbreath先生认为,教育知识管理就是运用 

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存储,并通过电子网络 

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 

它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及学习者之间的积极 

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 

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这种协作精神也是 

Web2.0所倡导的。 

3.1_3 二八法则 

帕累托定律.也称为20/80法则,即80%的收入来源于20% 

的客户。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资源平台中,用户可 

以创建自己的空间,通过这个空间用户可以进行个人的知识管 

理、知识积累、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设计资源平台时,遵循整 

个资源库资源的80%将会由20%的精英用户来创建的思想。 

另外,通过用户空间可以实现“每个人的知识中有80%的获取 

是很轻松的,这80%的知识的获取也许只消耗了个人20%的时 

间”。 

3.1.4六度分隔理论[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国著名社会 

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 

出。1967年,Milgram为了描绘一个连接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 

网,曾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即你 

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问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最多 

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本资源平台中, 

为了更快地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学习交流圈,学习者 

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空间。共享自己的资源、教学案例,然后与 

网友通过互换链接的方式建立友情链接,建立类似社会关系中 

的“强纽带”.知识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共享和交流。 

3.2平台设计原则及其实现的功能 

3.2.1平台的设计原则 

与web2.0有关的RSS,Blog等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 

传统浏览网页的习惯难以改变,学员刚开始接触会感觉陌生, 

再加上部分学员(尤其年龄较大)本身的特殊原因,可能会出现 

建立个人空问和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积 

极性不高的情况。因此,对如何吸引学员来应用该平台并共享 

自身资源需要精心设计。学员在该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及对他 

人的见解进行评价时,可能会迷失主题。因此,对学员初期使用 

该平台的引导及帮助的工作量较大。由于Web2.0网站本身的 

特点,可能短期内难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坚 

持和积累,才会有最佳效果。 

:! !至至:翌 兰旦:坚兰皇: :翌要簦 ZZI 

中小学教师ETA培洲数字化资源平 

用户空问l I管理员H系统管理模块 

录f I教学l I网络I I图片I I视频I I网络 

块l I案例l I书签I l资源l I资源l l课程 

一一‘ 。 i 一 一一一 一一一 ’i 一一 一一 

錾蒌薹孽垂 

图1平台总体设计结构 

为更好地提高中小学教师资源共享的意识与能力,促进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平台的设计要尽量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对象的特定性。本研究的内容是ETA培训,与教学领 

域相关,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内容的针对性。该平台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字 

化资源平台,资源应具有针对性,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3)功能的整合性。集Tag、RSS、信息资源检索和评价等功 

能于一体。 

(4)操作的简便性。系统应该以用户为中心,界面简单,操 

作方便,以适合学员的使用。 

3.2.2数字化资源平台着力于实现的功能 

(1)依靠平台资源的不断积累.形成一个无限的网络资源 

库。资源积累有两个方面,一是站内用户上传资源的积累,一是 

网络书签的积累。教学资源的积累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gIJ建基于Web2.0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共同体。用 

户通过各种交流方式,集体智慧得到展现,形成了学员教学员 

的格局,平等开放的学习交流方式,使得中小学教师乐于发挥 

自己的主动性,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经验,教育技 

术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而更加丰富。 

(3)短期的实地培训中遗留下来的难题,可以在此平台上 

继续深入讨论.从而解决了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的矛盾。 

3.2-3平台建设的技术重点 

(1)采用Ajax和Tag技术来构建智能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的高质量ETA培训资源平台。 

(2)资源平台的资源以RSS方式输出,实现资源的标准化。 

(3)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想,使用XML技术实现资源的共 

享与交流。 

(4)通过使用TAG技术,实现ETA培训资源平台的知识 

管理 

4基于Web2.O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在教育技术能 

力培训中解决的问题 

4.1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查找与分享的便利 

基于Web2.0的网络环境,上传容易,订阅及时。用户可以 

通过上传,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成果; 

基于Web2.0所提供的订阅功能.可以使用户方便地订阅自己 

需要的网络资源,结束大海捞针式查找资源的痛苦。 

_z璺:! !兰至:塑 兰旦: 量 :鍪要堡查 

4.2学习成本降低。解决培训成本高的矛盾 

基于Web2.0的网站做好之后。有关资源的添加等维护工 

作,基本上都由用户来完成。而由用户来参与建设,可以发挥集 

体的智慧。用户上传分享的教育技术资源,用户收藏的网络书 

签,撰写的教育叙事,以及在讨论中产生的资源和成果,都是一 

笔宝贵的财富。利用网络上的教育技术资源,及在网络上与教 

育技术专家学者的交流,降低了用户在购买书籍、课件方面的 

费用.及参加各种异地培训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金钱。 

4.3时空的无限延伸。解决培训时间短。缺乏持续性的矛盾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学人员版)的内 

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培训的时间只有50学时。 

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项终身教育的工作,单凭短 

期培训不能解决问题。该平台为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 

远程交流支持和共享的知识资源,能引发学员深层次的交流与 

反思,满足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该平台具有长期效应,培训中 

和培训后都可以提供交流协作与资源支持,其内容可以不断改 

写更新,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4.4缩小中小学教师之间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异 

Web2.0为接受培训者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Wleb2.O开 

放的学习共同体环境,恰恰满足了教育技术所追求的平等、尊 

重和开放的教育理念。其服务可以满足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进 

行更加方便平等的交流与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及案例,有助于 

缩小中小学教师之间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异。 

5结束语 

基于Web2.0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利用Web2.0的技 

术与理念来支持教育技术培训,可以强化培训团队的开放、共 

享、自由、平等以及信任的氛围,创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良 

好环境,有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和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 

深入开展基于Web2.0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秀丽.Web2.0技术学习的课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 

(9). 

[2] 张伟.Web2.0及其教育应用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3]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修订版)[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oo5:81—82. 

[4】柯和平,郭向勇.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 

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5]何克抗,刘雍潜.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o5. 

[6] 刘颈.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南昌:江 

西师范大学,2007(5). 

[7]李河.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7 

(11). 

(责任编辑:邬江华) 


本文标签: 教育 技术 资源 平台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