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26日发(作者:英语power是什么意思)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龚 蒙1 乔春梅1 王 洋1 龚 磊2 1.商丘学院;

2.浙江金华

【摘 要】翻译的方法、技巧和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之

上的,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十分有必要对比这两种语

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掌握它们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来讲,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词汇、句子、修辞、逻辑思

维和表达方式。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意义方面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

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语 汉语 翻译 词汇意义 对比

在语言学习中,词法和句法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只有先学会了单个词才有可能选词造句,进而学会句法。而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词意、

词性和词的音律和节奏等。

一、词意相符或基本相符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在共同的生态

和历史环境中,人的感官功能、基本心理过程和思维结构大体相当。

因此,除了语言的特定语义构成环境参照以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共

同的一般语义构成环境。所以不同语言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有些词语在没有特指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具备指称意义。例如:

house房子 room 房间 lake湖泊 sunshin

e阳关汉语中有些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兼备。如在汉语中我

们提到“鹦鹉”人们想到的是它模仿人说话的特殊能力,有“人云亦

云、鹦鹉学舌”的贬义,这与英语如出一辙。

那本书的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书里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

That book,whose author does

n’t seem to have his own viewp

oint,is full of parrot-learned

knowledge.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找词意相符的对应词语时,

容易找到貌似对应的假对应词语,如英语中的“eat one’s

words”意思是收回某人所说的话,和汉语里的“食言”意_______

义不同;又如英语里的farmer与peasant和汉语中的

“农民”并不相符。Peasant字英语中带贬义,有“未受教育

的人;无礼貌的人”之意,而farmer则比较中性,但farm

er是拥有大片土地或农庄的人,“农民”则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二、词的指称意义相同,但语用意义不同先看下面一句话的

英译: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声喝道:“放屁!放屁!”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

w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

n to this explanation?He bell

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

s your wind!”(施耐庵《水浒传》,赛珍珠译)“放

屁”和pass your wind似乎是对应的,但只是指称意

义,从语用意义的角度看,武行者这里不是命令别人去做什么,而是

不耐烦对方的啰嗦。译文显然是误解了作者的原意,可以翻译为no

nsense或者bullshit. 三、词的文化意义差别1

词汇文化载荷量不相等。汉英词汇中有很多文化载荷量不相等,英语

中的wine指用水果酿制而成的酒;而汉语中的“酒”指代的是一

切含酒精的饮料,白酒、果酒、药酒和啤酒都包括在内。英语中父母

一代的长辈,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一个uncle统称全部男性,

一个aunt统称全部女性;而汉语则泾渭分明,有伯、仲、叔、姑、

舅、姨。Family通常只包括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而

在中国就指三世四世甚至是五世同堂。

2.词汇折射的文辉个性零对应。英语中的strip-tea

se(脱衣舞),streak(裸奔),queen(脂粉气的同

性恋男子)等词汇是英美奇异的反主流文化和颓废文化在语言上的折

射,所反映的文化特异性在汉语文化的“空缺”:扶贫、菜篮子、希

望工程、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个代表、双规等,在英美国家却没有。

3.词汇的文化内涵空白。由魔鬼撒旦变成的serpent因

引诱了亚当和夏娃偷吃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而成为“教唆他人违抗上

帝旨意”的化身,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是“蛇”所无法表达的。汉语中

对“梅兰竹菊”赋予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称为四君子,而bamb

oo在英语中只不过是普通植物名而已,无文化伴随意义。

四、词的搭配意义不同的词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同一个词

与不同的词搭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1.词的搭配范围不同。含英语里看似对应的某些词汇,由于受

到各自语言文化的限制,其使用会有很大的限制性,因而影响到搭配

范围。如汉语中“穿”只能与衣物搭配,而英语中的wear则既可

以搭配衣服,又可以与香水、手表、眼镜、帽子”等共现。

2.汉英词语搭配中的“同义重复”现象比较。合成词(com

pounding)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出现。

(1)复合式:(1)联合型:道路、骨肉(2)偏正型:皮鞋

(3)补充型:提高、车辆(4)动宾型:司机(5)主谓型:烅烄

烆地震(2)附加式(1)词缀+ 词根:老虎(2)词根+ 词缀:

刷子、红彤彤(3)重叠式:烅烄烆姐姐由此可见,汉语构词搭配中

“同义反复”现象十分普遍,这与汉语构词结构的“双音节化”特点

有密切关系。再看英语中常见的合词法模式:1.名词+ 名词:m

ilkman,baby blanket2.形容词+ 名词:b

lackbird,greenhouse3.名词+ 动词-er:

babysitter,can opener4.方向性小品词+

动词:overstate,烅烄烆understate英语合成

词的构词成分之间通常有修饰或限制的关系,因此,合成词中很少有

出现“同义反复”的可能。通过比较可看出,由于英汉构词法方面的

差异,“同义反复”现象在汉语词汇中十分普遍,而在英语中十分少

见。

正因为英汉语词汇之间有很多差异,所以词汇翻译不可能达到一

一对应的程度,在翻译中不是以一个汉语词套一个英语词,也不是用

一个英语词去套一个汉语词,而是要在通晓两种语言差别的基础上掌

握一定的词汇翻译技巧。只有熟练运用各种技巧,才可能将本不通顺

的句子变得通顺,才不至于曲解原文,让读者受害。

参考文献:[1]戴卫平,裴文斌,2008,《英汉文化词语

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傅晓玲,尚媛媛,曾春莲,

2004,《英汉互译高级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郝丽萍,李红丽,白树琴,2006,《实用英汉翻译理论与

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马爱英,2006,

《中英文化翻译—当代中国文本诠释个案研究》[M].,北京科学

出版社[5]邵志洪,2005,《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6]叶子南,2001,《高级英汉翻

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7]张春柏,2

003,《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57文化与传播





__


本文标签: 词汇 语言 翻译 意义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