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7月15日发(作者:c语言中的运算顺序)
63109 艺术理论论文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
术
电影《教父》首映于1972年,它改编自马里奥?普佐
的同名小说,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它不仅斩获
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多个重要奖项,还在2007年美国电影
协会评选的“百年百佳影片”中排名第二,是美国电影工
业史上的经典。
这部电影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
奖项绝非虚名。我们试从现代美学的视阈来剖析其叙事艺
术,阐发这部电影的经典所在。这部电影的叙事方法并未
采用各种新异手段与技法,而以平易、写实为主要特色。
以王国维所谓“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而论,除了《教
父》作为通俗电影形态的先在设定外,这亦与原著作者曾
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调查学院等部门从事文艺研究和社
会研究的个人经历有关。
一、出入从容:
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王国维曾经提出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美学
思想,在现代美学的理论场域中,作为文化工业产品的电
影往往具备叙事艺术的特征。总体而言,全知视角这种古
典叙述在《教父》中的运用较为普遍:结合概述性的镜头
语言,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以自由的角度去描述事件甚至深
入刻画人物心理。然而,在全知视角几乎统贯整部电影的
同时,亦有内视角和外视角的例外出现。内视角可以简单
总结为这样的等式:“叙述者=角色”,相应的,外视角则
可归结为不等式:“叙述者?角色”。在内、外视角的交相
映射下,时时会见到这样的叙事局面:无论是人物角色还
是观影者都不得不从外部观察特定角色和事件。这样,在
全知视角的主导下,内、外视角又从容地切入和跃出,镜
头语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整部电影的叙事增添了别
样的美学华彩。
全知视角的选取对以感性娱乐为目的的观影者而言,
便于产生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而产生悬念效果的内、外视
角兼取,同样为愉快的观影体验而服务――悬念和神秘之
感在观影过程中愈加积累,直至整部电影终了的真相大
白,观影者始为之惊异感慨不已,这就极大地突破了全知
视角的局限,给观影者以相当的审美享受。电影情节的主
线,老教父维托(Vito)的复仇计划便是典型:老教父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研究论文: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21037042a74816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