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24日发(作者:桥组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X

(22)申请日 2018.03.12

(71)申请人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地址 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海滨路18号

(72)发明人 敬雷 宋方 刘培根 付亮晶 林志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牟慧仙

(51)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5406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8.09.14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

存储介质

(57)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界面

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

人机交互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主显示

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当

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

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用户界面上

显示第一浮动窗口,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

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当接收

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

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

口,并在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

口,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

的第三用户界面。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简化

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换时的操作

步骤,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所述第一

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

户界面;

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所

述第一浮动窗口,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口,所述第二浮动窗口用

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

动窗口,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标显示区域;

在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上叠加显示所述第二浮动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窗口显示有移动区域,所述

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移动区域上的第三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三操作信号改变所述第一

浮动窗口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区域;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标显示区域,包括: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

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所述目标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

动窗口,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窗口尺寸;

根据所述目标窗口尺寸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第二浮动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

动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浮动窗口上的第四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四操作信号改变所述

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包括: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所述目标窗

口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

示第一浮动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程序图标设置为不可点击状态,并突出显示所述辅显示区域中的其他程

序图标。

7.一种用户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图标显示模块,用于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第一窗口显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

操作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

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

第二窗口显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

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

口,所述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标显示区域;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上叠加显示所述第二浮动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窗口显示有移动区域,所述

装置还包括:

第一改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移动区域上的第三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三操作

信号改变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

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所述目标显示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显示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窗口尺寸;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窗口尺寸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第

二浮动窗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改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浮动窗口上的第四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四

操作信号改变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所述目标窗

口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标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程序图标设置为不可点击状态,并突出显示所述辅显

示区域中的其他程序图标。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

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

述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

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用户界面显示方

法。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

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上安装有多个应用程序。当后台运行有多个应用程序时,用户可以将其中

一个应用程序切换至前台运行。

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程序切换方法,包括:在前台运行应用程序A的过程中,若接

收到菜单键上的第一点击信号时,智能手机显示缩略图页面,该缩略图页面上显示有

若干个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缩略图。当接收到应用程序B对应的缩略图上的第

二点击信号时,智能手机将该应用程序B切换至前台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相

关技术中的应用程序切换方法需要较多次人机操作,人机交互效率较低的问题。所

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界面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所述第一

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

户界面;

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所

述第一浮动窗口,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口,所述第二浮动窗口用

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界面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图标显示模块,用于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第一窗口显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

操作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

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

第二窗口显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

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

口,所述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

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

界面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

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通过在辅显示区域上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当

接收到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上显示包含第二应

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一浮动窗口,能够简化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换时的操

作步骤,提高人机交互效率;并且当接收到对其他程序图标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将第一

浮动窗口替换为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二浮动窗口,进一步提高不同应用

程序之间的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F是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不同触摸显示屏的终端的外观

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和图8是图6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

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

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的结构方

框图。该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书等。本申请中的终

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触摸显示屏130。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

整个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

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

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

(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

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1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

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

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

储器(Read-Only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

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

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

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

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

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以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所示,

存储器120中存储有Linux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应用框架层260和应

用层280。Linux内核层220为终端100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

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240

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

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

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240中还提供有Android运行时库242(AndroidRuntime),

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

用框架层2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

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

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280中运行有至少

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

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程序、

相片美化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2所示,IOS系统

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320(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340(CoreServiceslayer)、媒体

层360(Medialayer)、可触摸层380(CocoaTouch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320包括了

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

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3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340提供给应用程

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

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360为

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

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380

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380负责用户在终端

100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

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

等等。

在图2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

3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3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

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

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用程序可以基于

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

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触摸显示屏130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

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130通常设置在终端130

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130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

130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实施例对此

不加以限定。其中:

全面屏

全面屏可以是指触摸显示屏130占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屏占比超过阈值(比如80%

或90%或95%)的屏幕设计。屏占比的一种计算方式为:(触摸显示屏130的面积/终

端100的前面板的面积)*100%;屏占比的另一种计算方式为:(触摸显示屏130中实际

显示区域的面积/终端100的前面板的面积)*100%;屏占比的再一种计算方式为:(触

摸显示屏130的对角线/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对角线)*100%。示意性的如图3A

所示的例子中,终端100的前面板上近乎所有区域均为触摸显示屏130,在终端100

的前面板40上,除中框41所产生的边缘之外的其它区域,全部为触摸显示屏130。

该触摸显示屏130的四个角可以是直角或者圆角。

全面屏还可以是将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内部或下层的屏幕设

计。可选地,该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包括: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

离传感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传统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其他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

屏130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中,比如将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拆分为多个感光像素

后,将每个感光像素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中每个显示像素中的黑色区域中。由于

将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集成在了触摸显示屏130的内部,所以全面屏具有更高的屏

占比。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传统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前面板部件设置在终端

100的侧边或背面,比如将超声波指纹传感器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方、将骨传

导式的听筒设置在终端130的内部、将摄像头设置成位于终端的侧边且可插拔的结

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终端100采用全面屏时,终端100的中框的单个侧边,或两

个侧边(比如左、右两个侧边),或四个侧边(比如上、下、左、右四个侧边)上设置有

边缘触控传感器120,该边缘触控传感器120用于检测用户在中框上的触摸操作、点

击操作、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等中的至少一种操作。该边缘触控传感器120可以是

触摸传感器、热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可以在边缘触控传感

器120上施加操作,对终端100中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曲面屏

曲面屏是指触摸显示屏130的截面呈弯曲形状且沿平行于截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为平

面的屏幕设计,该弯曲形状可以是U型。可选地,曲面屏是指至少一个侧边是弯曲形

状的屏幕设计方式。可选地,曲面屏是指触摸显示屏130的至少一个侧边延伸覆盖

至终端100的中框上。由于触摸显示屏130的侧边延伸覆盖至终端100的中框,也

即将原本不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中框覆盖为可显示区域和/或可操作区域,从

而使得曲面屏具有了更高的屏占比。可选地,如图3B所示的例子中,曲面屏是指左

右两个侧边42是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或者,曲面屏是指上下两个侧边是弯曲形状的

屏幕设计;或者,曲面屏是指上、下、左、右四个侧边均为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在

可选的实施例中,曲面屏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触摸屏材料制备。

异型屏

异型屏是外观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的触摸显示屏,不规则形状不是矩形或圆角矩形。

可选地,异型屏是指在矩形或圆角矩形的触摸显示屏130上设置有凸起、缺口和/或

挖孔的屏幕设计。可选地,该凸起、缺口和/或挖孔可以位于触摸显示屏130的边缘、

屏幕中央或两者均有。当凸起、缺口和/或挖孔设置在一条边缘时,可以设置在该边

缘的中间位置或两端;当凸起、缺口和/或挖孔设置在屏幕中央时,可以设置在屏幕的

上方区域、左上方区域、左侧区域、左下方区域、下方区域、右下方区域、右侧区

域、右上方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中。当设置在多个区域中时,凸起、缺口和挖

孔可以集中分布,也可以分散分布;可以对称分布,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可选地,该凸

起、缺口和/或挖孔的数量也不限。

由于异型屏将触摸显示屏的上额区和/或下额区覆盖为可显示区域和/或可操作区域,

使得触摸显示屏在终端的前面板上占据更多的空间,所以异型屏也具有更大的屏占

比。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和/或挖孔中用于容纳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该前面板部件

包括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听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

物理按键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该缺口可以设置在一个或多个边缘上,该缺口可以是半圆形缺口、直角矩

形缺口、圆角矩形缺口或不规则形状缺口。示意性的如图3C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

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上边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半圆形缺口43的屏幕设计,该

半圆形缺口43所空出的位置用于容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又称接近传感器)、听

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示意性的如图3D所示,异型屏可

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边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半圆形缺口44的屏幕设计,该半

圆形缺口44所空出的位置用于容纳物理按键、指纹传感器、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

部件;示意性的如图3E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边缘的

中央位置设置有半椭圆形缺口45的屏幕设计,同时在终端100的前面板上还形成有

一个半椭圆型缺口,两个半椭圆形缺口围合成一个椭圆形区域,该椭圆形区域用于容

纳物理按键或者指纹识别模组;示意性的如图3F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可以是在触

摸显示屏130中的上半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小孔46的屏幕设计,该小孔46所空出

的位置用于容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听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前面

板部件。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

终端1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

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

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100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终端的显示屏上包括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通常,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是

属于同一显示屏上的不同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面积大于辅显示区域的

第二显示面积。

可选地,主显示区域与辅显示区域相邻,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的总显示面积等于

显示屏的可用显示面积。

当显示屏是异形屏时,主显示区域是异形屏上呈矩形的显示区域,辅显示区域是异形

屏上呈异形形状的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的合集等于异形屏的整个显

示区域。示意性地,异形屏的三个边为直线边,剩余一个边是存在凹陷部位的曲线边,

主显示区域是按照三个直线边和凹陷部位的边缘所划分出的最大矩形所在的区域,

辅显示区域是除主显示区域之外的剩余部分。可选地,辅显示区域是一个或两个。

当显示屏是矩形屏(含圆角矩形屏)时,主显示区域可以是矩形的显示区域,辅显示区

域可以是位于一个侧边的条状区域,比如用于显示状态栏或导航栏的区域。当显示

屏是曲面屏时,主显示区域可以是平面显示区域,辅显示区域可以是位于侧边的曲面

显示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的位置不加以限定。

第一应用程序是位于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程序的过程中,终

端在主显示区域上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该第一用户界面是指第一应

用程序的程序界面。

步骤402,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终端可以预先在辅显示区域上显示程序图标,也可以在处于横屏状态时在辅显示区

域上显示程序图标,还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在辅显示区域显示程序图标,本

申请实施例对程序图标的显示时机不加以限定。

当辅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积有限时,辅显示区域可以仅显示一个第二应用程序的程序

图标。当辅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积较空闲时,辅显示区域还可以显示第三应用程序、

第四应用程序等其它应用程序的程序图标。本申请实施例中,辅显示区域显示有至

少两个程序图标。

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是尚未启动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位于后台运行状态

的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对程序图标对应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不加以限定。

步骤403,当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

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

面。

其中,第一程序图标是辅显示区域中任意一个程序图标,且第一操作信号可以是点击

信号、双击信号、长按信号、滑动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以第一操作信号是点击信号为例,参考图5,终端在主显示区域上显示有第一用户界

面51,在辅显示区域52上显示有应用程序A、应用程序B和应用程序C的程序图

标。当终端接收到应用程序A的程序图标上的点击信号时,在第一用户界面51上叠

加(或弹出)第一浮动窗口53,第一浮动窗口53用于显示应用程序A的第二用户界面

5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之后,将第一程

序图标设置为不可点击状态,并突出显示辅显示区域中的其他程序图标。其中,程序

图标处于不可点击状态时,终端将不响应该程序图标上的操作信号;突出显示程序图

标的方式包括高亮显示、显示图标边框或放大程序图标中的任意一种。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终端显示应用程序A对应的第一浮动窗口53后,对应用程序

A对应的程序图标进行灰化处理,灰化处理后的程序图标无法点击。

步骤404,当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

示第一浮动窗口,并在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动窗口,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

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其中,第二程序图标是辅显示区域中,除第一程序图标以外其他程序图标中的任意一

个,且第二操作信号可以是点击信号、双击信号、长按信号、滑动信号中的至少一

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浮动窗口采用默认窗口尺寸,和/或,第三浮动窗口显

示在默认显示区域;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浮动窗口与第二浮动窗口具有相

同窗口尺寸,和/或,第三浮动窗口与第二浮动窗口位于同一显示区域。

以第二操作信号是点击信号为例,参考图5,第一用户界面51上叠加显示有第一浮动

窗口53(包含应用程序A的用户界面),当终端接收到应用程序B的程序图标上的点

击信号时,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53,并在第一用户界面51上叠加显示第三用户界

面56(应用程B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浮动窗口55。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还可以将第一浮动窗口中的第二用户界面替换为第

三用户界面,从而避免重新创建新的浮动窗口。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通过在辅显示区域上显示至少两个程

序图标,当接收到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上显示包

含第二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一浮动窗口,能够简化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

换时的操作步骤,提高人机交互效率;并且当接收到对其他程序图标的第二操作信号

时,将第一浮动窗口替换为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二浮动窗口,进一步提高

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效率。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异形屏的终端100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终端的显示屏上包括主显示区域和辅显示区域。当显示屏是异形屏时,主显示区域

是异形屏上呈矩形的显示区域,辅显示区域是异形屏上呈异形形状的显示区域。示

意性地,异形屏的三个边为直线边,剩余一个边是存在凹陷部位的曲线边,主显示区域

是按照三个直线边和凹陷部位的边缘所划分出的最大矩形所在的区域,辅显示区域

是除主显示区域之外的剩余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辅显示区域是两个:位于终端右侧

的第一辅显示区域,位于终端左侧的第二辅显示区域。当然,第一辅显示区域和第二

辅显示区域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辅显示区域来看待。

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描述,采用第一辅显示区域进行举例说明,但下述实现也同样适

用于第二辅显示区域。

第一应用程序是位于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程序的过程中,终

端在主显示区域上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该第一用户界面是指第一应

用程序的程序界面。

步骤602,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在初始状态下,若终端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则第一辅显示区域上可以显示状态栏信息。

状态栏信息包括:运营商名称、信号强度、网络制式、时间、日期、电池电量、无

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信息、蓝牙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若终端处于横屏

显示状态,则第一辅显示区域可以不显示任何内容,或者显示固定色(比如黑色)背景,

或者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匹配的显示内容。

当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一滑动信号时,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显示至少两个

应用程序的程序图标。

第一辅显示区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可选

地,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是平行的直边,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可以是直边或曲边。第

一长边与主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长边与主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比如,第

一长边与主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是30像素,第二长边与主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是0

像素。

可选地,第一滑动信号是从第一长边向第二长边滑动的信号。

当终端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一滑动信号时,终端将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初

始显示内容切换显示为候选应用程序的程序图标。

可选地,候选应用程序是与第一应用程序是不同的应用程序。如果候选应用程序是

具有消息接收功能的应用程序,则候选应用程序的程序图标上可以显示有角标,该角

标用于指示候选应用程序存在未读消息。比如,候选应用程序是短信息程序、邮件

应用程序、即时通信程序、微博程序、语音通信程序中的任意一种。

参考图7,当终端在第一辅显示区域50上接收到第一滑动信号时,终端在第一辅显示

区域50上显示为应用程序A、应用程序B和应用程序C的程序图标。示意性的,第

一滑动信号是从第一辅显示区域50的第一长边501从第二长边502滑动的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一滑动信号且机身状

态是横屏状态时,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程序图标。示意性的,终

端可以仅在横屏显示模式下响应第一滑动信号,在竖屏显示模式下不响应第一滑动

信号。比如,当终端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一滑动信号时,检测机身状态是否

为横屏状态;当机身状态是横屏状态时,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显示程序图标。否则,则

不响应第一滑动信号,或按照其它方式响应第一滑动信号,其它方式可以是弹出下拉

通知栏。又比如,当终端在机身状态是竖屏状态时,关闭第一辅显示区域的信号接收

功能;当终端在机身状态是横屏状态时,启用第一辅显示区域的信号接收功能,当在第

一辅显示区域接收到第一滑动信号时,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显示程序图标。

可选的,当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二滑动信号时,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取消显

示程序图标。

可选地,第二滑动信号是从第一辅显示区域的第二长边向第一长边滑动的信号。

当终端接收到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的第二滑动信号时,终端将第一辅显示区域上显示

的程序图标切换显示为初始显示内容,或者不显示任何内容。

步骤603,当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

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第一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

面。

如果需要使用第一应用程序外的第二应用程序,则用户在第一辅显示区域上点击第

二应用程序的对应的第一程序图标。终端接收到第一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

可选地,第一操作信号是单击信号、双击信号、长按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以

第一操作信号是单击信号进行举例说明。

终端可以在第一用户界面上的局部区域中叠加显示浮动窗口,该浮动窗口中显示有

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该局部区域可以是第一辅显示区域的相邻区域,也

即该局部区域与第一辅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当第二应用程序是未启动的

应用程序时,终端根据第一操作信号启动第二应用程序,然后在第一浮动窗口中显示

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当第二应用程序是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时,终端将处

于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切换至第一浮动窗口中进行显示。

浮动窗口,又称为顶层窗口或画中画窗口,可以由安卓操作系统中的

WindowsManager窗口实现。该浮动窗口可以尽量不遮挡第一用户界面上的主要显

示元素。用户可以对浮动窗口中的第二用户界面进行操作,进而控制第二应用程序

的运行。

可选地,第一浮动窗口上还显示有隐藏按钮和/或全屏按钮。

当接收到第一浮动窗口的隐藏按钮上的操作信号时,终端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

可选地,终端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并且关闭第二应用程序。或者,终端取消显示第

一浮动窗口,并且将第二应用程序切换为后台运行状态。

当接收到全屏按钮上的操作信号时,终端在主显示区域以全屏方式显示第二应用程

序的第二用户界面,并将第一应用程序从前台运行状态切换为后台运行状态。

步骤604,当接收到移动区域上的第三操作信号时,根据第三操作信号改变第一浮动

窗口在主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区域。

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由于显示在默认显示区域的第一浮动窗口可能不符合用户的操

作习惯,因此用户会根据自身操作习惯调整第一浮动窗口的显示区域。

可选的,第一浮动窗口上还包含移动区域,该移动区域可以采用按钮等控件形式显示

出来,也可以不显示出来,而采用第一浮动窗口上的任意一个区域来代替。

相应的,终端根据移动区域上的第三操作信号,改变第一浮动窗口在主显示区域中的

显示区域,其中,第三操作信号可以是拖动信号。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第一浮动窗口53的顶部区域531为移动区域,当用户长按并

拖动顶部区域531时,终端即根据拖动方向改变第一浮动窗口53的显示区域。

步骤605,当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

示第一浮动窗口。

通常情况下,进行应用程序切换时,首先需要关闭当前应用程序,然后选择开启其他应

用程序,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为了简化应用切换的操作流程,当需要结束在第二应用

程序中的操作,并在第三应用程序中进行操作时,用户即直接点击辅显示区域中第二

程序图标(对应第三应用程序)。相应的,终端接收到对第二程序图标的第二操作信号

时,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

步骤606,若第一浮动窗口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发生变化,则获取第一浮动

窗口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标显示区域。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短期内的操作习惯固定,为了避免用户频繁调整浮动窗口在主显

示区域中的显示位置,终端接收到第二操作信号后,检测第一浮动窗口的显示区域是

否发生过变动,若发生过变动,则确定用户根据个人习惯调整过窗口显示区域,从而获

取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显示区域,并执行下述步骤607;若未发生过变动,则确定浮动

窗口的默认显示区域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从而直接在默认显示区域叠加显示第二浮

动窗口。

其中,该目标显示区域为接收到第二操作信号时,第一浮动窗口在第一用户界面上的

显示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创建的每个浮动窗口均设置有移动标识,若在浮动窗

口的生命周期内接收移动操作,终端则将移动标识设置为1,反之,则将移动标识设置

为0。后续终端即通过检测浮动窗口的移动标识确定该浮动窗口是否被移动过。

可选的,该目标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浮动窗口中指定窗口顶点的顶点坐标。比如,第一

浮动窗口左上角窗口顶点的顶点坐标。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浮动窗口在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

标显示区域,并免去检测第一浮动窗口的显示区域是否发生变化的步骤。

步骤607,在目标显示区域上叠加显示第二浮动窗口,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三应

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进一步的,终端在目标显示区域处叠加显示第二浮动窗口,以便用户在第二浮动窗口

显示的第三用户界面中进行操作。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用户点击应用程序B的程序图标后,终端在移动后第一浮动窗

口53所处的位置显示第二浮动窗口5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5与步骤606至607同时执行,即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

和显示第二浮动窗口在瞬间完成,用户无法分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中,在用户移动过第一浮动窗口的情况下,终端在

第一浮动窗口对应的目标显示区域处显示第二浮动窗口,避免用户再次根据操作习

惯调整第二浮动窗口的显示位置,进一步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调整浮动窗口的窗口大小,因此,为

了避免用户频繁调整窗口大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图6的基础上,如图9所

示,上述步骤60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8,当接收到第一浮动窗口上的第四操作信号时,根据第四操作信号改变第一

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

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由于默认窗口尺寸的第一浮动窗口可能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因此用户会根据自身操作习惯调整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

可选地,终端接收第一浮动窗口的边框或边角上的拖动信号,根据该拖动信号改变第

一浮动窗口的长、宽以及显示比例中的任意一种。

示意性的,如图10所示,当用户长按并拖动第一浮动窗口53的右窗口边界时,终端即

根据拖动操作调整第一浮动窗口53的窗口尺寸。

步骤609,当接收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

示第一浮动窗口。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步骤605相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10,若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发生变化,则获取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窗口尺

寸。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短期内的操作习惯固定,为了避免用户频繁调整浮动窗口的窗口

尺寸,终端接收到第二操作信号后,检测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是否发生过变动,若

发生过变动,则确定用户根据个人习惯调整过窗口尺寸,从而获取第一浮动窗口的目

标窗口尺寸,并执行下述步骤611;若未发生过变动,则确定浮动窗口的默认窗口尺寸

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从而直接在第一用户界面上以默认窗口尺寸叠加显示第二浮动

窗口。

其中,该目标显示区域为接收到第二操作信号时,第一浮动窗口在第一用户界面上的

窗口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创建的每个浮动窗口均设置有尺寸标识,若在浮动窗

口的生命周期内接收尺寸调整操作,终端则将尺寸标识设置为1,反之,则将尺寸标识

设置为0。后续终端即通过检测浮动窗口的尺寸标识确定该浮动窗口的尺寸是否被

调节过。

可选的,该目标窗口尺寸包括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

由于不同类型应用程序的最优显示尺寸不同,可选的,当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发

生变化,且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三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相同时,终端获取第一浮动窗口

的目标窗口尺寸;否则,终端采用第三应用程序对应的默认窗口尺寸显示第二浮动窗

口。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窗口尺寸,并免去

检测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是否发生变化的步骤。

步骤611,根据目标窗口尺寸在第一用户界面上叠加显示第二浮动窗口。

进一步的,终端根据目标窗口尺寸,在第一用户界面上叠加显示第二浮动窗口,以便用

户在第二浮动窗口显示的第三用户界面中进行操作。

示意性的,如图10所示,用户点击应用程序B的程序图标后,终端显示的第二浮动窗

口55与第一浮动窗口53具有相同的窗口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9与步骤610至611同时执行,即取消显示第一浮动窗口

和显示第二浮动窗口在瞬间完成,用户无法分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中,在用户调整过第一浮动窗口尺寸的情况下,终

端将第二浮动窗口设置为与第一浮动窗口相同的尺寸,避免用户再次根据操作习惯

调整第二浮动窗口尺寸,进一步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4至607以及步骤608至611可以同时执行,即第二浮动

窗口与第一浮动窗口的显示区域以及尺寸均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

用户界面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

分。该装置包括:

界面显示模块1110,用于在主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用户界面;

图标显示模块1120,用于在辅显示区域显示至少两个程序图标;

第一窗口显示模块113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一程序图标上的

第一操作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一浮动窗口,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用于

显示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用户界面;

第二窗口显示模块114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至少两个程序图标中第二程序图标上的

第二操作信号时,取消显示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并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浮

动窗口,所述第二浮动窗口用于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的第三用户界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窗口显示模块114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目标显示区域;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上叠加显示所述第二浮动窗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浮动窗口显示有移动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改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移动区域上的第三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三操作

信号改变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

浮动窗口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所述目标显示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二窗口显示模块1140,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目标窗口尺寸;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窗口尺寸在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第

二浮动窗口。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改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浮动窗口上的第四操作信号时,根据所述第四

操作信号改变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窗口尺寸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浮动窗口的所述目标窗

口尺寸。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标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程序图标设置为不可点击状态,并突出显示所述辅显

示区域中的其他程序图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显示装置,通过在辅显示区域上显示至少两个程

序图标,当接收到程序图标上的第一操作信号时,在第一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上显示包

含第二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一浮动窗口,能够简化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

换时的操作步骤,提高人机交互效率;并且当接收到对其他程序图标的第二操作信号

时,将第一浮动窗口替换为显示第三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第二浮动窗口,进一步提高

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效率。

另外,在用户移动过第一浮动窗口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一浮动窗口对应的目标显示区

域处显示第二浮动窗口,避免用户再次根据操作习惯调整第二浮动窗口的显示位置,

进一步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

另外,在用户调整过第一浮动窗口尺寸的情况下,终端将第二浮动窗口设置为与第一

浮动窗口相同的尺寸,避免用户再次根据操作习惯调整第二浮动窗口尺寸,进一步提

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终

端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触摸显示屏803。

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英

文:network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8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

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

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

文: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arraylogic,GAL)或其任意

组合。

存储器802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与处理器801相连,存储器8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

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上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

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8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用户界面显示方

法。存储器802可以为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英

文:non-volatilememory)或者它们的组合。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为随机存取存储器(英

文:random-accessmemory,RAM),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英

文: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英

文: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英

文:readonlymemoryimage,ROM),例如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

文: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

文: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

文: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也

可以为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memory),磁存储器,例如磁带(英文:magnetictape),软盘

(英文:floppydisk),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为光盘。

触摸显示屏803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与处理器801相连。存储器802存储有至少一

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8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

述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

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用户

界面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

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用户

界面显示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

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

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

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

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

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显示 区域 应用程序 浮动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