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28日发(作者:在线随机抽数字 小程序)

系统集成中的高阻硅IPD技术

刘勇

【摘 要】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technology can integrate discrete

passive devices into a substrate,and improve the Q factor and system

integration level. The inductor whose Q factor is up to 70 can be prepared

by high resistance silicon IPD (HRS-IPD) technology because the HRS

substrate has a good RF property. HRS-IPD based on thin film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integration;meanwhile,by

which the feature size can be reduced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Batch

fabrication with lower cost can be realized with the mature silic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HRS-IPD technology can be combined with

through silicon via(TSV)technology to realize 3D system packaging. Th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HRS-IPD technology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ystem integration.%集成无源器件(IPD)技术可以将分立的无源

器件集成在衬底内部,提高器件Q值及系统集成度。由于高阻硅衬底具有良好的

射频特性,高阻硅IPD技术可以制备出Q值高达70以上的电感。高阻硅IPD基

于薄膜技术具有高精度、高集成度等特点,可将无源器件特征尺寸缩小一个数量级。

同时可利用成熟的硅工艺平台,便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此外,高阻硅IPD技术

可与硅通孔(TSV)技术兼容,可实现三维叠层封装。分析表明,高阻硅IPD技术

在系统集成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

【年(卷),期】2014(000)014

【总页数】4页(P128-131)

【关键词】IPD;系统集成;高阻硅;无源器件;滤波器

【作 者】刘勇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8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43-34

0 引言

系统集成分为同种工艺集成和混合工艺集成。典型的同种工艺集成是采用单一工艺,

如CMOS,形成的单片系统;混合工艺集成是将基于不同工艺的功能模块集成在

一个封装之中,可形成包含模拟、数字等功能更为复杂的系统。后者可发挥各功能

模块不同工艺的优势,综合提升系统性能,且适合三维集成技术,有利于提高模块

集成度[1⁃2]。

混合工艺系统集成中往往有很多分立无源器件,占用衬底面积,影响集成度。传统

的衬底只起到电互连作用,集成无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技

术则可以将无源器件集成到衬底内部,形成功能化衬底[3⁃4]。典型的电子产品中,

PCB上30%~50%的焊点属于无源器件,不仅占用面积,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IPD可替代衬底上表贴分立元件,减小分立元件占用的面积、简化表贴步骤、提高

集成度,并避免表面焊接在射频段带来的寄生效应。以4.9~5.9 GHz频率范围为

例,典型的CMOS IC芯片中电感Q值一般不超过10,利用高阻硅IPD技术能获

得Q值高达70以上的电感,可替代CMOS IC芯片中的低Q值电感,提高系统

整体性能[5⁃6]。将IPD功能化衬底与有源器件封装在一起,可进一步形成功能复

杂的专用电子产品。

1 厚膜技术与薄膜技术

目前可用的IPD技术分为厚膜技术与薄膜技术。低温共烧陶瓷(LTCC)是典型的

厚膜IPD技术,广泛运用在民用通信、军用电子中,然而:陶瓷基板烧结时收缩

严重,难以形成高精度埋置元件;厚膜印刷典型线宽在几十μm,而且公差情况不

佳,集成度有待提高;需要900℃左右的烧结温度,有源器件如IC芯片无法埋置

在基板内,难以实现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的混合集成[7]。

薄膜IPD技术,基于光刻、CVD沉积、磁控溅射等工艺,膜厚一般在1 μm以下,

能提供优良的器件精度和功能密度[8]。基于此,可将无源器件尺寸缩小一个数量

级。常用的衬底材料有硅、玻璃、神化嫁和蓝宝石等。由于硅具有价格低、良好的

热导率、与IC制作工艺相兼容等优点而被人们所喜爱,因此大量应用于IPD技术

中[9]。硅常规工艺采用的衬底材料电阻率较低(1~10 Ω·cm),在微波频段存在

较大的介质损耗。近年来,随着单晶硅制备工艺的进步,可以通过区熔法或外延工

艺获得高阻硅晶圆[10]。电阻率高于2 500 Ω·cm的高阻硅就可以满足高频微波信

号的传输[11]。

2 高阻硅IPD技术

高阻硅IPD技术以高阻硅为衬底,采用薄膜技术制备嵌入式无源器件,使得衬底

功能化。新加坡STATS ChipPAC公司提出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高阻硅

衬底上热氧化生成一层SiO2;沉积金属层MCAP作为MIM电容的底电极,通常

可以选用Al金属材料;沉积TaSi作为电阻材料;沉积Si3N4层作为MIM电容

介质层;在M1金属层上可以制备MIM电容的上电极、电阻两端的引出触点,以

及平面螺旋电感;M1与M2之间采用聚酰亚胺无机材料作为绝缘隔离;M2金属

层通过镀铜工艺实现,可用来形成高Q值电感;由M2引出UBM焊盘层。采用

此种工艺加工出来的电阻、电容、电感集中在衬底上层10%部分。目前,基于高

阻硅IPD技术,TaSi薄膜电阻可以达到100 kΩ,MIM电容值为0.2~100 pF,

电感值[12]为0.1~10 nH。采用特殊设计时,如在M1和M2上制作双层电感,

可以增大电感值。

图1 高阻硅IPD剖面图

由电阻、电容、电感(RCL)构成的无源模块包括功分器、巴伦、滤波器、耦合器、

双工器等。设计过程中,首先设计出以上无源模块的集总参数模型,如将

Wilkinson微带功分器通过式(1)、式(2)转化成集总参数模型:

式中:Z0是功分支路特征阻抗;θ为,对应;ω为工作频率。计算出对应集总L、

C数值后,功分器等效LC原理图如图2所示[6]。

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根据原理图中的RCL数值设计各自独立的版图,借助ADS、

HFSS等微波软件对版图仿真分析,计算提取版图模型的RCL值。RCL参数提取

与LTCC版图提取方式一样,如采用经典二端口网络利用Y矩阵计算方法[13⁃14]。

比较提取参数与原理图参数的差别,修改版图重新进行仿真计算,使得版图提取参

数逼近原理图参数。RCL元件版图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工艺设计规则,如M1

厚度一般为1 μm左右、MIM介质层Si3N4厚度一般为0.3 μm左右等。

图2 Wilkinson功分器等效集总参数模型

完成RCL各自元件版图设计之后,组合元件形成功分器、巴伦、滤波器等模块版

图,进一步进行组合后模块版图三维仿真,分析仿真指标参数与设计参数的吻合度。

由于RCL各元件之间存在电磁耦合效应,因此需要通过优化设计得到最终符合指

标要求的模块版图[15]。整个IPD模块设计流程可表示为图3。

图3 IPD模块设计流程

利用高阻硅IPD技术及上述设计方法,新加坡STATS ChipPAC公司设计了一系

列无源模块。包括802.11a频段(4.9~5.9 GHz)功分器,信号输入/输出端采用

金丝键合方式。功分器尺寸1.2 mm×1.0 mm,插入损耗0.61~0.74 dB,回波损

耗约-17 dB,隔离度大于20 dB,如图4所示[6]。该频段内的Wilkinson微带功

分器特征尺寸=14 mm,比高阻硅IPD功分器大一个数量级。由此可见,高阻硅

IPD在满足器件性能同时,能大大缩小器件尺寸。STATS ChipPAC公司还设计了

基于高阻硅IPD技术的倒装焊形式巴伦等集成无源器件[16]。

图4 高阻硅IPD功分器

Intel公司设计的高阻硅基IPD滤波器,尺寸为1.55 mm×1.55 mm×0.25 mm,

用来与基于LTCC和玻璃衬底的IPD技术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LTCC模块厚度

大于500 μm,由于烧结收缩效应,往往需要二次修正;高阻硅IPD模块厚度可

薄至100 μm,且RCL精度可控制在5%以内。与玻璃衬底相比,高阻硅具有晶圆

优势,便于利用现有硅工艺进行流水生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17]。

图5 高阻硅IPD滤波器

3 基于高阻硅IPD的系统集成

IPD技术通过将无源器件潜入到衬底当中,以达到减小模块封装尺寸、提高集成度

的目的。一方面,设计出的滤波器、巴伦等无源模块可作为一个单独器件使用,通

过flip⁃chip或wire bond焊接到PCB上[18];另一方面,可结合功能化衬底与

有源器件以形成高集成度专用电子产品。

Sychip、APM等公司基于高阻硅IPD技术,设计制作出WiFi射频模块。模块包

括功能化硅衬底及衬底上的功率放大器、存储器、WiFi芯片等,以APM产品为

例,如图6所示。模块尺寸为5.7 mm×9 mm×0.925 mm,大部分无源器件嵌入

在硅衬底内部,功放及其他有源器件以裸片或CSP形式通过金丝键合或球焊方式

焊接在硅衬底上。

图6 WiFi射频前端模块

整个WiFi射频模块以BGA方式通过28个直径600 μm、间距900 μm的焊球,

可与PCB板焊接[19]。一般地,IPD封装模块也可以通过QFN或金丝键合焊接到

PCB基板上。典型的球焊寄生电感为0.02 nH,金丝键合寄生电感[6]为0.36 nH。

该WiFi射频模块是典型的基于高阻硅IPD技术的集成系统。由于采用硅片作为衬

底,高阻硅IPD技术与硅通孔(TSV)技术兼容,可以应用于三维集成系统封装。

4 结论

IPD技术可以将无源器件集成到衬底内部,提高系统集成度。同时,可以制作高Q

值电感,适合替代CMOS芯片中低Q值电感。IPD无源器件既可以作为独立器件

使用,也可以在衬底上集成有源器件形成更为复杂功能模块,满足专用电子产品设

计需求。与LTCC、玻璃及砷化镓衬底IPD等技术相比,高阻硅IPD在具备高集

成度的优点同时,还具有晶圆平台优势,便于利用现有工艺线进行大批量流片生产。

高阻硅IPD技术采用硅衬底,可以结合硅通孔(TSV)技术,在三维集成封装中具

有重要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URELLI A,BELOT D,CAMPARDO and SiP,the Yin and Yang

of the Tao for the new electronic era[J].Proceedings of IEEE,2009,97

(1):9⁃17.

[2]WU J,ANDERSON M,COLLER D,et SiP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integration[C]//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ai,China:IEEE,2003:

484⁃490.

[3]张药西.半导体技术对无源电子元件发展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28

(5):1⁃4.

[4]SUN L,CHEN Y,SUN integration using silicon⁃based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adio⁃frequency in⁃tegration

ore:IEEE,2012:98⁃100.

[5]CHEN H,HSU Y,LIN T,et wideband LNA design using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C]//IEEE/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MA,USA:IEEE,2009:673⁃676.

[6]KIM H,LIU K,FRYE R,et of compact power di⁃vider using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technology[C]//IEEE 59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Diego,CA,USA:IEEE,

2009:1894⁃1899.

[7]孙芳魁,姜巍,赵晖,等.集成无源元件在无线系统中的应用及工艺[J].半导体技

术,2006,31(4):241⁃244.

[8]李应选.用于集成无源器件的工艺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01(1):55⁃57.

[9]李轶楠.硅基集成无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制作[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0]REYES A,EL⁃GHAZALY S,DORN S,et resistivi⁃ty Si as a

microwave substrate[C]//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o,FL,USA :IEEE,1996:382⁃391.

[11]谢红云,张蔚,何莉剑,等.高阻硅低损耗微波共面波导传输线[C]//2007年全

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94⁃997.

[12]LEE Y,LIU K,FRYE R,et ⁃wide⁃band(UWB)band⁃pass⁃filter

using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technolo⁃gy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C]//IEEE 59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Diego,CA,USA:IEEE,2009:1994⁃1999.

[13]吴静静,延波,张其劭,等.微波LTCC内埋置电感设计与参数提取[J].电讯技

术,2007,47(5):123⁃126.

[14]SU S,WU S,LAI C,et is and modeling of IPD for spiral

inductor on glass substrat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g,Chi⁃na:IEEE,2008:

1491⁃1494.

[15]LIU K,FRYE ⁃circuit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RF sili⁃con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C]//IEEE 15th Topical Meeting on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dale,AZ,USA:IEEE,2006:

327⁃330.

[16]FRYE R,LIU K,BADAKERE G,et of optimal

coupled⁃resonator baluns in silicon IPD technology[C]//IEEE 59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Diego,CA,USA:

IEEE,2009:1900⁃1907.

[17]KUNDU A,MEGAHED M,SCHMIDT ison and analysis of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 technologies[C]//58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Bue⁃na Vista,FL,USA:IEEE,2008:

683⁃687.

[18]ZOSCHKE K,WOLF M,TOPPER M,et ation of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 using wafer level packaging

technolog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Ad⁃vanced Packaging,2007,30

(3):359⁃368.

[19]LIU S,WANG C,LEE C,et urized WiFi system module using

Sip⁃IPD for handheld device applications[C]//International Microsystems,

Packaging, Assembly and Cir⁃cuits Technology ,

Taiwan, China:IEEE,2007:146⁃168.


本文标签: 器件 衬底 技术 工艺 阻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