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30日发(作者:this的复数单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计算、计算机与计算思维.............................
第2章数据的计算基础
计算机硬件系统
第4章操作系统基础 ......................................
第5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
第6章 程序设计及软件工程基础 ...........................
第7章 数据库技术 .......................................
第8章计算机网络 ........................................
第9章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 ................................
第10章计算软件
第11章 办公软件Office 2010
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11
13
17
19
22
24
28
29
2015
年
9
月
第
1
章计算、计算机与计算思维
1.1举例说明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的概念。
答:对于给定的一个输入,如果计算机器能在有限的步骤内给出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可 计算的。数值
计算、能够转化为数值计算的非数值问题(如语咅、图形、图像等)都是可计 算的。
汁算复杂性从数学上提出计算问题难度大小的模型,判断哪些问题的讣算是简单的,哪 些是困难的,
研究计算过程屮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的耗费情况,从而寻求更为优越的求解复杂 问题的有效规则,例如著名
的汉诺塔问题。
1.2列举3种电子计算机岀现之前的计算工具,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答:
(1)
算盘通过算法口诀化,加快了计算速度。
(2)
帕斯卡加法器通过齿轮旋转解决 了自动进位
的问题。
(3)
机电式计算机
Z・l,
全部采用继电器,第一次实现了浮点记数法、二 进制运算、带存储地址
的指令等设计思想。
1.3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各时代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代一一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4
年)。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釆用电子管作为 运算和逻
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在软件方面, 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编写程序。程序的编写与修改都非常繁琐。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和工 程计算。
第二代一一晶体管计算机
(1954—1964
年)。计算机逻辑元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 体积与功
耗都有所降低。主存储器采用铁脸氧磁芯器,外存储器釆用先进的磁盘,汁算机的 速度和可靠性有所提高。
软件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如
FORTRAN> ALGOL. COB1L
及编译程序语言,简化了程序
设计,建立了程序库和批处理的管理程序,开始用“操 作系统”软件对整个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除了进
行科学计算之外,这时的计算机还应用于 工业控制、工程设计及数据处理等领域。
第三代一一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0
年)。这个吋期的计算机逻辑元件使用集成电路 代替了原
来独立的物理元件,使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屮、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儿
十个晶体管。在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及交互式高级语言, 实现了多道程序的运行,如当其中一
个程序等待输入/输出时,另一个程序可以进行计算,这 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第四代一一大规模集成电路汁算机
(1970
年至今)。这个时期的计算机逻辑元件和主存储 器都采用
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of Circuits)o
通过
LSI
技术在一个芯 片上能集成儿十
万甚至儿百万个晶体管,集成度比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捉高了
1
〜
2
个以上的 数量级。
1.4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答:
(1)
运算速度快;
(2)
计算精度高;
(3)
具有记忆能力;
(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
具
有自动执行能力
1.5你所知道的计算机有哪些?
答:根据汁算机的综合性能指标,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分布可将计算机分为高性能计
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五大类。
1.6举例说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答: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儿个主要方面:
(1)
科学计算
(2)
数据处理
(3)
过 程控制
(4)
计算机辅
助系统
(5)
人工智能
(6)
网络通信
1.7什么是图灵机?它对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有何启示?
答:通过建立指令、程序以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可以制造一种通用 的机器计算所
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这种理论上的计算机后來被命名为“图灵机”
(Turing Machine)
0
图灵机第一次把计算和白动机联系起来,不仅为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还成为 算法分析和程
序语言设讣的基础理论,是计算学科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图灵机启示了我们如 何构造并实现一个复杂的系
统。一个复杂的系统可由若干复杂的动作构成,而这些动作又可 以分解为容易实现的基本动作,因而构造
一个系统仅需要构造这些基本动作以及控制基本动 作组合与执行顺序的机构即可。
1.8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
答: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概括起來有下面三个要点。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数据和指令在外观形式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各自 代表的含义
不同。
(2)
采用程序存储方式。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思想。存储程 序是指人们
必须事先把讣算机的执行步骤序列(即程序)及运行中所需的数据,通过一定方 式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
储器屮。程序控制是指计算机运行吋能自动地逐一取出程序屮的 一条条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规定的操作。
(3)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5
大部件组成,并且确定了这
5
个部件的
基本功能。
1.9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层次结构。
厂鬲规软
ft <
I
砂事软件
1.10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程序执行的过程。程序在运行前先由输入设备及操作系统调 入内存储器屮,
当机器进入运行状态后,就从内存储器屮収出第一条指令以实现其基本操作。 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又自动
地开始取下一条指令,重复进行,直至遇到结束指令为止。在具 体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每一条指令都需要
包含几个基本的步骤: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 令。取指令就是把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储器屮取出送入
微处理器;分析指令就是分析所取出 的指令所要完成的动作;执行指令就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息,
使运算器按照指令规定 的操作去执行相应的动作。
1.11你是如何理解计算思维的?
答: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 等涵盖计算机
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也就是说计算思维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计算机科 学的方法,要完成的任务是
求解问题、进行系统设计、理解人类的行为。
1.12简要说明计算思维有哪些主要的方法。
答:计算思维的方法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源于数学和工程中系统设计与评估的方法; 还有一方面
是汁算机科学特有的方法。周以真教授具体地阐述了七大类汁算思维的方法。
(1)
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來闲难的问题重新阐释 成一个
人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
(2)
计算思维是一种递归思维,是一种并行处理。它是一种把代码译成数据又能把数据 译成代
码,是一种多维分析推广的类型检查方法。
(3)
计算思维是一种采用抽彖和分解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大复杂系统设计的方法, 是一种
基于关注点分离的方法
(SoC
方法)。
(4)
计算思维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程序设计语言),或对一个问题 的相关
方而建模并使其易于处理的思维方法。
(5)
计算思维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和纠错方式,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 复的一
种思维方法。
(6)
计算思维是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 维方法。
(7)
计算思维是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之间进
行折中的思维方法。
1.13结合你的专业简要说明专业知识和计算思维的关系。
答: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思维的思想和方法对自然科学、工程技 术和社会科学
等许多学科和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专业结合的方而略。
第
2
章数据的计算基础
2.1不同的进位计数制之间转换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
1
、十进制数转换为
R
进制数
(1)
十进制整数转换成
R
进制整数
①
②
③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方法:除
2
反序取余法。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八进制整数方法:除
8
反序取余法。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整数方法:除
16
反序取余法。
(2)
十进制纯小数转换成
R
进制纯小数
①
②
③
十进制纯小数转换成二进制纯小数方法:乘
2
顺序取整法。
十进制纯小数转换成八进制纯小数方法:乘
8
顺序取整法。
十进制纯小数转换成十六进制纯小数方法:乘
16
顺序取整法。
2
、
R
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①
②
③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方法:用
2
的方次展开相加法。
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方法:用
8
的方次展开相加法。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方法:用
16
的方次展开相加法。
3
、 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①
②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三位二进制数并成一位八进制数。
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一位八进制数拆成三位二进制数。
4
、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①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方法:四位二进制数并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②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一位十六进制数拆成四位二进制数。
2.2什么是原码、反码和补码?
答:在有符号数的前面增加
1
位符号位,用
0
表示正号,用
1
表示负号。这种在计算机中 用
0
和
1
表
示正负号的数称为机器数。冃前常用的机器数编码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 种。
1
、 原码:正数的符号位用
“0”
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
“1”
表示,其余数位表示数值本 身。
2
、 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在原码的基础上保持符号位不变,其 余各位按位
求反得到的。
3
、 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在原码的基础上保持符号位不变,其 他的数位,
凡是
1
就转换为
0, 0
就转换为
1,
最后再进行加
1
运算。
2.3与、或、非逻辑运算的规则是什么?
答:
1
、逻辑或运算规则:
0V0=0 OV1 = 1 1VO=1 1V1 = 1
2
、 逻辑与运算规则:
0/0=0 0Al=0 1 A0=0 1 Al = l
3
、 逻辑非运算规则:
0 = 1
2.4二进制的算术运算规则是什么?
答: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加法:(逢二进一)
0+0=0
减法:(借有一)
乘法:
0X0=0
1=0
0-0=0
0X1=0
1^1=1
0+1 = 1
1-0=1
1X0=0
1+0=1
1-1=0
1X1 = 1
1 + 1=10
10-1 = 1
除法:
04-1=0
2.5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存储处理数据?
答:
1
、方便使用逻辑代数工具。讣算机的工作原理、运算方法以及制造工艺与逻辑代数 有着非常紧
密的关系,可以借助逻辑代数对计算机的逻辑线路进行分析与综合,使用便利 的数学工具帮助设计和
优化线路。
2
、 容易实现。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
0
和
1,
可以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来表示它,并且 能够很容易
地制造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电子元件,而它们的两个稳定状态在运行时也很容 易被互相转换。女山电
平的高和低'脉冲的有和无等都可以用来表示二进制数的
1
和
0,
实现起來非常容易。
3
、 记忆和传输可靠。电子元件对立的两种状态是一种质的区别,而不是量的区别,因此 识别起来也
比较容易。而且,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电路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所以, 两种对立状态的电信号的
存储、传输均方便易行。
4
、 运算简单。对
R
进制数进行某类算数运算可以有
R (R+1) /2
种运算规则。对于十进 制进行求
和或求积运算共有
55
种运算规则;而二进制只有
4
种运算规则。相比之下,十 进制的每个数字都要
参与运算,其求和运算规则要复杂得多。而运算规则越少,则运算器 的硬件结构就越简单,越容易实
现。
2.6计算机中对非数值信息常用的编码有哪些?
答:
1
、
ASC1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 是
最常用的字符编码。
2
、
GB
(国家标准)系列编码。
GB
系列编码定义了汉字和中文标点的编码。
3
、 台湾地区,使用的是
Big5
(大五码)汉字编码方案。
4
、
ANSI
编码。
5
、
Unicode
编码。
Unicode
虽是一种字符编码,但它只定义了每一个字符对应一个整数没 有定义这
个整数如何变成字节。所以仅仅知道这段数据是
Unicode
编码时,还是不知道该 怎么解码——因为变
成字节流的格式不只一种,它们都叫做
"Unicode
转换格式”
(Unicode Transfomiation Format,
简称
为
UTF),
女口
UTF-8
编码、
UTF-8 with BOM
编码、
UTF-8 without BOM
编码、
UTF-16
编码、
UTF-16LE
编码、
UTF-16BE
编码。
6
、 对于多媒体信息的编码有
Huffman
编码(哈夫曼编码)、香农•范诺编码、行程编码和 算术统计
编码等。
2・7汉字国标码与汉字内码有何不同?为什么要采用汉字内码?
答:汉字国标码规定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用
7
位二进制数编码(高位为
0)
。 根据国
标码的规定,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确定的二进制代码。把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 位分别置为
1,
其余
位不变,得到了机内码。因此有“国标码+
8080H
=机内码”的关系。
虽然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确定的二进制代码,但是国标码在计算机内部是不能被直接 采用的。这
是因为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均为
0,
很容易与
ASCII
码发生冲突。为了和
ASCII
码加以区分,人们
将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別置为
1,
其余位不变,得到机 内码。在计算机中用机内码存储处理和
传输汉字。
2.8基本的门电路有哪些?分别由哪些电子元器件组成?
答:基本的门电路有与门电路、或门电路、非门电路。
最简单的与门电路可以用二极管和电阻组成。最简单的或门电路也是由二极管和电阻 组成的。最
简单的非门电路可以用三极管和电阻组成。
2.9计算机中的基本信息单位是什么?构成计算机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答:字节
(Byte, B)
是计算机中的基本信息单位,由
8
位二进制数组成,可以表示 一个数字、
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等西文字符。
位
(bit, b)
是计算机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二进制数
“0”
或“厂就是
1
个比特
(bit),
称为位,一般用小写字母
“b”
表示。
2.10数据压缩有哪些?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压缩?
答:数据压缩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无损压缩,另一种叫做有损压缩。
计算机采用的是二进制系统,其需要存储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而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 更是惊人。
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会变成海量数据,如果不进行压缩处理,计算机是无法 对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进
行表示、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因此要进行数据压缩。事实上,各 类信息屮有许多的冗余数据,通过
去除这些冗余信息可以使原始数据极大的减少,这使得 数据压缩成为可能。
2.11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是什么?
答:采样-量化-编码。
第
3
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3.1简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答:计-算机硕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包括中 央处理器、
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等五个部分。
中央处理器:用来对数据进行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执行单元。
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也称内存,直接与
CPU
相连,是计算机中的 工作存储器,
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必须存放在主存内。存取速度快,但存储容 量小。外存储器,存储容量
大,几乎存放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在计算机实际执行程序和加 式处理数据时,辅助存储器屮的信息需要
先传送入内存后才能被
CPU
使用。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
I/O
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输入设备是指能向计算机系 统输入信息
的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是指能从计算机系统国输出信息 的设备,包括显示器、打
印机、绘图仪等。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中
CPU
、内存、辅存、各种输入输出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其相 关的控制电
路,是计算机屮用于在各部件
I'
可运载信息的公共机构。
输入输出接口
(I/O
接口)是位于主机和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 与
CPU
相
连。输入输出接口对内连接到主机并与主机的数据传送方式匹配,与主机交换数据; 对外连接到外设并提
供数据传输通道,用以传送数据;同时提供接受外设工作状态的通道, 使主机能够监测外设的工作,并通
过命令通道对外设进行控制。
3.2简述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是指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计算机优劣的技术指标,计算机的优劣 是由多项技术
指标综合确定的。下而来看对于计算机通常所使用的性能指标。
CPU
的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一般以
MHz
或
GHz
为单位,指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 生的时钟信
号频率。主频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快慢,主频越高,计 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所以主频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字长是
CPU
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长度,即
CPU
—次可以处理 的二进制位
数。字长主要影响计算机的精度和速度。字长越长,表示一次读写和处理的数的 范围越大,处理数据的速
度越快,汁算精度越高。
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数,是衡量
CPU
工作快慢的指标,一般以每秒完成 多少次运算
来度量,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简称
MIPS)
。
内存(主存)容量是指计算机系统配备的内存总字节数。内存容量反映的是内存储器存 储数据的能力,
容量越大,计算机所能运行的程序越大,能处理的数据越多,运算速度越快, 处理能力越强。存储容量一
般用字节
(By
⑹数来度量。内存容量的加大,对于运行大型软件十 分必要。
存取周期是指
CPU
从内存储器中连续进行两次独立的读(取)或写(存)操作之
I'
可所需的最 短时
间。这个时间越短,说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越快。内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也是影响整个计 算机系统性能的主
要指标之一。
外部设备指计算机系统允许配置外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允许配备的数量越多,其输入 输出的处理能
力越强。输入输出数据传输速率决定了可用的外设和与外设交换数据的速度。 提高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传输
速率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速度。
3.3简述主板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答:主板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将 不同电压的用
电器连接在一起 并提供相应的电源; 将不同功能的用电器连接在一起 使 它们相互传递信息;接收外来
数据并给其它设备处理;将内部设备处理的数据集中并传 递给外界。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的主要组成有
CPU
插座、芯片
组(固定在主板上的一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总称,南桥、北桥)、内存插槽、 系统
BIOS
(含上电自
检、系统初始化、系统设置)、
CMOS
(存储系统配置信息)、总线扩展 槽、串行、并行接口等
3.4简述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出现的原因。
答:输入输出接口是位于主机和外设
Z
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
CPU
相连。输入
输出接口对内连接到主机并与主机的数据传送方式匹配,与主机交换数据;对外 连接到外设并提供数据传
输通道,用以传送数据;同时提供接受外设工作状态的通道,使主 机能够监测外设的工作,并通过命令通
道对外设进行控制
由于主机是由集成电路芯片连接而成的,而输入输出设备通常是由机械和电子结合的装 置,因此主机
与外部设备之间存在着速度、时序、信息格式和信息类型等方面的不匹配。为 了解决上述差异,在主机与
外设间增加输入输出接口,接口在
CPU
和外设
Z
间的数据通信过 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I/O
接口一方面
解决主机与外设的速度差异问题,同时还有解决数据传 输的同步问题,为主机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
解决主机和外设之间在各方面的矛盾和 差异。
3.5简述总线以及总线的分类。
答:总线是各部件(或设备)之
I'
可进行数据传输的公用通道,是用来快速完成各个部件 之间的数据
交换。
根据分类指标的不同,总线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从功能上看,总线分成三组:地址总线
AB (Address Bus)
、数据总线
DB (Data Bus)
和控 制总
线
CB (Control Bus)o
数据总线是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
I/O
接口传送数据的通路。地址 总线是微处理
器向内存储器和
I/O
接口传送地址信息的通路。控制总线是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 和
I/O
接口传送的命令信
号以及外界向微处理器传送状态信号等信息的通路。
根据总线相对于
CPU
的位置分,总线分成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指在
CPU
内 部,一般
是芯片生产厂家完成的寄存器
Z
间和算术逻辑部件
ALU
与控制部件
Z
间传输数据所 用的总线。外部总线
是指
CPU
与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路。与外部设 备接口的总线实质上是一种外设的
接口标准。
根据总线的通信方式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并行总线是利用多根数据线來 实现一次进行
多个二进制位的传送,传输速度快,信息率高,因此在传输距离较短(几米至 儿十米)和数据传输率较高
的场合使用。而串行总线则是一个方向一次只能传送一个二进制 位的数据线,传送速度比较慢,但需要线
路少故而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讣算机与外部设 备之
I'
可的远距离通信。
3.6
简述
CPU
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答:
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CPU
的内部
结构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三个部分相互协调,便 可以进行分析,判断、运
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3.7
简述
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
答:
CPU
的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档次,主要有以下性能指标来衡量。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
MHz(^GHz),
用来表示
CPU
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
的主频
二外频
x
倍频系数。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一般來说主频就决定着
CPU
的运行速度,主频
越高,
CPU
的速度就越快。
外频即
CPU
的基准频率,具体是
CPU
和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单位是
MHzo CPU
的外频决定
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目前大部分计算机系统川的外频也是内存和主板
Z
间的 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
方式下,可以理解为
CPU
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通的,以实现两者之
I'
可的同步运行。
倍频系数是指
CPU
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倍频可以从
1.5
一直到
10
以上,以
0.5
为一个
间隔单位。外频和倍频相乘就是主频。
前端总线
(FSB)
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
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数据传输最 大带
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CPU
的字长和位数。在计算机屮对
CPU
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 的位数
叫字长。字长等于通用寄存器的位数。通常所说的
CPU
位数就是
CPU
的字长,也就是
CPU
中的通用寄
存器的位数。
工作电压是指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提高工作电压,可以加强
CPU
内部信号,增加
CPU
的稳
定性能,但会导致
CPU
的发热问题,
CPU
发热将改变
CPU
的化学介质,降低
CPU
的寿命。
高速缓存存储器的容量大小也是
CPU
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
CPU
速 度的影响
非常大,
CPU
内缓存的运行频率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 内存和硬盘。
核心数量。即在单一芯片上集成多个功能相同的处理器核心,从而提高性能。因此,核 心数量也是
CPU
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制作工艺是指组成芯片的电子线路和元件的细密程度。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 的方向发展,
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芯片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 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
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
3.8
简述计算机层次存储体系出现的原因。
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存储器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系统由最初的以运算器为核心 逐渐变成了以
存储器为核心。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理想的存储器应当具有充足的容量,与
CPU
相匹配的速度和相对低廉
的价格,但是实际的存储器是速度快的容量小、价格高;容量大的 价格低但速度过慢。容量、速度和价格
这三个基本指标常常是矛盾的。依赖单一的存储部件 或技术是难以解决现存问题的这就对存储器技术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每一类存储器 能够具有更高的性能,而且希望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件结合的方
式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组 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因而出现了存储系统。
3.9简述计算机层次存储体系。
答:一般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可以分为
5
个层次,最上一层是位于中央处理器内部的通用 寄存器组,用
于暂存中间运算结果及特征信息。第二层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o
第三层的主 存储器就是通常所说的内
存。联机外储存器和脱机外存储器是大容量存储器,属于外部设备 范畴,它们与
CPU
的通信需要经过专
门的接口。联机外存储器主要是指硕盘,脱机外存储器 是指软盘、光盘、磁带、移动硬盘和
U
盘等。
3.10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答: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
CPU
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
CPU
缓存中查找, 找到就立即
读取并送给
CPU
处理;没有找到,就从速率相对较慢的内存中读取并送给
CPU
处 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
在的数据块调入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可以使得以后対整块数据的读取 都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进行,不必再
调用内存。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
CPU
读取缓存的命中 率非常高,也就是说
CPU
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
90%
都在
CPU
缓存中,只有大约
10%
需要从 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
CPU
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
CPU
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 的来说,
CPU
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3.11简述计算机中使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包的类型与特点以及使用场合。
答:微机屮使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RAM)
和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ROM),
其中
RAM
又可以分为静态
RAM (SRAM)
和动态
RAM(DRAM)
。
RAM
是可读、 可写的存储器,
CPU
可以
对
RAM
单元的内容随机地进行读/写访问。
RAM
多由
MOS
型电路 组成。
SRAM
的存取速度快,但集成
度低,功耗也较大,所以--般用来组成高速缓冲存储器 和小容量内存系统,
DRAM
集成度高,功耗小,
但存储速度慢,一般用來组成大容量内存系 统。
ROM
可以看作是
RAM
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存储
器的内容只能随机读出而不能 写入。这类存储器常用来存放那些不需要改变的信息,由于信息一旦写入存
储器就固定不变 了,即使断电,写入的内容也不会丢失,所以又称为固定存储器。
3.12简述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答:硬盘采用全密封结构,用以保护精细的盘头机构。从外观上来看,只能看到一个金 属盒及裸露在
外的控制电路板及数据线接口、电源接口、跳线等部件。被密封在净化腔体内 的构造主要包括固定面板、
电机和盘头组件等。其中盘头组件是核心部分,主要由浮动磁头 组件、磁头驱动定位机构、盘片和主轴组
件组成。
所有的硬盘盘片都装配在一个同心轴上,组成硬盘的数据存储载体。盘片的双面都能够 记录数据,所
以每面都设置有读写磁头(最上面一张盘片的上表面和最下而一张盘片的下表面 通常作为保护面使用,不
设置读写磁头)。磁盘工作时,主轴电机启动,主轴带动盘片做高速 旋转,磁头驱动定位系统控制读写臂
的伸缩,让磁头定位在要读写的数据存储位置,通过读 写电路控制磁头的读写操作,从而完成硬盘的定位
和读写。
3.13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和它们的区别。
答:内存储器是
cpu
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的直接场所,内存储器速度次于
cpu
速度,但是 也算是高速
存储设备,其包括
ram
(我们常说的内存),显存,及一些高速缓存。外存储器主 要有磁盘存储器、磁带
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外存储器是外部存储设备,速度相对内存慢的多,但可以长时间保存数据,磁盘是最常 用的外存储器,
通常它分为软盘和硬盘两类。还有
cd-rom
,闪存等等。
因为内、外存储器的作用不同。内存储器是执行程序时的临时存储区,掉电后数据全部 丢失;外存储
器是用来存储原始数据和运算结果的,需要长期保存,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内存储器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小、价格贵;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 价格低,但
是存取速度慢。内存储器用于存放那些立即耍用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用于存 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Z
间常常频繁地交换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
外存储器也属于输入输出设备,它只能与内存储器交换信息,不能被计算机系统的其它部件 直接访问。
3.14简述输入输出设备的主要作用和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答:输入设备
(1
叩
ut Device )
是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设备,用于把原始 数据和处
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到汁算机中。向讣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输入设备主要包 括键盘,鼠标,摄像头,
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
输出设备
(Output Device)
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 示、打印、
声咅、控制外围设备操作等。也是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 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 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
3.15简述显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答: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显示系统由显示控制适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显示系统由显 示适配器(显
卡)和显示器(即监视器)组成。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颜色质量和点距等。
分辨率是指显示器上像素的数目,数目越大,分辨率就越高,图像越清晰。颜色质量
显示一个像素所占用的位数,单位是位
(bit)
。颜色位数越多,颜色数量就越多。例如将 颜色质量
设置为
24
位(真彩色),则颜色数量为
224
种。
它是指屏幕上相邻的两个相同颜色的荧光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是不可调节的。点距越小, 显示器的分
辨率就越高,在有限的屏幕尺寸内,就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图像点,从而更精确地 描述其细节,显示的图像
质量也越高。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 显示图形的任
务。显卡接在电脑主板上,它将电脑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让显示器显示 出来,同时显卡还是有图像
处理能力,可协助
CPU
工作,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影响显卡性 能的主要参数如下:
显示芯片,显卡的性能主要収决于显卡上使用的图形芯片。
显存类型,显存提供储存数据和交换数据,显存代数越高,内存频率就越高,传送的数 据就越大,目
前最高级别的
GDDR5,
可以高达
4600MHz/s
以上的速度。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 据量越大,这
是显卡的重要参数之一。
显存带宽是指显示芯片与显存之
I'
可的数据传输速率,它以字节/秒为单位。显存带宽是决 定显卡性
能和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显存容量,显存是作为数据储存和交换数据,但并非容量大就表示显卡就具有很高的性 能。高端显卡
由于核心处理数据庞大,才需要高容量内存的支持。
3.16简述常见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针式打卬机
(Dot-Matrix Printer),
由走纸装置、打卬头、控制和存储电路、插头、 色带等组成。
打印头是由多支金属撞针组成,撞针排列成一直行。当指定的撞针到达某个位 置时,便会弹射出来,在色
带上打击一下,让色素印在纸上做成其中一个色点,配合多个撞 针的排列样式,便能在纸上打印出文字或
图形。针式打印机的优点是耗材便宜(包括打印色 带和打印纸),缺点是打印速度慢,噪音大,打印分辨率
低。此外,针式打印机可以打印多层 纸,因此,在票据打卬中经常选用它。
喷墨打印机
(InkJet Printer)
使用大量的喷嘴,将墨点喷射到纸张上。由于喷嘴的数量较 多,且墨点细
小,能够做出比针式打印机更细致、混合更多种的色彩较果。喷墨打印机的优 点是从低档到高档的都有,
英价格可以适合各种层次的需要;打印效果优于针式打印机、无 噪音,并且能够打印彩色图像。缺点是打
印速度慢、墨盒消耗快,并且耗材贵,特别是彩色 墨盒。
激光打印机
(laserPrinter)
是由激光发生器和机芯组成核心部件。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是利用激光打
印机内的一个控制激光束的磁鼓,借着控制激光束的开启和关闭,当纸张在磁 鼓间卷动时,上下起伏的激
光朿会在磁鼓产生带电核的图像区,此时打印机内部的碳粉会受 到电荷的吸引而附着在纸上,形成文字或
图形。由于碳粉属于固体,而激光束有不受坏境影 响的特性,所以激光打印机可以长年保持印刷效果清晰
细致,打印在任何纸张上都可得到好 的效杲。激光打印机是各种打印机中打印效果最好的,其打印速度快、
噪音低,缺点是耗材 贵、价格高。而且一般黑白居多。
3D
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 种数字模型
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 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
物体。
3D
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 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
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 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第
4
章操作系统基础
4.1 简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答:操作系统是位于计算机硬件之上的第一层软件,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让用户对硕件直 接进行操作
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英他软件就无法使用,硬件 系统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4.2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
(OS, Operating System)
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硕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 计算机工作流
程并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集合,是一种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性能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计算机
系统的性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并发性、共亨性、虚拟性及不确定性。
4.3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冇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等。
4.4 简述常见的操作系统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 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4.5 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程是指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单位。
进程和程序具有以下区别和联系:
① 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程序是有序代码的集合,进程是程序的执行。
② 进程是暂时的,程序是永久的。进程是一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程序可长久保存。
③ 进稈具有并发特征,而程序没有。在不考虑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各进程的执行是独立 的,执行速
度是异步的。显然,程序不反映执行的过程,所以不具有并发特征。
④ 进程与程序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多次执行,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 一个进程
可与多个程序相关,父进程可创建子进程,而程序并不能形成新的程序。
4.6 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答:为了解决内存的供需矛盾,实现主存空间的扩充,现代操作系统普遍釆用虚拟存储 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包括以下内容:在程序装入时,只将当前需要执行的一部分放入内存,暂 时不用的其余
部分保留在外存;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则由 操作系统将相应的部分调入
到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另一方面,操作系统也将内存中暂 时不使用的内容调出到外存上,从而腾出
空间存放将要调入内存的信息。由于这种调入和调 出完全是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的,从效果上看,支持虚
拟存储技术的系统具有比实际内存容 量大得多的内存空间,使得用户能在较小的内存屮执行较大的用户程
序,并且可在内存屮容 纳更多的程序并发地执行。
习惯上,人们把这种用户感觉上的、由实际内存和部分外存共同构成的存储空间称为虚 拟存储器。
4.7 计算机中有哪些类型的外部设备?
答: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1)
按照信息交换的单位不同,将设备分为以下两类:
① 块设备:指以数据块为单位来组织和传送数据信息的设备,如磁盘等。
② 字符设备:指以单个字符为单位来传送数据信息的设备,如打印机等。
(2)
按照数据的传输速率不同,将设备分为以下三类:
① 低速设备:指传输率在每秒儿个字节至数百个字节的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等。
② 中速设备:指传输率在每秒数千个字节至数十千个字节的设备,如打印机等。
③ 高速设备:指传输率在每秒数百千个字节至数兆个字节的设备,如磁盘机等。
(3)
从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角度,将设备分为以下三类:
① 独占设备:一旦将它分配给某个进程,必须被进程独占使用直到被释放。多数低速设 备都属于独
占设备,如打印机、绘图仪等。
② 共享设备: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可以共享使用的设备,如磁盘、磁鼓等。
③ 虚拟设备:将慢速独占设备模拟成可由多个进程共享的“虚”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 用率。
4.8
识。
什么是文件? 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有哪些操作方法?
答:文件是特指存放于外存储器中具有一定名称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用符号名(即 文件名)标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文件有哪些操作主要有新建、查找、选定、删除、更名、移动、复 制、打开等
操作。
4.9 Windows如何管理文件?
答:
Windows
以文件夹的形式组织、管理文件。
Windows
的文件管理就是负责文件存储 空间的组织、
分配、文件的存取、文件的保护及文件查找等。用户只与文件名打交道,直接 地对文件“按名存取”,所
有具体细节的实现过程均由文件系统完成。
4.10 在Windows中如何查找一个文件?
答:① 从“开始”菜单屮的“搜索程序和文件夹”框屮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② 在文件夹或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的“搜索本地…”文本框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③ 在应用程序窗口中选择“编辑|查找”命令后,在“查找”对话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4.11简述Windows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方法
“开始
1
所有程序”
双击桌而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启
动
“计算机”或“资源管理器”
“开始
1
所冇程序
1
附件
1
运
行”
打开文档文件
“文件
1
关闭”
单击界面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任务管理器”
这是启动程序的最常见方式
最常用的程序或其快捷方式放置在桌面上,便于片动
需要浏览应用程序文件
需要知道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文档是指己经与某个应用程序建立了关联的文件,打开文档自动启动 相应
的程序
退
出
说 明
选择“文件”菜单的“关闭”命令
儿乎所有的界面都有“关闭”按钮
强行关闭不响应的程序
4.12简述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磁盘管理的主要方法。
答: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磁盘管理的主要方法有“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 序”和“备
份程序”。
第
5
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5.1简述算法的定义和特征。
答:算法是为解决某一问题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即算法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做什么”和 “怎么做”。
算法有五个重要特性:
(1)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朿,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2)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存在二义性,确保对于同一个 算法,相
同的输入必然得出相同的执行结果。且算法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
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以执行的,并得到确定的结果。即算法中不
应该有永远都执行不到的“死语句”和不可操作的“虚语句”。
(4)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即可以没有输入),这些输入取自于某个特定 的对象
集合。
(5)
输出:一个算法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即必须有输出),这些输出是同输入有着 某些特
定关系的量。算法的目的是用来解决一个给定的问题,因此,它应向人们提供产生的 结果,否则就没有意
义了。
5.2简述算法的表述方法有哪些?
答:算法的表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
N・S
图、
PAD
图、伪代码、程序设计语言等 等。
5.3算法有哪3种基本结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算法的基本结构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的操作步骤是按照设置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执行;分支结构首先需要判断 给定条件的真
假,然后选择执行方向;循环结构执行步骤是在给定条件成立时,需要反复执 行同一操作。
5.4用流程图描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a^O)的算法。
5.5用流程图描述计算下式的算法:
1
1 1 1
1 + ---- F ---- F ------ F ------ F …
+ ----
4 7
栅
10 13
100
卜陡
1
:g
tK
出川
nffJ* 1
t
1
几
N
习题
5.5
流程图
习题
5.6
流程图
5.6请画出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的流程图。
5.7顺序查找和二分法查找有什么不同?
答:顺序查找,指的是从数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将要查找的数据与数列屮的每个元素, 依次进行比
较,如果二者相等,则查找成功,结束查找并记录位置;否则,查找失败。顺序 查找对于待查数据的结构
没有任何要求,特点是算法简单,但查找效率低。适用于待查数列 中的数据个数较少且排列无大小顺序时。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是一种查找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但该方法婆求待查数据列必 须是有序的,
其基本的思想是:首先,将查找的数与待查数列屮处于屮间位置的数据(屮点 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两者
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将数列分成前、后两个子 数列,若待查数据小于中点数据,则进一
步查找前一子数列,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数列。 其次,在子数列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
数据,使查找成功,或直到再分解的 子数列不存在为止,此时查找不成功。
5.8算法和数据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算法与数据结构关系密切,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程序二算法+数据结构。 ①数据结构
是算法实现的基础,算法总是要依赖于某种数据结构才能实现的。往往是在研究 一种算法的时候就已经构
建了适合于这种算法的数据结构。②算法的操作对彖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设计就是选择存储方式,而
算法设计的实质就是对实际问题要处理的数据选择一 种恰当的存储结构,并在选定的存储结构上设计一个
好的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区别在于,数据结构关注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 作,而算法更
多的是关注如何在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算法是编程思想,数据结 构则是这些思想的逻辑基础。
5.9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哪些?简述它们各自的基本思想。
答:最常用的排序算法有选择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插入排序法、合并排序法、希尔排 序法等等。
①冒泡排序法(升序)的基本思路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对数列屮两两相邻的元素进 行比较,如
不符合顺序要求,就立即交换,直到该数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按此方法,数列中 最大的数会成为数列中的
最后一个元素。这时称第一轮冒泡排序结束。第二轮冒泡排序只对 前
n-l
个数列元素进行同样的比较移位
即可。依此类推,
n
个数,经过
n・l
轮比较移位后完成 排序。
② 选择法排序(升序)的基本思路是:每-•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屮选出最小的一个元 素,顺序放
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③ 插入法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把
n
个待排序的数据分为两部分:
{R|, R
2
,
・・・,
RiJ
为已 排好序的
有序表,
{R“ &+],
…,©}为未排序的无序表(初始时,令
i=2)o
把未排序的无序 表中的第
1
个数据
Ri
依次与
R.,…,
R
H
比较,并插入到有序表的适当位置上,使得
{R
「
R2,
…,
Rij
变为一个新的有序表,直到
未排序表屮的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到有序表屮。图
5.21
说明例
5-11
的数据按插入排序法进行排序的全过程。
例
5・11
要求将数列
A
中的元素
{8, 6, 9, 3, 2, 7}
按升序排列。用插入排序的算法描 述如下:
S1:
令数列
{8, 6, 9, 3, 2, 7}
中的元素,依次放入数组©中,此时
R|=8, R
2
= 6,
比较两者大小,则交换
二者的值,即
t=Rp R|= R
2
, R
2
=t,
使
R|=6,
R
2
=8
O
S2:
用
R
3
=9,
依次和
Ri
、
R2
比较大小,符合升序排列,故三者位置不变,即:
Ri=6, R
2
=8,
R
3
=9
O
S3:
用
R
4
=3,
和
R]
比较大小,
R
4
P 则令匸 Rs 然后使 R] 、 R 2 > R3 依此后移一位, 即: Rq= R3, 只 3= R2,R2=R|, 最后,令 R]= t, 即 R]= 3o S4: 用 R§=2 和&比较大小, R 5 I , 则处理方法同 S3 。执行后得 22, R 2 =3, R 3 =6, R4=8, R 5 =9 O S5: 用 R6=7 和 R| 、 R2 、 R3 依此比较大小,均比 R6 小,再与&比较,则 R 6 < R4, 则使 R 4 > R5 依此后 移一位,将 R6 的值插入,即匸 R6,R6=R5,R 5 = R4,R 4 =to 最终完成排序。 5.10简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答:数据结构可以看作是相互之间存在某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主要研究组 织大量数据的 方法,即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可以包含以下 儿个方面: (1) 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屮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 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5.11怎样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数据运算。 答:数据结构有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之分。数据元素之 I' 可的关系可以 是元素之间 代表某种含义的自然关系,也可以是为处理问题方便而人为定义的关系,这种自 然或人为定义的“关系” 称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应的结构称为逻辑结构。数据元 素之间的逻辑结构有四种基本类型:集 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状结构。 数据的物理结构指数据元素在讣算机存储空间的存放形式,即数据的存储结构,它是数 据的逻辑结构 在存储器里的实现,包括数据元素的存储和元素之间关系的表示。 把数据以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并以合适的方法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其最终的目 的是为了有效 处理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运算速度。而这些运算与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 构有直接的关系,结构不同, 则实现方法也不同。运算的种类很多,但常用的有:遍历、插 入、删除、查找、排序等。 第 6 章程序设计及软件工程基础 6・1什么是计算机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 答: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为了完成特定任务,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若干条指令的有序 集合称为计算 机程序。 程序设计即编写程序,就是根据所提出的待解问题,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一些代码(指 令)来驱动 计算机完成特定的功能,也就是说,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计算机如何工作。 6.2计算机语言分为哪几类?常用的计算机语言有哪些? 答: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三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常用的计算机语言 C 语言、 C++ 、 Pascal 语言、 Visual Basic 、 Java 、 C# 等。 6.3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语言处理程序的作用就是将汇编程序和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被翻译的程序 称为源程序,翻译后生成的机器指令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6.4简述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程序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问题分析和建立模型、算法设计、程序编码、调试运行 和文档编制 6.5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有哪些?简述每种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 答: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而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原则, 采用“单入口 单出口”的控制结构,少用或最好不用 GOTO 语句。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绑定在一起。每个对象负责自己的行为。 在面向对象设 计中,对象、类是最基本的元素,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被封装成一个整体,采用 的是“对象+消息”模式。 利用对象间消息传递的功能来实现整个程序的运作。 6.6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什么?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是指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判定的结果,决定程序的执行次序。 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一般有两种循环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即先判断条件 p, 如果 p 成立,执行循 环体 A, 如此反复,当 p 不成立时,退出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即先执行 循环体 A, 然后判断条件 p, 如果 p 不成立,再执行 A, 如此反复,直到给定的条件 p 成立, 退出循环。 6.7什么是软件?解释软件工程的概念。 答:软件是程序、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需要的所有文档的完整结合。计算机 程序、方法、 规则、相关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时所必需的数据。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 开发和维护大 型、复杂计算机软件系统。 6.8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低开发成本、按时交付的前提下,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 量(高性能、 高可靠性)软件产品。 6.9简述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答: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标准与规范、过程与模型、方法与技术、工具和环境 四个方而。这 四个方而构成了以软件质量为核心的层次结构, 6・10什么是软件的生命周期?它细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软件生命周期是一个软件从生到灭所历经的整个过程,是从提出用户需求开始,经 过开发、交付 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地增补修订,直至软件报废的全过程。通常把软件的生命 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 行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又可以进一步细划为若干阶段。软件计 划时期一般有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 2 个 阶段;开发时期有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和测 试 4 个阶段;运行时期主要是维护阶段。 6.11请举出4个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 答: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具体的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塑模型、螺 旋模型、统一 过程 (RUP) 模型、敏捷过程模型等。 6.12 RUP的核心工作流有哪些? RUP包含哪些阶段? 答: RUP 中有 9 个核心工作流,分为 6 个核心过程工作流和 3 个核心支持工作流。 6 个核 心过程工 作流包括商业建模、需求分析、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 3 个核心支持工作 流包括配置和变更管 理、项目管理和环境。 在 RUP 屮,软件的生命周期按时间分为初始、细化、构造和交付 4 个顺序阶段。 6.13简述RUP的特点及RUP和瀑布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答:瀑布模型也称生命周期模型或线性顺序模型。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个互相 区别而又彼此 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中的工作都以上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果为依据,同时为下 一个阶段的工作提供前提, 最终得到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瀑布模型的项目组织是顺序通过 每个工作流,每个工作流只有一次。瀑布 模型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形如 瀑布流水。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软件过程基本上可以 用瀑布模型来描述。 RUP 模型是一个二维的软件开发模型,它由软件生命周期,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和 RUP 的核心 工作流构成一个二维空问。 RUP 是一个面向对彖软件工程的通用业务流程。 RUP 是一种以用例驱动、以体 系结构为核心、迭代及增量的软件过程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面向 对象项目。 RUP 中的每个阶段可以进一 步分解为迭代。一次迭代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循坏,只 考虑系统的一部分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 试、部署等过程,产生一个可执行的产 品版本,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因此一个开发迭代在某种意义上 是在所有工作流中的一次 完整的经过,其本身就像一个小型的瀑布项目。 第 7 章数据库技术 7.1简述大数据的特征及其管理方式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 答:大数据的特征可总结为 5 个 V, 即规模性 (Volume) 、高速性 (Velocity) 、多样性 (Variety) 、 真实性 (Veracity) 、价值性 (Value) 。 大数据的管理方式和传统数据库管理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方而: (1) 数据规模。与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数据规模相比,大数据管理的数据规模呈爆发性增 长。 (2) 数据类型。传统数据库中,数据种类较少,通常只有一种或几种,而且以结构性数 据为主。而大数据屮数 据种类繁多、且包含了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给 数据的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3) 处理对象。传统数据库中数据仅作为处理对象,而在大 数据中可将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来辅助解决其它问题。 (4) 处理工具。传统数据库管理中,一 种或少数儿种基本工具就可以满足。而大数据管理川,需要各种 各样的工具应对不同的应用 环境和需求。 7.2简述数据库系统管理方式与文件系统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答:文件系统把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利用“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存取”的管 理技术, 提供了对数据的存取、查询和修改等管理功能。由于文件系统可为程序和数据 Z 间 提供的统一存取方法, 程序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应用程序的算法上,而不必过多考虑 物理实现的细节。但是文件系统但仍 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文件仍然是面向应用的,即一个(或 一组)文件基本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这种方式 带來了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高、浪费存储 空间、等特点,并且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给数据的修改和维 护带来困难。此外,文件系统 中的文件仍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即数据依赖于应用程序,缺乏独立 性。 数据库系统管理方式是通过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具有以下优 点:数据内部 和整体都是结构化的,而且数据 ZI' 可具有联系;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 向整个系统,因此数据共 享性高、冗余度低;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和逻辑结 构都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数据库管理数 据具有佼高的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7.3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答:数据库 (Database, DB) 可简单理解为存放数据的仓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 的、有组织、 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cmem System, DBMS) 就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 据管理软件,它可以高效地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 DBS) 是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讣算机系统,包 含了计算 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所有数据库用 户。 7.4简述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三级模式结构。 答: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 述,一个数据 库只有一个模式。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或者物理模式,它是数据库全部数据 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一个数据库也只有一个内模 式。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它是对各个用户 或程序所涉及到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 征的描述。外模式是按照用户自己对数据的需要,站在局 部的角度进行设计的,因此不同外 模式的定义是可以不相同的,但是它们都是模式的子集,而一个数据库 也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7.5数据库系统内部是何通过两级映像实现数据独立性的? 答: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射也是唯一的。当 数据库的内 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修改映像保持模式不变,从而外模式也 不变,应用程序就不需要 修改,这就保证了数据和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而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 之问的映像 定义并保证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吋,数据库管理员可 以通过修改各个映像作相 应修改,保持外模式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根据外模式进行设计的, 只要外模式不改变,应用程序就不需 要修改,这就保证了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7.6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7关系模型的三个完整性约束分别是什么? 答: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7.8 SQL的核心动词有哪些?分别用于哪种功能? 答:共 9 个。 CREATE 、 DROP 、 ALTER 用于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索引等的创建、删 除和修改。 SELECT 用于数据查询。 INSERT 、 UPDATE 、 DELETE 用于数据的插入、更新和 删除。 GRANT 和 REVOKE 用于数据权限控制。 7・9为某百货公司设计一个E・R模型:百货公司管辖若干个连锁商店,每家商店经营若干商品, 每家商品 有若干职工,但每个职工只能服务于一家商店。实体类型“商店”的属性有:商店编 号、商店名称、地址、 联系电话。实体类型“商品”的属性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单价、 产地。实体类型“职工”的属性有: 职工编号、职工姓名、性别、工资。在联系中应反映出职 工参加工作的工作时间,商店销售产品的销售量。 7.10请用SQL语句建立如图7・21所示学生信息表(表名为XSXX)和缴费情况表(表名为 JFQK),要求定义实 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答: CREATE TABLE XSXX ( Sno char(6) PRIMARY KEY, Sname char( 10) 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 CREATE TABLE JFQK ( No int PRIMARY KEY, Sno char(6) REFERENCES XSXX(Sno), Date date, Bookfee numeric(6,2), Tuition int ) 7.11请用SQL语句将图7.20所示的数据插入到相应表中。 答: INSERT INTO XSXX VALUES ('201501; '张明;'男', 1 &计算机') INSERT INTO XSXX VALUES ('201502; '王晓萌「女 ',21,' 信息) INSERT INTO XSXX VALUES (201503; '李刚',男, 20, '计算机') INSERT INTO XSXX VALUES ('201504; ,赵红,,女', 19, '外语') INSERT INTO JFQK VALUES (1 ;201501 *;2015-09-1 O5OO.5O,5OOO) INSERT INTO JFQK VALUES (2,201502*;2015-09-10400.00,5000) INSERT INTO JFQK VALUES (3;201503*,2015-09-11 *,300.20,4000) INSERT INTO JFQK VALUES (4;201504V2015-09-12',320.50,4500) 7.12将计算机系同学的年龄增加1岁,并将计算机系同学的学费减lUUU元。 答: UPDATE XSXX SET Sage = Sage + 1 WHERE Sdept = '计算机' UPDATE JFQK SET Tuition = Tuition -1000 WHERE 吒十算机,= (SELECT Sdept FROM XSXX WHERE = ) 7.13查询年龄小于20岁的同学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答: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XSXX WHERE Sage<20 7.14查询所有同学的学号、姓名、所在系、书费、学费和总交费。 答: SELECT , Sname, Sdept, Bookfee, Tuition, Bookfee+Tuition AS Total FROM XSXX, JFQK WHERE = 7・15创建一个视图,用于查询计算机系同学的基本信息。 答: CREATE VIEW Computer_Student AS SELECT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FROM XSXX WHERE Sdept= , 计算机, XSXX 衰(学生信息表) Sno Sname Ssxex Sage Sdept 201501 201502 201503 张明 王晓萌 李刚 赵红 男 女 男 女 18 21 20 19 计算机 信息 计算机 外语 201504 第 8 章计算机网络 &i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涉及哪几方面的内容与技术?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及网络软件,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具有独 立工作能力的 计算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 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计算 机网络中涉及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网络中被连接的对象、连 接介质及通信设备、设备连接方式与结构、 网路中信息传输的控制机制。涉及到的主要技术 有:介质传输技术、网络组网技术、接入 Internet 的技术, 以及实现 Internet 所提供服务的技 术等等。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分布式处理,除此 Z 外 还有集中管理、 负荷均衡、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 资源共亨:在计算机网络屮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数据资源和信道资源。 (2) 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即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3) 分布式处理:通过计算机网内的各种计算机并行工作,能完成各种大型工作任务极 大地提高了 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性能。 8.2从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分为了哪几类? 答: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8.3.什么是网络协议?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发送方也是信息的接受方,其工作机制是按照 OSI 模型进行 的,工作任务在每个实体上都化分相同的部分即“层次”进行,’也就是说通信任 务是在对等实体(同一 层次上的通信实体)间进行的,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 它,通信双方在不同的对等体之间所 做岀的一些约定,如信息的传输顺序、信息的格式、内 容等等,这些约定、规范、标准我们均称 Z 为网络 协议 (protocol) o 8.4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什么?二者有何不同。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个实体的工作任务都会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來进行,也就是说在每 个节点上要进 行信息的通信传输,必须耍经过这这些不同的部分來处理,这些不同的工作任 务的划分即为 OSI 模型屮的 七个层次,在计算机网络屮这种信息传输运行模式,即网络运作 的总体工作纲要、指导思想即是我们常说 的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仍然是一个层次模型,且相对于 OSI 模型来说它的体系结构更加清晰 简单, Inlernel 层次结构只包含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子网层,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以及每层中运行的 主要协议见教材中的图 8-25 所示。在 Internet 中传输层只有 TCP 、 UDP 协 议,网络层只有 IP 协议,而 在 OSI 屮传输层、网络层的协议要比这多的多。 Intemet 对通信子 网层却没有具体规定运行的协议,只定 义了各种物理网络与 TCP/IP 之间的网络接口。也就是 说任何一种通信子网只要其上的服务支持 IP 协议, 通过它就可接入 Internee 在 OSI 中,不同 种类的网络其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是不相同的,单单局域网到目前 就从 802.3, 发展到了 802,16 。 8.5将宿舍内4台计算机连成局域网,并能通过一个帐号接入Internet,描述其搭建过程。 答:无论组建何种结构的局域网,一般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网络拓扑结构來连接各种 设备,调试好 硬件设备后,就可以设置网络模式了,随后设置网络中的共亨资源,以便其它 用户共享。这里我们仅仅提 供一个工作流程,具体内容参考教材: 1・ 硬件及其安装 (1) 网卡的安装 (2) 双绞线的制作 (3) 交换机的连接 2. 协议安装与配置 3. 设置网络模式 5. 设置网络共享资源 4. 网络的连通性测试 8.6什么是服务器?什么是客户机?简述计算机网络中的对等网络概念。 答:在局域网中根据其工作模式可分为客八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 结构和对等 (Peer-to-Peer) 结构。 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屮,网络屮至少要有一台计算机承担起为整个网 络提供共享资源和服务的重任。当 其他计算机提出服务请求时,由该机器将提供服务结果返 回给提出请求的计算机,在网络屮具备这种功能 的计算机我们称 Z 为服务器,相应的享受服 务的计算机称 Z 为客户机,这样的网络也称为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网络。而在对等结构中,网 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具有同等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任何一台计算机所拥 有的资源都能作为 网络资源,可被其他计算机上的网络用户共享,可以说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 机, 这样的网络也称为对等网。网络工作模式通常由操作系统所决定。 8.7涉及到局域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答:局域网工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3 个:设备互连的拓扑结构、数据通信的传输媒体和 解决信道共享 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8.8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拓扑学是儿何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首先把实体抽彖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 将连接实体的 线路抽彖成线,进而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即拓扑结构 (Topology Structure)o 在计算机网络屮,我 们把服务器、工作站等网络设备抽象为“点”,而把网络屮 的光缆、双绞线等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这 样就会形成各种儿何图形即计算机网络的拓扑 结构,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型结 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 结构和混合型结构。计算机的拓扑结构影响着整个网络的传输速度、可靠 性和通信费用等许 多方面,是决定局域网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8.9如何获知自己所用计算机网卡的物理地址? 答:可以在 DOS 命令提示符窗口屮输入命令 “ipconfig/all” 查看。 8.10常用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來讲 ‘Internet 的接入可以分为三大类: 1. 通过调制解调器接入: 3. 共享接入: 略 2. 无线接入方式:略 略 &11在IPv4中1P地址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 答:在 Internet 中为了方便地识别每个设备,设备都会有自己的 IP 地址, IP 地址由网络 地址和主机 地址二部分组成, IP 地址是一个反 32 位的二进制数,分为 4 字节,每字节可对应 一个 0 〜 255 的十进制 整数,数之间用点号分隔,形如: XXX. XXX. XXX. XXX 。这种格 式的地址被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例如, 202.112.0.36 。采用这种编址方法 Internet 将可以识 别近 40 亿台的计算机。 IP 地址分成 A 、 B 、 C 、 D 、 E 共 5 类。其中 A 类、 B 类和 C 类地址为基本地址。 A 类地 址用于拥有 大量主机 (W16777214) 的网络。 A 类 IP 地址的特征是在二进制表示的地址屮最高 位为 0, 第一字节对应的 十进制数范围是 0 〜 127 。由于地址 0 或 127 有特殊用途,因此,有 效的地址范围是 1 〜 126, 也就是说只能 有 126 个网络可获得 A 类地址。 A 类地址的表示范围 为: 1.0.0.1 〜 126.255.255.255 。 B 类地址、 C 类地 址、 D 类地址、 E 类地址参考教材。 8.12. 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有哪些?描述其中一个的工作过程。 答:基本服务有: 1. 2. 3. 4. WWW 服务 文件传输 FTP 电子邮件 E-mail 远程登录服务 Telnet 在 Internet 上收发电子邮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情,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过稈遵 循着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任何一个电子邮件系统都分为邮件服务器端与邮件客户端两部分。 当发件方发出一份电子 邮件时,邮件传送程序与远程的邮件服务器会建立 TCP 连接,并按照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 传输电子邮件,经过多次存储转发后, 最终将该电子邮件存入收件人的邮件服 务器中。 当收件人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邮件系统时,即用户的计算与邮件服务器连接并发出接 收邮件指令后, 邮件服务器会按照邮局协议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POP3) 并鉴別邮件 用户的身份后,让用户读 取电子信箱内的邮件。 8.13在计算机网络中当需要手动设置IP地址时是否必须设置相应的子网掩码,为什么? 答:是的。因为略。 第 9 章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 9・1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的目标有哪些? 答: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硕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 恶意的原因而 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和 管理措施保证信息系统具备基本安全特征,包括可用性、 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以及不可否认性。 9.2典型的密码系统有哪几部分构成? 答:一个完整的密码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① 明文 M (Plaintext): 未被加密处理的有意义的信息集合。 ② 密文 C (Ciphertext): 明文被加密处理后得到的密文消息集合。 ③ 密钥 K (Key): 参与加密或解密变换的参数,包括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你。 ④ 加密变换 (Encryption): C = EM J) 9 在加密密钥作用下,此变换可将 M 映射到 C 。 ⑤ 解密变换 (Decryption): M = D ^( C 在解密密钥作用下,此变换可将 C 映射到 M 。 9.3运用RSA算法对以下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运算: P = 13^ = 17,^ = 83,m = 35 o 答:若 p = iq = n :计算可得" = 221, 俠力= 192 ; 若选取£ = 83; 则通过计算 83d 三 lmod(192), 可得〃 = 155 o 由此可得公钥岛= (83,221) 以及私钥瓦 =(155,221) 。 假设明文必 = 35, 则加解密变换计算如下: 加密变换: c = 35^(mod221)=120; 解密变换:加 T20^(111(x1221) = 35 。 9.4什么是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的方法有哪些? 答:身份认证也称为实体认证,主要是通过对身份标识的认证服务來确认身份及其合法 性。根据身份 认证中身份标识的不同形式和认证技术,身份认证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基于私 密信息的身份认证、基于信 任物体的身份认证以及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 9.5简述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过程。 答: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过程也就是生物待征的识别过程,具体包括下列主要步骤: ① 采样:捕捉生物特征样品,并对采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初步处理的样品保存起来。 ② 提取特征信息:提取采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转化成需要的数字格式。 ③ 特征入库:认证前将特征信息连同其它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到特征数据库中。 ④ 特征识別:生物特征识別有两种识别方法:验证和辨识。验证采用完整的样品比对;而辨 识是将读取 到的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 根据是否匹配来识别用 户身份。 9.6什么是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描述方法有哪些? 答: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某种途径准许或限制主体访问能力及范围的技术。访问控制策略 中需要描述主 体对客体的访问控制关系,并依此确定访问权限,一般包括下述四种描述方法: 访问控制矩阵、访问能力 表、访问控制表以及授权关系表。 9・7什么是防火墙?简述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答:防火墙是指位于可信网络(内部网)和不可信网络(外部网)边界上的一种防御措 施,防火墙通过监 测和控制网络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主 要目的就是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主要功能包括访问控制、防御功能以及用户身份认证。 9.8防火墙体系结构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特点。 答:常用的防火墙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种。 (1) 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通常是在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放置一台过滤路由器来实现,对所接收 的每个数据包 做允许/拒绝的决定。过滤路由器审查每个到达防火墙的数据包,确定其是否与 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 如杲规则允许该数据包通过,那么该数据包就会按照路由表小的信 息被转发;如果规则拒绝该数据包,那 么该数据包就会被丢弃;如果没有匹配规则,根据系 统的设计策略(缺省禁止/缺省允许)决定是转发还 是丢弃数据包。 (2) 双宿主机防火墙 双宿主机防火墙 rti— 台装有两块网卡的堡垒主机构成。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不能直 接通信,必 须经过堡垒主机的过滤和控制。 (3) 屏蔽主机防火墙 屏蔽主机防火墙由一个过滤路由器和内部网络上的堡垒主机共同构成。过滤路由器是边 界上的第一道 防线,将内/外网隔离,负责与外网通信,提供路由与过滤功能。堡垒主机处于 内部网络中,是第二道防 线。外部主机不能直接与内部主机相连,外部用户想要访问内部网 络必须经过堡垒主机。 (4) 屏蔽子网防火墙 屏蔽子网防火墙是在屏蔽主机防火墙基础上再添加一个过滤路由器构成,在内部网络和 外部网络之间 形成一个被隔离的非军事区。堡垒主机位于非军事区内,即使被控制,由于内 部路由器的存在,入侵者仍 然不能直接入侵内部网络。屏蔽子网防火墙体系结构中,由内、 外两个路由器构成了两道隔离屏障,安全 性较高。 9.9构成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组件有哪些?简述其相互关系。 答:典型 IDS 通常包含 3 个必要的功能组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事件响应。入侵 检测的第一 步是数据收集,包括系统、网络运行、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数据收集 组件还需要从收集到的数 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供数据分析 Z 用。入侵检测精度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数 据分析组件是 IDS 的核心,从收集到的系统、网络运 行、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数据屮提取当前 系统或网络的行为模式,与模式库屮的 入侵和正常行为模式进行比对,将检测结果传送给事件响应组件。 事件响应组件记录入侵事 件过程、收集入侵证据,同时采取报警、中断连接等措施阻断入侵攻击。 9.10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屮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 算机使用并且 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其主要特点包括:破坏性、传 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可 触发性。除上述典型特点外,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还显现出变 种性、针对性、反跟踪性、智能化和自动 化等一些新的特点,具有更大的危害,也给查杀病 毒带来更大的挑战。 9.11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方法有哪些?每一种分类方法又将病毒分为哪些不同种类? 答:按照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可以将病毒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混合型病毒;按照 计算机病毒的 破坏程度可以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按照计算机病毒的连接方式 可以将病毒分为源码型、入 侵型、操作系统型和外壳型病毒;按照计算机病毒的激活时间可 以将病毒分为随机病毒和定时病毒。 9.12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答: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较法、校验和法、特征扫描法、行为监测法、分析 法等。对计算 机病毒的防治需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在完善的管理措施基 础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还 需要依靠诸如系统加固、系统监控、软件过滤、文件加密、备份 恢复等强大的技术支持。 9.13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有哪些特点? 答:计算机犯罪可以理解为针对和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非法操作或者以英他手段对计 算机系统的完 整性或正常运行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具有 与传统犯罪相同的许多共性 特征,又有许多与传统犯罪所不同的特征包括:智能性、隐蔽性、 目标集中性、跨地域性、强危害性以及 侦查与取证困难。 9.14简述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答:按照通行的理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一种无体的、时间上具有相对永存性的、 可无限次再现 或复制的“知识”或者“智力成果”。如同物权对人们权利的保护一样,只有将 “知识”或者“智力成果” 产权化才能有效的保护人类的劳动成果,并为之带来经济利益, 才能激发起整个社会的创造欲望,进而推 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以这样的理论來看计算机软件,它应该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一套软件的研发需 要一些专业人 员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经过结构设计、编写、不断的修 改调试,最终达到用户需要 的某种功能,实现它的社会价值。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结 构也越来越复杂,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往 往通过模块化的创作方式,一部分人员从事整体结 构的设计,更多的人员从事具体模块任务的编程,还需 要专业人员从事后期整合和调试。一 些大型的商业软件开发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甚至几家软件公司共同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财力和时间,通过艰巨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才得以实现。所以软件的开发是需要开发 者投入相 当高的成本,而他们这样做的动力源于可预期的高额利益回报。同时,市于像其他知识产品 一 样,计算机软件可以被剽窃模仿和广泛无限次的复制,使侵权者能够以儿乎忽略不计的成 本享受他人的劳 动成果,甚至从中赚取暴利。因此,汁算机软件权利人的利益会受到极大的 伤害,这样势必会打击他们进 行新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如果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必然会阻滞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 响到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事实证明,在整 个世界范围内,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普遍性 和紧迫性己经愈加明显了。 9.15简述我国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答: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分为四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 规章或规范性 文件。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规范。其中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 主要包括:《宪 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保守 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全国人大常委 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 全的决定》等。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执行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其中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行政 法规主要包 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 暂行规定沢《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商用密码 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 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法 律规范,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地 方性法规制定的法律规范。规范性文件也俗称“红头文件”。其中与信息安全相关 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主 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沢《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工作暂行规定》、《互联网电 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 络域名管理办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 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计 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涉密计算 机信息系统建设资质审查和管理暂行办法》、《互 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材行规定》等。 2.0000 + 2.0000 + 4.0000i 3.0000 + 5.00001 5.0000+ 2.0000- 2.0000 ・ 3.0000 - 5.0000i 5.0000・ 第 10 章计算软件 1 、 P3 2. P2 5> ans = 50 35 46 34 3 、 P9 4 、 P6 62 44 115 6 、 ans = 95 139 8 、 9 、 P26 10 、 P17 第 11 章 办公软件 Office 2010 11.1 Word 2010对文本的修饰都包括哪些? 答: Word 2010 文档的修饰美化,包括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 (1 ) 字符格式化即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加粗、倾斜等)、字符边框和底纹、 字符下划线、 字体颜色、效果等。可在选定要修饰的文字后, 1) 通过功能区设置: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中,可对字符的字形、字号、颜色、 边框、底 纹等格式进行设置。用户可以将鼠标指向“字体”组屮某一命令,过会即可看到该 按钮的功能。 2) 通过“浮动工具栏”设置:当用户选择要设置格式的字符后,如果用户将鼠标指针移 到被选屮文 字的右侧位置,将会出现一个半透明状态的浮动工具栏。该工具栏小包含了常用 的设置文字格式的命令, 如设置字体、居中对齐等命令。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浮动工具栏上将 使这些命令完全显示,进而可方便设置 文字格式。 3) 通过“字体”对话框设置: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字体”组右下角 按钮,或者 在要设置格式 的字符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命令,打开“字 体”对话框,其中的“字 体”选项卡可以设置字符的字形、字号、颜色、边框、底纹等格式, “高级”选项卡可以设置字符间距等 (2) 段落格式化指对整个段落的美化和修饰,包括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方式、行 间距、 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首字下沉等,用户可以对段落进行格式设置。 Word 中提供了 5 种对 齐方式,分别为左对齐、右对齐、居屮对齐、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包含 4 种缩进方式,分别为首行缩进、 悬挂缩进、左缩进和右缩进。 1) 用户可以通过“段落”对话框设置段落的格式。单击“开始”选项卡的“段落”组右 下角按钮, 或者在选屮的段落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屮选择“段落”都会弹出“段落” 对话框。 2) 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选中需要添加项 H 符号的段落,单击“开始”选项卡,在“段 落”组屮单 击“项目符号”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需要的项目符号即可;若用户需 要用到其他符号,则在弹 出的列表中选择“定义新项目符号”选项,打开“定义新项目符号” 对话框。若要对段落添加编号,可通 过“段落”组中的“编号”按钮完成。 3) 添加边框和底纹:选择需要设置边框和底纹的文本或段落,然后单击“开始”选项卡 “字体”组 屮的“字符边框”按钮,或者单击“段落”组屮的“边框”按钮 右侧的下拉按 钮,然后在弹出的列表中 选择“边框和底纹”选项,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单击“边 框”选项卡,可以为文本或段落设置边 框的风格、线型、宽度和颜色;而“底纹”选项卡中 可以为文木或段落添加底纹以及设置底纹的颜色和图 案,需要说明的是,选定段落通常应包 括段落后的段落标记。 11.2在Word 2010中怎样将多个文本框或图片合并成一体? 答:按住 Shift 键,逐个单击要组合的图片或文本框,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 选“组合” 中的“组合”命令即可。但是如果图片是嵌入式的话,单击无法选定,此时还需 要将图片先选定为浮于文 字上或其他(在图片上右单击,在快捷菜单中,选“大小和位置” 设置),就可以将选屮的文本框和图片 组合起来。 11.3 Word 2010对页面可进行哪些设置? 答:页面设置包括页面大小、页边距、页而版式布局以及页眉页脚等,是针对打印而言 的,这应根据 具体的打印需求(用什么样的打印机、打印纸)做适当的选择。 (1) 打开 Word 文档窗口,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在“页面设置”组中有页边距、 纸张方 向等相关的按钮,可以进行设置。 (2) 编辑页眉和页脚的方法是:打开 Word 文档窗口,单击“插入”选项卡,在“页眉 和页脚” 组屮单击“页眉”或“页脚”按钮;然后在打开的“页眉”而板中单击“编辑页眉” 按钮;之后用户可以 在“页眉”或“页脚”区域输入文本内容,还可以在打开的“页眉和页 脚工具|设计”选项卡插入页码、 日期和时 I' 可等对象,完成编辑后单击“关闭页眉和页脚”按 钮即可 11.4对己建好的Word 2010表格可以进行哪些修饰? 答:对已建好的 Word 2010 表格可以进行表格格式化有自动套用格式和手动格式两种方法。 (1) 自动套用格式 选中表格,单击“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中的“表格样式”列表框中的某种样式即可,也 可以单击 “表格样式”列表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2) 手动格式化 选中表格,单击“表格工具 I 布局”选项卡中的相应组按钮进行设置,一般涉及以下方面。 表格数据格式化:包括字体格式化、数据对齐方式,文字方向。 调整表格尺寸:调整表格尺寸包括设置表格的行高列宽,调整整个表格的尺寸。 标题、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标题是表格的一部分,表格在整个文档中移动时,标题位置将 同表格一起 进行。通常将表格的首行合并单元格后,作为标题所在,合并后的单元格只加下边 框线。 边框和底纹:边框是为了区分表格与环绕文字;底纹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数据、对重要 数据的提醒、 增强设计效果。 表格在文本中的定位:表格在文本中的位置有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 控制断行:表格出现分页或分节的情况时,使用断行控制以决定在哪行之后分割;将标题 重复在表格 下一部分的开始处。 11・5在Word 2010中,格式化分成几个层次?可以进行哪些主要格式的设置? 答: 3 个层次。可以进行文本的格式化、段落的格式化、页面的格式化。 文本的格式化主要是指对文本的字形、字号、风格、颜色以及效果等属性进行设置的过 程。 段落的格式化主要是指对文章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段间距和行间距等属性进行设置 的过程。 页面的格式化主要是指对页边距、纸张大小与方向、页眉和页脚等属性进行设置的过程。 11.6如何进行长文档编排? 答: (1) 打开大纲视图 (2) 创建文档目录 (3) 为文档插入批注 (4) 在文档中插入题注 (5) 文 档快速定位。 11.7简述按工作表中某一字段进行降序排序的方法。 答:选中这些数据,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编辑”组中的“排序和筛选”下拉列表 中选择降序, 那么其它的数据也会跟着它一一对应变化。 11.8在工作薄中怎样对插入的簇状柱形图进行修饰? 答:选中图表,在“图表工具一设计”选项卡下进行可更改图表类型、重新选择数据源 和更改图表布 局等。 11・9如何将行、列、工作表隐藏? 答: 选中要隐藏的工作表标签或工作表中的某行或某列,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单 元格”组屮单 击“格式”按钮,从下拉列表屮选“隐藏和取消隐藏”,再在其展开下拉列表屮 单击“隐藏工作表”或“隐 藏行”或“隐藏列”即可。或右击工作表标签也可操作。 11.10在Excel 2010中,记录的筛选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高级筛选? 答: (1) 在数据项中,有时参加操作的只有一部分记录,为了提高操作速度,把那些不参 加操作的 记录隐藏起来,而把要操作的数据筛选出来作为操作对象,以减小查找的范围。 (2) 打开工作表后, a. 建立条件区域。条件区域的第 1 行为条件标志行,应为数据清单 的各字段名。 b. 在条件字段下输入筛选条件。要筛选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则将各个条件 写在条件区域的同一行, 各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与”;要筛选满足儿个条件 Z —的记录, 则将各个条件写在条件区域的不同一 行,各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或”。 c. 单击数据清单中 的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选项卡,然后在“排 序和筛选”组屮单击“高级”按钮,在弹 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中进行设置。选择筛选结果的放置位置、 条件区域和复制到的位置。 2010中,在移动或复制单元格时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有什么不同? 答: (1) 相对引用,复制公式时地址跟着发生变化,如 C1 单元格有公式:二 A1+B1 当 将公式复 制到 C2 单元格时变为:二 A2+B2 当将公式复制到 D1 单元格时变为: =B1+Clo (2) 绝对引用,复制公式 时地址不会跟着发生变化,如 C1 单元格有公式: =$A$1+$B$1 当将公式 复制到 C2 单元格时仍为: =$A$1+$B$1 当将公式复制到 D1 单元格时仍为: =$A$l+$B$lo 注 意:工作薄和工作表都是绝对引用 11.12在PowerPoint 2010中,如何为对象添加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 答: (1) 打开指定的演示幻灯文稿,选择要添加动画的对象,在“动画”选项卡下,单 击“动画”组中快翻按钮;在展开的下拉列表中,单击“进入”选项组中的某个选项即可。 (2) 打开指定的演示幻灯文稿,在“高级动画”组中,单击“动画窗格”按钮;在“动 画窗格” 任务窗格列表框屮,单击需要添加声音效果选项右侧下三角按钮,在展开的下拉列 表中单击“效果选项” 选项;弹出“弹跳”对话框,在“效果”选项卡下,单击“声音”下 拉列表右侧下三角按钮,在展开的下 拉列表中单击需要的声音选项。 11.13在PowerPoint 2010中,母版和模板有什么区别? 答:模板包含母版,母版只是模板的一部分。模板包含配色方案、自定义格式的幻灯片 和标题母版以 及字体样式等格式,把他们快速用于其他新建的演示文稿。母版为除“标题幻 灯片”外的一组或全部幻灯 片提供下列样式:“自动版式标题”的默认样式;“自动版式 文本对象”的默认样式;“页脚”的默认样 式,包括:“日期时间区”、“页脚文字区”和“页 码数字区”等;统一的背景颜色或图案。 11.14如何设置循环播放幻灯片? 答:①设置循环播放:选择“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单击“设置”组中的“设置幻灯片 放映方式”按 钮,打开“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将“循环放映,按 ESC 键终止”前面的 V 给打上,之后点击“确定” 按钮退出。 ②设置自动播放的间隔时间:单击“设置”组中的“排练计时”按钮,自动进入幻灯 片放映视图, 从第 1 张幻灯片开始放映,并弹出“录制”工具栏,多次单击左键,直至最后 1 张幻灯片即可,保存计时。 11.15如何更改幻灯片的配色方案? 答:选择“设计”选项卡,在“主题”组屮单击“颜色”按钮,然后按其右侧的下拉按 钮,在弹出的 下拉列表中,根据需要应用即可。 11.16在PowerPoint 2010中,幻灯片中的超链接可以链接到哪些目标?列举至少4种。 答:幻灯片中的超链接可以链接到已有的文件或网页、同一文稿中的幻灯片、新建的文 档、电子邮件 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35636575a1682362.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