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2016年第23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6 NO.23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23.014 

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 

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 

孙秀梅,王 格,董会忠,张 慧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 

摘要:根据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分类,选取106个资源型城市(成长型13个、成熟型58个、衰退型22个、再生 

型l3个)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DEA模型和SE—SBM模型对其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阶段 

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类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在规模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 

收益和综合效率等方面仍表现出差异化;通过Tobit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对碳排 

放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能源强度与碳排放效率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研究认为,提高资源型城市的 

碳排放效率应根据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差异性和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最后针对资源型 

城市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DEA模型;SE—SBM模型;碳排放效率;Tobit回归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23—0078—07 

Research on Eficiency of Carbon Emissif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DEA Model and SE——SBM Model 

SUN Xiumei,WANG Ge,DON(;Huizhong,ZHANG Hui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echnology,Zibo 25501 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lassiicatif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of China,the paper studies the eficifency of carbon e— 

missions of 106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which include 1 3 growing resource—based cities.58 mature resource— 

based cities,22 declining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1 3 regenerative resource—based cities by comprehensive use of DEA 

model and SE—SBM mode1.Tile stud),finds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ame typ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jn scale carbon e— 

mission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technical effectiveness,scale and overall eficifency gains are still to diferentiate perform— 

ance.By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Its show that the leve1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 

ization rate has varying degrees of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t’carbon emissions,while energy intensity shows a sig— 

niieantf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mproring the carbon emission efi—f 

ciency shonld be based on the charaetefis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t diferent stages aud adjusted by 

relevant factors.At last,the paper makes speciflC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erent stage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Key words:resouree—based cities;DEA model;SE—SBM model;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1文献综述 

资源型城市是能源资源保障的基地,也是经济 

稳定发展的支撑,其经济发展依托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碳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 

成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收稿日期:2016—04—21,修回日期:2016—08—15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 

目前学者们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 

究其低碳转型的路径。罗洪群等 对我国油气资源 

型城市面临的问题进行丁研究,并就其可持续发展 

机制进行探讨。高志刚 、贾晓晴等; 和范宪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因索及调控机制研究”(12YJC630178);国家礼会科学基金项日 

“时空分异视角F跨区域碳减排的协同优化机制与政策漠拟研究”(14BG[ 159) 

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79 

等 J贝0分别以克拉玛依、盘锦市和白银市为例分析 

了资源型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实现产业转型的 

思路。徐君等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战略 

框架,并设计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低碳转型路径。 

白雪洁等。。 基于非期望产出动态SBM模型研究了 

2005--2012年我国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 

段永峰等 运用DEA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O个 

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技术、规模有效性 

(2)超效率SBM模型。比起DEA模型,超效 

率SBM模型可以进一步区分有效率的决策单元, 

SBM模型则恰当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两者的优势 

相结合,超效率SBM模型有显著的优越性。其原理 

如下:假设有 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由投入 

m、期望产出r 和非期望产出/'23部分构成,定义决 

策单元是SBM有效的,则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 

SBM模型为: 

评价。 

在对碳排放效率的研究中,Ramanathan_8一lO]采 

用DEA方法测算了中东和北非17个国家的碳排放 

效率,并对GDP、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 

联进行了分析;Zhou等¨ 采用MCPI测度了18个 

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的碳排放效率;Risto等 运用 

SFA方法测度了170个国家的碳排放效率。近年来 

国内学者对碳排放效率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赵 

国浩等 运用SFA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山西 

省的碳排放效率,并与其它中部省份进行了比较; 

陈黎明等¨ 运用该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碳排放 

效率;孙爱军¨ 则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序列 

 一

工 

L 

DEA的超效率模型测算了我国的省际碳排放效率; 

李健等¨ 利用考虑松弛变量的规模方向距离函数对 

、 

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马大来等 则基于至强有 

曩 

∑ 

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对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进行了 

一 ~球 

测算。 

由此可知,目前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数集中 

在低碳转型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很少有研究关注资 

源型城市的减排问题,对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的 

研究缺乏;更重要的是,现有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 

均以个别城市或部分城市为例,缺少对我国资源型 

城市的全面系统研究。在对碳排放效率的研究中, 

以DEA模型为主流方法,而DEA模型的局限性使 

得无法对有效率的决策单元进一步分析;而超效率 

模型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SBM模型恰当处理 

了非期望产出,因此超效率SBM模型的分析更为准 

确。本文综合运用DEA模型及改进的SE—SBM模 

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系统研究, 

试图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2.1研究方法 

(1)DEA模型。DEA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规划 

模型对相同类型的多投人、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的相 

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非参数统计方法。该模型把每 

个待评价的个体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而所有的决 

策单元就构成了待评价群体,然后对各个决策单元 

的投入与产出比率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决策单 

元的投入与产出权重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决策单元 

是否达到DEA有效。 

其中, 』‘芝 (l  :l12,, ), 

J. 

妻 ‘

。 

 _1I2, , 

妻 

I, ̄ 

‘q=1,2,3,‘), 0‘』=1,2,。 )孟≥ (j:1,2, <_ (s=1,2一,5), 

, , (“=1,2,r2) 

2.2指标选取 

本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选择投入指标时, 

分别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人手,以各个城市的 

就业人员数代表人力的投入,以能源消费量代表物 

力的投入,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财力的投入。在 

确定产出指标时,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期望产出,碳 

排放则作为非期望产出。在DEA模型中,采用“非 

期望产出作投入法”处理碳排放指标,而sBM模型 

可以恰当处理非期望产出,因此不作特别调整。 

2.3数据来源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其资源开发处于不 

同阶段,且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问题更 

是不尽相同,分类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并解决 

问题。根据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以下简称 

“《规划》”)中关于资源型城市分类的内容,将资源 

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 

类型。本文以地级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 

进行分类研究。鉴于《规划》的规划期为2O13— 

2020年,且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全面性,本文选择基 

于2013年的资源型城市数据进行研究。由于搜集全 

部资源型城市地级行政区的多指标数据难度大,本 

文实际分析研究的资源型城市共106个,其中成长 

型资源型城市13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58个,衰 

退型资源型城市22个,再生型资源型城市13个。 

数据获取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员的相关数 

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能源消费 

量数据来自于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的统 

计信息网;碳排放量的数据则是通过对上述能源消 

费量进行核算得到。 

3 实证分析 

3.1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 

80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 

有巨大的资源保障潜力,不仅可以保障本地经济的 

稳定发展,更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 

本文选取我国13个成长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 

DEA模型下其碳排放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13个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地级市

3.2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盏 

成熟型城市的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 

障能力强,经济发展也处于较高水平,是现阶段我 

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在计算成熟型资源 

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时,本文选取了58个成熟型资 

源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DEA模型下其碳排放效率 

朔州市 o 749 0 983 o 762 its 昭通市0 667 1 000 o 667 l 

呼伦贝尔0 751 0 827 0 908 l 延安市0 689 o 758 0 910 irs 

鄂尔多斯 l000 l 000 1 000 一 成阳市0 560 0 566 0 988 d 

松原市 1 000 1 000 1 000 一 榆林rh  looo l_ooo l ooo ~ 

南充市 o 696 0 778 0 895 its 武威市 o 775  1ooo o 775  I

六盘水巾0 485 o 708 0 685 m 陇南市 1 000  l000 I(YdO 一 

毕节市0 432 0 582 o 743 ll 均值0 754 0 862 0 872 ~ 

在规模可变的条件下,对于非DEA有效的城市 

可以分析其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昭通市和武 

威市表现为纯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即这两个城 

市要保证现有产出的话,就不能缩减其技术投入; 

其余城市既没有达到技术有效,也没有达到规模有 

效,说明这些城市存在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换 

言之,即使减少他们的现有投入,也极有可能实现 

目前的产出水平。 

从规模收益的角度来看,在非DEA有效的资源 

型城市中,只有咸阳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说明即使增加对该城市的投入,其产出的增加比例 

也达不到投人增加的比例;而其他非DEA有效的城 

市如朔州市、呼伦贝尔、南充市、六盘水市、毕节 

市、昭通市、延安市、武威市均处于规模收益增加 

的阶段,说明以相同的比例增加对这些城市的投入 

可以得到更大比例的产出回报。 

从综合效率的角度来看,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表 

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如图1所示,只有陇南市、 

榆林市、鄂尔多斯市、松原市的综合效率是有效率 

的,其中,鄂尔多斯不仅煤炭产量位居全国产煤地 

级市之首,还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后备基地;而榆 

林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煤炭后备基地;其余城市 

的综合效率则显著偏低。 

辁 青 ——_—一 

■———■■嘲 

{ 

翻—■—●———_ 

——————■——一 

鞠■■—■———鞲 

} 

黼—■■—■■一 赫 

L一一一一 

___—__瞳__ 鞠 

L i— 

 i

l一 一一 麓 

[二= 一一 一二…i二二 ~ 

j 一一~T 

———■目黼 

0 ∞ £ i5 2 

图1 我国l3个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 

效率的SE—SBM模型运行结果 

如表2所示。 

表2我国58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地级市综台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邢台市0 776 0 786 0 987 l 东营市0 846 0 859 0 984 I 

大同市0 544 0 563 0 966 In 济宁市 I O0o l 000 1 0o0 一 

阳泉市0 643 0 677 0 950 】 泰安市0 755 0 759 0 995 l 

长治市0 554 0 570 0 972 its 莱芜市0 505 0 747 0 676 Im 

晋城市0 626 0 644 0 972 l 三门峡市0 757 0 826 0 916 

忻卅l市0 464 0 531 0 872  i鹤壁市0 84l 0 889 0 946 l 

晋中市0 51l 0 545 0 937 ・ 平顶山市0 798 0 811 0 984 lm 

临汾市0 432 n 525 n 822 ・ 鄂州市 a 621 n 704 0 883 【 

运城市0 466 0 516 0 904  l衡 市 O 981 l 000 0 98I d 

吕梁市0 555 0 607 0 914 l 郴州市0 873 0 887 0 984 - 

赤峰市0 71l 0 759 0 936  J邵阳市0 896 0 918 0 976 {l 

本溪市0 7I8 0 748 0 961 im 娄底市0 6I6 0 656 0 939 1 

吉林市l 000 1 01)0 1 00o 云浮市0 625 0 706 0 885 l 

黑河市0 920 }Oo0 n 920 河池市 n 961 I OfxJ n 961 l 

大庆市 1 01)0 1 000 l 000 一 广元市0 645 0 759 0 85I I 

鸡西市0 765 1 000 0 765 , 广安市0 8I6  ION)0 8l6 - 

牡丹江市0 767 0 827 0 927 1 自贡市0 884 0 936 0 944 t 

湖州市 1 000 l 0O0 1 009 一 攀枝花市0 557 0 733 0 760 

宿州市0 824 0 855 0 964 I 达州市0 547 0 587 0 931  -

毫州市0 959 1 000 0 959 】 女 n 807  lo00 0 807 iP8 

淮南市0 674 0 702 0 960 l 安顺市0 550 0 877 0 627 l 

滁州市0 851 0 964 0 883 ・ 曲靖市0 836 0 844 0 991 l 

池州市0 680 1 000 0 680 I 保山市0 858 0 977 0 878  -

宣城市0 683 0 708 0 966 i 普洱市0 681 0 800 0 851  I

南平市0 736 0 840 0 876 l 临沧市 1 000  1000 1 0o0 一 

三明市0 846 0 935 0 905 l 渭南市0 525 0 541 0 969 l 

龙岩市0 794 0 8I5 0 975 i 宝鸡l市0 7I1 0 733 0 9713 lm 

赣州市 1 0011 l O00 1 01)0 一 金昌市0 518 l 000 0 51 8 

l 宜春市0 884 0 893 0 990 l 克拉玛依0 824 0 985 0 837 

均值0 745 0 820 0 91l 

规模可变条件下,在非DEA有效的城市中,黑 

河市、鸡西市、毫州市、池州市、衡阳市、河池市、 

广安市、雅安市和金昌市是纯技术有效的,因此如 

果要保证这9个城市现有产出水平的话,就不能降 

低目前的投人水平;其他非DEA有效的城市均表现 

为既非纯技术有效,也非规模有效,即这些城市都 

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从规模收益的角度看,在非DEA有效的城市 

中,只有衡阳市和邵阳市处在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其余城市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按照相同比 

例增加其目前的投入,将会收获更大的产出回报。 

由于在DEA模型中是将非期望产出做投入进行 

处理,而SE—SBM模型可以自行处理非期望产出, 

因此二者在得出的具体效率值上会存在差异,但对 

效率高低的评价是相对一致的。如图2所示,只有 

济宁市、赣州市、吉林市、临沧市以及大庆市5个 

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是有效率的,其中大庆市的效率 

值最高,其值为1.339,即在现有的投入基础上再等 

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81 

比例增加33.9%的投入仍然可以保持其相对有效, 

这是因为近年来大庆市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 

社会发展,将开发畜牧业资源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 

在规模可变条件下,17个非DEA有效的城市 

中,有5个城市达到纯技术有效,分别是抚顺市、 

七台河市、焦作市、铜川市和石嘴山市,因此按照 

部分,有力地缓解了石油等资源对环境的压力。 

在其他无效率的城市中,多数效率值分布在0.6~ 

0.8之间,且分布均匀。 

嚣 ; { 

㈣ E 

} l 

&  。{ ‘ 

1m’ ! 

j l

。 

 

 

} 

j l

, 

 l 

‘ ’ 

 jl 

i ]  l

 i

 i

 

 

‘ 

释 ‘ 

宜 

} 

i  j

薰j l l l 

0 0.2 0‘4 0.6 n8 1 1.2 1 4 

图2我国58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 

的SE—SBM模型运行结果 

3.3 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由于资源趋于枯竭,衰退型资源型城市不仅出 

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还涌现出各种民生问题, 

面临空前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为了研究衰退型资源型城 

市的碳排放效率情况,本文选取了22个衰退型资源 

型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DEA模型下其碳排放效 

率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22个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乌海市 1 000 1 000 1 O(3O 一 景德镇市0 891 0 893 0 997 dis 

阜新市0 763 0 831 0 917 its 新余市 1 000 1 000 1 000 一 

抚顺市0 866 1 000 0 866 d 萍乡市0 742 0 753 0 984 d 

辽源市 1 000 1 000 1 000 一 焦作市0 867 1 000 0 867 drs 

白山市0 919 0 923 0 996 drs 濮阳市0 851 0 995 0 855 dR 

伊春市0 683 0 913 0 748 im 黄石市0 833 0 916 0 909 drs 

鹤岗市 1 000 I.000 1 000 一 韶关市 1 000 1.000 1 0OO 一 

双鸭山市0 784 0 814 0 963 im 泸州市0 897 0 962 0 933 dls 

七台河市0 776 1 000 0 776 its 铜川市0.825 l 000 0 825 l 

淮北市0 684 0 687 0 996 d 白银市0 852 0 887 0 960 irs 

铜陵市0 803 0 843 0 952 ira 石嘴山市0 781 1 000 0 781 irs 

均值0 855 0 928 0 924 一 

现在的产出计算,不能再减少其技术投入;其他城 

市既未达到纯技术有效,也没达到规模有效。 

从规模收益的角度分析,非DEA有效的城市中 

过半数量的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这些城 

市已经不能再增加投入,因为此时增加投入的产出 

效率已经很低了。 

如图3所示,只有韶关市、乌海市、新余市、 

鹤岗市以及辽源市的综合效率是有效的,其中,辽 

源市的效率值远高于其他4个城市,这是由于辽源 

市是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素有“煤城”之称,为实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辽源市自2007年开始大力发 

展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改造老城区,并对环境污染 

严重的热电厂等进行专项综合治理,积极引进节能 

环保技术,已经走出一条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道路。 

其余无效率的城市碳排放效率值分布在0.5—0.8区 

间,碳排放效率处于中等水平。 

雠 

七台再霄 

簿托市 

箨 

石尊 审 

軎柱霄 

黄昔常 

取鸭出啦 

薄乡市 

鼍|井『市 

皇赫市 

辱敏僻 

拄糖啦 

{I阳市 

垂}律市 

盎出市 

景尊蕾市 

韶捷宦 

与j孽信 

蛔# 

蕾搠啻 

藩懂 

图3 我国22个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 

的SE—SBM模型运行结果 

3.4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 

社会经济也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资源型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为探究再生型资源型城 

市的碳排放效率,本文选取了13个再生型资源型城 

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EA模型下其碳排放效率如 

表4所示。 

表4我国13个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 

唐山市 1 000 1 000 1 000 一 淄博市 i 000 l 000 1 000 一 

包头市 1 000 1 000 1 000 一 临沂市0 936 l 00o 0 936 drs 

鞍山市l 000 1 000 1 000 一 洛阳市 1 000 l 000 1 000 一 

盘锦市0.869 0 900 0 965 drs 南阳市1.000 l 000 l 000 一 

葫芦岛市0 861 0 862 0 998 drs 丽江市0 627 1 000 0.627 irs 

通化市0.965 0 969 0 996 drs 张掖市 1 0CO 1 O00 1.000 一 

马鞍山市0 798 0 896 0 891 irs 均值0 927 0 971 0 955 — 

82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中达到有效率的城市超过总 

数的一半;在无效率的城市中,规模可变条件下, 

临沂市和丽江市实现了纯技术有效,但还没有达到 

规模有效。 

规模收益角度下,只有马鞍山市和丽江市处于 

规模收益增加的阶段,其余城市都已经处于规模收 

益递减的阶段,不宜盲目增加资源投入。 

如图4所示,南阳市、包头市、洛阳市、唐 

山市、张掖市、淄博市和鞍山市实现了碳排放的 

有效性。其中,淄博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已经枯竭,在实现城 

市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甾博市以节能降耗为工作 

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围绕新材料、生物技 

术和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积极建设新型工 

业化城市,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其新材料 

产业实现销售收人过千亿元,拥有50余家年产值 

超过5亿元的新材料骨干企业,成为有名的综合 

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图4我国13个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 

的SE—SBM模型运行结果 

3.5 四类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的综合对比分析 

不可再生资源的生命周期限制了资源的开发进 

度,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 

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碳排放效率呈现出差异化。继 

分别对各类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后, 

本文将四类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综合对比 

分析,DEA模型下其碳排放效率对比结果如图5 

所示。 

从综合效率的角度看,成熟型城市的碳排放效 

率最低,再生型城市的效率最高,这是因为成长型 

城市的碳排放问题尚处于潜伏期,而成熟型城市由 

于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环境治理的滞后性,导致碳 

排放效率低下;衰退型城市则由于资源的逐渐枯竭 

而缩减能源开采,且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结果,因 

此碳排放效率有显著提高;再生型城市的节能降耗 

技术逐渐成熟且得到推广应用,同时接替产业得到 

大力发展,经济结构趋于良性循环,实现了碳排放 

图5 我国四类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对比结果 

效率的较高水平。 

在规模可变条件下,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 

看,其规模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稳定上升,而纯技术 

效率却在成熟时期出现最小值,说明资源型城市在 

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对规模效益的高效利用,而 

在繁盛时期容易忽视技术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提高 

碳排放效率,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碳 

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寻找提高碳排放效率的 

有效途径, 

4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1 Tobit回归模型及变量选择 

除上述投入产出指标外,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 

效率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进一步分析碳排放效率 

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本文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 

以上述DEA模型得到的效率值为因变量,通过建立 

Tobit回归模型判断自变量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程 

度。Tobit回归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James Tobin提出,之后得到大量经济学家的发展和 

完善,是一种因变量受限的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 

切割值或片段值。 

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 

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市化率作为自变量。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进行衡量; 

产业结构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该市的GDP之比表 

示;城市化率用人口结构变量表示。考虑到四类资 

源型城市的样本数量和自变量指标的数量,为降低 

误差,本文将全部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对其碳 

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不再一一分类 

研究。 

4.2结果分析 

运用Tobit模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的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所示。 

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83 

表5我国地市级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注: 

下显著 

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10%水平 

由表5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 

半数量的城市达到有效率,临沂市和丽江市实现了 

纯技术有效,但还没有达到规模有效。在规模收益 

角度下看,马鞍山市和丽江市处于规模收益增加的 

阶段,其余城市都已经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在综合效率方面,南阳市、包头市、洛阳市、唐山 

市、张掖市、淄博市和鞍山市实现了碳排放的有 

效性。 

(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碳排 

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1)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处于成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随着经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提 

高,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对碳排放 

效率的影响在10%水平下显著,且相关系数接近 

36%,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 

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减物质化的特点促进了碳排放 

效率的提高。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影 

响,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且相关系数高达13.1%,说明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助 

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这是因为城市化率高的城市在 

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更多地采用高 

新技术,从而提高了碳排放效率。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106个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对 

比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资源型城市,其碳排 

放效率在综合效率、规模有效性、技术有效性以及 

规模效益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化。具体而言: 

1)在13个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研究对象中,非 

DEA有效的城市中,昭通市和武威市表现为纯技术 

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综合效率方面出现两极分化; 

陇南市、榆林市、鄂尔多斯市、松原市是有效率的。 

从规模收益角度上看,只有咸阳市处于规模收益递 

减的阶段。 

2)在58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研究对象中,在 

非DEA有效的城市中,规模可变条件下黑河市、鸡 

西市、毫州市、池州市、衡阳市、河池市、广安市、 

雅安市和金昌市是纯技术有效的。从规模收益角度 

上看,只有衡阳市和邵阳市两市处在规模收益递减 

的阶段,其他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综合效 

率方面,济宁市、赣州市、吉林市、临沧市以及大 

庆市是有效率的。 

3)在22个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研究对象中,非 

DEA有效的城市中,规模可变条件下抚顺市、七台 

河市、焦作市、铜川市和石嘴山市是纯技术有效。 

从规模收益角度上看,过半数量的城市处于规模收 

益递减的阶段。综合效率方面,韶关市、乌海市、 

新余市、鹤岗市以及辽源市是有效的。 

4)在13个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研究对象中,过 

长发展阶段,大部分规模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 

阶段,纯技术有效偏低,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 

综合效率值普遍偏低。2)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中,纯 

技术有效城市数显著增加,大部分城市处在规模收 

益递增的阶段,综合效率值处在0.6~0.8之间,综 

合效率值较高。3)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由于自身所处 

资源趋于枯竭的局面,大部分城市表现为规模收益 

递减的阶段,规模可变条件下提高技术投入作用不 

明显。4)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中,过半数量城市达到 

了碳排放有效性,综合效率值最高,大部分城市处 

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3)通过对各类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影响 

因素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 

化率均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表现为正向影响,能源 

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负向影响。 

根据以上结论,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 

阶段的碳排放效率特征以及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大 

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纯技术有效偏 

低,综合效率分化严重,应当加大技术投入和适当 

增加规模以提高碳排放的综合效率值。 

(2)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处于发展鼎盛阶段,这 

阶段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应当大力加强技 

术投入,避免忽视技术投人的状况,适当增加规模 

效应;同时应以低碳经济转型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 

避免造成资源枯竭以及经济转型的困局。 

(3)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特征是大部分城市处 

于规模收益递减的状况,规模可变条件下再提高技 

术投入的作用已不明显;同时,在这一阶段,城市 

处于资源趋于枯竭的状态,应当下定决心坚持经济 

发展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自身城市特点和优 

势寻找替代产业,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 

(4)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初具形成,效 

果明显,相关替代产业发展迅速,应当根据自身城 

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优势加强高新技术投入,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避免引进发展附带高碳排放性 

的产业。 

(5)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碳排 

放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是其根本,努力打造产业结 

84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 

构合理、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和城市化率也可以间接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而 

降低能源强度是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最直接途径。 

参考文献: 

[1]罗洪群,王风,南剑飞,等.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 

制[J].软科学,2011,25(10):65—68 

[2]高志刚.低碳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分析—— 

以克拉玛依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5):152—156 

[3]贾晓晴,赵奎涛,胡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盘锦 

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09一l13. 

[4]范宪伟,高峰,韩金雨,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资源型城 

市产业转型——以白银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 

(1):71—76 

Energy,2005(30):2831—2842 

『10]RAMANATHAN R.A Muhi—factor eficifency perspective to the re— 

lationships among world GDP: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 

ide emiss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 

2006(73):483—494 

[11]ZHOU P,ANG B W,HAN J Y.Totla factor carbon emission per- 

formance:a malmquist index analysis[J].Enery Economigcs, 

2010,32(1):194—201 

[12]HERRALA R,GOEL R K.Global CO2 eficifency:country—wise 

estimates using a stochastic cost frontier 1 J j.Enery Polgicy,2012 

(45):762—770 

[13]赵国浩,李玮,张荣霞,等.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 

放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2,34(10):1965—1971 

[14]陈黎明,黄伟.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13(9):136—139 

[15]孙爱军.省际出口贸易、空间溢出与碳排放效率——基于空间 

面板回归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的实证[J].山西财经大学学 

报,2015,37(4):1—10 

[5]徐君,高厚宾,王育红.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 

战略框架及路径设计[J].管理世界,2014(6):178—179 

[6]白雪洁,汪海风,闫文凯.资源衰退、科教支持与城市转型 

基于坏产出动态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30—43 

[16]李健,邓传霞.基于SDDF的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 

排潜力测度[J].软科学,2015,29(3):7O一73 

[17]马大来,陈仲常,王玲.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67—77 

作者简介:孙秀梅(1976一),女,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主 

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王格(1988一),男,山东泰安 

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董会忠 

(1968一),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 

系统分析与工业生态化。张慧(199O一),女,山东f临沂人,硕士研 

[7]段永峰,罗海霞.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 

评价——以内蒙古地级资源型城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4(1):234—238 

【8]RAMANATHAN R.Combining indica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across—country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Global Enery Issgues,2002,17(3):214—227 

[9]RAMANATHAN R.An analysis of enery consumptigon and carbon di— 

oxide emissions in countir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J].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上接第77页) 

[8]方建国.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16):72—77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4):105—121 

[13]王希钧,乔俊国.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初探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1—6 

[14]徐召红,杨蕙馨.智力资本与动态能力对高科技企业绩效的作 

用机理[J].理论学刊,2013(2):56—6O 

作者简介:赵忠伟(1977一),男,河北乐亭人,副教授,博士,硕 

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王 

萍(1993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刘明瑶(1989一),女,黑龙江鹤岗人, 

[9]许晖,李文.高科技企业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J].管理科学,2013(4):35—45 

[10]ZAHRA S A,SAPIENZA H J,DAVIDSSON P.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 

[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917—955 

[1 1]曹红军.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 

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6):54—65 

[12]EISENHARDT K M,MARTIN J A.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签: 城市 效率 资源型 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