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易语言网络编程技术)

紧急状态下密集人群行为 

特征及干预措施 

刘 洵 佟瑞鹏 

哈尔滨理工大学 

【摘要l本文基于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理论≮通过案例研究、现场观察的方法分析紧急状态下密集人群行为 

特征。紧急状态下,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增加了事故风险’恐慌心理的产生力n强T4"体的紧张程度,体现出从众、竞争 

和趋光等行为特征。恐慌群体在逃生过程中容易在瓶颈处形成拱形堵塞 进而演变为人员跌倒和拥挤踩踏。最后从场 

所管理与设计、人群管理、信息保障和安全行为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行为干预措施 

【关键词1人群行为;行为分析 行为干预 密集人群;公共场所 

2O05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共发生各类拥挤踩踏 疏散或采取避免事故损失的行为…;非适应性行为 

事故1 1 5起,死亡3524人,伤5463人。201 1年1月,印 

是指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发生的不利于他人安全的行 

度喀拉拉邦的一个宗教活动结束后,离场的人群在 为,如奔逃、互相推挤、将别人撞倒以及互相踩踏等, 

途中遇到翻车事故,事故进而引发人群恐慌并导致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相互转化。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总共造成l04人死亡。灾难性的 

事故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拥挤踩踏事故中,大部分人员伤亡都是因为人 

群的非适应性行为导致的,而并非火灾、爆炸等这 

目前国内外针对人群行为的研究集中于数学建 些原发事故所致。非适应性行为更容易在有利益回 

模和行为仿真这两个领域。这些基于工程数学方法 报的恐慌情形结构下,而不是情绪的相互感染。恐慌 

的研究成果为人群行为的预测和拥挤踩踏事故的预 

情形下,合作行为是成功所必须的,并且合作中的每 

防提供了理论技术参考,但是,由于人群行为的复杂 个个体都会从中受益。但是,一旦合作行为模式被打 

性、多变性,事故灾难的突发性,模型的精确程度还 乱,个体竞争的状态便会形成并可能导致灾难。 

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 

析人群行为特征,可以为深入的量化模型研究提供 

坚实的数据基础。 

紧急状态下个体行为主要有如下特征: 

(1)在利益资源有限的大型活动当中,如商品促 

销会、招聘会,人群中个体会表现出激烈的竞争行为, 

、个体行 。 

为争得利益,个体会奋力推挤以尽快达到目的地。 

紧急状态下,个体行为可分为适应性行为和非 

(2)突发性刺激会引发人群的恐慌,个体变得异 

适应性行为。适应性行为是指可能有利于其他人员 

常紧张,并将会受到来自周边人员的影响,包括处于 

22 

其身后的人员。个体开始寻求逃生,其奔跑速度明显 

快于正常状态。 

(3)个体之间的相互推挤行为明显增加,内部交 

互成为自然物理现象。 

(6)人群中出现“快则慢”(faster-is-slower) 

现象。 

(7)在舞台表演活动中,随着气氛热烈程度的高 

涨,人群会呈现出如下行为特征:当主要表演人员登场 

(4)个体会选择周围较高的建筑结构进行攀爬, 

的时候,观众人群会朝舞台涌动;大规模人群从一个表 

以摆脱拥挤人群强大的压力。 

演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当听到欢呼和尖叫,聚集在 

(5)迫于群体压力,信息的缺乏,恐慌情绪开始 

活动周围的人群会向前奔跑以获得更好地视角。 

传染,个体开始从众。 

(6)在具有多个出口的场所,能观察到部分人员 

频繁更换逃生出口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个体会选 

择其熟悉的路径、通道和出口逃生。 

(7)在压力状态下人群倾向于逃向有光亮的方向。 

2 — 

个体行为由于其行为多变,行走路径选择和目 

的地的不可知,通常难以预测。但是,个体一旦汇聚 

成一个群体,便可以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发现人群 

特征一些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使得对群体行人流 

的预测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度。紧急状态下的人 

群会呈现如下一些群体行为特征: 

(1)人群中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 

(2)在出口处形成堵塞,并且通常能观察到成拱 

和堵塞现象,如图1所示。拱形结构一旦崩溃会导致 

人员跌倒,并产生连锁效应绊倒周围人员。 

图1成拱现象 

(3)人群内的物理交互作用不断增多,这一现象 

能在每平方米内引起4500N的危险压力 。 

(4)逃生过程中开始出现人员跌倒,跌倒的人员 

会形成障碍,不但降低了人群逃生的速度,还会绊倒 

周围逃生的人群,引发连锁效应,进而出现踩踏现象。 

(5)逃生过程中,由于个体从众,一些其他的出 

口往往会被忽视,或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3 强拣巍| | I |l。 | 

行为干预主要有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两种方法。 

外部干预法是通过改变和优化场所设施设计来干预 

人群行为。内部干预措施是指通过一定时期的刺激, 

如教育等手段来形成个体内在的自主行为。公共场所 

人群聚集通常具有临时性,很难对人群中个体进行有 

效的长时间内在干预,所以这里采取以外部干预为 

主,内部干预为辅的方法来干预人群行为。外部干预 

措施有信息保障、场所设计和行为管理措施。内部干 

预措施主要有对人群临时的安全行为教育。 

3.1场所管理和设计 

抵达和离开场所的线路应该便捷清晰,照明充 

足。人流较大的时间应设置单向通行且与机动车道 

分离,尽量减少瓶颈,同时为残疾人提供专用的通 

道。出入口应安排管理人员对人群进行疏导,应急疏 

散出口应有高亮光源以吸引人群注意,周围应保持 

畅通无障碍,为了防止疏散过程中人群在出口处形 

成拱形结构可在疏散出口前设置一个不对称圆柱结 

构,如图2所示。 

图2在疏散出口前方不对称位置设置圆柱 

场所内部的整体布局和设计应简洁、直观、无盲 

区,保持适宜的温度。对人群过度聚集的区域采取保 

护措施,通过设置栅栏或是特殊设计的设施来实现。 

对于一些可能引发人群拥堵的瓶颈可将其设计为漏 

23 

斗状以改善人流通过效率。如图3所示。 

图3 将瓶颈设计为漏斗结构 

楼梯应有足够的楼道宽度,且应在双侧设置扶 

手。可以在楼梯一侧设计指引灯协助疏散人员寻找 

路径。 

3.2人群管理 

大规模人群的行为特征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 

预先设置的一些管理措施难以对人群中出现的危险 

行为进行实时的干预,因此,可在人群中安排一定数 

量的管理人员,数量应根据场所的大小和人群的规 

模来确定。紧急逃生状态下人群管理人员应及时引 

导人群采用正确的方法和出口进行逃生,在瓶颈处 

安排管理人员对人群进行监控和疏导,防止堵塞,如 

果场所布局过于复杂,或者需要进行疏散的区域过 

大或是距离出口太远,可以将人群聚集在场所内部 

不同的安全区域,然后将人群按小组护送到出口。 

3.3信息保障 

充分准确的信息保障可避免人群陷入混乱,通 

过向人群传达完善准确的信息可以降低个体在人群 

中所承受的信息性压力,避免其盲目从众,确保人群 

秩序的井然。紧急状态下,应将如下信息告知人群: 

(1)人群中骚乱的情况,发生拥挤或过度聚集的 

具体方位,如何避开这些区域。 

(2)使用哪个出口,如何到达那个出口。 

(3)必要的时候应该在何处聚集。 

(4)告知人群执行什么指令,执行的原因(例如: 

避免在区域A过度聚集,请使用…)。 

(5)向人群保证将安排一定的补偿或是对活动 

进行退款或是重新举行。 

(6)告知人群与走散的亲人、朋友会和的地点。 

(7)场地外可用的卫生间和电话。 

24 

(8)提供交通行程安排方面的信息。 

3.4安全教育及宣传 

针对密集人群的行为安全教育主要通过无意识 

教育来实现。无意识教育是指没有明确教育要求,教 

育对象是无特定性的,教育活动不带有强制性,让 

被教育人群在没有意识到接受安全行为培训的状态 

下,传递安全行为教育的信息。教育内容、方式、方法 

及其对人群的吸引力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4结束语 

由于密集人群本身在规模上的庞大特征,对密 

集人群行为的研究很难利用实验手段实现,特别是 

紧急状态下的人群行为。因此,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来精确模拟密集人群紧急状态下的行为特征,为场 

所人群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人群聚集风险, 

避免拥挤踩踏事故仍然是密集人群研究的一个大方 

向。仿真结果的真实性依赖于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数 

学模型的准确性又依赖于最原始对行为模式和特征 

的分析,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人群行为进行系 

统的归纳总结可以为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为全面 

的基础参数。 

参考文献 

[1]Pan X C,Dauber K,Law K,et a1.A Multiagent Based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Human and 

Social Behavior in Egress Analysis[C].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1 Engineering.Cancun: 

Mexico,2005:12 15 

[2】田玉敏.人群疏散中“非适应性”行为的研究[J].灾害学,2006, 

21(2):114一l20 

[3】Abdelghany A,Abdelghany K,Mahmassani H,et a1. 

Modeling the evacua ̄on of large-scale crowded pedes—— 

tifan facilities[J].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10,2198(2198):152-160 

【4】E11iott D,Smith D.Football stadia disast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Learning from tragedy?[J】.Industrial&En 

vironmental Crisis Quarterly,1993,7(3):205 229 


本文标签: 人群 行为 个体 事故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