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henrietta)

德国物理学家——盖革

一、生平简介

盖革(,1882—1945)是德国物理学家。1882年9月30日诞生于德国诺伊斯塔特的一个教授家庭。

盖革从小在父亲指导下接受正规教育,1898年前往埃尔兰根上高中,1901年毕业后应召到军队服役,服役期间曾经在慕尼黑大学和埃尔兰根大学进修。1904年考取著名物理学家魏德曼的研究生,1906年获埃尔兰根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曼彻斯特大学任肖斯脱教授的助手,1907年卢瑟福接替肖斯脱后,盖革就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从事放射性研究。1924年在柏林大学任教。1929年任柏林技术学院物理学教授。1929年11月30日因为发明α粒子和β粒子的计数方法而荣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霍格斯奖章。1935年盖革当选为利奥波尔迪纳科学院院士。1938年因为在科学仪器研制方面的贡献获伦敦物理学会杜坦尔奖章。1945年9月24日,盖革在波兹坦病逝,终年63岁。

二、科学成就

盖革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盖革计数器,他也是原子核物理学最早的几个研究者之一。

从1906年起,盖革先后在气体放电研究权威魏德曼和原子研究权威卢瑟福的指导下进行研究。1908年盖革根据卢瑟福的要求,设计制成了一台α粒子计数器。卢瑟福和盖革利用这一计数器对α粒子进行了探测。1909年盖革又和马斯登(1889—)一起,从实验发现α粒子碰在金箔上偶尔会发生极大角度的偏折。卢瑟福对这个实验的各种参数作了详细分析,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1911年,盖革和那托通过实验确立了盖革-那托定律,认为α粒子的射程越长,或能量越大,寿命就越短。运用这个定律可以计算寿命极短或极长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

从1920年起,盖革和密勒一起对计数器作了许多改进,改进后的计数器比较轻便、实用,不但能屏蔽背底辐射,而且使测量时间大大缩短,灵敏度也得到很大提高。后人把它叫做盖革-密勒计数器,应用十分广泛。盖革还和物理学家席勒一起,于1937年用九个盖革-米勒计数器排成一个环形,测定了宇宙射线的角分布。


本文标签: 粒子 计数器 物理学 研究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