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7日发(作者:微信小程序本地服务器搭建)
专题04 《西游记》专题训练(解析版)
1.《西游记》,长篇 _________ 小说,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________ 的事件。
【答案】章回体神话 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考查了《西游记》的体例(章回体神话小说)及主要事件(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打白骨精 、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解析】
考查对《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故事的把握。《西游记》主要写唐僧等人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的故事。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非常多。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大闹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等精彩的故事。
3.《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______________
【答案】美猴王
【解析】
考查对《西游记》孙悟空有关内容的把握。孙悟空自号美猴王。美猴王是他刚当上猴王的时自封的称号。
4.(2020·陕西省初一期末)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
【答案】大闹天宫。
【解析】
考查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最是肆意妄为之举,遭到十万天兵天将围剿。虽然围住了孙悟空,但却无法收服,后玉帝,传旨上西方请佛老降伏。“大闹天宫”突出了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
5.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如,第七回 _____________;第二十七回
_____________;第一百回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解析】
考查对《西游记》中印象最深的回目的标题。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是写孙悟空被二
郎神捉住后,天兵神将使尽方法杀他都无可奈何,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炼了49天,练成了火眼金睛,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是写“白骨夫人”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看女儿和妻子。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是写四众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和众官欢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谢唐僧取经之功。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了解情节内容有助于记住回目的标题。
名著阅读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因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跳下来,簪冠著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6.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A.吴承恩 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B.罗贯中 西游记 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C.吴承恩 西游记 孙悟空偷摘蟠桃吃
D.罗贯中 西游记 孙悟空偷摘蟠桃吃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显示出孙悟空嫉恶如仇、叛逆反抗、桀骛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无畏的性格。
B.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C.被如来降伏之前,孙悟空还曾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算中猴属名字;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
D.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唐僧受唐王差遣去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山顶的金帖,救出他,收为徒弟。
【答案】
6.C
7.A
【解析】
6.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
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人吴承恩。从“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在树枝上自在受用”等句分析,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情节是“孙悟空偷摘蟠桃吃”。故选C。
7.文段中“孙悟空偷摘蟠桃吃”的情节不能反映出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精神。故选A。
(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名著阅读
选段一: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
选段二: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段三:行者见了他,大咤一声“休走!还我马来!”轮着棍,劈头就打。那条龙张牙舞爪来抓。他两个在洞边前这一场赌斗,果是骁雄,但见那:龙舒利爪,猴举金箍。
8.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上面三个选段中的他(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长妈妈 衍太太 白龙马
C.长妈妈 水生嫂 猪八戒
B.长妈妈 衍太太 猪八戒
D.长妈妈 水生嫂 白龙马
9.下列对名著内容述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
B.鲁迅作品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C.《西游记》中先后归顺唐僧保他取经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小白龙、沙和尚。
D.《朝花夕拾》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显示了作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答案】
8.A
9.C
【解析】
8.“人死了,不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是长妈妈个性化的语言。“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
句话充分体现了衍太太两面派性格的性格。“龙舒利爪”是对白龙马的刻画。故选A。
9.《西游记》中先后归顺唐僧保他取经的正确顺序是: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沙和尚。故选C。
(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名著阅读。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
10.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西游记》,作者是 (朝代)的 ,本段情节出自 。
A.明 吴承恩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B.清 施耐庵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C.明 吴承恩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D.明 施耐庵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11.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喊罗刹为“嫂嫂”的原因是孙悟空曾与牛魔王结义,拜牛魔王为大哥,而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B.罗刹的儿子为红孩儿,曾在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将唐僧捉走,又和孙悟空大战,最后被观音菩萨使用如来所赐的金箍儿收服,罗刹因此与孙悟空结仇不肯借扇。
C.罗刹疼痛难忍,不得已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但是是一把假扇子。
D.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模样骗到真正的芭蕉扇,被牛魔王知道后,牛魔王变成沙僧的样子把真扇又骗回来了。
【答案】
10.C
11.D
【解析】
10.《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由语段内容可知,本段情节出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故选C。
11.D.有误。应是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样子把真扇又骗回来了。故选D。
12.(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名著阅读。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解析】
“三调芭蕉扇”包括:①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悟空上门求借,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丹”再去借扇。②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悟空再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③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牛魔王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之大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终于拿到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13.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1) 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西游记》 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朝花夕拾》
(1)_______(2)_______
【答案】(1)唐僧(2)长妈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把握。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牢记重点故事情节,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1)出自《西游记》。结合“叫沙僧” “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分析得出是唐僧。(2)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传说。这是长妈妈或阿长讲述的。
名著阅读
“哥啊,你晓得,师父哪里会降妖?我和沙憎复去与战。不想那妖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2)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 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走,伏在草中。那妖怪变做个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 A 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妖怪在银安殿饮酒。 A 变一宫娥,与妖怪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不料反被妖怪用满堂红打伤。就是 A 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师父一命!”
14.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上语段节选自《西游记》,请根据语境判断,“A"是指________,这段话的叙述者是________。
A.沙悟净 猪八戒 B.猪八戒 白龙马
C.白龙马 猪八戒 D.白龙马 沙悟净
15.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的下列哪个情节之后?( )
A.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
B.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C.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
D.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师弟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道童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返回后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
【答案】
14.C
15.C
【解析】
14.双战黄袍怪: 在碗子山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黄袍怪的夫人原是被掳的宝象国公主,她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八戒、沙僧来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黄袍怪去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请来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故选C。
15.A.猴王保唐僧。B.比丘降妖。C.三打白骨精。D.偷吃人参果。
顺序:猴王保唐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双战黄袍怪——比丘国降妖。故选C。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
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 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激将法,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石猴与其他猴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 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名著阅读。根据原著内容概括情节作答。《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2)作答这类试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文本讲述的故事情节是“猪八戒花果山搬兵请大圣”。从“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这一心理描写,可以看出猪八戒是“粗中有细,憨厚之中又懂得用心计”的。据此理解作答。
1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作者是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朱自清先生。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前者是志怪小说,后者是志人小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两文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泰戈尔和中国的冰心。
(2)《西游记》阅读。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①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 →流沙河收沙悟净
②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拍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
(2)①鹰愁涧收白龙马 云栈洞收猪八戒
②示例: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③示例: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解析】
(1)A.有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
B. 有误,《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狼》是志怪小说。
C. 正确。
D.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故选C。
(2)①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名著作者是谁,文中人物是谁,与之相关的有什么故事情节,主旨是什么。
从材料提供的目录可以找到相关信息:“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②本题重在考查对情节的识记与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第一小问关键在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如“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来分析孙悟空的特点。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③首先概述第二次或第三次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的经历,然后与第一次的离队进行比较,分析出其成长变化。如: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18.(2019·甘肃省初一期中)写出下列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______;《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_____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悟空 太白金星 太上老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熟读名著《西游记》,识记其故事情节,即可解答此题。孙悟空在“大闹五庄观”中,将人参果树推到;在“大闹天宫”中,太白金星劝孙悟空上天招安;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九天,最后,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9.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并说说推荐理由。
书目:《繁星》《春水》《西游记》《伊索寓言》
推荐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繁星》《春水》 因为《繁星》《春水》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解析】
此题考查了名著知识的积累,注意作者、作品、作品内容的积累。课本上对于名著的讲解要熟记,看名著只要记住作者,里面的特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及其精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等。可推荐《繁星•春水春水》。《繁星•春水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沉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在语言上,《繁星•春水》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可按照以上的材料组织答案。
20.名著中许多故事也与“树”相关,请阅读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这句话描写的是《西游记》中______(姓名)推倒人参果树的情景,后来,这棵树因______得以复活。
【答案】孙悟空 观音菩萨洒下瓶中甘露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的相关知识。解答名著题首先要熟读名著,知晓其主要人物,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将情节弄混。根据题干中“推倒人参树”的提示可知,考查的是《西游记》第25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观中道童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镇元大仙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好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根据这一故事情节即可得出答案。
21.名著阅读。
(1)根据内容阐述理由。
最近有居民爆料:某社区为弘扬孝道文化,在墙上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画,原以为其内容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但出乎意料的是社区对封建糟粕内容几乎不加剔除,实属难忍。
请你结合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对居民的爆料做出评价,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选段: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言,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A“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B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①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讲述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西游记》里有很多故事含有“三”字,请另举两个含“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处划线句表现了八戒怎样的性格?智慧果敢的孙悟空竟然“腮边泪坠”,B处划线句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其中的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社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叫《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①示例:三借芭蕉扇
②爱搬弄是非;对师父情谊深重,重情重义。
③示例: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有一篇《二十四孝图》,作者对其中的两个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是深不以为然的。作者认为这种“孝”根本就是不孝,而是体现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也表现了中国古代儿童的悲惨处境。作答本题时,可联系这一点阐述理由。
(2)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的了解。①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根据阅读的记忆,可知《西游记》中有关“三”字的故事,除题干中给出的“三打白骨精”外,还有“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等,写出一个即可。②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根据故事情节,此时唐僧已经相信了孙悟空的话,可是后来八戒的这句话,让唐僧生气,继续念紧箍咒,最后赶走了悟空,由此可见,八戒爱搬弄是非。悟空在临走时,“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表现他对师傅的不舍。③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与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第一次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悟空打死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贼,被唐僧教训,一怒离开,去东海龙宫喝茶。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七回中,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妖怪变作村姑、妇人和白发老公公,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人妖反而指责悟空恣意行凶,写下贬书,将其赶走。第三回是真假美猴王中,悟空被唐僧逐出禅门,但是忠心不改,为保唐僧西天取经,跑去南海求助于观音菩萨。三次被逐,让我们看到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根据题意写出选文以外的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分析其性格的变化即可。
2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西游记》全书共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失败的悲剧,体现了人性自由的本质和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于______。
【答案】一百 大闹天宫 八十一 修成正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是对《西游记》的考查,全书共一百回,分成几大部分。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起;第
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终成正果。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3.(2019·安徽无为英博学校初一单元测试)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西游记》中,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_____、南赡部洲、_____。
(2)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____,后来孙悟空在西天取经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_____。
【答案】西牛贺洲 北俱芦洲 菩提祖师 斗战胜佛
【解析】
名著和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1)《西游记》中东胜神洲-众仙岛组成的洲,各路散仙云集之地,也是孙悟空的诞生地;南澹部洲-大唐国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发取经;西牛贺洲-西天如来以及众神佛所在之处,佛法昌盛。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北俱芦洲-最荒凉的洲,无佛法普及,全是赤身露体的野人。(2)孙悟空第一位师父是菩提祖师,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24.(2019·遵化市第三中学初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西游记》)
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②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
【解析】
考查对名著《西游记》中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相关故事情节的掌握,注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前因后果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课 专题04 《西游记》专题训练(解析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07311924a51433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