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cctv29频道直播)

龙源期刊网

从霹雳布袋戏略看台湾布袋戏发展

作者:郑烁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

摘 要:布袋戏是台湾的偶戏当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考其源流,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台湾的布袋木偶戏主要来自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的潮州一代,这与历史、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台湾布袋戏中,霹雳布袋戏是最能与时俱进,因此广受民众喜爱。

关键词:布袋戏;霹雳布袋戏;发展

布袋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布袋戏是台湾的偶戏当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台湾通志·风俗志》载:“台湾之剧……又有傀儡班,掌中班。削木为人,以手演之。事多稗史,与说书同。”[1]傀儡班又称嘉礼戏,家里戏,加里戏,大笼,是一种提线木偶戏。而掌中班则为布袋木偶戏,因戏偶小巧而装以小戏笼又称小笼,是将木偶的头、手、脚用如布袋一样的衣服相连,以手掌指头操作表演的一种木偶剧。布袋戏被视为民间的“艺术”。其上演的剧本大都以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小说俗传编排而成,宣扬崇尚忠、孝、节、义、善的主旨。[2]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发展,与不断变迁的社会中的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剧团与观众间的互动推动着布袋戏的发展。五、六十年代是台湾布袋戏的全盛时代,同时上演布袋戏的戏院就大概有五百家,由于后来能与时并进的布袋戏寥寥可数,迄今便只有霹雳布袋戏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观众所喜爱。

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在八十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拥有独立电视台和百万忠实戏迷,是台湾人共同的记忆。以角色“素还真”为主线发展的江湖恩怨故事。从1988年《霹雳金光》开始至2012年《霹雳战元史之天竞鏖锋》计已播出一千七百余集,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霹雳布袋戏年产值数十亿元,周边产品更是琳琅满目,“素还真”这一角色的本尊戏偶,便能叫价一百万元,公司一直有股票上市的计划。霹雳布袋戏在影视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曾经获得“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

台湾的木偶戏,考其源流,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台湾的布袋木偶戏主要来自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的潮州一代,这与历史、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布袋戏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为南、北管两种不同的流派。

南管布袋戏由文人所开创,发源于泉州地区,演技,道白,唱词均恪守固有的戏剧传统,以古典的南乐为主月调,木偶有生、旦、净、末,脸谱有忠奸善恶之别。擅演文戏,多为泉木偶师,唱法声腔近似昆曲,行腔吐字更为柔和,尤善插科取诨,诙谐百出,强调戏剧结构中的操偶技能,追求优雅精致的造型以及表演风格。盛行于多为闽南人聚居的艋胛、鹿港、台南等地。由于道白、唱词带有浓厚的闽南乡音,南管布袋戏被闽南人称为“家乡戏”。[3]


本文标签: 布袋戏 台湾 霹雳 表演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