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有专门写sql的兼职吗)

归化策略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年第6期

中俄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

.谢金凤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两者各有利弊,

过度的异化或者

归化对译文都是有害的,所以译者应该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采用合

理的翻译策略,而不是将两者简

单的对立起来.

[关键词]异化;归化;中俄;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6-0077一O3

,翻译的两种方法——异化和归化

翻译可以看成是跨文化交际,即将源语文化转变为目标

语文化.但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译出原作中

的文化因素,让译文读者了解源语的异域风情,还是避开文

化因素的冲突来传达原文的内涵意思.对此,美国翻译理论

家韦努蒂提出了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一异化翻

译法和归化翻译法.

(一)异化翻译

韦努蒂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施莱尔马赫的翻译论说"译

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异化翻译更善于

将源语语言形式上的文字,文学以及文化信息忠实地保留下

来,使译语的读者既可领略异域文化所特有的韵味,也可领

略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异化翻译承认文化差异,并且

使这种差异体现在译文中.

(1)BesTpy'~aHeTHⅡ_Il0l且a.

译文: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成果.【2】

(2)HpoBOJH<apb,HOHHaBc叩clIb.

译文:说到狼,狼就来了.

(3)KaK~yiiiaqepHa,TaKHMbUIOMHecMoemi,.

译文:如果心黑了,那就用肥皂也洗不净.[2】】

(4)Pa3/iopHa~.cch西JI一哪叩ec王I)aJ王Tape~a:

3BOHKOFO3ByKaHeI,i3Aa~'T.

译文:经常争吵的家庭,就像有裂纹的盘子:敲不出清脆

悦耳的声音.[]

上述例子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手段,保证了源语文化的异

国情调,并通过吸纳外来语言,拓宽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视野.

(--)归化翻译

韦努蒂认为,归化翻译法源于施莱尔马赫的"尽量不干

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翻译上的归化也就是使来源

语(sourcelanguage)无论从形式,风格上都符合目的语,从而

让读者听来耳熟,看来顺眼,不觉得生硬,别扭.归化翻

译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采用规范,流畅的目的语进行翻译,

掩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Ona3a_r4/4M83IaC~LTIH~HTH3MOM,FOMeOHaTHeI~,

t,moroqHTayla,mo6nnanoroBopwn,o~OMHeHH:~IX,KOTOpBIM

6bIJIan0皿B印eHa,HBc芭3TO,Ka3a/ioc~Ha皿e,3aK/lio~iaiIoB

ce6erny0oxun,TaRHcTBe~CMbIC/I.

译文:她对招魂术和以盔攻圭的兰说很有兴趣,看很多

的书,喜欢谈自己心里的怀疑;依娜嘉看来,那里面好像有深

刻而神秘的意义似的.

"

TOMeOHaTILq"是医学上的顺势疗法,其原则是"相同者

能治愈":如果一个健康的人在服用某种药物后,产生与某些

患者相同的症状,那么这种药物便能治愈这些患者的疾病,

这与中医中的"以毒攻毒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原文

中并不强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所以采用归化的翻

译策略,反倒有助于理解.

(2)~mtnurepocrpaxoM3aTO,qTOTblKa3妇Hy10

KHH)酊naⅡ}cK0蕴npoxc~r,aMeFLt/~rou3aTO,啪

JIg6egrmaaa~mo6rta.

译文一:大家给你起了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

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书烧穿了一个洞.大家也给我起了个外

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圭垒旦

茎.

译文二: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

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

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盘旦茎:』:拯圭.

"

JI6e朋聃a11b"意为进谗言,(恶意地)告密,译文一采用

异化的翻译策略,将该词处理为告发同学,无形中增添了政

治色彩具有公文事物语体的色彩,不适宜文学体裁,反而使

得译文生硬艰涩,而译文二采用归化手段,翻译为打同学们

的小报告,体现出了学生的特点,形象贴切,更有利于中国读

者接受.

[作者简介]谢金凤,女,吉林长蛉人,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

代俄语,俄语语言与文化.

77—

翻译研究谢金凤/中俄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

二,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误区

异化和归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二者争论的靶心

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

语权利的得失问题"[4.在对二者的争论中,人们往往要么

强调异化,要么强调归化,这就出现了过度的异化或归化.

(一)过度的异化

对源语逐字逐译,完全不考虑其结构是否符合目的语的

表达习惯,这种过度异化会使译文带有翻译腔,导致原文的

意思表达不清,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1)ApTeM~eBnpoCBOIO7Ka,lI,HOCrbH~leroHe3HaJI.3T0

WeCTBOBa~OCTa~cBO曲)Ka~HOCTblOOHHe

~"d/IXHBaKC..RHHenepe6apan30/IOTbleMOHeT~B~ftIKyKe,KaK

.

C....

~....

'

.

n....

o...

g.....

p....

t.

:,

.

I..

U...

a...

p——

b.

译文:阿拉杰米耶夫对自己的贪婪一无所知,只有另I】人

能感受到这一点.贪婪的他自己从来不会碰,也不会去翻动

箱子里的金币,就像查盘±.

"Cxyno~p~uapb"是普希金作品<cK)rI10盘p~apb)中的

主人公,他不断地往自己的大木箱里倒入金子,是个典型的

贪婪鬼.该译文仅仅译出了字面意思,并没有表达出其内

涵,容易引起读者的不解.

(2)AriaHaKJIo删IacbKaeMyH3OKHa,HOHiilenTa)ie敖

qTO—TO,o6且a|aJ【ec3ai'laXOMBlt/ffloroneperapa,zyaByxo

HHqeroHe2II~I/6wmIIOHRTbHKpecTHHd咖10,rp,

pyr.a;apH3TOM皿l【meYHero'ocaJ10HHar)iasax

6aecreaacaeau.

译文:安娜在窗口弯下腰来凑近他,他就凑着她耳朵小

声说话,一股酒臭气熏着她.他呼出来的气吹着她的耳朵,他

什么也听不清.他在她脸上,胸上,手上画十字;同时他的呼

吸发颤,眼泪在他眼睛里发亮.

"

gpecra~"是指用祈祷的手势——画十字来表示祝福,

译文中只是将其简单处理为"画十字",显然没有将原词的文

化内涵完全传递出来,在意思上不够到位.

(二)过度的归化

味从目的语文化出发,用其表达方式取代源语的文化

信息,这种过度归化致使源语文化的价值观强行目的语化,

把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彻底隐藏起来.

(1)I'Iol<axocreBCeM,耵om塑塑【旦墅坚坚望,cepa~,

.q3HbHaKo~IaBaM?

译文:告诉她们大家:您厌倦了这种=星垂,灰色

的,有罪的生活.

"

H印0皿B腑cHM盘"意思是静止的,呆板的,如果据此意思

进行翻译,中国的读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译文将其处理为

"

潭死水的",则是完全按照中国读者的理解思维和表达方

式,有些过度归化了.

(2)Pem~HHoroⅡ阢aCOld'tOMHenonpasmu~.

译文:事后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该译文带有浓重的民族

色彩,无形中打上了目的语文化的烙印,笔者认为可以译作

"事后聪明".

三,正确把握异化和归化

异化与归化并非水火不容,只有对两者正确运用,才能

78一

实现成功的翻译.译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理

解程度,所以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在使用时很重要的一点

是要考虑当代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这样才能既保留

源语的意义与风格,又不偏离现代人的审美.

(一)归化翻译难以避免

严格来说,归化是翻译中难以避免的因素.因为对于译

者来说,很难完全了解异国的文化,在翻译中通常会采取归

化法以保证译文的通顺.另外,由于目的语读者缺乏对源语

文化的了解,那种原封不动的照搬往往会构成读者的理解障

碍.所以,正确适度的归化翻译不仅能传递原文的信息,还

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常见的归化翻译策略有"替代法","注

释法"和"意译法"等.

1.替代法."替代"也可称为"变换",从词法上说是易

词而译,即变换一个词,越过可译性"障碍点",化梗阻为通

顺.从句法上说是易句而译,即变换一句译语,透过原句表

层,抓住语义结构以不同的句子译同一个意义的原句[slim

小胖子大诗人曹元朗是不是也请在里面?有他,菜可以

塔一点;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

译文:一HeBblXO,1Xh'~麒B联*rectoTO)ICTfI~IOKLho

I()aHb—JIaH,BaⅡncImrlO3T?YHerO'M3HoHo^d瑚rloxo3KaHa

婴型班望一ⅡO瑚[珏m巧H饿T?

俄语中没有四喜丸子的对应称名,如果强行直译,就会

显得生硬刻板,读者也难以理解,而"Habl~a''的含义是小

圆面包,用这个俄语读者普遍熟悉的词来替换,既准确传达

了原文的意思,又体现出其形象性.

2.注释法."注释"又称"阐释",就是在双语转换中用

目的语给源语中的可译性"障碍点"作注释,以利读者理

解懈.

(1)HaBOK3a)Ic坚垒翌£璺堡垒墼塑曼Q垂置QP垒!娶

BCTpeTH./IHOb且Barrpawrerm:~~XiHTenCTMI~,~xpyroaTOmm]i?

译文一:在查垫墅丛整的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

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

译文二:垦立垄丛整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

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鎏崔篡堑垒焦堡堡查=盘

铁路以皇尼古拉一世金名)

"HHx0腮eBacaJl~KeJIe3HaH~opora"于1842年开始修建,

1851年投入运行,是连通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一条大铁路,

为纪念沙皇尼古拉一世曾以其名字命名,现称为十月铁路.

译文一只简单地译出表面含义,并未让读者了解到源语的国

情文化,而译文二通过加注的方式,使读者很容易就能明白

其中包含的信息,开阔了眼界

(2)一二=!KplOH.

译文一:"鱼垫==茎!"他叫喊着.(婆;垦盘至赞

美的欢呼)

译文二:"呜——啦!"他嚷道.

"Ypa"是俄语中表示欢呼的感叹词,翻译时如果仅仅进

行音译而不对其作注,就有可能影响到读者的理解,所以译

文一的处理更为妥当.

3.意译法.所谓意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

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话文学刊?外语般育教学2011年第6期

且pOBRHOFOClOIa~aryn~al-lh~yraua,iipHra~HaapexHoraxH

OrjI,IⅡbIBaHcb,6e~wrco6axa.

译文一:奥丘梅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从商人皮丘金的

木柴栈里窜出一条狗,它羞一盘整,不住地回头看.

译文二:奥丘梅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皮丘金的木

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

译文二将"npura~HaTpexHorax"处理为用三条腿跑路,

符合字面意思,看似十分妥帖,但不能引起小狗形象在读者

脑中的共鸣,译文一的意译运用则与该短句的深层语义相吻

合,使那只小狗一瘸一拐向前跑的形象跃然纸上,实现了语

义等值,同时又不失生动性和形象性,达到了文体风格上的

对等.

(二)异化翻译必不可少

对归化方法的提倡并不代表对异化翻译的否定.因为

极度强调归化会抹去原作的形式,文化和韵味,不能体现原

文的价值取向.保留异化的翻译手段,有利于传达源语的文

化信息,让目的语读者领略异域风情.常见的异化翻译策略

有"直译法"和"音译法".

1.直译法.所谓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

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J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IymueO/L~rlpasyB~erb,tleMcropasy(aTb.

百闻不如一见.

(3)Orero叩y6o咖,neaBm随HaCTOJIe,—

CI4/Ib—

HO

nax~oTa—

6aqHbIMneperapoM,HByp~mAo肛

HRKaKHeMOrIIOHR1~.oTxy~a3TOTf,DKe,3anax.

译文:他的烟斗放在桌子上,浓重地冒出烟草的焦气,布

尔金很久没有睡看,不住纳闷,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这股刺

鼻的气味从哪儿来的.

直译法既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

义,也保留了原文的风格,目的语读者很容易接受.

2.音译法.用发音近似的词汇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而这

些词汇本身失去了意思,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音译法

主要针对带有浓郁民族色彩或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这

类词汇通常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保留翻译的原汁原味.如:

Koqbe咖啡;reH基因;CapaToa萨拉托夫;武术yIlly;泰山

1翻叫aHb;大连Ⅱ枷Ilb.

HBOTymenpou~ono~oaa,Ka.K—

Cam—

a~KHBffrYHeeBO

me珏~oey'rpoO_『IeHbKaBXORHTBeroKOMHaTy;OH

rpenroCHHT,HOR/IO~RBpyrynormex'y,He~J,IIIIHT.E前)Ka/I~

6y~rbero.--—

Came—HsKa,一r0Bop●rrOHaⅡa皿Ho,一

BcTaBafl,r0I),6qI珏c!Br~MHa3Hiorlopa.

译文:萨沙住在她的厢房里已经半年了.每天早晨奥莲

卡走进他房间,他睡得正香,手放在脸颊底下,一点儿动静也

没有.她舍不得把他叫醒."萨申卡,"她难过地说,"起来

吧,好孩子!该上学去啦!"(注:萨沙和萨申卡都是亚历山大

的爱称)

关于俄语姓名的翻译一般也采用音译法,译文中对

Cailia和CalJJeRbKa的处理就比较恰当,很好地体现了异国风

采.

四,结语

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文化传递过程

中,对译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既要了解中俄文化的异同,又要

领会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异化和

绝对的归化.为了保证译文的通顺,必须对这两个方面统筹

兼顾,准确完整地传达源语文化的信息,实现有效交际.正

如鲁迅所言,"凡是翻译,它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

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3]蛳.

【参考文献】

[1]胡卫平.从翻译目的看异化翻译[J].同济大学(社

会科学版),2001(2).

[2]叶芳来.俄汉谚语俗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3]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人

文社科版),2005(8).

[4]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

(5).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10.

(上接第76页)

关于中英文语篇中衔接的对比与翻译的研究

吴铁军刘娇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衔接是理解语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因此,要实现好的翻译,我们必

须了解中英文语篇

中衔接的不同之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文语篇中衔接的不同之处;其次,作者对

语篇中衔接的翻译给出了一些有

效的方法.

[关键词]衔接;语篇;翻译

---——

79-————


本文标签: 翻译 读者 异化 译文 文化